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瞿秋白为何对《国际歌》中“International”采取音译方法?
userphoto

2024.05.08 四川

关注
[近纲第七组作品]
、对于瞿秋白的基本介绍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1年5月在莫斯科加入联共(布)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8月,在大革命危急时刻,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红军长征时,瞿秋白因伤留守后方。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抓捕,6月18日他高唱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年仅36岁。
有趣的是,他在1923年翻译《国际歌》并采用了音译的方式将'International'翻译为'英特纳雄耐尔'。为什么选择简单的音译而非其他翻译呢?而他翻译的《国际歌》又为中国带来了什么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瞿秋白选择这样翻译的原因以及这一翻译对《国际歌》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英特纳雄耐尔”这一翻译是如何来的?
瞿秋白的翻译工作开始于1920年8月,当时他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在莫斯科,瞿秋白被许多新鲜事物所吸引,其中包括苏联人民时常高唱的《国际歌》。除《国际歌》外,他还翻译过《社会学教程》、《经济学教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著作和一些外国文学,如托尔斯泰、普希金和高尔基的作品。
瞿秋白的翻译工作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翻译作品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包括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这无疑丰富了中国的文化生活和知识界。
当然,作为政治家和革命家,瞿秋白的翻译工作是在其政治活动之余进行的。他的翻译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革命理念,这也是他的翻译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唱出后,这首法国工人的战歌经四十多年的传播,已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就是唱着它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胜利的。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种译文,可惜都译得不理想,歌词晦涩不上口,广大劳苦大众很不容易接受。这也是这首伟大歌曲一直没有能在中国传唱开来的原因。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国内,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同时着手翻译《国际歌》。他在苏联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见到了列宁;他更在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各项事业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决心,要将《国际歌》重译,让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
重译《国际歌》的宗旨,就是要让翻译过来的歌词,既准确又易唱,让它很容易在劳动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当时,瞿秋白住在北京黄化门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里。守着一架风琴,他开始着手译《国际歌》了。他对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时而沉思斟酌,时而自弹自唱。每一句歌词定稿,都要如此反复再三。他译着,唱着,译到“国际”一词时,他站了起来。这个词,汉语只有两个字,而外文却是老长一串音节。如果照例译成“国际”一词,配上原谱,将成为“国际———,就一定要实现”,“国际”一词,拖得这么长,那将是很难唱也是十分不悦耳的一句。

瞿秋白为这个词怎么翻颇费思索,他在小屋里来回走动,不时地哼着,想着。在莫斯科的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那向往社会主义而来到苏俄的各国无产者激动歌唱的声音,那解放了的苏俄人民幸福欢歌的声音,以及他自己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声音,都汇集成一片气势磅礴、无往而不胜的雄浑壮丽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耳际。他忽然停下脚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边,手指按在琴键上,有力地弹奏着《国际歌》的这一段。随着琴声清晰的节奏,他用不很高的,却十分庄严的声音唱出了:“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和歌曲是那样和谐地融合成一体了!瞿秋白终于用音译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瞿秋白还考虑了中国当时的语言环境。他还特别作了说明,“如此翻译,歌时则声调相通,真是异语同声、世界大同的兆象”。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唱出“英特纳雄耐尔”的时候,中国劳苦大众却能和全世界的无产者们万口同声、遥远共鸣。他认为,如果直接翻译'International',可能会让中国的听众感到陌生,不利于歌曲的传播。而通过音译的方式,可以使中国的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这样还使得歌曲能够在中国劳动人民与全世界的劳动者之间产生共鸣。符合马克思主义希望“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达到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与团结。
他将翻译好的《国际歌》歌词连同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复刊第一期上。这是《国际歌》在中国的最早“词谱合一”且能传唱的中文版本,为这首不朽的无产阶级战歌在中华大地上广为传唱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歌》的传播在中国大地上的意义
1923年6月,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在《新青年》上发表其后数十年,《国际歌》有过许多不同的译本,但瞿秋白留下的“英特纳雄耐尔”始终没有变。“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是一个划时代的呐喊,是沉睡的人类社会夜幕中的一道耀眼的闪电,呼唤着赴汤蹈火、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人类解放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经过曲折的道路,将达到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那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它的最终实现决不是一朝一夕的,然而共产主义也决不是什么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的东西。我们现在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的必经之途。《国际歌》向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吹响为真理而斗争、做天下的主人、靠自己创造人类的幸福、团结起来到明天的奋进号角,宣示“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今天,我们正在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既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社会主义就一定不会辜负我们,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射阳日报》:《国际歌》对中国的影响(2018.9.22)
2.《四川党建网》:《“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纪念《国际歌》诞生150周年》(2021.6.12)
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百年回响—<国际歌>在中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歌歌词
瞿秋白和他的英特纳雄耐尔
《国际歌》的最后一句,为何译为英特纳雄耐尔?瞿秋白给出了答案
《国际歌》是一首激励着无数人前行的不朽战歌
重温《国际歌》,回顾先烈们走过的路,重拾战斗的激情!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