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的层次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新解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读:本章着眼于圣人之知与常人之知的对比,旨在让世人理清知的层次。在老子看来,人最可宝贵的品质就是知性,其可谓人的核心属性之一,因为一个人知的层次往往决定着其生命的质量和人生的境界。

“知不知,上”句。

先列述圣人的知性境界,即真知。这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境界,当然也是知性中最高的境界,故老子以“上”称誉之。“知不知”,即客观上已臻知性明达之果,而主观上不施自以为知之意。所以此,在圣者言是自性本然之故。老子在经文第十章里有一句话,即“明白四达而不知”,其所示现的就是这一境界。

“不知知,病”句

这句说的是俗众之两种知境:其一指不知或无知,其二指自以为知。前者低级而易解,后者“高级”而难释。无知者专心于情欲笃实于利益故多志昏性迷,而自以为知者偏心于名位执着于见解故终不得明。

”病”一词,我们从其形字结构上也可以推测其含有的两层意境:其一,其左为“二”为内为心,即喻其内心是分裂的失和的或偏执的。其二,其右为“广”为“丙”,喻其贪欲之大之甚(“丙”为阳火之盛,我们公认的医疗常识认为,一个人身体检测若呈阴性便为康健正常,反之呈阳性则表明其不正常,可为一注)。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句

是说圣人之所以知性圆满,是因为其既避免了无知,同时更以其觉悟力超越了自以为知。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句

可视为本章的小结,即说只有同时超越了物欲和知见的事理二障,才能趋近真知圣境,完满我们的人生。

(本章大意)

        明白四达而不以为知不以为能,是知性的至高境界。贪实而无知与好虚而自是,此为常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而圣人能秉持中和之道,融通虚实通达无碍,故他能做到知性圆满。所以,我们要效法圣者,努力提升见识,克服物欲知见,以达成我们圆满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夏虫不可以语冰,遇事永远不要和这样的人争辩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悟读述杂【7】
第七十九章:“消解恩怨”的妙法
困知勉行,学知利行,生知安行!
人的境界有三个层次,在什么层次,有什么能量(连载127)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人生三境界:说给想成大事之人,想让孩子有大出息之人(第65篇·总第2434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