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7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死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张仲景一样的中医。

 

原文:

 138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 一两  半夏 半升(洗)  栝楼实 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注解:

 所谓“小结胸病”就是不太严重的结胸证。位置是正在心下,要按才会痛,不按不痛。

 

“脉浮滑”,滑脉是血管里面的血来去如走珠,像珠子一样滑利。滑而流利说明有热,迟缓弦说明有虚寒。像珠子一样里面鼓鼓的说明血不虚,如果血虚,就算要亢奋起来也只能是脉管亢奋起来,形成弦脉和大脉,里面的血是鼓荡不起来的。

 

现在来说说组方。因为结实并不严重,所以只用黄连苦降,不用大黄,芒硝,甘遂来破下;栝楼实是疏散的,也具苦降之性;半夏有散结的作用,且能降水。还是辛开苦破之法。

 

我们用柴胡汤,大小陷胸汤,承气汤做一个类比。

 

柴胡汤的满痛是在胸胁位置。胸虽属太阴,位置却偏上,上为阳为表,是里往半表半里过渡的区域;胁下为三焦,是半表半里的投射区域,于是辛开药用的是疏通半表半里的柴胡,以及能去胸满的枳实。苦降药是黄芩,黄芩没有黄连苦,质枯空,性味比黄连轻。黄连和黄芩都是清半表半里之热的,黄连比黄芩更偏向于走里一点。如果有肠道的热可佐少量大黄而成大柴胡汤。

 

小陷胸汤的结实是正在心下,这个位置比里更偏上偏半表半里;比半表半里又要偏里一点,于是不用纯粹攻里的大黄,芒硝,也不用偏走半表半里的黄芩,而是用偏走里的黄连苦降。小陷胸汤和柴胡汤里都有半夏,半夏散痰水之结合降水,是适用的。栝楼实能散结也能苦降。

 

大陷胸汤(丸)结实的区域条文中说的从心下一直到少腹,位置更偏下,于是用大黄,芒硝来攻。因其结实更硬更痛,于是再加擅长破坚结的甘遂和葶苈子。

 

承气汤是有宿便结在肠道,其痛在腹部,所以用攻里的大黄,芒硝。再加去腹满的厚朴。枳实和杏仁类似,既宽胸也下气,所以承气汤里佐有枳实,大陷胸丸里佐有杏仁。

 

栝楼实这味药,历来都说宽胸理气,我们把理气药做个盘点,对比一下各自的作用。

 

厚朴,其气香温,其味厚苦,厚苦走下,所以是除腹满,理下焦之气。

 

枳实,是橘类生涩的幼果,其性烈,既香烈通窜又苦而破下,所以破气最速,既除胸满也通下焦。枳实常和厚朴同用,一烈一缓。

 

杏仁,既香而散,又润而苦,性质柔和,既宣肺气也通下焦,常做辅助药。

 

柴胡,兼具辛凉香苦,性质平和,所以宣通三焦,寒热不禁。

 

栝楼实,香苦而淡,偏寒。苦淡寒这三种味道都是降的。栝楼实还略具微香,能疏散宽胸,但绝不辛窜。所以是既降且散,其整体作用是偏里而趋下的,但又没那么下,没到肠道,基本上是作用于中上焦的里,小陷胸汤的心下就是这个区域。《金匮要略》里有个治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里也用到栝楼实。由此可见,结胸证的用药还是以苦降破下为主的。

 

原文:

139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注解:

太阳病得了两三日,病人出现一种情况,“不能卧,但欲起”,就是不能躺卧,只想起来坐着。《金匮要略》里在讲肺中有水饮的咳喘的时候也提到类似症状:躺下就不能呼吸,摇起来靠着才能呼吸。其实道理是一样,就是肺里有瘀堵,直立的时候肺悬垂还好,下方空间较大;躺下的时候,肺平摊开,横向空间有限,若里面再有水饮或痰气增大其体积,就会胀闷不适,甚至不能呼吸。

 

这里不是肺中有水饮,所以说“心下必结”。从行文上来看,心下结比结胸应该要轻微。如果“脉微弱”,这个证是偏寒,所谓“此本有寒分也”。从之前的行文规律来看,脉微弱一般会说“虚”,这里为什么只说是“寒”呢?因为不论寒热,有东西堵住的证都是实证,所以这里不能称之为虚。

 

既然脉微弱津血少,那就不能下,如果下了,腹泻一止,就会结胸,因为体表本来就有邪气,气血再返回体表时的能量不够,邪气必定内陷与返回之气血僵持互结于心下而成结胸。

 

如果没有结胸,而是腹泻不止,那就有可能是“协热利”,就是热性腹泻。这说明热利和结胸原本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水热结在心下而成结胸,一个是水热下陷肠道而成热利。所以证虽然繁多,把人体弄通了,原理其实很简单。这里的“四日复下之”,在《医宗金鉴》改做“复下利”,这个更通,因为是发生腹泻,而不是用下药致泻。

 

有个问题,本来就脉弱津血少,再下之,会不会变成藏结呢?是有这个可能的。但藏结是很严重的病,人体还是有自我提振能力的,不那么容易就陷入藏结,那有没有可能变成痞呢?前面说过,发于阳会变成结胸,发于阴会变成痞,这里的前提是太阳病,所以成为结胸。

 

原文:

140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注解;

太阳病误下有可能会结胸。如果误下后脉促,不结胸,那就是病要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脉促是脉往寸部顶,寸主上主表,也就是气血回升的能量够,已经将内陷之邪气驱逐与体表了,那就是病快要好了。

 

从上一条到这里事实上是讲结胸的人体运行原理和病情发展规律。

 

下面的文字疑为后人所加,因为单凭一个脉象就下结论是后世中医的特点。不过还是可以从脉学上解释一下的。

 

“脉浮者,必结胸”,这是接着上面说的,如果脉不是促,而是浮,就会结胸。浮脉就一定结胸吗?当然未必。

 

“脉紧者,必咽痛”,脉紧说明有邪而表不解,人体往往会找其他途径,比如从咽喉黏膜来解邪气,那就会咽痛。

 

“脉弦者,必两胁拘急”,弦脉主津血虚且瘀滞,邪气很可能陷在半表半里,则会两胁拘急。

 

“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细数是阴虚火旺。脉细数就会头痛吗?这也未必,如果有表证又阴虚火旺,也只能说是容易发生头痛。

 

“脉沉紧者,必欲呕”,脉紧为寒,沉为在里,那就是里有寒,里包括胃,胃有寒则呕吐。

 

“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滑为热,沉为在里,那就是里有热,于是会有热性腹泻。

 

“脉浮滑者,必下血”,脉滑为热,浮为表,这样就会下血吗?这些从临证上来看都是未必的。

 

以上是从脉学上对条文做了一个解释。其实人体很难说单凭一个脉象就一定怎样。比方说,脉弦的未必会两胁拘急,两胁拘急的也未必就是脉弦;脉紧的未必是咽痛,咽痛的也未必就会脉弦。所以《伤寒论》不以脉断病,脉只是参考,只是印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小柴胡汤
54、小陷胸汤
柴胡陷胸汤
加减柴胡陷胸汤——清热化痰来源:《伤寒论...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49
张仲景《伤寒论》经典配伍50味药证名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