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操托妻献子的好兄弟为什么对他“背后插刀”? | 刘三解

三解按:这是一个“可以听”的系列专辑,觉得文字麻烦,可以扫描二维码。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了曹操因为一张嘴丢掉了兖州,这张嘴指的不只是陈宫四处游说的嘴,还有兖州士人儒生圈子,同气连枝的嘴,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曹操在兖州的统治近乎一朝瓦解,毁就毁在“舆论”上。

具体到陈宫这个人,对于曹操他一方面认为曹操是保境安民的英雄,另一方面又认为曹操是穷兵黩武危害乡里的祸根,所以,他才“自疑”,俗点说,就是“三观尽毁”了。

类似的人,还有陈留太守张邈,曹操对他算是有多次救命之恩,也反了。

 这事儿还得诸侯讨董时说起,当时,袁绍当了天下诸侯的盟主,很是骄横,张邈就出头,谴责袁绍骄狂,史书原话是:

袁绍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正议责绍。

要知道,袁绍和张邈从未驻军一处,袁绍有没有“骄矜色”,他跟哪儿看见去,他了解袁绍的“骄狂”,只能是看袁绍的行为,而这个时期,袁绍干得最出格的事儿,应该就是谋划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甚至拿着自己刻的皇帝玉玺给曹操显摆。

所以,张邈的“正议责绍”,只能是拉拢驻扎在陈留郡境内酸枣县的五路诸侯公开反对袁绍,这就不是道德问题了,而是政治站位问题。

张邈不但自己不紧跟袁绍,还造舆论反对袁绍,也就难怪袁绍想让曹操去弄死他,而曹操的立场很坚定,婉言拒绝,说:

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

翻译过来就是,张邈这人是咱俩共同的亲朋故友,无论对错,应该容让一二,况且现在还没平定天下呢,自己人自相残杀不合适。

也就是说,张邈这个人,在汉末群雄中是很另类的,他既起兵反对董卓的“伪中央”,也不拥护袁绍这个“新中央”,更没有参与另立中央,自己混自己的。

偏偏陈留郡又是个交通枢纽的大郡,它和曹操的东郡加起来,快占兖州的一半户口了,袁绍看他是眼中钉,占据豫州的袁术又想北上,夹在中间,让张邈十足的尴尬,而曹操就更尴尬了,他一方面接受袁绍的领导,一方面又得护着老朋友,等到他当了兖州牧,张邈又成了他名义上的下属,俩人的相处,就更尴尬了。

当曹操从东郡入兖州,担任兖州牧时,张邈这个兖州西部大佬没有挑头儿,反而是兖州最东边的济北国相鲍信最为积极,当然,不积极不代表没参与,从他日后同伙儿陈宫的来回串联来看,至少张邈并不反对曹操更进一步。

再之后,曹操好不容易打败了百万黄巾,借用玄幻小说的词儿,就是“渡天劫”了,接下来的“人劫”可就没断流儿,先是刘备、单经、陶谦在东边包围袁绍,袁曹联军各个击破,几个月后,袁术的大军又进了陈留郡,驻扎在酸枣附近的“封丘”。

曹操和袁绍的联军紧急驰援,发动了匡亭之战,大破袁术,一路把他从黄河边追打到了淮河南岸,可以说,这一战下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张邈,在此之前,与陈留郡相邻的河南郡、汝南郡、陈国、梁国,遍布着袁术的势力,说是三面包围也不为过,而今,袁术跑了,张邈彻底安生了。

加上这次,曹操算是救了他两条命,曹操对他的交情,说是山高海深也不为过。

然后呢,曹操爸爸被杀了,曹操去徐州复仇,这也是第一次征徐州,他担心打不过,就对家人托付后事:

我若不还,往依孟卓。

翻译一下就是,我要是回不来,你们就去投奔张邈,张孟卓,他肯定会照顾你们。

等到曹操凯旋归来,见到张邈,俩人竟然对着哭,史书原话是“垂泣相对”,俩大男人能对着哭,不是亲哥们儿绝对做不到,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感慨评论说:“其亲如此”。

那么,在曹操第二次征徐州的时候,张邈为什么要在好哥们儿的背后狠狠地插上一刀呢?

难道交情是假的?还是张邈不是个好人?

这个猜测还真有三国学者提过,认为张邈不爽曹操当上兖州牧,眼热,所以才下黑手,不过细想想,这个说法很奇怪,首先是陈宫邀请张邈,与吕布和好几个人“共牧兖州”,而他本人已经是陈留太守了,兖州牧又没落他头上,他就算是卖友求荣,也得有个“荣”吧?

再有就是他的名声,不同于袁绍、曹操两个小兄弟,他是老牌党人,名列“八厨”之一。

张璠《汉纪》中记录尚书侍郎郑泰对董卓点评名士的话中,也包括了张邈:

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通俗地说,张邈是个性格方正的老实人,坐那儿都目不斜视,引申出来,他不知道变通,不是合格政治人物,没法威胁到董卓,自然也没法威胁到曹操,曹操作为他的挚友,深知这一点。

张、曹二人的分歧,说到底,不是权谋,而是道义。

对,你没有听错,在汉末乱世固然一群州牧、太守对皇帝不太当回事,却仍然有一系列各自看重的道义信条。

《后汉书》的《吕布传》和《三国志》的《张邈传》中,都提到了一个事儿,原话是:

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

翻译过来就是,张邈害怕曹操最终顶不住压力,为袁绍打自己,心里紧张。

也就是说,张邈因为恨袁绍而连带着怀疑曹操要对自己动手,而他早在吕布从袁绍处逃离,借道陈留去河内郡张杨处时,已经对吕布百般礼遇,甚至“临别把臂言誓”,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喝高了之后,搂着膀子,指天画地的做兄弟。

要知道,吕布是因为得罪了袁绍,险些被宰了的丧家犬,张邈和他拉关系,摆明了和袁绍过不去,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干,袁绍当然想弄死他。

而张邈之所以这么做,史书上没记录他怎么想怎么说的,却记录了他弟弟张超的故吏臧洪的一段言论,作为人以群分的一部分,可以侧面解释张邈这个端方长者的内心戏。

那是在曹操平定兖州之后,张超率整个家族困守陈留雍丘,臧洪这个袁绍任命的东郡太守申请出兵救援,遭到袁绍拒绝,结果,张超家族除了张邈去袁术处求援之外,全数被曹操屠灭,臧洪急眼了,与袁绍恩断义绝,遭到袁军的围困。

袁绍惜才,要大文豪陈琳给臧洪写信劝降,臧洪回了一封长信,被记录在了《三国志·臧洪传》中,其中痛斥了袁绍对张景明、吕奉先、刘子琪三人的无故加刑,这三人,一个在促使韩馥让冀州,一个在杀死董卓,一个在讨董起兵上都给予袁绍极大帮助,却两死一逃。

所以,臧洪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原话是:

主人之於我也,年为吾兄,分为笃友,道乖告去,以安君亲,可谓顺矣。

翻译过来就是,袁绍在岁数上是我的兄长,在关系上是我的老朋友,而今,道不同不相为谋才道别离去,为的是全君、亲的大道义,没什么不对的。

由此看张邈对曹操的背叛,完全是一回事,曹操跟随袁绍这么个不忠不义之徒,再是好朋友也只好割袍断义,占的虽然是曹家的地盘,反的却是袁氏的秩序,这是理念之争,而非利益之争。

反观刘备丢徐州,看似与曹操丢兖州一样,都是内鬼招来了吕布这个大boss,背后的玄机却大有不同。

答案到底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郡太守曹操出任兖州牧,拼的不是爹而是命!
臧洪(汉末群雄之一,共伐董卓,袁绍部下,后反袁绍,战败被袁绍所杀)
三国秘史:刘岱杀桥瑁竟是为了灭口?
臧洪:为了死去的旧主,我宁愿被自己的后台杀死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得与失
很懂兵法的曹操,明知要避免城池攻坚战为何还屡次尝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