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三)一心向学少年郎

2023-09-16 00:06·晴川夏甫

作者 晴川夏甫

编辑 十里晴川

上篇《韶山冲升起了红太阳》,记述了毛泽东的出生和家世。本篇记述毛泽东童年、少年时期的读书时光点滴。

一心向学少年郎

距韶山冲十多里的湘乡唐家圫是毛泽东的外婆家。他幼年时期大多时光是在他外婆家度过的。

毛泽东的外婆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世代以营务农田为业,生活比较富裕。年幼的毛泽东同他的几个表兄弟们一起居住、生活、玩耍。在他刚刚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跟随他的表兄们到田里做一些零星的农活了。

版画:韶山冲毛泽东故居

1902年,毛泽东九岁了,他的父母把他从唐家圫外婆家接回了韶山。不几天就把他送进南岸下屋场私塾,在这里毛泽东开始他的启蒙教育。他先后读了《三字经》、《幼学琼林》、《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毛泽东记忆力很强,对念过的书能够口诵心解,领悟的很快。在学了一些字后,他父亲要他学习珠算,让他开始给家里记账。

毛泽东的母亲贤良开明,懂得文化的重要。为了让年少的毛泽东能有更好的长进,夫妇俩把韶山冲附近的几所私塾做了比较,把十一岁的毛泽东送到关公桥私塾读书,第二年又相继转到桥头湾、钟家湾私塾读书。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又把他送到韶山井湾里私塾,师从毛宇居,继续读四书五经,并开始练习书法。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开始不喜欢读经书了,而是喜欢读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喜欢读一些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故事。这一时期他完整地读完了《精忠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隋唐演义》等古典小说。

十四岁这年,毛泽东离开私塾,辍学在家。他白天同大人们一起到田里干农活,晚上在油灯下替父亲记账。他虽然辍学在家,但一直没有停止读书。但凡能找到的书就拿来读,常常会不知疲倦地读到深夜。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小说里主要人物都是文官武将、书生公子、小姐丫鬟,主人公没有一个是勤恳种田的农民。他对这一点感到很困惑不解。后来他逐渐明白这些小说颂扬的都是一些统治人民或者是拥有大量钱财、土地的阔富的人。

版画:韶山冲私塾授课

在辍学在家的日子里,他从表兄文运昌那里借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写的《盛世危言》。这本书里郑观应主张国家要设议院、办商务、兴学校、讲农学,使上下同心,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畅其流。书里还说到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是因为缺少西洋的铁路、电话、电报、汽船等。提出“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还有一本是冯桂芬写的《校邠庐抗议》,书中表述了对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的不满,提出了一些富国强兵的政治主张。毛泽东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更重要的是重新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

时光荏苒,毛泽东十六岁了。这年秋天,他又在韶山乌龟颈私塾复学读书了。当时,维新派教师李漱清从外地回到韶山冲李家屋场。他给韶山人讲述各地见闻和爱国维新故事,宣传废庙宇、办学校、反对信仰佛教。毛泽东非常赞成这位老师的思想观点,很快二人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1910年,毛泽东十七岁了。那年春天,他到韶山东茅塘秀才毛麓钟家里读书。在毛秀才家里他选读了《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颇具厚重感的历史古籍,还读了一些时论和新书。

就在这年的四月,湖南闹起了粮荒,长沙街头成群结队的穷苦人集聚到巡抚衙门前示威,要求官府平粜稻米救济灾民。巡抚的无理答复激起了民愤,饥饿的人们冲进衙门,砍断了旗杆,巡抚落荒逃走。后来灾民暴动遭到官府镇压,许多人被捕杀。

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了多日,为饥荒灾民的冤屈愤愤不平。这次闹粮荒事件给年少的毛泽东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

就在这年秋天,毛泽东挑起简单的行李,离开家乡,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去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临行之前的几天里,他受到了父亲的阻挠,父亲要他必须交出去外地求学的“误工钱”,才同意他离家去读书。后来还是母亲的周旋,文家的亲戚帮助他筹措了这笔“误工钱”交给了毛泽东的父亲。

临行前,毛泽东把日本西乡隆盛作的一首诗,稍作改动,抄在一张纸上悄悄夹在父亲的账本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以此表达他一心向学、志在四方的决心。

版画:可怜天下慈母心

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小学长进很快。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校长和教员们都很喜欢他。国文教员贺岚岗看到毛泽东对历史很感兴趣,就买了一部《了凡纲鉴》送给了他。在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心思更不放在读经书上,而是常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他对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业绩非常仰慕,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还学到了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知识。从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里,他读了拿破仑、叶卡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后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说得多好啊!他还对同学们说:中国积弱不振,要富强,独立起来,要有很长时间。但时间长,不要紧——他翻到书里一的页说,华盛顿经过八年艰苦战争之后,才得到胜利,建立了美国……。

这个时期,毛泽东从表兄文运昌那里借读了一些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他反复阅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的一些文章,有的段落、章节他还能整段整段地背诵下来。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里,毛泽东是唯一一名湘潭人,他的口音与湘乡口音不同,而且衣着也寒酸。但是,他写的一首命题诗《咏蛙》却使举座皆惊: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这首诗里,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蔑视一切小动物的青蛙,“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是多么大的豪情气概!

毛泽东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了半年书后,便怀揣远大理想,继续挑起他那简单的行李,走向更远的地方——湖南省长沙城……

*下篇将记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生活点滴,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年谱》导读(2)
毛泽东年谱(第1期):21岁之前的毛泽东读书明智开悟。
特稿:少年毛泽东:人虽小志气大(组图)
小时候的毛泽东是叛逆少年,父亲病逝未奔丧,多年后心中五味杂陈
伟人毛泽东(四)
毛主席13岁在韶山井湾里读私塾时的诗作《赞井》,初见创新潜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