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近中药:熟悉一下黄连的使用,和脾胃中焦的关系

提到黄连,民间有一些俗话,比如“黄连黄柏苦中苦”、“哑巴吃黄连”等等,意思无非就是指出黄连的特征——味道很苦。

而在中医历代本草记载里,黄连的性味确实是苦寒的,因而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只之用。

现代科学发现,黄连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这种物质有不错的降糖功用,从而被用于各种血糖偏高的调治,这一点,和古代中医将其用于“消渴”是高度契合的。

当然,作为一味大苦大寒的中药,无论用于清热还是其它方面,用量都需要有所考究的,简而言之,并非量越大就效果越好。概括起来,还是应该因病制宜。

在历代中医所创立的方剂里,黄连主要还是用于清热解毒,尤其是清解中焦脾胃的湿热,黄连还是有非常独到之处的。今天,我们主要就黄连和中焦脾胃的关系做一点阐述。

首先,在传统的《药性赋》里,有“黄连厚肠胃以止泻”的语句,意思是说,黄连能够“厚”肠胃,从而达到止泻的目的。

实际上,黄连的“厚肠胃”,主要还是以清利肠胃之中的湿热而止泻的作用,不能将其等同于补益中焦脾胃。

如果从清热泻火的角度看,黄连主要主要是清肠胃之火,其次能泻心火,还能清肝胆之热,这个次序也就决定了它在脏腑热证时的运用。

就以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糖尿病”这个问题来说,它大多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主要也是和脾胃有关。

在消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其病机变化,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郁、热、虚、损,而这四个阶段又有各自的主要症状,因此也就决定了黄连用量的多少。

消渴的早期、中期,中医辨证一般多处于郁热阶段,联系病位来说,一般又以脾胃肝胆为主,表现为肝胃郁热、胃肠实热、痰热互结、三焦火毒等火热炽盛。而黄连既可以清火泄热,又能降糖,这时候如果决定使用就宜稍大。

当症候进一步发展,火热之势渐消而虚象渐显,此地一般转见以气虚、津亏、阴虚等虚证为主;如果到了后期,甚至还可见到一派阳虚内寒之象。这时候,大苦大寒的黄连显然就只宜小量了。

当消渴渐渐减,也就是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之后,痰热、火毒等病因病机基本被消除,此时的黄连就更只能小量少许运用了。

实际上黄连对于肠胃的问题,还是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的,比如一些胃肠功能紊乱辨证属于湿热者。

此外,内经有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肠胃因素导致的失眠,黄连的使用也有很多合适的场景。

结合现代科学来理解黄连的话,它大苦大寒的性味,当量较小时,却又有一定的味觉兴奋能力,能够增加胃内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健胃消食的目的。

比如传统方剂的“左金丸”,就是用黄连配伍吴茱萸,针对肝胃不和之症,常见有胃脘嘈杂,嗳腐吞酸、呕吐胁痛等不适。此时黄连用量虽小,能和胃制酸,调理肠胃。

如果是消渴伴有的多汗,也可以用少许黄连以稍微清热;对于心肾不交出现的失眠不寐,黄连的用量也不宜过大。

总而言之,黄连作为一味常用的中药,在很多传统方剂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此外,现代科学对黄连的关注度也很高,对它的研究也就比较全面和深入,这反过来对我们在中医方剂配伍上也是有利的。

总而言之,黄连性味大苦大寒,在此角度上看,确实有容易伤脾碍胃之虞,但如果辨证准确且配伍得当,有时候即使用量偏大也是可以的,这或许就是内经“有故无殒”的体现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连
开水加两味,改善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中医叫消渴症,症状多是三多
【每日一药】黄连
五大最苦中药排行榜,然而,药用价值各个都很高!
确诊为糖尿病,用什么中药来降糖最有效?
【03中药二考前精析】清热燥湿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