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尧舜禹禅让的真相,原来他们竟是一家人

一说到中国的历史,大家总是会想起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源远流长,想起中央之国的大气磅礴。

但,什么时候有的中国

五千年来,中国走过怎样一条发展之路呢

相信知道的人并不多。

今天开始,就让烨哥陪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条璀璨的文明之路——民工说中国简史

本书引用文献:《剑桥中国史》

现存于世的文献考证,中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追溯到远古,中国的立国之主,还是汉族。

我们的身份证上写的民族,大多数是“汉族”。但实际上,汉族的发源,到如今,还不能完全确定。关于汉族起源的学说诸多,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西来说”

“西来说”依据《史记.大宛列传》中的“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及“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所以,后来推论汉族本来居住在中央亚细亚高原,经新疆到甘肃,最终进入中国内陆。

而中国周边的国家,开化都晚于中国,因此,想考究汉族的起源,也就没了周边国家史料的佐证。那么,对于汉族的起源,是继续存疑,还是选择随大流相信“西来说”,就见仁见智吧。

中国的历史,公认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但“三皇五帝”却又是一个争议较多的历史问题。也就是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始祖是“三皇五帝”。可这三皇五帝是谁,大家又有了不同的看法,有争议就需要我们后人去探究,这探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历史最引人入胜的乐趣

譬如,关于三皇的说法,《尚书大传》中说的是燧人、伏羲、神农;《春秋运斗枢》里成了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中记载的是伏羲祝融神农伏羲神农黄帝载于《三字经》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的说法又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至于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都是史料,都是信众甚多,相信谁?

按我的习惯,爱相信谁就相信谁吧。就好比中国的佛教徒,都信奉佛祖释迦牟尼,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但又有几个人知道释迦牟尼是尼泊尔人?又有几个人知道而今的印度,佛教已经成为小众存在呢?

三皇五帝的传说之后,就是炎黄之战。

相传,三皇五帝之后,中国开始慢慢有了部落。其中最大的两处部落分别为居于河南、渔猎躬耕,以风姓和姜姓为主体的炎帝部落;以及“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游牧为生,姬姓居掌控地位的黄帝部落。

当强悍善战的黄帝部落遇上了和平耕作的炎帝部落。历史上第一场以吞并敌人为手段,以壮大自身为终极目的的战争爆发了。这场涿鹿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自此,姬姓成为中国第一个皇族姓氏。

史料记载,黄帝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玄嚣,也就是日后的少昊。少昊的儿子叫蟜(jiao)极,蟜极的儿子叫帝喾(ku),帝喾的儿子叫做尧。二儿子叫做昌意,昌意的儿子叫颛顼(zhuān xū)。到了颛顼这里,就分了两支,一支是穷蝉---敬康---句望---蟜牛---瞽叟(gǔ sǒu)---舜;一支是鲧(gǔn)---禹。

通过这个记载,我们就知道历史上的尧舜禹禅让,那都是姬家人自己玩的过家家呢。

按照这个排序,尧与禹平辈,都是大舜4辈。按照这个辈份来说,尧禅让给舜,没有啥问题,年纪大了,在自己宗室中找个优秀的年轻人来接班,说得过去。

但舜又禅让给禹,禹的辈分可是大了舜4倍啊。

一个小朋友把皇位让给自己亲戚家的大爷?

这到底是政变呢?

还是说颛顼生娃的间隔时间太长?15岁生的穷蝉,90岁的生的鲧,按照古人结婚早,15年一个辈分来计算,这倒也说得过去。

纵观人类整个发展史。任何争斗,皆是源于资源不足而起。中华文化,从采集到渔猎,再到游牧,最终到了农耕,才算是找到了足以饱食的生计。

黄帝部落征服了炎帝部落,游牧民族战胜了农耕部落,但是,交融也与征服同时产生游牧千年的黄帝部族尝到了躬耕田地,不需频繁迁徙的甜头之后,他们就爱上了这种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话说,谁又愿意一天天的逐水草而居呢。

生活环境的变化,带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进化。

《商君书.画策篇》中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看来啊,自古以来,还都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啊。

至于衣食住行,也随着涿鹿之战有了显著的改变。

,黄帝部落开始习惯于吃熟食,相较于游牧中途经常的茹毛饮血,熟食有着天然且不可战胜的优势。都说吃熟食,是向自己肠胃的妥协。同时,吃熟食,也是与文明的主动接近。

,按《韩非子》说,之前,中国人有土木两种不同居住习惯,土工就是在地上挖洞穴居,这有点类似今天陕西的窑洞或者西海固的地坑窑。

木工呢,就是巢居,在树丫上用木头搭个巢穴,具体什么形状呢,可以脑补鸟巢的样子。到了炎黄融合之后,有了“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用麻丝代替了羽毛,以布帛代替了兽皮。用途也从遮体保暖进化到形体装饰。

,则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等说法,说明古人不但开始饲养牛马来作为交通和负载工具,更是已经学会了制作水上交通工具。

在物质文明较之前极大丰富的基础上,精神文明方面,也取得很大的进展。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文字和数字已经产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说的是古时办葬礼,用柴草树叶树枝之类把尸体盖住;就把他放在郊野,包上些柴草入土;在这个坑上面不封土,把尸体放在坑里,盖上树枝草叶之类就行了,也不为他树碑立传。后来有圣人把这样的风俗改成了用棺材装死者。

至于这后世圣人,大略都在五帝的年代。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尧幽囚,舜野死?
三皇五帝能和考古发掘的新石器文化对应吗?
《春秋左传研究》读书笔记一--上古史之部
禅让还是篡权?可能是史实,也可能是神话—三皇五帝间的恩怨情仇
上古禅让:政治童话还是篡权阴谋?抑或只是无聊的伪命题。
伏羲女娲神农炎黄尧舜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