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苕木匠读《道德经》(18):被几个女人弄乱的鲁国

九、名师出高徒

(一)道不同,也要打伙求财

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孔子也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孔子自己为什么要去拜“道不同”的老子为师,而且还如此恭敬呢?

是不是很奇怪?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们学历史时也一样,但凡有反常的现象发生,其背后一定有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读书时遇到这类现象,就一定要注意了,要瞪大眼睛去寻找其背后的逻辑。

比如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背后,实际上就站着周天子和鲁君。

或者说,周景王和王子朝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联合了下面的诸侯,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老子是周天子的智囊,而孔子则是鲁昭公及鲁定公的代言人。

孔子三次找老子进修,实际上都不是他自己的主张,而是受鲁君的指派,来响应周天子的号召策划夺权的。

什么“问礼”啊,什么“藏书”啊,什么“问道”啊,统统都是瞒天过海的障眼法,是哄弄双方执政当权者的幌子,你可千万不能太当真。要理解这点,我们得简要说一下鲁国当时的政局。

鲁国是周公旦的受封国,属奄国故地,国都曲阜。由于周王朝建国之初政局不稳,周公要辅政年幼的成王,为周王朝制礼作乐,所以由周公的儿子伯禽带领家族受封。

初封时的地盘不大,不过百里。

经过三百多年的开疆扩土,先后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又侵占了曹、邾、莒、宋等国的不少土地,成了方圆五百里的大国。

至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公元前711年—前627年),鲁国国力达到顶点,与齐国一起成为东方的霸主。曹、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等小国诸侯均为其跟班,要向其进贡但在这强盛的同时,也因几个女人的原因而为鲁国的衰落埋下了隐患,为孔子所在时代的三桓之乱,留下了祸根。

(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鲁桓公携夫人文姜访问她的娘家齐国时,齐襄公与其异母妹文姜好上了

事情败露后,齐襄公灌醉鲁桓公,派公子彭生为鲁桓公驾车,将其害死于车上。

齐国当时的国力很强,为东方霸主,鲁国不敢抗争,只是提出要以公子彭生的命来平众怒,于是鲁桓公将彭生杀了。

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除太子同之外,还有庶子庆父、公子牙及嫡子公子友。

鲁桓公死后,太子同继位,是为鲁庄公。

古代以孟、叔、季来分别表示长子、中间的儿子、最小儿子的排序,所以庆父、公子牙及公子友的后代,分别以孟氏、叔氏(也称叔孙氏)、季氏来称呼。合称三桓。其中公子友为太子同的同母兄弟,血缘关系上较庆父及子牙更亲一些。

庄公即位后的第三年,曾游郎台,看上了党氏的公主孟任,但孟任不从,庄公就对她承诺说:“你只要愿意跟我,我就会立你为夫人。”并与孟任一起发誓。一年后,孟任生下一子,名般。

但立孟任为正夫人的事,鲁庄公的母亲文姜不同意,一定要其娶齐国的公主。

古代国与国之间常常以联姻的形式来拉近关系,东方两个主要国家齐国与鲁国就一直有这种世代通婚的传统,加之当时齐国的势力在鲁国之上,鲁庄公不敢不从,就预先约定齐襄王始生公主为夫人。这个公主就是二十年后才娶回的哀姜。

哀姜进门之前的二十年,都是孟任管理后宫,到哀姜入宫后不久,孟任就病逝了。

哀姜无子,其陪嫁女叔姜生子名开(启方)。另有须句国公主妾风氏生子名申。

因为哀姜是政治婚姻,加之其娘家有杀父之仇,所以鲁庄公平时对她敬而远之,不太宠爱。被冷落的哀姜渐渐地与庆父好上了,并期待有机会时与叔牙共扶庆父为君、叔牙为相。鲁庄公对此当然心知肚明,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解决此问题。

鲁庄公32年(前662年),庄公病重,就分别召庶弟公子牙和嫡亲弟弟公子友问继承人的问题。公子牙推荐庆父,理由是他有才,能力强。公子友则誓保孟任的儿子般。

依周王朝所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当时的继承人顺序,应当是嫡子开、庶长子般、庶子申、嫡弟友或庶长弟庆父、庶弟牙。

显然,怎么排也还轮不到庆父,于是鲁庄公就令亲弟季友派人赐毒酒给公子牙,逼他饮鸠自尽。并威胁说,如果反抗,将剥夺其子孙的继承权。

叔牙死后,庄公立孟任的儿子般为太子,由季友辅佐。

不久庄公病逝。

就在为庄公治丧期间,太子般还未正式即位时,与哀姜一直有私情的庆父,趁机派人杀了居住在党氏的太子般,立公子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季友则逃往陈国避难。

庆父立闵公只是权宜之计,待局势稳定之后,必然会杀闵公而自立闵公心里当然也清楚,所以闵公登基二后的秋八月,就利用与齐侯会盟的机会,请自己的娘舅齐桓公帮忙将季友接回来,与制衡庆父。齐桓公就派人从陈国召来季友,送给在郎地等候他的鲁闵公。因为有齐国撑腰,庆父一时还不敢随便动季友。

冬季,齐国的仲孙湫来察看鲁国的政局,回去后对齐桓公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结束。”

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漪将闵公杀害。

季友听说,急忙跑到邾国,接走庄公的庶子申,请鲁国人立其为国君。

庆父害怕弑君之罪动众怒,就出逃到莒国去避难。于是季友立申为国君,即鲁僖公。同时重金贿赂莒人,要抓庆父回国,最后逼得庆父自杀谢罪。立其后为孟氏。

僖公时期,季友因为除害有功而为鲁国相,执政十六年。

他将鲁国治理得还算不错,死后,其后人立为季氏。

正是因为季友对鲁君有护国之功,又执政多年,所以他的权力一直很大,加之孟氏及叔氏的卿位依然世袭,就造成了鲁君的权力长期受制于三桓的状况。之后的僖、文、宣、成、襄、昭、定、哀、悼九位鲁均一直在努力与三桓争权夺利,尤其是以季氏的斗争最为激烈。

(三)三桓之乱

死后,庄公的公子遂(即襄仲)执掌鲁僖公的相权史称东门氏执政时期。期间鲁僖公死,鲁文公继位。

文公有两个嫡子:公子恶、公子视,但襄仲与文公的宠姬敬羸关系密切,所以在前609年文公死后,襄仲却立了敬羸的儿子:庶出的公子馁。是为鲁宣公。

叔孙氏与孟氏不服,结果被东门襄仲击败。

季文子表示支持鲁宣公,暂时归附于东门氏。

鲁宣公八年,东门襄仲将死,公孙归父继承相位执政。

此时三桓的势力日益强盛,威望有超过鲁宣公的势头,所以鲁宣公与公孙归父商量,准备向晋国借兵,“欲去三桓,以张大公室。”但就在公孙归父去晋国时,鲁宣公却死了,季文子在国发难,夺取了政权,公孙归父只得逃往齐国避难。由此开启了季氏祖孙几代人的专权之路。

鲁宣公死后,其子黑肱继位,即成公。

成公在位十八死,其三岁的公子午继位,即襄公。襄公五年,季文子死,其子宿立,即季武子。

季武子执政时期,趁鲁君襄公年幼之机进一步巩固三桓的势力,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公室权力。

季文子和季武子执政时期做了两件大事来削弱鲁君的权利:

一是季文子在鲁宣公时期推行的“初税亩”;

二是季武子在鲁襄公十一年及鲁昭公四年推行的军队改革“三分公室”和“四分公室”。

“初亩税”的意思是:开始按照田亩的实际面积交纳税斌。

这本来是一项税制改革,但却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从而动摇了周朝的社会制度。西周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土地全部为周王所有,层层分封,是不允许买卖的。卿大夫们只有食邑,没有捧禄。税收实行井田制:将土地分成九块,由八家各耕种一块,中间一块为公田,收入交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人们不断开荒后出现了不太规整的田地,很难计算税收,所以提出了“初税亩”。

“初税亩”是按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十交税。这一来国家的税收虽然多了,但君王对土地的控制力却下降了,土地开始私有化。私有化的结果就是君王对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及从人民中产生的军队的控制力的下降。于是有了季武子的军队改革。

依《周礼》的规定:“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

鲁为大国,初封时建有三军。但自鲁文公起,鲁国国势渐弱,要听从霸主国(晋、齐、楚)的号令,军多则消耗多,养不起三军了,所以自裁中军,只留二军,属于公室。需要出兵时,三卿换帅出征。其供养三军的民及其税赋都属于公室。但季武子却在襄公十一年时,恢复中军,并将三军分别划给三桓管理。三军之民也分别划给三桓,各自征赋。这样一来,就实际上取消了鲁君的军队指挥权。史称“三分公室”。

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六月,鲁襄公去世。太子野即位,但九月就死了。季武子不顾叔孙氏的反对,立庶子为国君,即鲁昭公。

鲁昭公四年,季武子又将中军取消,把上下两军分为四份,季氏独掌一军,叔氏及孟氏共掌一军。形成了季氏独大的局面。史称“四分公室”。

古代是兵民合一的,军人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费用由各家自行供给。所以季氏的军队改革不仅剥夺了鲁君的军权,实际上也是剥夺了鲁君的财权。民众从此只向三桓交税,不再认鲁君。鲁君靠三家的贡品过生活。

孔子就出生于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鲁昭公即位时,他己经10岁。七年后,昭公与孟僖子去楚国受辱,回来后想招聘懂礼的人才,由此使得孔子有机会进入了孟氏的阵营。这就是孔子所在的鲁国当时的时代背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风云之三桓分鲁
春秋时期,中都邑或是鲁国陪都
鲁国
三桓
孔子生平简介〖53——55岁〗
《左传》之费城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