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 子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当政治无法解决问题时战争就不可避免,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却永远是经济。

经济战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中,秦赵都派出了举国之兵,两国包括粮草在内的所有资源都在向前线汇聚,在双方战斗力相当不能轻易开战的情况下,后勤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谁的经济实力更强,谁就更能忍,也就自然能掌握最后的主动权

结果是,赵国粮草告罄,只能开战。本质来说,赵孝成王换下廉颇以赵括为将只是让赵括执行开战决策而已。

是的,邯郸的商业虽然极度繁荣,铁资源也比较丰富,但粮食生产却是短板,尤其是,赵国手里的钱还不能通过贸易换成粮食,因为,没人卖给他,比如齐国。

所以,在前线缺粮的情况下赵孝成王只能开战

反观秦国,虽然有关中和巴蜀的农业优势,但也扛不住几十万军队在长平前线干饭三年,尤其是当时秦国境内还发生了自然灾害。为了支撑前线,秦昭王是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资源,最终换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用秦将白起的话来说就是:“秦国虽然取胜,但长平之战秦军也是死伤过半,国内空。”

可见,长平之战的本质就是经济战,秦国险胜。

在之后的灭国大战中,秦国凭借的依然是经济优势,典型案例就是王翦灭楚。王翦为什么非要坚持六十万军队才能灭楚,其本质就是,他想和楚国打消耗战:

秦国出动举国之兵,楚国也必然会以举国之兵来应对,然后秦国避而不战死耗楚国,等楚国在粮草耗尽的情况下被动出招

也就是说,王翦是要复制长平之战的打法,打经济战

结果是,秦楚对峙一年,楚军在不能继续消耗的情况下只能出拳,结果被王翦一招制敌。

怎么说呢,高明的将领一般都不会选择出奇兵,在整体实力优于对方的情况下人的第一选择还是,打经济战,耗死对方。

韩信之所以屡屡出奇兵就是因为,他的兵力和后勤都不占优势,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本质上,出奇兵也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冒险,会存在很大的变数

所以,垓下之战,韩信在手握兵力和粮草优势时就选择与楚军正面对决的大军团作战。

怎么说呢,白起和王翦之所以会成为名将,就是因为,他们吃了秦国的经济红利,迎合了秦国一统的大势

早在是否接受上党时,平阳君赵豹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秦国的经济优势:秦以牛田,水通粮

秦国不仅有牛田优势,粮食产量高,而且还可以通过水运将关中的粮食运到河东和河内然后再转运到长平战场。建议赵国在没有做足准备的情况下还是先不要和秦国决战。

可见,平阳君是真正认识到了大国博弈的关键

至于后来的刘邦,其实也是复制了秦灭六国的打法:先以经济优势在荥阳一线耗死了项羽,然后再东出凭借军事和经济优势灭了以淮南王英布为代表的异姓诸侯王。

项羽为什么不过江东,就是因为,他即使回到江东,还得面对汉军的十面埋伏,在经济和军事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最终的结果是能预见到的,还不如以自杀的方式维护最后的尊严。

项羽回到江东只会败得更惨

图源/剧照

汉朝建立后,刘邦最初是想定都洛阳的,最后是在娄敬的建议、张良的肯定之下才定都关中的。刘邦之所以定都关中就是想继续吃关中的经济红利和地理优势:

汉朝本质来说就是一个以关中、巴蜀地区为基本盘的王国,刘邦只是诸侯盟主而已。要想剪灭以韩信为首的异姓诸侯王,刘邦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关中,继续发挥关中的经济优势。

最终,刘邦凭借经济优势逐一剪灭群雄,将大汉的异姓诸侯王都变为刘姓诸侯。

当东汉末年的乱局开启之后,曹操一眼就看出了群雄逐鹿的本质:表面上大家比拼的是武力,但本质上还是拼经济,看谁能够坚持更久

当时,许多军阀都是在粮草不支的情况下自己崩溃的。于是,曹操在迁都许县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屯田计划,最后又将成功经验复制到整个辖区。

凭借经济优势,曹操后来才能吊打群雄。

相反,袁绍就不是个聪明人。官渡之战时,田丰等谋士就建议他,不必急于和曹军接战,最好是拼消耗,耗死曹操。

如果袁绍当时听了田丰的建议,曹操在没有粮草积累的情况下肯定无法坚持,急于求战,主动权始终会掌握在袁绍手里。

结果呢,袁绍没听,还把田丰关了起来。官渡之战,袁军大败,曹操逐渐成为北方的主人。

至于司马懿为什么总不接诸葛亮的招,也是想和蜀军拼消耗,耗死蜀军。

本质来说,魏蜀吴三足鼎立其实就是一个三方对峙、消耗的过程,看谁更能忍,谁的经济实力足够强。曹魏由于占据北方的渭水和黄河流域,经济本来就比南方更具优势,加上多年的屯田和人口的恢复,经济实力就逐渐反超蜀国和吴国的总和。

当魏国的经济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用考虑什么吴蜀联盟,可以正式启动统一之战。

曹操在遭遇赤壁之败后为什么及时停下了统一的脚步,就是因为,曹操已经认识到凭借北方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吞掉东吴和蜀汉,进而消化南方的事实。

可见,决定历史走向的永远是经济因素

当历史的镜头切换到沙苑之战时,关陇的宇文泰其实面对的就是一个死局,如果高欢以山河四省的经济优势和宇文泰打消耗战,同时派兵袭击宇文泰的大本营长安,宇文泰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当时的宇文泰在兵力和经济层面完全和高欢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但高欢却根本不听侯景的建议,决定以兵力优势迅速决战,结果被宇文泰出奇兵给打败,东西魏的争霸史最终发展为长期对峙。

东西魏后来长期处于均势

图源/剧照

怎么说呢,高欢就是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宇文泰就是曹操。历史呀,总是不断的复制同一事件。

宇文泰在解决了生存危机之后也认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就组建了关陇集团的军事共同体,积极发展经济。在多年的积累之后,局势逆转,北齐由最初的进攻者被动成为防御者,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时,北周更是一举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而北周能够灭掉北齐的关键就是,经济的逆转。

当北方一统并初步消弭了胡汉矛盾之后,北方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于是就有了隋朝灭陈,一统天下的结果。

是的,隋朝一统凭借的还是经济优势

此后,随着南方的开发,北方逐渐丧失了经济优势,唐王朝的生存完全靠的就是南方的税赋。为什么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已经拿下两京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失败,主要原因就是,大唐有江南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可以长期打消耗战。

当时,江南的税赋是从襄阳走汉水运到汉中,然后再通过陆运运到扶风,然后在扶风进行统一分配,供养大唐军队。

是的,没有掐断唐军的粮草供应线才是安史之乱失败的原因

至于后来辽和金的灭亡也是在爆发经济危机之后被新兴的游牧势力所灭。

蒙古的忽必烈为什么能打败草原势力的代表阿里不哥,也是因为,忽必烈有中原汉地的经济优势,他把粮草供应的线一掐,阿里不哥只剩投降。

忽必烈具备经济优势

图源/剧照

还有,忽必烈最初为什么想和南宋和谈,划江而治,就是考虑到江南水网纵横不好打同时又具备经济优势的考虑。最后是在南宋拒绝谈判的情况下忽必烈才决定灭宋的。

而灭宋之战绝对是蒙古用兵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就是因为,南宋的财政优势。

至于元朝被朱元璋所灭这件事,江南经济优势对明军的助力也是关键因素。

当太平军于1864年被湘军灭掉之后历史将主动权交到曾国藩手里时,曾国藩之所以不敢造反,除了忠君的考虑外,曾国藩考虑最多的就是,湘军没有根据地,不能获得持续的财赋供应。如果和清军打消耗战,曾国藩仅凭两江地区的财富还是会很吃力。

可见,经济才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竞争的本质。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智谋故事
秦国灭蜀后利用蜀地粮草灭了六国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他二十三岁起兵,三十岁就身死国灭,为何能被后世传颂两千余年?
函谷关有什么特殊之处,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何诸葛亮经常缺粮,战国七雄打了两百年却不缺粮呢?】
古代历史上,人作恶当真会遗臭万年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