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大清亡于张之洞,也不无道理(解惑)

清朝是1911年亡的,两年前的1909年,张之洞去世了。世人说大清亡于孙文或袁世凯,并不突兀。为什么说是大清亡于张之洞呢?因为辛亥革命的武昌就是张之洞的地盘,他经营湖广20年,做了很多洋务运动的开拓,同时也培植了很多反清人才。

辛亥革命的几位主事人,黄兴、蒋翊武、孙武、张振武、詹大悲都是湖广人士。在两湖学堂、湖北武备学堂、黄州府中学等本地新式学校学习,官派留学日本。离开了清庭管控的法外之地,接触了反满革命思想,他们回来之后就占据了舆论的市场。两湖的反满和革命情绪很高涨。首义在武昌,看起来是个意外事件,也有其必然。武昌起义后,湖北各地纷纷反正。各地的年轻少壮派都是新学堂的学生,同学关系盘根错节,互相联系,互相支持,是很强大的革命力量。

没有参加武昌起义的其他湖广人士也很多,比如宋教仁、陈天华、蔡锷,他们都是湖南人,他们是武昌的两湖学堂或者湖南本地新式学校学习之后留日,成为反满的主力。

张之洞是科举的探花,但是他主张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他在1898年就派出了官方考察团去考察教育,考察军事。他还派长子张权,外甥李浚之去日本考察,可见他的积极和热心。

他在湖广和两江的任上,派出了几拨赴日考察团,回来写出考察报告,就要求各地办新式学堂。同时派出很多留日学生。光绪33年也就是1907年的统计,留日学生全国各省一共5400多名,湖北派出的学生就1360名,一省占了1/4。所以张之洞的派遣留日,是不遗余力。

所以张之洞是著名的亲日派,他和袁世凯不同,袁世凯和日本的关系闹得很僵。袁世凯及其北洋系,一直是对抗日本的前沿。早年在朝鲜,袁世凯带领的清军和日军直接对抗。甲午战争也是北洋和日军的战争。而张之洞在南方没有涉及。袁世凯和日本的关系不好,而张之洞和日本的关系好,这是一个显著的事实。

也可以说,整个南方和日本的关系,好过北方对日关系。清朝留日学生以南方为多。包括江浙的蒋介石、秋瑾。

两湖人不仅在湖北,也在外地闹革命。新疆的辛亥革命也是两湖人士主导。1908年新疆的长庚将军请求派新军去新疆训练部队。派的就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约800名湖北新军到新疆。他们的统领是一个团长,叫做杨绪赞,1912年,他和军队里头的同盟会人士,冯特民、李辅黄等,发动了伊犁的辛亥革命,杀死了伊犁将军志锐。他们这几位都是湖北人,都有新式学堂和留日的经历,他们都是张之洞的好弟子。

1928年刺杀杨增新的樊耀南,是湖北公安人。他也是1903年官派留日的学生。所以我说,清末反满反清的革命家,多半出自张之洞的门下。

传统文化的门阀,并不是说亲自要教你读书。下派主持一省乡试的学政、参加会试阅卷的翰林,他就是你的师父,和你就有师徒的名分。何况是张之洞开办的学校,送你去留学,他是恩主。所以我说他们是张之洞的门徒,也不为过。当然张之洞于湖南人,渊源不太一样。黄兴来武昌读的两湖学堂,被张之洞选派留日,而蔡锷是在湖南读的书去了日本,和张之洞的渊源就远了一点。

当然张之洞是忠于大清的,但是他所推行的新学,是想搞好社会,把大清的事业做好。你站在大清的角度看,他没有控制住大局,任由革命党蔓延。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吴禄贞,吴的年岁不大,1880年生人。他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反满闹革命,动静有点大,被举报到张之洞。张发通告到日本通缉他。但是很奇怪的是,吴禄贞回来后,这事一风吹,没人管这事了,而且得到了张之洞的提拔重用。张之洞让他管理武昌府中学堂。这可见张之洞对于反满革命的真实的态度,他是非常容忍这些革命党的。在他的容忍之下,湖北的革命气氛如火如荼,吴禄贞也利用这个身份在湖北新军中散布革命。吴禄贞在张之洞的保举之下,步步高升,到北方八旗任职,成为士官生中第一个八旗都统和巡抚,掌握了北方的兵权。1912年1月3号他在石家庄回应武昌起义,策动兵变,准备直捣近在咫尺的北京城。后遭到刺杀。不过这未遂的政变,直接震撼了满清政府,促成了宣统皇帝的退位。

笔者大胆猜测,1911年,如果张之洞没有死,估计这场兵变就闹不起来。香帅去了北京,据说倍受委屈。他当了二十年的督抚,天高皇帝远,说一不二。说话比较直率,不能适应北京官场的那种婉转曲折,所以有些言语的冲突。据说他在关于唐昭仪的问题上与载沣起了纷争,被气病了。这是否也是南方他的门生反叛清朝的一个情绪价值?如果1911年他不死,他说一句,孩子们别闹了,或许就没事了。辛亥年是北洋的人处理这个事,而北洋和湖北新军是两个体系。

清庭退位,确是袁世凯促成,但是背后的大局却是南方革命党架构,袁只是临门一脚,后卫和中锋是张之洞。我们可以想一下,袁世凯门下有无吴禄贞、黄兴、蒋翊武、杨绪赞?并没有。

叶太史论曰:张之洞是优秀的督抚,做了很多事,办洋务运动,开新学,湖北人今天还很感激他。同时他的放任导致了反满思潮在他治下的蔓延,他们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张之洞不想灭大清,但是大清因他而亡。孙文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革命家。诚如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之洞在鄂强军兴学
中国第一所警察局的创办历程
清末湖北新军是这样建立的
名联欣赏:名胜楹联(湖北武汉名胜:其它之二)
彻底给跪了:清末新军强军多图帖 有些是毁三观的节奏
湖北·武昌两湖书院联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