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邮之战:张士诚巅峰之战,击破百万元军,逆转元末大势-(明朝果然很有料-8)
userphoto

2022.12.24 布基纳法索

关注

《明朝果然很有料》-8


上接 为什么开国皇帝身边总有那么多猛将?-《明朝果然很有料》7

【私盐贩子】

此时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时值元末,金戈铁马闻征鼓,风云际会聚齐天下英雄,朱元璋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别看在滁州闹出了点动静,他在元顺帝眼里根本还排不上号,在这个时候,元朝的目光聚集在江南一个叫高邮的小地方。

高邮现在以土特产咸鸭蛋闻名,滋滋冒油的咸鸭蛋确实好吃,要腌制咸鸭蛋,有样东西必不可少——盐。

盐这玩意,跟现在的烟草一样,在古代属于独家经营,国家专卖。盐税是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盐业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行业,养活了庞大的盐政人员,目的是为了控制盐业的税收。

有专卖就必然有走私,自古皆然,盐业专卖越严,私盐就越好卖,利润越高。私盐贩子,就是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行业,在之前,最出名的私盐贩子是黄巢,这个大唐王朝的掘墓人以嗜血闻名,让人闻风色变。

时间过去将近500年后,私盐贩子将再次让天下震动。

张士诚,泰州兴化白驹场人,工作是撑船运盐,真实身份是私盐贩子,也就是走私。走私是国家重点打击对象,贩私盐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元朝对别的事通常不怎么上心,涉及到盐业这样的民生事业,打击力度一点也不含糊:“凡伪造盐引者皆斩,籍其家产,付告人充赏。犯私盐者徒二年,杖七十”——总之,被逮到就是个死。“徒二年”是骗人的,“杖七十”才是重点,如果不是武松那样天赋异禀的好汉,没人能挺过七十杖。

所以贩私盐必须抱团,依靠黑道才能生存。

张士诚就是这样的黑道人物,他们兄弟四人纵横于江浙一带,靠贩私盐发了点小财,又因为性格豪爽,赢得了仗义疏财的名声。

张士诚能混出名堂不是偶然,这个人既有头脑又极讲义气,逐渐混成了老大。

但贩私盐这个行当利润虽高,风险太大,还得每个月上贡买通盐警,否则官府分分钟就能让你人头落地。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与刘福通在颍州起义,点起反元第一把火,随后红巾军在南北遍地开花,反元成了一时潮流。

刘福通的成功激励着所有有想法的人,到了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和几个兄弟一合计,与其继续忍气吞声不如当一回弄潮儿。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张士诚带着三个弟弟和十几个弟兄在当地盐场发起暴动。张士诚本就颇具号召力,他很快聚集起了一万多人并攻下了泰州。

现代有位名人说过:发动一场战争简单,但结束一场战争很难。

这适用于所有战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更是如此,造反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收场。

对于这点,张士诚想得很清楚。

收到泰州起义的消息,元朝第一时间派人拿着委任状来招降张士诚,张士诚将计就计,假装受降后突然发动,一举占领了高邮。

接下来,张士诚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称帝。

至正十三年(1353年),张士诚建国,国号“大周”,他自称“诚王”,年号“天佑”。

朱元璋成功以后,对自己的各个对手做过一番评价,他对张士诚的评价是“士诚狡而懦”。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者对失败者的评价多半不能相信,朱元璋这句话也只说对了一半。

朱元璋的评价,是胜者对败者的藐视。他有这个资本,不过放到元末的大环境下看,张士诚绝非泛泛之辈。

张士诚“狡”不假,“懦”是绝对不“懦”的。

相反,张士诚很刚。

只占据了几座城池就敢称帝,不是脑子秀逗就是有非凡的勇气,就算声势浩大的北方红巾军也是在两年之后才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韩宋政权。

在张士诚之前,只有湖北的徐寿辉敢这么做,不过徐寿辉的力量要比张士诚强大很多。

那么张士诚又出于什么考虑敢于称帝呢?结合他后面的举动来看,我只能认为他勇气可嘉。

【高邮之役】

义军那么多,元朝兵力有限,只能选择性用兵,第一类要镇压的,无疑是那些跳出来称王称帝的家伙。天下皇帝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大元皇帝,要不把他们先灭了,怎显大元正统。

张士诚称帝捅了马蜂窝,元朝派出最得力的人选脱脱率百万大军前来讨伐,把张士诚的高邮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面对巨大的兵力差距,所有人都沉默了,除了张士诚。

我相信这样的结果也在张士诚的预案之中。大军围城,小小高邮摇摇欲坠,张士诚并不是没有选择,建议逃跑者有之,建议投降者有之,大部分人建议他暂避风头,想办法突围。

但他都拒绝了——既然称帝就要承受称帝的代价。

张士诚懦弱吗?在这一刻他比所有人都更像条汉子。如果把朱元璋放到这时候的高邮,他投降的可能性极大。

再想一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多是莽夫行为,张士诚又凭啥死撑呢?

原因其实已经说过了,张士诚极受部下和百姓拥戴,要是换个人,下属早就四分五裂,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了,但在高邮,张士诚说要守城,大家都愿意为他卖命。

万一出现奇迹呢?

即使这样,高邮显然也守不了多久,苦苦支撑3个月后,高邮已弹尽粮绝,元军只需要再来一次总攻,就能拿下高邮。

但总攻不会来了。

内讧,又是熟悉的内讧,脱脱的政敌在朝廷不断向他发起进攻,妥欢帖木儿听信了谗言,一纸诏书把脱脱召回上京。元朝大军失去首领,各部分崩离析,士气严重受挫。张士诚抓住机会发起绝地反击,元军无心抵抗,兵败如山倒,百万大军就这样烟消云散,反而给了张士诚不少补充,这一刻“诚王”真正有了称王的底气。

高邮之役是元末元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百万大军没能拿下小小高邮,张士诚看来足够幸运,不过许多人忽略了他的坚持。要是众寡悬殊之下张士诚没有选择硬刚到底,那脱脱的政敌就不会有理由在朝廷进言,说他长期在外独掌军权,打高邮出工不出力,也就不会有脱脱被召回这件事——政敌的进言正中皇帝软肋,素有威望的名臣脱脱率百万大军三个月打不下一个高邮,换你是元顺帝,你怎么想?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归根结底,张士诚能成功还是靠他自己的坚持,如果稍有懦弱,这个人在历史上早就不存在了。

张士诚孤注一掷搏出了新天地,就此声势大振,他乘势连续攻克常熟、平江、松江、常州等路,改平江为隆平府,把办公场所迁到了这里。

放眼天下,舍我其谁。张士诚出道即巅峰,江南膏腴之地尽入他手,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这一年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

张士诚在高邮大败元军影响远不止这么大,事实上这一仗的意义大到超乎所有人想象。

百万元军这个数是实数而不是虚数,包括战兵和辅兵,要说这点元朝还是比较实在的,曹操能把十几万人吹成80万,元顺帝不搞曹操虚头巴脑的那一套,百万就是百万,不跟你玩虚的。

百万大军出动,不用打就吓死一批人,把天下诸侯都看傻了,能集结起这么多军队,元朝怎么看也不像要灭亡的样子啊,大家看看自己,谁也不觉得自己有抵挡元军的实力,更没人敢去救张士诚——“诸将畏,莫敢往”。

要往大了说,张士诚就是以一己之力在独扛元朝庞大的军事机器。

让我们再重温一遍朱元璋的话“士诚狡而懦”,懦在哪?刚得不得了好不好。

但别忘了,即使在今天,征发百万级别的大军也没几个国家有实力做到,何况是当时。元朝这百万大军,征发了漠北、西域和中原诸王诸省的兵马,由右丞相脱脱总制,史称“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几乎就是元顺帝全部的家当。

小小高邮为啥让元顺帝这么抓狂,因为张士诚切中了大元的动脉——漕运。

高邮位于江浙行省,又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元朝每年有大约一半的税收、十分之四的粮食来自那片地区。大都的贵族们眼巴巴得等着江浙的钱粮,张士诚给一下咔嚓了,漕运收不上来,元朝统治的物质基础就将不复存在,妥欢帖木儿能不急吗?

这就是东南的特殊地位,元明清莫不如此,有明一朝,围绕东南发生的故事比元朝还要精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顺帝为什么令脱脱率百万大军攻打张士诚?
一个注定失败的枭雄——张士诚
元末农民起义中得人心的张士诚为何败给朱元璋?对部下太好也是错
一代枭雄震撼登场:张士诚一怒杀人,以一万兵马抵抗元百万大军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三个“私盐贩子”推翻元朝:为何关于“盐”的争夺堪称古代“石油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