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甩锅了,国产剧就是烂!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379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

最近两年,“原声台词”成了国产剧的一个重要营销方向。

每次热搜一出,底下就炸开了锅。

有说——

“台词难道不是演员的基本功之一吗?还有脸拿出来夸?”

也有说——

“能用原声台词已经不错了,吊打那些不背台词只说123的演员!”

这都还算正常的讨论观点。

最离谱的还得是粉丝发言:

哦莫!你认真的吗?

让我们浅欣赏一段最近某流量的影视剧台词:

再让我们欣赏一段双流量的对戏:

不给字幕,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对此我只有六个点想说:

……

但看着这些流量演员们费劲费劲白费劲,却还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励志行为。

派爷不得不怀疑起了这条“影视新规”的真实性:

说真的,尽管听下来比较费耳朵。

派爷还是希望国产剧真的有不需要配音的那一天。

我们总说,国产剧悬浮、虚假。

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配音。

一是因为,后期配音很难模拟出真实的环境音

尤其是现代剧,任你刮风下雨、汽车轰鸣,我自保持声线平稳。

意思到位了,戏也出够了。

第二,则是“不够贴脸”

毕竟每个人的讲话习惯、呼吸节奏都有不同。

一些平常人想不到的,比如张口大小、面部肌肉的调动,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

配音演员只能尽可能地去模仿演员的习惯,但差异依然明显。

配音演员边江

更别说音色的问题了。

之前剧版《有翡》就被群嘲过。

赵丽颖饰演的女主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侠女。

然而配音演员的音色稚嫩轻快,而赵丽颖的形象不管怎么说都和“稚嫩”无关

有粉丝便说是“配音毁剧”。

但也有人说。

配音符合剧内人设,是剧方非得用和年龄不符的演员。

众说纷纭,却也暴露出国产剧配音的问题:

在角色的声音被单独抽离开来后,观众就很容易感觉到割裂。

明明是在看剧,却频频出戏。

看着的是演员,听见的是角色。

这能不“悬浮、虚假”吗?

配过不少经典角色的大佬姜广涛就曾经吐槽:

“我们的国产剧演完还要找人专门配音,在世界上都是很罕见的现象。”

原本是为了动画、游戏、广告等虚拟角色而服务的职业。

怎么到了我们国家,都去给真人配音了?

其实,国产剧最初选择配音是有正当理由的。

真人配音来自于译制片的习惯。

我们的影视产业起步晚,最初的电影、电视剧多为外国引进。

为了便于大众理解,诞生了译配行业。

而国产剧起步后,因为收音设备落后,现场嘈杂,常常连演员的台词都无法录制清楚。

不得不选择后期重新配音。

尤其是在一众题材中爆火的古装剧。

作为非现实题材,杂音越少,观众入戏程度才会越高

而各大影视城环境不可控,不少剧组同期拍摄却相隔不远

因而形成了古装剧必配音的习惯。

另一方面,中文的方言区众多,尤其是两岸三地文化交融之初。

粤语、闽南语、客家话……不少地区的演员没办法念好普通话台词。

这时只能靠配音演员后期补救。

可能有人奇怪。

为什么我们对曾经的老剧配音如此宽容,却对现在的国产剧配音抱怨不断?

是观众们双标、在吹毛求疵吗?

理由其实显而易见。

那时候,无论是演员们还是配音演员,都深知选择配音是“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台词功底是一个演员绝对不能丢的基本能力。

《甄嬛传》里的蔡少芬,在片场能说普通话就说普通话。

实在拗口的部分,才会选择粤语。

为的就是尽可能对好口型,让配音更适合。

而皇后的配音演员张艾,也努力琢磨蔡少芬的语言习惯。

比如会“烫”和“痛”的口型相差较大,她就会在发“烫”的音时,做出“痛”的嘴形

两人相互配合,最终也共同成就了一个经典角色。

但并不是所有配音演员都能碰上配合的明星。

配音演员夏磊在演讲中分享过一个真人真事。

演员现场跳出剧本任意发挥,结果在抗战剧里来了段“biubiubiu”

而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没关系。

因为有配音演员兜着底

这种蹬鼻子上脸的演员不在少数。

沈磊也吐槽过,有演员的台词烂到根本对不上口型

最受不了的是干脆不背台词,念1234567

“数字小姐”的瓜,咱们看过不少次了。

但念数字当台词的演员其实远不止一两个。

随着演员们的片酬越涨越高,敬业程度反而越来越低。

他们真当观众是傻子,看不出来吗?

我看未必。

实际上,这是一条“由内到外”的共用逻辑:

节省成本,大赚特赚。

演员减少花在台词上的时间→拍摄周期变短→接的戏或其他活动更多→赚更多钱

剧组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指导→拍摄成本降低→省下来的钱可以继续投资

包括收音设备、环境清场等等一系列需要开销的地方。

有了配音演员,都能省下大头。

因为比起动辄日薪两万八的明星,配音演员的价格,是真便宜。

之前网上流传了一张梗图。

吐槽的是偶像剧配音的现象。

从左到右分别为:张杰、季冠霖、乔诗语、边江

喜欢找“顺手”的配音演员来用。

也是国产剧的通病。

一是因为那些有经验的配音演员,可以更熟练地模仿主角明星

这还是节省成本的逻辑。

二则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分担火力”

那些配音不如原音的说法就是如此。

尽管配音演员的实力雄厚,但音色的限制是他们的天花板。

在配音被滥用的当下,没有造型变化上的视觉感受。

他们的语气再更改,也很难对几百个角色进行一一区分。

“配谁都像自己”的锅,那说背就背了。

剧烂,怪配音演员去啊!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电视剧要求提升。

观众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欣赏情节。

演员的演技、台词对剧集的观感影响也越来越强。

而此时国产剧的演员们,早就被“养废了”。

前段时间有条热门微博。

说邻国要进口我们的国产影视剧。

结果转评大爆炸,统一得出来“罪不至此”的结论。

国产剧=烂。

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这难道是观众在唱衰国产剧吗?

当《甄嬛传》《隐秘的角落》等等优秀国剧走出国门的时候。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出,这是文化输出。

而当这个范围被扩大,我们的第一反应却是“丢脸”。

这并不是观众应该反思的问题。

配音问题虽说不是国产剧稀烂的根本原因。

但反映出来的正是整个影视剧市场的问题:

一味追求效率、拒绝打磨质量。

为赚钱而来本来没有错。

但交出质检不合格的答卷,还想赚到合格的钱,观众凭什么买单呢?

不愿精进能力的演员扰乱了市场。

有能力的演员无法顺应,却难以凭借一己之力改变。

即便有意愿增进能力的演员。

却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达成。

这个现象不仅仅在配音这一方面存在。

从剧本创作到演员表演再到后期制作。

几乎都是同样的原因。

那么国产剧,还有救吗?

派爷不敢打包票。

不过,至少我们已经越来越愿意去讨论问题了。

你可以说演员用原声是本职,买营销不要脸。

也可以说就应该大力营销原音,先把底线拉上去。

论点没有对错。

你只需要知道。

讨论声越大,国产剧就越有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演技不行,配音已凑不起了?
刘诗诗用配音成“演贝”,粉丝疯了
殷桃谈国产剧演员台词用配音 称:想不通为何用配音
国产影视剧离全员原声有多远?
为什么几乎所有好莱坞动画片的口型都与台词一致?
《简爱》(Jane Eyre)上译电影音频版/纪念邱岳峰30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