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50)

本篇要目:

*************************************

1191.陕县安国寺

明至清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

1192.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

明至清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1193.登封城隍庙

明至清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1194.朱仙镇岳飞庙(含关帝庙)

明至清                      河南省开封市开封县

1195.高阁寺

明至清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

1196.彰德府城隍庙

明至清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

1197.林州惠明寺

明至清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

1198.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明至清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

1199.天宝宫

明至清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

1200.临沣寨

明至清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

1191.陕县安国寺


安国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城区约64公里。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

天王殿

天王殿两侧附殿

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安国寺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和康熙五十九年石碑各一通,一为“重修安国寺记”;一为“重修钟楼碑记”。中殿与后殿之间有清乾隆元年"重修安国寺金妆神像碑记"和"曹洞正宗"残碑各一通。

中殿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






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

后院山门


火墙(由石碣得名)高约4米,自东而西将整个寺院分为前后院。正中为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火墙南面东侧为砖雕蟠龙图案,西侧为麒麟图案,门楣两侧为五瑞图。火墙上嵌有明隆庆四年“重修瑞云山安国寺火墙序”石碣各一块,


正殿在火墙北侧,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结构,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走兽等砖雕装饰及廊檐下的木雕八仙人物图案等基本完整,雕花六抹格扇门基本完好,廊下承檐的四根小八角体磨光青石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修改换的。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陕县安国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2.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


郑州城隍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原名城隍灵佑侯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陈一魁、五十三年(1714)知州张,乾隆五年(1740)知州张钺,光绪十六年(1890)知州吴荣棨亦重修。此庙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10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


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后立4根石柱,周围用木柱,中间为木制通柱,平面均呈小八角形。实榻大门3合,分别装在通柱上。门前砌6级扇面形垂带式踏跺,左右立1对石狮子。

过庭距大门10余米,面阔3间,进深2间,硬山式建筑。灰筒瓦顶,正脊两端置大吻,中部饰二龙戏珠和宝瓶,下有浮雕人物,中置神像,两侧各有1对追逐相斗的骑士,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垂脊上的装饰也富有变化,龙飞凤舞,百花盛开,配以狮子滚绣球和海马、狎鱼等脊兽,十分精巧秀丽。檐下置一斗二升斗拱。山墙下砌筑有弧形墀头,下部雕砖上饰有麒麟、花草和须弥座,刻工精细。


戏楼,又称乐楼。与过庭相距咫尺,面阔3间,进深2间,歇山式高台楼阁,楼高12米余,主楼居中,左右两侧檐下配以歇山式边楼,上下错落,翼角重叠。主楼前后有抱厦,前抱厦为2根平面呈小八角形石柱支撑,石柱上镌刻楹联为“传出幽明报应彰天道,演来生死轮回醒世人。”


后抱厦为垂花门式。全楼共有19条屋脊纵横斜插,置大吻脊兽,蓝绿色琉璃脊饰。整体建筑小巧玲珑,造型别致。


戏楼面向大殿相距20余米,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脊饰用黄绿色琉璃。正脊两端置有大吻,脊上饰有龙、凤和牡丹,脊中竖狮子宝瓶,两侧饰小宝瓶。垂脊、戗脊均饰有花卉、卷草等图案,并配以狮子等脊兽。檐下施垂昂五踩斗拱,昂嘴呈五角形。前檐明间施有两攒溜金斗拱,角科用把臂厢拱。殿内为九檩前后廊式的柱梁结构,横梁纵檩,立柱斜椽,交替错落,排列有序。殿前、后明间均装修有4扇六抹槅扇,殿前次间装修有槛窗,均为正搭斜交凌花式。檐下的垫拱板上还绘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彩画。殿前砌有月台。


大殿后20米有寝宫,由拜厦和寝殿组成,中有地沟相隔。寝殿面阔5间,进深3间,悬山式建筑;殿前的拜厦,面阔5间,进深4架椽,卷棚顶。屋面均覆以绿色琉璃瓦,脊饰用黄绿花色琉璃。寝殿正脊两端置2米高的大吻,中央饰一重檐歇山式楼阁,脊两侧塑有双龙戏珠,凤穿牡丹,垂脊雕有羽人、石榴、花卉等,玲珑剔透。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昂嘴和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有垂柱,独具匠心。檐下的垫拱板上,绘有色彩绚丽的彩绘,造型生动,题材丰富,有鲤鱼跳龙门、喜鹊闹梅、凤戏牡丹、松鹤延年、龙虎相斗、狮子滚绣球等。殿前的明、次间装有六抹槅扇,梢间置槛窗,均为正搭斜交凌花式。


郑州文庙位于管城区东大街301号。相传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历代屡毁屡建。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遭遇大火,大部分建筑被焚毁,仅余部分。后两次重修,均难复旧观。“文革”期间棂星门、泮池等又遭到破坏,最后仅剩下大成殿一处旧建筑。2004年后对文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和复建,恢复了整体格局。现有前院、中院和后院组成。前院有棂星门、泮池、戟门。文庙中心院内有大成殿,后院有明伦堂、敬亭、尊经阁。

棂星门

泮池  棂星门后是泮池,过泮池是戟门,戟门两侧各置一耳门。


大成殿坐北朝南,殿宇雄伟高大、庄严肃穆。它的建筑形式为古代“歇山式”建筑,其殿顶构造复杂,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大殿最高处称“脊”,脊的两端各有2米高的龙头形构件,称为“吻”,其意龙司降雨,是防火的标志。脊的正中央高耸着一个双层楼阁建筑构件,上塑麒麟、大象等祥瑞饰物。脊面上塑有“二龙戏珠”、“蜘蛛盘丝”、“凤凰牡丹”等吉祥图案,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大殿顶面覆盖绿色琉璃瓦,与脊饰光彩交映。大殿的东、西侧面是“两山”,两山的“博风”(古建构件名称)上,有玉皇大帝、如来说法、八仙过海、戏曲人物等图案,构图精美、制作细致。大成殿是幸存的文物,与郑州城隍庙一起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尊经阁

乡贤祠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郑州城隍庙(含文庙大成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3.登封城隍庙


郑州登封城隍庙建于明代初年,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5286平方米,现保存山门、前院东西厢房、仪门、卷棚、大殿、后院东西廊房等古建筑80余间1663平方米,清代碑碣7品,砖雕、木雕5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城隍作为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是郑州登封市区内仅存的古建筑群。其中城隍庙大殿保存完整,为清代建筑,具有较高有科学价值。


山门

为了发挥城隍庙古建筑和地理位优势,根据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多方筹资180万元,对城隍庙进行整修,现已辟为登封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登封历史博物馆共分三个展区:主展区为:主展区为“登封历史展览”,二展区举力“古代石刻艺术”展览,三是临时展区。


前院东西厢房

仪门


卷棚(献殿)后是大殿

献殿、大殿


大殿北侧

大殿顶部


大殿

厢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登封城隍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4.朱仙镇岳飞庙(含关帝庙)


朱仙镇岳飞庙位于中国四大最美村镇之一的朱仙镇,著名的运粮河西岸。据《祥符县志》明.何孟春《岳词碑记》载:“宋鄂侯忠武王庙,始建于鄂,再建于杭,三建于汤阴,而今建于梁城南朱仙镇。在鄂者,王开国地也,王冤白时已建;在杭者,王墓在焉;在汤阴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镇者,王之功,于是,为报王之忠愤所不能忘者也。”

朱仙镇是岳飞建功立业,班师回朝之地。岳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正德四年,万历三十三年,清顺治十七年,民国十四年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扩建和修缮。1986年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重建,1991年对外开放。该庙门前有巨大照壁,山门3间,进深2间,绿色琉璃瓦歇山顶,青石台阶,古朴庄重。进山门两侧,即新修复之东西配殿,中轴线上一高台基原为拜殿址,今已不存。有铁铸五奸跪像,五奸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罗汝楫,此5人狼狈为奸,诬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致岳飞于死地,受到后人的唾骂。再向北、为4座碑楼,其中《满江红》和《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两块碑,字体奔放,苍劲挺拔,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其余两块一为《重修-穆王庙落成碑》,一为《朱仙镇岳鄂武穆王庙记》。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绿瓦盖顶,飞檐凌空,雕窗画栋,檩上尚存天启二年(1622年)墨记,今经翻修,重现了昔日之威武气势。殿中央为新塑高大的岳飞坐像,端庄威严,正气凛然。大殿后为寝殿,内有岳飞夫妇便装铜像,淳朴憨厚,和蔼可亲。

有铁铸五奸跪像,五奸是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罗汝楫,此5人狼狈为奸,诬陷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致岳飞于死地,受到后人的唾骂。


再向北、为4座碑楼,其中《满江红》和《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两块碑,字体奔放,苍劲挺拔,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其余两块一为《重修-穆王庙落成碑》,一为《朱仙镇岳鄂武穆王庙记》。





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绿瓦盖顶,飞檐凌空,雕窗画栋,檩上尚存天启二年(1622年)墨记,今经翻修,重现了昔日之威武气势。殿中央为新塑高大的岳飞坐像,端庄威严,正气凛然。大殿后为寝殿,内有岳飞夫妇便装铜像,淳朴憨厚,和蔼可亲。

岳飞庙拜殿









岳飞庙东邻为关帝庙,坐北朝南,原建筑极宏大,是清代山西商人集资建造,有山门、钟鼓楼、大殿、春秋楼、戏楼等建筑。1927年庙废,现存大殿5间,1986年,又在殿前重建东厢房6间。庙内存有石碑2通,一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关帝庙碑记》,一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移修舞楼碑记》。


山门

春秋宝殿门前楹联写道:“夜读春秋文夫子,单刀赴会武圣人。”这是现存大关帝庙的主体建筑。这座宝殿系1708年修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原来大殿前的卷棚。大殿与卷棚为勾连搭式连接。原有大殿已毁,卷棚经多次修葺,至今仍显得气势雄伟,光彩夺目。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无廊、三级台,殿之覆瓦为绿色琉璃瓦。整个卷棚共有26根柱子支撑,安置斗拱48攒,碧瓦红墙,十分壮观。殿之四周飞檐叠起,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木雕更是巧夺天工。它融会了古建筑技法之大作,是不可多得的瑰宝。举目环视,令人赞叹不已! 

老母殿

大关帝庙万善碑

三圣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朱仙镇岳飞庙(含关帝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5.高阁寺


高阁寺原名叫做大士阁,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马号街赵王府内。当初因为是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才被叫做高阁寺。说是寺,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寺庙,并没有和尚尼姑,也不敬佛祖菩萨,只是王府中的一座大殿,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戏言这是一座“金銮殿”。


赵王指的是明成祖的第三子朱高燧,他的封地就是彰德(今安阳),赵王府就是为他所建。民国时期,赵王府内的建筑纷纷倾圮,只剩下一座大士阁,据说这是赵王召见下属的宫殿。现存的大士阁是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重建的,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如今,这座大士阁被称作高阁寺,孤零零的立在老城当中。


高阁寺建在梯形的方台基之上,通高20余米,为高台楼阁式建筑,面南背北,重檐九脊,歇山顶式,琉璃瓦顶。台基高约8米,长宽各为13米,平面为正方形,南侧中部为石质阶梯,其余全用青砖垒砌。石质阶梯共有32层,两侧为汉白玉扶栏,扶栏上雕有石狮,情态各异,栩栩如生。阶梯前横有一条铁丝挡道,其实这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拾阶而上,发现阶梯均已破损,大概是年久失修、风吹雨打之故吧。


台基上的外围也圈有汉白玉的扶栏,同样雕有石狮,而在底基上约有1米高的石浮雕装饰,每面8条龙,相互对称。阁楼外壁有石雕游龙25尾,个个形象逼真,其上还刻有印度梵文,尽管久经风雨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辨。阁的正面置有阁扇门,阁内进深、面阔各三间,皆为9米。明间和次间共用4根圆木通柱,直达阁顶梁下,构成一座完整的大框架。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结构异常坚实,阁内壁上的丹青书画,色彩斑斓,惟妙惟肖,堪称一绝。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高阁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6.彰德府城隍庙


彰德府城隍庙,又名威灵公庙,位于文峰区鼓楼东街6号。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为安阳市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彰德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773平方米,建筑面积2792平方米。布局为四进院落、五座大殿。每院以大殿为主体,配有左右对称的廊房或配房,后院东侧有三座道房,前院有牌楼、照壁、判池,中轴线上为五座大殿。屋顶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屋檐分单檐和重檐结构。布局结构严谨,建筑材料均为木质结构,青砖墙面,方砖地面,草白玉檐石,琉璃瓦顶。


山门

现存的安阳府城隍庙占地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布局为四进院落、五座大殿,每院以大殿为主体,配有左右对称的廊房、配房。沿庙内中轴线依次排列着木牌楼、山门、琉璃照壁、泮池拱桥、前殿、拜殿、城隍大殿、寝殿、后殿,五座大殿九门相照。建筑类型有悬山式、歇山式、硬山式,单檐或重檐结构。建筑造型庄重威严、古朴大方,雕刻彩绘内容丰富、图案精美,体现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琉璃照壁


泮池拱桥前殿


拜殿


城隍大殿


寝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彰德府城隍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7.林州惠明寺


惠明寺位于河南林州市河顺镇申村。始建于宋,因高僧惠明葬于此而改建,称惠明寺。该寺也是因僧人惠明而得名。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水陆殿等均系明清建筑,有少量宋元瓦饰和木构件。寺内还有惠明和尚石刻画像,上有“古相州林虑县马店村人法师惠明俗姓张宋政和三年”题记。


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3间,庑殿顶,灰背筒瓦覆盖。


惠明寺塔塔内的西北壁上刻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修佛像题记。惠明寺塔塔顶为六角形天地盘,其上汉白玉宝珠已无存,该塔可证是元代建筑。惠明寺塔的北侧的塔身上开有一佛龛,内有佛像。


大雄宝殿,一名当阳殿,俗称转角殿,面阔进深各3间,单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覆盖。




水陆殿在大佛殿后,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顶,灰瓦覆盖。寺内残存线刻惠明像一尊及题刻,




文昌殿

地藏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惠明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8.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位于河南焦作市新区苏家作乡,现存古民居建筑达130座400余间。除少量属明末清初者外,大部分建筑为乾隆、嘉庆和道光时期所建。不仅规模宏大,其多数建筑保存完整,而且在造型上还将北京的四合院和南方的楼格式建筑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豫西北地方特色,是河南省民居中保存量大、建筑形式独特且质量上乘之作,对考证明末清初,特别是清代中晚期的民居建筑、民俗文化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对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传,3000多年前,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起兵伐纣路过此地,因心中对战事忐忑于是由巫师占卜一卦,得昌,最终灭商建周,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纣”,于是这一带也被叫做“卜昌”的延续下来。

在寨卜昌村,民居大都为砖木结构,中国传统四合院样式,屋顶灰布筒板瓦覆盖,梁架斗栱刻龙雕凤、各种花鸟人物均施以彩绘,


那“薄如蝉翼”的牡丹雕花门头、那繁缛奢华的四季雕花门扇、那技艺精湛细腻的砖雕墀头、那形态逼真的石狮、那古韵流淌的石鼓、石马镫、拴马锁等等,好一派明清盛世的景象,最难能可贵的是大部分古民居都有村民居住。

村内有一座始建于大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王氏宗祠,宗祠内的匾额和碑刻记录了过去王氏家族的辉煌。王氏家族是寨卜昌村的大姓,因其经营有方注重子弟的教育,家族中多人考取功名进入仕途,最高官至四品,皇帝封赐的“经魁”“武魁”“副魁”等匾额悬挂于宗祠内,还有历朝历代的圣旨碑8通以及大量碑刻墓志。

忠孝堂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迁至此地躲避战乱的外来人户,在自己家族姓氏上都加上了“卜昌”,逐渐形成了八个卜昌村。到清朝咸丰末年,因匪患丛生,这一带的药王卜昌村、油王卜昌村和乔卜昌村为了共同抵御匪患,决定三村合并修建寨墙,形成了现在的寨卜昌村。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99.天宝宫


天宝宫位于河南省许昌县艾庄回族乡北部,北临长葛市石固镇,东南距许昌市区25公里,东北距长葛市区12公里。据《许州长社创建天宝宫》碑文载: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创立天宝观。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改观为宫。天宝宫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原有建筑依次为山门、拜亭、岳王殿、关圣殿、老君殿、玉皇殿、、三皇殿、真武殿。今老老君殿、三皇殿已不存,两侧有廊庑、掖门。山门为三个青砖拱券门洞,中间门洞较大,高7米,深6米,平顶。

在拜亭内的石柱上,镌刻着两幅发人深思的对联,一联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另一联为:“使尽无限计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虚。”前一联是劝导人们要去恶扬善,后一联是警告世人不要用诡计去掠取名利。置身其间,不免让人顿生“思无邪”的意念。


天王殿

岳王殿


关圣殿

老君殿


玉皇殿

雷祖殿、


真武殿

蓬莱阁

托天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天宝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200.临沣寨


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据《水经注·河水》记载:“柏水经城(宝丰)北复南,丰溪自香山东北流入郏境,至水田村。一由村南而北,一由村北而东,环村一周,复东北至石桥入汝”,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因红石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临沣寨又名红石寨、朱洼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发源于香山的利溥、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流向北汝河。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围长约1100米、高6米多的寨墙上有城垛800个。

故当地人又称临沣寨叫“红石寨”或“红石古寨”。由临沣寨通往村外的是东、西、南三个寨门,其中西寨门取名“临沣”,东寨门取名“溥滨”,意为此寨濒临沣溪、利溥两水。东、西寨门由木板镶铁皮制成,至今仍保存完好,其上“同治元年”四字清晰可辨;南寨门毁坏较重,只剩半个门洞。

临沣寨为一洼地型古村落,周围千亩芦苇、百亩竹园。杨柳河、北汝河绕寨而过,终年绿水长流。临沣寨的洼地聚落、古寨墙、古寨河、明清时期古民居、宗祠、关帝庙融为一体,成为中原民居文化中一块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寨内现有159户人家,600多口人,其中朱姓人口占90%。


寨内还有较为完整的清代四合院、三合院20多座,清代民居近400间。这些建筑既有中原农村特有的以砖、石为主体的高大深邃,也有南方以木格子门窗为装饰的小巧玲珑。一些古老的宅院用多层弧形石板作为门洞的拱顶,每层石板上都雕有图案,十分美观。

临沣寨共有3个寨门,按八卦的三个方向设置,其中西北门因临沣溪而取名“临沣”,这也正是今天临沣寨寨名的由来,寨门上方红石匾上有楷书“临沣”二字,下边两扇榆木大门上包的铁皮已锈迹斑斑,铁皮上“同治元年”、“岁在壬戍”的字样仍清晰可辨;正方向的南门叫“来曛”门,取自《诗经》“曛风南来”一句;东南门叫“溥(柏)滨”门,取自“利溥渠之滨”之意。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临沣寨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隍庙篇10
中國古建築(五)【44P】
怪哉!山西三座石楼山,都不在石楼县
【原创】新乡关帝庙
三原城隍庙:陕西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其建筑规模在全国城隍庙中极其罕见
泰州城隍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