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在高温与极寒两种环境下,哪一种会更快死亡?来看看真实的数据
如果要问大家人是怕冷还是怕热,每个人的回答应该都不一样,毕竟人对温度的耐受性表现不同。
那么,人到底是耐冷还是耐热呢?在高温与极寒两种环境下,哪个会更快死亡?真实数据你可能不信。
怕冷还是怕热
高温环境下的人
每年夏天,总是会有粗心的父母将孩子锁在车里,最后酿成悲剧。并且近些年,城市当中的温度似乎越来越高,不仅火炉城市的气温一路飙升,大部分城市到了夏天都变得异常炎热。
高温
虽然在这种时间,大部分人都会躲在办公大楼或者家里吹空调,但是毕竟还是有很多需要在高温之下作业的工种。这时,人对于高温的耐受性就体现了出来。
首先人体需要保持恒定的体温,才能让生物酶保持活性,维持代谢和生理功能,因此平时机体产热和散热之间就会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资料显示在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体昼夜24小时内能产生2400到2700大卡的热量。这些热量靠血液的周身流动分布在体内各处及体表,有75%的热量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向外散发,另有15%的热量是通过汗水和呼吸带走的。
人体的散热机制
而当外界的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人体的散热功能就会大幅锐减。这时,我们就会感到炎热,甚至会出现许多的不适症状,诸如头晕、恶心、心慌等。
其次处在高温环境中的人,不仅散热功能会出现障碍,周围的热量还会反向辐射于人体,造成体内的热量越堆积越多。
此时人体体表的血管会出现反射性扩张,血流量也会增加。正是由于大量的血液都来到了皮肤表面,注入肌肉、大脑以及其他组织器官内的血液明显不足,导致人体的耐热能力进一步降低,严重可能会发生晕厥。
体表血管出现扩张
最后当人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之后,会出现多种“热失调”的症状,这当中不仅有各种程度的中暑,还会有其他能够危及生命的疾病。
这些病症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热射病,体温一般高达40摄氏度以上,从最初的大量出汗到无汗可出,接受治疗之后死亡率依旧高达20%。
中暑是散热失衡的表现
第二种是热痉挛。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高温、高湿度的情况下,在气候既闷热又潮湿的南方比较多见。常常因为大量的出汗,使得体内的水分、盐分大量丧失,患者往往出现四肢肌肉抽搐的症状,体温维持正常。
最后是热衰竭,它是因为皮肤血液增加导致无法有效代偿,使得脑部暂时缺少供血导致晕厥。患者会感到头痛、呕吐,表现出血压下降、心率紊乱等明显的特征。
极高温度下人体的各种症状
综上所述,人类在高温环境下,身体的散热功能会明显受阻,继而出现各种症状。
而长期处在高温热辐射环境下,人虽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但是依旧会使得人体各个系统受到影响,比如水盐代谢系统会变得紊乱,中枢神经也会出现抑制的情况。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看寒冷环境当中人体的表现。
极寒环境下对人的影响
如果说高温环境能让人的机体各个部分表现出功能受限,那么极寒环境对人的杀伤力将更加恐怖。
因为人机体的散热功能虽然受限,但是却不会完全罢工,可是当人体的体温下降到一定数值的时候,部分功能就会完全崩溃。
极寒环境
人的正常体温在36.5到37.5摄氏度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人体核心温度,并不是变化较为明显的体表区。当外界气温下降后,体表的血管就会收缩,尽力地留住热量,维持核心温度。
不过,当位于极寒环境之中时,产生的热量不能抵消散去,核心温度就会迅速下降并趋于环境温度。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基本机能就会做出反应,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导致低温症产生,引发死亡。
人体核心温度
不论是高温还是极寒,率先感觉到温度变化的都是皮肤。如果皮肤已经不能通过收缩血管来维持核心温度了,导致核心温度降到32摄氏度到35摄氏度时,人体就会开始打寒颤,并且双手出现麻木的症状。
如果一段时间过后依旧无法恢复,持续下降的话,将会出现更多的症状。
打寒颤是身体抵抗低温的反应
比如说肌肉会抽动,中枢神经也会受影响,人会表现出麻木、反应迟缓的特征。当核心体温低于28摄氏度,寒颤的现象会停止,细胞活动会越来越缓慢,人就在慢慢丧失意识的过程中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低温症的人往往还会表现出精神错乱的情况,他们的身体在经受极寒之后,会感受到“温暖”的错觉,因此会出现反常脱衣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无疑加快了自己的死亡速度,并且最终在幻觉中悄然去世。
低温死亡的人会出现幻觉
综上所述,其实人类对高温的耐受性要更强一些,对于低温还是很难克服的。而且高温及时得到水分补充和治疗,机体还能够恢复。但是如果在极寒当中被冻伤,再想恢复原样就十分困难了。那么,到底哪一种致死人数更多呢?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统计数据。
极寒比高温更容易致死
为了对比极寒环境和高温环境对人体死亡率的影响,国际研究组织专门做了相关的数据调查分析,统计了13个国家,300多个区域,接近7400万的死亡案例,最终得出了这样的数据。
高温死亡的人数只有低温死亡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可见,虽然大家总是吐槽天气太热,但我们的身体其实更怕冷。
人类在寒冷环境下更容易死亡
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现在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专家愈加关注温度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资料显示英国学者对1986-1996年>65岁死亡的100余万人群研究发现,所有疾病分类中65岁以上人群的冬季死亡率显著上升,在冬季日平均气温每下降1℃,死亡比率增加1.5%。
冬季疾病多发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敢于挑战人体极限的人,也专门做过实验,想得出人体的耐寒极限和耐热极限分别是多少。
最终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相当干燥的空气当中,人可以在5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下呆两个小时,而70摄氏度时就只能呆15分钟了。
当然,这里指的是极端干燥的情况下,如果是咱们上文中提到的湿热环境,那么人体散热功能障碍会很快出现。所以,干燥沙漠当中的人和闷热雨林当中的人,可能前者还要活得更久一些。
行走在沙漠中的人
至于低温的话,他们主要做的是水温测试。
结果显示水温在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人只能忍受15分钟,继而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也难怪,当轮船沉没在寒冷水域的时候,落水的人往往没有多久就失去动静了,究其原因还是当人体的核心温度无法维持时所有症状都会来得比高温更加迅猛。
掉入冰冷海水的人会很快失去意识
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如果遇见登山等户外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上比较厚的衣物。
此前就有地质考察队,在山林考察的时候,遇见了降温的情况,最终他们没能熬过来,在低温症的影响之下,不仅出现了反常脱衣,脸上还带着诡异的微笑。
可见,人类的身体还是非常脆弱的,虽然它们会在危机关头想尽办法让我们活下来,但是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所以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大家在行事之前应该考虑周道,尽量规避风险。
户外运动前提高警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5 体温的控制优质教学课件PPT
夏至将至 北京卫生专家提醒夏日炎炎防中暑
高温天气下,人体最多能抗住多高的气温?提示:可用4种降温法
从科学上来说,热死和冻死哪种死法相对舒服一点?
夏日如何正确给狗狗降温
为什么那么多冬泳的人都没事,跑马拉松的人却会死于失温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