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8年,李鸿章的尸骨被挖出后,为何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示众”?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说起李鸿章,如果是学过近代历史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作为晚清后期的著名人物,他是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后代人对于他的评价两极分化,支持他的人说,他在洋务、外交、政治上卓有成就,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前往马关签订条约,期间即便被刺,也坚持与日本谈判,为中国减少一个亿的赔款。他的种种功绩可谓“再造玄黄之人”!

也有不少人反对李鸿章,在他们看来,李鸿章的功绩没有一个成功,积极组建海军,结果北洋全灭;积极办理洋务,结果中饱私囊,宰相合肥天下瘦;与列强斡旋,结果签订了不少卖国条约。种种功绩不值一提,不如说他是个“糊纸匠”——办事一个没成!

功过是非转头空,李鸿章知道自己毁誉参半,为了换取安宁,他嘱咐后人不要计较后人的嘴巴,是非功过任由他们说便是。但是李鸿章做梦没想到,即便如此他自己死后居然还不得安宁。

在1958年,他的尸首被人挖出来,挂在拖拉机上游街示众。那么,为什么人们要挖出李鸿章的尸首呢?最后他的尸首去了哪里呢?

一、少年平步青云,淮军一战成名

李鸿章,生于1823年安徽合肥,来自一个官宦家庭。少年的李鸿章天资过人,17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3岁时,曾国藩见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觉得他日后大有可为,于是将李鸿章纳入帐下。

进入曾国藩的帐下后,他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掌握如何行军打仗。1850年,太平天国爆发,叛军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数座城池。朝野震惊,派曾国藩前去平乱。

如何面对棘手的太平军呢?曾国藩深知绿营军战斗力低下,一击即溃。于是他决定操练地方军湘军。曾国藩让李鸿章回安徽筹划部队,负责团练,以备不时之需。

李鸿章是一介书生,带兵打仗没有章法,经常轻率作战。但是在团练后,他跟着前辈学习,逐渐懂得行军打仗。李鸿章日后组建淮军,靠的就是团练时期积累的经验。

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江南地区危险。曾国藩决定让李鸿章组建淮军,以来救援上海。刚想组建淮军,结果招不到合适的将领。组建淮军比想象中困难,正当李鸿章为此发愁时,一个人找上门,为李鸿章带来了希望

此人曾经在李鸿章父亲帐下当过幕僚,在安徽团练时他经常辅助李鸿章。听说李鸿章回安徽组建军队,他带着老乡前来投靠,与他同来的人有吴长庆、刘铭传等人,这些人日后成为淮军的得力干将。淮军就此初步建立起来。

淮军跟湘军类似,军队的主体是老家人,要么是同姓同乡的亲戚,要么是老家的好友、同窗、门生。他们因为关系而凝聚力高,因为装备先进武器而战斗力强。1862年,李鸿章麾下已经有9000人,他带领这些人马支援上海。

由于交通不畅,路程遥远,刚到上海的淮军风尘仆仆,太平军看着他们大声嘲笑,“皆笑指为丐”。可是没有想到,这帮“乞丐”战斗力如此惊人。

抵到上海的半年间,9000淮军与敌人打了三场战,三战三捷。李鸿章为人毒辣,对于战败的太平军毫不留情,城内的太平军闻风丧胆,最终击败实力强大的太平军。

这一仗打出李鸿章的威风,中外人士无不对他大加赞赏。此后,李鸿章采用一系列措施,在上海站稳脚跟,从原来的9000人扩充至6、7万人,成为清军当中战斗力强的地方军队。

曾国藩当初没有看走眼,日后李鸿章果然大有可为。他从淮军做起,在平叛太平天国过程中取得不小成就,从此平步青云,主持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期间,他积极组建北洋海军,发展近代军工业,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

然而,于清末乱世之中驰骋官场、大搞洋务的英雄人物,竟然在外交上栽了跟头?

二、中堂之死,安眠合肥

清朝积贫积弱,与列强作战屡战屡败,被迫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条约,一时间群情激昂纷纷指责李鸿章“出卖国家”、“叛国贼”!

但是无可奈何,因为列强只认李鸿章,在列强看来,偌大的清政府只有李鸿章才能与他们同桌谈判,其他清朝官员毫无信誉可言。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军惨败,慈禧太后被迫外逃。迫于列强军事压力,清政府只好派出李鸿章与洋人谈判。

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国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不平等条约让全国人民怒气冲天,骂李鸿章:“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也!”

李鸿章签完条约后,病倒在床。在病榻之上,他给家人后代留下一首《临终诗》:“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之后,李鸿章病情加重,躺在床上一语不发。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离世,享年78岁。

得知李鸿章的死讯后,慈禧太后给了李鸿章极大的荣誉,让他风光大葬。根据李鸿章的心愿,他想要把墓园安置在合肥大兴镇。大兴镇是众多文人墓地所在,不仅有明朝蔡国公张德胜们,还有宋代名臣包拯。

李鸿章原来设想自己能够死后与文人骚客长眠于此。但是这份安眠没有维持太久就被打破。

三、死后安宁不定,挖坟为求炼钢

李鸿章去世后,战火燃起,华夏大地金戈不断,原来房屋被拆了做碉堡,李鸿章墓园受到波及变得残破不堪。

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由于新中国一穷二白,所以号召大家贡献铁料,为国家制作钢铁。李鸿章的墓园成为目标之一。

不少人认为李鸿章生前敛财无数,后代荣华富贵,墓地里面一定藏了不少金银财宝,可以用来买铁料!经过上级同意,人们开始挖掘李鸿章的墓地。

墓地固若金汤,人们费了好大的劲都没能撬开幕门。于是,他们顾不上保护墓地,便使出火药炸开了墓室。

根据当事人回忆,墓室里面空空荡荡,只有两副棺材。人们打开棺材后发现棺椁内有一副眼镜、一个拐杖和一把宝剑。除了七块金币外,别无他物。

棺材里面有个木盒子,打开木盒子结果发现两块“金砖”。人们没高兴太久,专家说这是黄铜,而非真金。

人们大失所望,大家把金砖送到博物馆保管,把宝剑交给一位文化人保守。那么该如何处理挖出来的李鸿章尸骸呢?

当地有人受过李鸿章一家的压榨,对李鸿章气得直咬牙,提议将这个“卖国贼”游街示众!一呼百应,大家将李鸿章的尸骨挂在拖拉机后开始游街。本就腐朽的尸骨,经不起颠簸很快就散落在地,消失不见。

后来,李鸿章后人出资修缮李鸿章墓园。但是由于找不到李鸿章的尸骸,只好做成衣冠冢。每年这里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

小结:

李鸿章是个矛盾的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但是究其本质,作为封建地主的他,注定不可能为了百姓发声,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自己的利益。

从国家角度出发,他是成功的,他通过卖国、收买等手段为清王朝续命,但是从百姓角度出发,他却是失败的,为了胜利他可以无视生命,为了私利他可以借洋务之名从中谋利。

面对贫困百姓,他重拳出击,平太平,灭捻军,面对西方洋人,他却唯唯诺诺,给地赔款,丧权辱国。这是李鸿章的两面,一面是软弱,另一面则是毒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九——淮军的“中体西用”
天津教案中李鸿章深谙厚黑之道,为做直隶总督“坑害”曾国藩!
[转载]清末重臣李鸿章与天津李公祠
李鸿章第一次见慈禧,回家便跟儿子说了8字,堪称字字经典
面临被裁撤的危机,李鸿章如何利用局势变化,成功使淮军转型?
东南互保,意味着清廷已对汉族权臣失去控制,慈禧为什么不追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