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裁缝女儿貌美,引杀身之祸,袁枚智审裹脚布,巧擒真凶
撰文 | 夏西
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江宁府江宁县有个姓吴的裁缝,早年丧妻,只留下一个七八岁的女儿。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在吴裁缝的悉心照顾下,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又聪明睿智,心灵手巧,引得十里八乡的媒人纷纷前来,争先恐后地要跟她说上一门好亲事。
然而,吴裁缝却一心有着自己的想法,认为女儿还小,自己一定要好好挑选,给她找上一位好夫婿,才能对得起早年死去的妻子。
这样一个决定,让纷至沓来的各个媒人望而却步,却引得周围一些登徒浪子们垂涎三尺,有事没事便跑到吴裁缝家门口,胡言乱语,勾勾搭搭。
吴裁缝见状,担心女儿少不经事,中了他们的圈套,每逢出门时,便叫女儿锁好大门,足不出户。好在吴裁缝的女儿非常懂事,对父亲更是言听计从,一旦他出门做事,自己则待在家中阁楼上绣花。
一天,吴裁缝应邀前去十里外的王村,帮一位老员外做衣服,直到很晚才回来,发现门户大开,家里虽有灯火,却不见女儿的身影,便连声呼唤女儿的名字,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吴裁缝心里非常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跑到了女儿的阁楼,谁知,眼前的一幕,却让他魂飞魄散,悲痛欲绝。
只见女儿被人绑在了一张椅子上,满脸是血,裤子也脱了一半,整个人一动也不动,显然是遭到了歹徒的侮辱,以至于惨遭杀害。
吴裁缝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手却突然摸到了一个软乎乎黏糊糊的东西,捡起来一看,发现竟然是人的半截舌头。
吴裁缝心中悲愤,顾不上天色已晚,赶紧跑到了江宁县衙,敲响鸣冤鼓,控告歹徒杀害女儿,请求知县老爷查出真凶,给女儿申冤报仇。
当时,袁枚出任江宁知县。他见出了人命大案,丝毫不敢怠慢,当即带了一群衙役仵作匆匆忙忙地赶往吴裁缝家,查勘案发现场。
经过仵作仔细查验,在吴裁缝女儿脖子上发现了有手掐的痕迹,而身上却没有其他的伤痕,证实了她是被人掐死的。而且在临死之前,显然还遭到了侮辱。
袁枚听了仵作的话,没有作声,眼睛却在四处扫视,发现吴裁缝女儿的双手是被一条裹脚布紧紧地绑在了椅子上,而这条裹脚布正是从她的脚上扯下来的,随后,他又看了看她的嘴巴,见她的嘴里虽然全是鲜血,舌头却完好无损,知道地上的半截舌头一定是凶手留下来的。
于是,袁枚不再迟疑,当即发下了海捕文书,命县衙的衙役捕快四处查访,捕捉一个少了半截舌头的人,自己则带人回到了县衙。
过了不久,袁枚正准备睡下。这时,几个衙役带来了县城庙里管理香火的庙祝和一个浑身鲜血,奄奄一息的年轻人。
原来,在天刚黑不久,庙祝前去给佛像上香,突然听到香案下面有动静,便大着胆子上前一看,发现有个人躺在那里,满脸是血,嘴里还有鲜血不停地往外滴,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他也只是支支吾吾地说不清楚。后来,有几个衙役查找到这里,发现他竟然刚好少了半截舌头,便不由分说地把他抓到了县衙。
袁枚见状大喜,当即下令升堂问案,又命衙役对这个年轻人施加大刑,很快他便签字画押,承认了吴裁缝的女儿就是他杀死的。
第二天一早,袁枚正在吃早饭,一下子又想起了这件案子,顿时便没有了食欲。突然,他心里一动,觉得这个案子还有可疑之处:吴裁缝的女儿被人玷污,如果是这个年轻人做的话,他被人咬断了舌头,一定会负痛逃走,怎么还会有闲情逸致去侮辱别人呢?
想到这里,袁枚一下子醒悟过来,赶紧命人去将关进牢房的年轻人提来细问。在他语无伦次,结结巴巴地诉说下,袁枚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想法,随即把他重重地打了四十大板,就把他给放了。
这时,袁枚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既然这个年轻人不是凶手,那么凶手到底是谁呢?当时又没有人看到,怎么样才能抓住他呢?经过一番左思右想,袁枚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
于是,袁枚一面命人仔细查缉真凶,自己则故意让人放出来一个消息,说要亲自审问案发现场的椅子和吴裁缝女儿的裹脚布。
这个信息一经传出,整个江宁县都沸腾了起来,人们都以为知县大人犯了神经病,纷纷赶到县衙,想看看他如何问案,每天把县衙挤得像个菜市场一样。袁枚也不计较,天天按部就班,煞有介事地一一审起了椅子和裹脚布。
到了第三天,袁枚照样升堂,一直审到了中午时分,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便突然下令,关闭了大门,把前来围观的群众全部都关在了县衙院内。
众人大吃一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时,袁枚对大家说道:“吴裁缝女儿被害一案,我已经将椅子和裹脚布审了两天。昨天晚上,有神灵告诉我,让我把裹脚布系在门口,让人一一过去触摸,如果是凶手碰在了上面,裹脚布一定会把他缠住,那么这个人就是杀人凶手!”
说罢,袁枚命衙役打开了大门,持刀守在门口,又让围观群众站成一排,一一经过触碰裹脚布后,才准许他们离开县衙。大家没有办法,只好依计而行,按令行事。
不一会儿,有两个人走到了裹脚布前,浑身颤抖,迟迟不敢去伸手触摸。袁枚一见,走上前去,大喝一声,命衙役将他们捆绑了起来,仔细一审,得知这俩人果然就是真凶。
原来,那天下午,吴裁缝的女儿正在家里阁楼上做针线活,听到了一个货郎的叫卖声,便走出门来,跟他讨价还价,想买一些针线。
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看见吴裁缝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一时起了歪心,便趁两人不注意,一下子钻进了吴裁缝家里,找了个隐蔽处躲了起来。
不一会儿,吴裁缝的女儿买完针线,送走货郎,回屋关上了大门,又上了阁楼,丝毫不知道家里已经藏着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见吴裁缝的女儿上了阁楼,心中大喜,便悄悄尾随而上,突然一下子抱住了她就要求欢。谁知道,吴裁缝的女儿在一怒之下,竟然一口咬掉了他的舌头。
年轻人痛得死去活来,急忙跑下了楼,开门逃了出去,想找一个郎中好好治疗,在走到县城庙门前时,因失血过多,气力不支,又怕被人发现,只好爬到了香案下面躺了起来。
不久,有两个赌徒相约正准备去赌博,刚好路过吴裁缝家门口,看到门户大开,一下子想起了吴裁缝家里有个漂亮女儿,便一同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发现吴裁缝并不在家,只有他的女儿一个人独自在阁楼上坐着发呆,便上前去一把搂住了她。
吴裁缝的女儿见状,大喊大叫,这俩人就一个捂住了她的嘴巴,一个扯下了她脚上的裹脚布,把她捆绑在椅子上,随即把她玷污了。最后,他们两人又担心她会认出自己,便掐住她的脖子,把她杀死了,随后便逃之夭夭。
一开始,这两个赌徒害怕东窗事发,一度逃到了外地躲了起来,随后,他们听到袁枚抓住了一个断了半截舌头的年轻人当作替死鬼,心中大喜,就又回到了江宁县。
然而,那个断舌的年轻人很快就被袁枚给放了,这两个赌徒心中害怕,正想再次潜逃,却听说袁枚天天在县衙里审问椅子和裹脚布,认为他并没有怀疑到自己,便一同前往县衙看热闹,顺便看看情况。谁知,却一下子掉进了袁枚设下的圈套。
其实,袁枚在让衙役前去查验时,曾问了他们是否发现了有什么可疑的人,一个衙役告诉他,说是在吴裁缝家附近以前有两个赌徒,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喝酒闹事,聚众赌博。可在吴裁缝女儿被杀后却突然消失了两天,现在又回来四处活动。
袁枚听罢,猜测这两个赌徒应该就是吴裁缝女儿这桩人命案的真凶,却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担心冤枉了好人,便设下了这个智审裹脚布和椅子,巧擒真凶的妙计。
前两天,这两个赌徒天天都来县衙观看袁枚审案,袁枚已经胸有成竹。到了第三天,这两人又来到了县衙,于是,袁枚就按事先设好的计策,把他们当场擒获,查清了他们的罪行。
不久,袁枚将这两个赌徒全部都判了死罪,又上报有司衙门,将他们押赴闹市口斩首示众。当地的百姓们听说后,都齐声称赞,说袁枚真乃神人也!
特别声明:民间故事是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精华,旨在宣扬正义,阐述公理,不可等同于封建迷信。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漂泊者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奇案:女子被人糟蹋后灭口,口含半截舌头,县令智审裹脚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才子巧断无舌案
二百年前一桩奇案,女儿家中遇害,县令智审裹脚布,擒住两个真凶
大清奇案:貌美女子被害,货郎伏法,新知县巧计重审,真凶被擒
清代奇案 (87) 小姐咬下凶犯舌案
明代奇案:男子在少女房中做手脚,裹脚布露出破绽,少女沉冤昭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