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退休后的感悟

退休后的感悟

我是一名大型国企的职工2000年企业不景气就匆忙提前退了休。次年企业就破产了之后留在厂子参与了留守,处理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直到2006年才赋闲在家,彻底离开了工作近四十年不复存在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基本适应了退休生活。慢慢地静下心来,对一些以前从来没考虑过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觉得有必要跟中老年朋友聊聊,一起商榷共勉。

人生就象一场戏,只是略长些演员多些。这些演员都经过了不同条件的基础培训,家庭、学校、部队等都是培训基地。当然也包括特殊基地:工读学校、少管所、判刑等。只要他踏入社会开始自食其力,就算进入角色粉墨登场了。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基础和悟性,在不同的行当里磨练,出现了各种情况。有的在不停地更换着不同的角色,最终挂头牌红极一时。有的半途而废改了行,或许会另有一翻天地。有的占尽各方面优势,身兼编剧、导演、演员,平步青云成为行当中的佼佼者,还可能进入史册。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是配角、绿叶和背景。唢呐一吹大幕一落曲终人散,也就是拿到离休、退休证时戏也就演完了。大家又回到同一起跑线到这时不管原来你干什么、当多大的官、什么时间参加革命(工作)都没用了。区别只是退休金和待遇不同而已,一切都成为了历史,谁也没有能力逆转。

俗话说: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你已经当了一辈子疯子,这回就得当傻子了。郑板桥的古训这回就真用上了,您就“糊涂”吧!不是“难得”是必须。也就是说你必须按照“左右不了的事不想;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干;”这个原则去生活,否则就是自残的真傻子。按生物学: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动物;按哲学: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活在世上就得遵循自然规律,那就是生老病死、吐故纳新。人字本身就把社会描写得淋漓尽致,一撇是社会科学,一捺是自然科学。你两边都好是完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那一边好,都可以出人头地;一强一弱也行;但是绝对不可东风(西风)压倒西风(东风),那样不是书呆子就是混混儿。那样您准是不得烟抽,这是铁定的。你在台上时,不管是你管人还是人管你,下台只剩下管自己了。管不好谁也不怨就怨自己,活该!大家都要好好思考一下下台之后,你能左右什么,不能左右什么?用排除法找比较容易。不能左右的大体有:国家大事、社会弊端、小区管理;朋友、邻居、亲属甚至子女。还有那些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去自己琢磨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的子女可能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您能左右吗?要是左右不好,是不是两头生气!可能最后的结论是只能左右自己。不外乎就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力起了不小的变化,您别以为我说的就是体力,我说的是那就包括了:权力、影响力、能力、精力、体力、以及定力。下台啦!权力没了;影响力差了,有失落感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即使您能力、精力、体力都行,也肯定是大不如前,那您跟谁较劲哪?!尤其是定力,现在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利益在重新分配。肯定有不少不平事,您的定力不管够与不够,劝您少管闲事。管好自己就是为和谐社会出力!您要是身体和精神都好,儿女没有后顾之忧,是不是对国对家都是好事。当然人和人不一样,由于各种情况如:私企民营、各方面完好如处、家庭情况不容许等,在外力的推动下,有不少老同志退而不休,从哪方面讲这都是好事。只要心情好不觉得累,您就当爱好一样干下去。但是要摆正位置,有所为有所不为。别把本钱赔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吗!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有病不可怕。有个健康二十八字诀,很有哲理“健康是走出来的;疾病是吃出来的;烦恼是比出来的;痛苦是想出来的。”您再听我唠叨两句。这里面说的是两种病,健康包括了心理和肌体,后两句指的就是心病。现在媒体把健康素质提到了议事日程,认为出书的、作节目的都掺进了经济利益,水份大误导多。我们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思考,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要十分了解,对医疗保健和养生知识要有所了解,建立适合自己的健康理念。这里说的走是泛指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要找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常年坚持,以微微出汗第二天不累为好。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具体选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体力可以又有基础的可以爬山、跑步;有老年病又能动的就走;行动能力差的在室内活动;不管什么项目,时间长短,场所如何只要动就活!新陈代谢好,身体的几大系统就能正常运转。百练不如一走,走也是有学问的。走时脚指头要蹬上劲,胳臂要甩起来,还可以走盲道当足疗。走着吃力就扶着东西练欠脚,使劲往高里欠,慢慢往下落,这对痔疮的预防和缓解有益。欠到最后可以有意识墩几下,对脊椎和内脏有好处。练练操,拍拍手,伸伸胳臂抻抻腿,作床上八锦,只要适合自己就行。

病从口入这是常理,尤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给疾病上身创造了条件。什么都不能成瘾,“瘾”字这个字就是在病的笼罩下。烟酒、玩牌、玩游戏、上网等,只要一成瘾没一样对身体有好处。干什么都得有“度”,原来有制度管着,现在就得自己控制,管好自己。吃东西只要吃了没有不良反应您就吃,别偏食也没必要瞎忌口。酒肉穿肠过,杂碎、炒肝胆固醇再高,一个月吃一次能怎么着?八分饱,油腻少,清淡好。暴食暴饮肯定伤身体。也别让那些推销人忽悠得一通补,本来人和其他动物是一样的,也有很强的自愈能力,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逐渐丧失了。如果您再什么都“介入”依靠外力,您的个体会比大家加快进化,把免疫力、内分泌、自我调节能力全部丧失。有些部门、有些人就想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提成比例哪!人到了年龄本来各方面能力都在下降,要想办法提高或者暂缓,绝不能让外力帮助老化。我有个同事今年七十多了,老伴身体不好有心脏病。四、五年前陪老伴去医院看病,自己也顺便作个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心跳只有35次/分钟。大夫让他住院治疗,他想自己一直没有身体不适的感觉,没必要住院就没听大夫的。回家学了学有关保健知识,还是按照自己的日常方式生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直到现在心跳依然是35到38下,什么事也没有,依然在伺侯老伴。可有的人按大夫建议作了介入治疗,可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为什么?人是一部极其复杂的机器,出问题绝不是一个方面引起的,要是只对一点不计其余,结果不是隔靴止痒就是顾此失彼。因为不管什么方式的介入,肯定会打乱原有平衡,如果心理平衡再被打乱,必然会适得其反。现在的医务人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一般都心不静再加上技不良,有病只能是听天由命了。所以要有自己的健康理念,也要相信科学,有病得看得按量按时打针吃药。别不舍得花钱,要不国家每月给你存折打一百块钱干吗?就是别没事总琢磨病,那样小病也能成大病。要忘掉它,别放在心里,吃药看病只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小锅饭”吗!我说要对自己的身体十分了解,就包括了这层含义。不管哪儿不合适要弄明白了,“明白”不是就得解决问题把毛病治好。去了两、三家医院都没查结果,那就是没大毛病!每年做个身体全面检查最好,多掌握点医疗保健知识有用。但是绝不能钻牛角尖,因为你不是大夫瞎琢磨什么用也没有,结果只能是把自己的心理防线攻破,病没那么重精神先垮啦!不良嗜好也不能喀嚓一下戒掉,人老了一下子调节不过来就会出毛病。您想身体已经跟烟(酒)一起过了几十年,离了肯定不合辙,就得循序渐进。但是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您要尽快改并且坚持住。

人这一辈子有很大成分是在受命运支配,这不是迷信,是有科学道理的。一出生就决定你的家庭出身,经济条件和家长的认知度又决定你的文化程度。而这些基础条件,又决定了你的悟性。当机遇摆在你面前时,您不是看不见就是不知如何抓。可有人就抓住了,就上个台阶。俗话讲:人比人死,货比货扔。当初您都没比好,退了休您再比那绝对是自寻烦恼。抱负别变成包袱,过去就是历史,谁也改变不了,这就是现实,在这大变革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到什么时候不公也是必然,公平是偶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意识是不能强加在别人头上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的最高境界,现在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始阶段,那能用共产主义的标准去要求。在这个世界上,最不可比的就是人了。知足者常乐,心平则气和。当初困难时期喝酱油汤时,你能想到今天敢进饭馆喝甲鱼汤,退休钱再少也比那会儿多得多吧!其他就按你“能不能左右”来想想,就没什么可比的了。后悔、瞒怨那是年轻时的良药,您要是现在还吃那就是毒药。就有一些老同志,什么烦他想什么,还老跟以前比,跟别人比。那样最后能有什么结果?要忘记年龄、疾病和恩怨,你可以快乐地活着,因为你有养老金、老伴、老窝和一些老友,你要想生活的更好,就得糊涂一点,潇洒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

痛苦可能来自两大方面,肌体和心理。心理的痛苦跟想有关系,身体的痛苦能是想出来的?其实这不是牵强。我有一个外号叫傻子的同事,地震那年得的白血病。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条件不可能治愈,可他不仅没玩完,现在七十多了身体比我还棒。他当时的病友二十年前就都没了,说白了就因为他的外号起得准!也是我的两个同事,十五年前哥俩都是癌,一起住院手术。现在一个六十五、一个七十五身体一点问题没有!我问他:是不是误诊、虚惊?人家说:管它哪!反正我桠根就没把它当回事。这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说个可能都有体会的:牙疼,不算病得上班,你追车时还能觉出来疼吗?因为注意力不在哪。人就讲个“精、气、神”,靠精神支撑出现奇迹的不少。感情的心理的就更是这样了,想出痛苦的事多了去了!“想”有用吗?绝对有用!就看您想什么,怎么想了。老人爱回忆,有的耄耋老人就靠回忆支撑着。想那些高兴的事,怎么过五关斩六将,别想怎么走麦城,要找乐儿。我年轻时喜欢音乐、戏剧,搬迁后住六环。想去北海、景山唱歌,太远到那人家都散了。小区又没有兴趣组。每天五、六点钟溜狗,敞开嗓子唱吧!唱了军歌唱情歌,唱了京剧唱评剧;练完发声练用气,练了裘盛戎练魏荣元,练了马泰练钱浩梁;想曲调、想歌词、想剧情、想场景;“沙家浜”智斗一赶三,“奇袭白虎团”趁夜晚一赶三。我们家挨着奥运森林公园地广人稀,再一过车喊破了嗓子也不扰民。既满足了爱好,又锻炼了记忆,还活动了身体。其乐融融!这叫找乐儿。原来有爱好叫业余爱好,这会儿业没了余下的全是爱好。有爱好的要上台阶,搞出点水平来。没爱好的培养爱好,什么都能成为爱好。花鸟鱼虫,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煎炒烹炸,跳俏笑唠,游戏上网那样都学问大了,只要钻进去就有乐趣。国家给咱们老有所养,咱自己要完成老有所乐。

人能活到下台就不容易,撩倒在台上的不少。我们企业死亡档案中厂级领导没过六十岁的多,为什么?计划经济精神压力太大。营养、医疗再跟不上,饥劳成疾就倒台上了。那些不务正业歪道常客们,也早早地离开了入世。那时经济条件没有,玩亏了没得补。玩来玩去就把命玩进去了。现在精神和政治的压力基本没了,经济压力也可以忽略不计,我们这些人就剩下好好活着了。活着就得有质量、有乐趣、有目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台上和台下的责任和义务是不一样的。工作时要给国家和家庭创造价值,要负责任尽义务,最大量地追求经济利益,赡养老人培养子女改善生活条件。退休后或者说子女成家后对下的义务就小了或者没了,有老人的有时间去多陪伴多尽孝了,有接辈人的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这些都是在您健康的前提下,所以生活质量的最低标准是能自理。健康是您对上对下的最重要责任。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您就糊涂庙糊涂神吧!家里有病人在所难免,不管怎么说不管是谁,都会烦。您就这么想:能伺候人是您的福气,真等人家伺候你,那你也就完了。为了病人您也得保重身体呀!相伴多半生那是缘分。按照概率,人的一生能打个照面的人,不过就是一百万。甭说伺守终生、相濡以沫的老伴了!还有的子女收入低,或者就没收入,您还别舍己救人!留点钱应急行,解困那您就算了吧。攒钱是大多数老人的习惯,其实大可不必,对于子女今后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可能还落个缺乏营养和“抠门”的结果。钱多不见得是好事,尤其是现在。暴富的大款好接班人不多。如果是肯老族就更陪不起了。美国福特公司的子女,三十岁之前要在其他企业从工人作起,而后才能到福特从底层任职。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管不管看,那是您的事。但是丑话要说前头,省得后面落埋怨。那已经不是您的责任了。钱,身前是钱身后是纸。用对地方是感情投资,是好事。子女有能力有孝心,不管是买东西、吃饭、旅游只要说了,您就擎着可别推三拖四不要、不吃、不去,否则下回不带你玩啦!还让人家不高兴。这就是与时俱进,就是跟着感觉走。到时候多少出点费用,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总之,收获时是最快乐的季节,不管以前种的什么现在都收获了,就高高兴兴地享受吧!付出与回报要成正比。二比一以上最好,您就快乐过好每一天,争取拿政府给高龄老人的双百吧!

               刘永恒    随笔于2010年元旦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退休后才发现,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金钱,而是这些
回望2021年,崭新的2022年,有8件事情最值得我们好好去做
男人到了70岁,最需要的是什么?
有什么事情是退休了才知道的?
人与人的真正差距是从退休开始的?60岁以上,这几大因素是关键
人老了,如果老伴不在了,请主动依靠三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