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中的生活美学
《红楼梦》中的生活美学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是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园林、建筑到服饰、器物;从宗教、礼俗到诗词、典籍;从戏曲、绘画到饮食、养生,无所不包。

    今人阅读《红楼梦》,都很想知道当时的人们真的像《红楼梦》中那样生活吗?

    曹雪芹著书的年代正值中国文化由俗转雅之时,清代是雅文化集大成的时期,《红楼梦》美学都应基于这个大背景来认识。总体来讲,《红楼梦》中描写的生活是古代贵族雅致生活的典范。

 

  衣:极尽奢华,性格分明

  《红楼梦》是一场服饰文化的盛宴,《红楼梦》对服饰描写的精细程度,史无前例。书中金陵十二钗的服饰描写处处渗透着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服饰文化,体现了曹雪芹的审美。

  曹雪芹对贾宝玉着装的描写: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贾府生活的奢华从人物着装上可见一斑。

  对“金陵十二钗”服饰的描写,曹雪芹除了体现奢华之外,又依据每个人性格有不同体现,由于地位、身份和性格的不同,色彩、材料、纹样、配饰等都不尽相同。

  例如“中庸”的薛宝钗,就从薛姨妈的口中说:“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足见这位少女内心沉稳、成熟。

  又如林黛玉讲求淡色素雅,在第89回中,她“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服饰的清新淡雅,映衬她高洁、孤傲的心性。

  有趣的是,《红楼梦》中还假借绘画中的意境来比拟服饰。

  第五十回,在一个粉妆玉砌的冬天,身披大红腥毡的贾宝玉与薛宝琴并肩站在雪地里,身后是梅花映衬,众人见了都说酷似明代仇十洲的《双艳图》,而贾母更是认为:“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食:食不厌精,名目繁多

  “任何人翻开《红楼梦》或者中国的其他小说,将会震惊于书中反复出现、详细描述的那些美味佳肴,比如黛玉的早餐和宝玉的夜点。”林语堂《饮食》中如此写道。

  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贾府的饮食,可以用“食不厌精”形容。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是我国饮食文化的典范。

  《红楼梦》中出现的食品达186种,可分为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等类别。

  仅仅是“粥”这一项就有碧粳粥、腊八粥、香薷粥、燕窝粥、鸭子肉粥、枣儿粳米粥、绿畦香稻粳米饭、绿稻米粥、江米粥等多种,而贾府用的米,书中提及的就达十一种,例如御田胭脂米、碧糯、白糯、粉粳、下用常米、御用粳米等。

  贾府的各种宴会更是让人目不暇接,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令人闻而生津。往往借宴席来吟咏诗词,非常风雅。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十一回的“茄鲞”的做法,王熙凤逗刘姥姥说:“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这种做法放到现实中来,做出的食品未必好吃,但是可以管窥对饮食制作的精细程度。

  
 

  茶:诗礼之家,献茶为重

  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茶的描写把茶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有机统一。

  贾府作为“诗礼之家”,饮茶的礼仪规矩非常讲究,林黛玉进贾府时,处处留心,生怕错了一丝规矩,最有代表性的描写便是饭后献茶,共献两道,一道漱口,一道为吃的茶,黛玉此时的留心便显得并不多余。

  元春省亲时,对献茶规矩的描写便达到了极致,献茶是要“三献”,献茶地点是在“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的行宫举行,仪式隆重、气氛庄严:“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阶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太监引荣国府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传谕曰:‘免。’于是引退。”

  如此多的繁文缛节以表示献茶人的最大虔诚和对贵客的最高尊重。茶事见证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贾府举办迎驾盛事的繁华。

  如果说“三献”是“茶礼”的体现,而妙玉的“拢翠庵品茶”又是“茶道”的体现,妙玉请贾宝玉喝茶时,给了他自己平时常用的茶杯绿玉斗,没想到贾宝玉嫌这杯子小,于是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段把茶文化的精髓写得淋漓尽致,此外,茶、择水、择人、品味,茶道理念渗透其中。

  贾府中茶的种类繁多,有漱口茶、枫露茶、暹罗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茶面子、龙井茶等多种。煮茶的水有旧年蠲的雨水、梅花上收的雪水等。不同的人喝不同的茶,不仅仅体现了人物身份,也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致。

 


  酒:无酒不席,令显才情

  贾府宴席离不开酒,酒的品种繁多,有惠泉酒、烧酒、菊花酒、屠苏酒、绍兴酒等多种,而且在饮酒时还要行酒令,这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贾府行的酒令种类繁多,有诗文令、牙牌令、击鼓传花、射覆、拇战、占花名、曲牌令、月字流觞等等。贾府上至贾母,下至丫鬟,大都谙熟这种娱乐形式,反映出酒文化对封建贵族家庭的影响。

  这些酒令让读者看得难以解开其中门道,因为有些酒令不仅雅致,而且玩法众多,仅靠机智,没有才情是玩不起来的,这行酒令的游戏,不仅是在写贾府生活的雅致,也显露了贾宝玉和众姐妹的诗文修养。

  贾宝玉虽然不爱经世文章,但诗学却在众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行酒令多由他出。在二十八回冯紫英请客,让贾宝玉作行令官,宝玉便提倡行女儿令,这次女儿令的要求极为复杂:“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戏:娱乐风尚,文化遗珍

  明清之际,听曲唱戏是一时风尚,尤其是在富贵人家,更是盛行,是当时富贵人家的主要娱乐方式。

  元春省亲时,贾家专门从姑苏买了十二个女子在贾府唱戏,后来留下来供自家随时听曲听戏,有的时候觉得自家优伶唱得不新鲜,还专门外请戏班到家里唱。

  在《红楼梦》中出现的戏文有《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西游记》《封神榜》。

  这些戏大家都觉得好热闹,但是贾宝玉却觉得“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此处描写反映出贾宝玉的趣味与其他看热闹的人不一样。

  而贾母十分懂戏文,她爱热闹戏,更爱感情细腻、安静的戏。

  元宵节,贾母听戏班子唱上几出后,想听些清淡之音,于是让家伶“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让大家听个“疏异”,贾母也不要唱戏的女孩子们抹脸,想听他们的一个“发脱口齿”,一个“喉咙”。

  这些描写都反映了贾母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水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标题
浓妆淡抹总相宜-《林黛玉进贾府》赏析
秦可卿的卧室美学,是她的审美庸俗,还是贾家的淫糜之风
他用36年陪曹雪芹疯狂到老,镌刻全国仅此一部的《红楼梦》画册
红楼梦:贾宝玉的服饰里,藏着曹雪芹的苦心
《红楼梦》中的生活美学:衣、食、茶、酒、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