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美轮美奂的中华诗书画美学艺术
原创 国学园 2019-07-13 01:59:37

诗歌与绘画本来是两个不同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自有自己的起源、发生、发展的轨迹和历程。早先,它们并行不悖地发展着,保持着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学日渐出现交会和整合,诗学与画学不断成熟和发展,它们之间的这种融通、渗透和结合,愈来愈频繁和紧密,最终孕育出题画诗这一华夏民族美学独特的艺术形态。

纵观我国诗歌史和绘画史,早期的诗画交会是画家以诗作画,用诗意作为自己绘画立意、构图的依据。东汉刘褒曾绘《北风图》,用《诗经·邶风·北风》诗意作画;晋代司马绍(晋明帝)作《毛诗图》,用《诗经·豳风·七月》诗意作画;顾恺之以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意作画,并云:“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诗学与画学的空前繁荣,具有独特艺术特质的题画诗出现了,我国进入了诗画融通的兴盛期。诗人兼画家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诗人杜甫题写了许多幅名画,他们共同开启诗画融通的新局面。宋朝以苏轼为代表的许多诗画家,提出了“诗画同一”、“诗画相通”的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诗画艺术融通的规律和特征。

北宋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书体题写自作的诗在自己的画幅上,这一艺术举措,突破了另纸题诗、画外题诗的樊篱,首次将诗、书、画三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开创了我国画面题诗的新纪元。

元明清时代的诗画家们,缔造了我国历史上诗画融通的全盛时期。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赵佶的艺术传统,自觉地题诗在画面上,题画诗数量多、质量高,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到了近现代,兼擅诗画的画家如吴昌硕、张大千、潘天寿、黄宾虹等人,都非常关注诗画融通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尤其是著名学者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融进诗画融通的美学思想,有力地推进了诗画融通的历史进程。

宋代苏轼在理论上首次提出了“诗画融通”说,他的名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深入人心,从此以后,诗画艺术结合、渗透、融通的审美理念,不断地出现在历代诗画家和理论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中,诗画融通迈进了自觉的时代。

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是说诗歌中有画意,诗美中蕴含着绘画美。什么样的诗才叫“诗中有画”呢?如王维“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苏轼就说:“观其思致高远,初未见于丹青,时时诗篇中已自有画意。由是知维之画,出于天性,不必以画拘,盖生而知之者,故“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又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明李贽《焚书·诗画》说:杜子美云“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此诗中画也,可以作画本矣。王世贞说:王右丞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此外,王维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很好的“诗中有画”的诗句。

“诗中有画”并不是王维的独创,我国历代诗人都写过许多精彩的、富有绘画美的诗篇。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野望》“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羊士谔《望女几山》“女几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窦巩《寄南海兄弟》“独立衡门秋水涧,寒鸦飞去日沉山”、姚合《句》“天遥来雁小,江阔去帆孤”等都是很好的“诗中有画”的诗句。

诗中有画的诗句当然还有很多,如项斯《江村夜归》“月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点火夜渔归。”月落夜深,江路昏暗,渔翁提着灯笼,彳亍夜归,诗境直如一幅《江村夜归图》。今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评本诗“光景如见”,极有见地。

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清人乔亿撷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质,评此诗“宜入宋人团扇小景”。

又如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曰:“读之如身入图画,此等真率语,非学步所能,兴趣笔墨,脱尽凡俗矣”。

再如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雪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诗句描写雨霁后云雾绕山的景象,空灵隽妙,真得山川之神,今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曰“读此诗,如展《秋山晚霁图》”。

画中有诗

“画中有诗”,是说画幅中有丰富的诗情,画境中有动人的诗意美。什么样的绘画作品才叫“画中有诗”呢?李贽《焚书·诗画》说“唐人画《桃源图》,舒元舆为之记云‘烟岚草木,如带香气。孰视详玩,自觉骨戛青玉,身入镜中’此画中诗也,绝艺入神矣”。

董其昌《画旨》曾说“画中诗,惟右丞得之,兼工者自古寥寥。余雅意六法,而气韵生动,吾莫犹人,独所心醉大痴山水此册,皆有其意矣”。“大痴山水此册”,是指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卷》,因此卷中有诗意,与其昌“诗在大痴画前”的妙意相合。

石涛说:“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生剥而后成画。真识相触,如镜写影,初何容心?今人不免唐突诗画矣”,说得很深刻。

郑思肖身处宋、元王朝易代之际,目睹宋室之崩亡,宋臣纷纷变节而仕元,遥想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不胜悲恸,因而和泪写下花叶萧疏的墨兰,寄托自己的幽怨心意。倪瓒深为思肖的墨兰所感动,挥毫写下《题郑所南兰》“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题诗不仅点明郑思肖的画心,“画中诗”,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强烈的民族意识。

倪瓒画过一幅《新雁题诗图》,画已失传,但是题在画上的诗,却被存留下来,描绘出绝妙的画境,令人依稀可以见到此画的原貌。诗云“十月江南未陨霜,春枫欲赤碧梧黄。停桡坐对寒山晚,新雁题诗小著行”;又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有“江涵秋影雁初飞”句,《寄扬州韩绰判官》有“秋尽江南草未凋”句,《山行》有“停车坐爱枫林晚”句。倪瓒擅诗,特别钟情杜牧的诗,自觉地运化不少杜牧诗意入画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画中有诗”的境界。

文徵明的《曲港归舟图》,也是一幅很出色的“画中有诗”的绘画艺术品。这幅画融入杨维桢《题雨后云林图》“浮云载山山欲行”的意境,也运化了王维《山居秋暝》“莲动下渔舟”的句意入画,使画幅深寓诗意,凸显出“画中有诗”的特质。画家再题上一绝:“雨绝树如沐,云空山影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题诗又将自己的匠心和意蕴发露出来,诗画意蕴反复融合、渗透,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

北宋郭熙善画平远山水,他的《秋山平远图》,意境深邃,蕴含着诗意。苏轼用题画诗点破郭熙“画中有诗”的品格,《题郭熙秋山平远二首》之一“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此间有句无人识,送与襄阳孟浩然”。孟浩然是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他对大自然的审察,具有独特的能力。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逐渐进入文人化的轨迹,文人化,就是诗化,将诗人的气质、精神、意韵和诗歌的气韵、意境,融注进绘画作品中,丰富并提升“画中有诗”的品格,绘画的诗化,正是诗画艺术融通的重要标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辉映月华,绘尽世间丹青
中国诗与画的关系(佚名)
夏文成:浅谈山水画的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刘海明新文人诗意山水画
【转载】浅谈中国古代诗中诗与画的关系
论王维的诗与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