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止功夫

冀元亨问道:“先生,平常我总感到心绪很乱,无法安静下来,请问怎样做‘知止’这步功夫呢?”

王阳明先生赞道:“问的好。知止之功,是打基础的功夫,当以诚敬存之。古人云:'敬以直内。”说的就是在修养过程中,须有一种诚敬的心态,方能达到平直如水的境界,没有诚敬的心态,做任何事都会做不好。”

他接着又道:“在平常的时候,我们的心静不下来,就是因为没能做到诚敬,没有把心诚意敬当做是通往至善之境的必要心法。”

“不过。”王阳明先生话锋一转,说,“诚敬虽是一种入门的心法,但也要注意做到活泼自然,不能太过。古人曰,‘必有事焉,勿忘勿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王阳明先生详细的阐述了如何用功的方法:“对于如何使外在的欲念和妄心停息下来,古圣先贤传有各种数不胜数的方法,但是,贯穿在这些方法中的最简单、最核心的一步功法,即为‘观照’。

“观照这个方法,不论行坐卧立,随时随地都可去做。所谓观照,就是用心如实地照着本来的样子去观察、照看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任何一样事物,也可以是自己的情绪,可以是自己的呼吸,也可以是一处景物,或是一个境界。

“在观照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勿忘勿助,不取不舍,不迎不拒,这样才能心不着物,逐渐克除各种闲思杂念,使心慢慢趋向宁静、澄明的境地。”

王阳明先生年轻时曾随高僧学过天台宗的“止观”法门,苦修多年,对观照之道颇有心得。他讲“止观”之法融入儒家的修养理论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照心法。

观照的方法看起来十分简单,朴实无华,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奥的道理。

佛教理论认为,心得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就是“佛性”,而世界万物皆是此佛性所化而成,所谓“青青翠竹,悉得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就是佛性无处不在,原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但一个人自出生以后,受到各种概念、思想的熏陶,沾染上太多的习气,妄起分别,所形成的“自我”意象早与大自然脱离联系了,造成了心灵与身体乃至万物的严重对立,这就遮蔽了个人本来具有的本能智慧。

正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作判断和取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欣喜不已,拼命去迎合、追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抗拒、厌恶。于是,我们与心灵本源的宁静就渐行渐远,陷入了顽固的习性当中,被各种负能量所缠绕,也就发现不了心灵本来所具有的无限风光了。

而通过观照,让心停止向外求索,专心致志向内观察、照看,体察当下的身心状态,不管外面的情况如何,当下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也不要去想如何控制它,只是如实地看着它,让一切自然发生。

正如寒山禅师的一首诗所说:“高高山顶上,孤月照寒泉;水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在观照的时候,就像孤月照寒泉一般,没有什么分别,静静地照着,如此而已。

观照的过程中,必须从自己主观愿望中超脱出来,带着一种很客观的心境在看,不管有什么喜、怒、哀、乐的情绪起来,不要对它进行迎拒或取舍,更不要自己去下判断或下结论,要想到心灵的本体是无形无相的,好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坏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最终的结果都归于“空”,当然最后对空也不执着,一切任凭它自然起灭,不着不受。

最后,王阳明先生总结说道:“对于修身来说,在观照中保持诚敬之心是必要的,《中庸》曰:‘诚者,合内外之道也。’唯有至诚,方能使自己散乱无序的身心状态,逐渐进入清明灵静的境界,东西天地宇宙的奥秘,进而达到蓉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化境。

“然而,诚敬之后,还要善于将心放开,调整到活活泼泼的状态,如山中泉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随势任运,变化无穷......”

不知不觉,月已偏西。

王阳明先生似乎觉察到了这一点,看了看窗外,说道:“好了,子时将尽,就讲到这里了,大家歇息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静· 心清
王阳明心学全书(二)
王安平先生的《浑圆武学》摘要
心静,是一种境界
无极门九三神诀法
有一种境界叫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