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为中国文化贡献了些啥?
         2017.6.22宝鸡日报
       西周王朝是继夏、商两代之后中原出现的第三个王朝。简括西周王朝在缔造多民族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贡献,主要有四点。
    首先,创制周礼,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周公把周原优良民风加工整理,并吸收夏、商礼仪的一些形式,借政权力量推行全国,这就是周礼。
    周礼分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五类,是使人终身受文明教育的系统方式。人幼年时受幼仪教育;上学后尊师;毕业时参加乡饮礼和乡射礼,供选拔走向社会。20岁行冠礼,标志成人; 20岁至 30岁“理男事”,包括参加籍田礼以经营井田,参加大蒐礼以训农成兵;参军作战后要参加誓师、献捷等军礼; 30岁左右结婚行婚礼,成为家庭主要成员,遵守内则以和睦家庭,同时在官府中从事具体工作。历练到 40岁左右,获得士的爵位,按道义与人交往,行“士见礼”。50岁后可以任大夫,成为主管官员,可以参加朝廷举行的祭天礼、祭地礼、飨礼、食礼、燕礼、聘礼、觐礼。 50岁后,享受养老礼。人死后,亲属友人为他举行丧礼和祭祖礼。
    周礼体现了周人敬天、孝亲、循礼、保民、尚贤、无逸、尊老、重教、明德、慎罚等价值观念。周礼的各种礼仪都配以自卑敬人的动仪、得体抒意的礼辞,情感高尚的乐舞,使人在举手投足、揖请拜送之间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人们乐于接受,容易习得,遂把它作为区分野蛮与文明、人类与禽兽、中国与夷狄的标志,成为社会的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范。
    其次,统一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奠定了后世中国版图的轴心。周人本来只是泾渭流域的小邦国,当时的商王朝占据着中原广大地域,无论是国土面积、物力资源还是军队,都在周人十倍之上。但周人却有自己的特殊优势,这就是周礼。由于有周礼,周人抢占了文化高地,具有了统一中原的文化力量。
    周礼起源于周原谦己尊人为特色的优良民风。早在周文王时,周原已是礼乐文化的示范地。时黄河边上的虞芮两国争夺一块闲田不能决,西行到周原请文王调停,“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斑)白不提携。”优良的民风让虞芮国君大为佩服,都归服了周邦。周人从此看到了文化的力量,遂编成宣传周礼的诗歌向四方传播,南方的庸、蜀、羌等国也都归服,周人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奠定了灭商的基础。
    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率诸侯联军伐商,商纣王纠集 70万兵抵御,敌众我寡,战斗意志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周武王在牧野阵前誓师,宣布纣王的四大罪状和伐商战争的正义性,鼓舞了士气,致纣王大军前线倒戈,顷刻瓦解。
    商王朝被推翻以后,新生的西周政权首先做的工作是“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同时旌表忠臣商容、比干,恢复战争创伤,休养生息。实际上,这些工作都是在践行周礼,扩大文化影响。
    武王在灭商两年后病逝,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引起管叔鲜勾结武庚及东方各国叛乱。周公平定了叛乱,分封齐、鲁、卫、燕、唐等诸侯国巩固东方。这些诸侯国既是军事殖民点,同时也是周礼推广站。各国皆大力推行周礼,从而使中原有了统一的文化基础。
    周公分封的诸侯,东至大海,南越江淮,西达陇西,北至燕辽。由于有周礼作统一的文化基础,遂逐渐认同为一国,从而奠定了后世中国版图的轴心。
    再次,促成中原各族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华夏族。创建西周王朝的主体民族是姬姓周人,参与创建西周王朝的民族是姜姓羌人。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之后,势力扩大到广大的东方。创建西周王朝的姬周和姜羌功臣亲贵带着族人奔赴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起初大者百里,小者五十里,在异民族的包围中发展。武力征服固然是其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周礼使民心逐渐相通。周礼的推行催化民族融合浪潮,山东半岛的东夷,江淮流域的淮夷,江汉流域的荆楚,陇西的嬴秦,晋北的赤狄白狄以及中原的殷商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华夏族。华夏族两汉以合称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最后,“中国”称谓始出,奠定我国国名基础。在殷商时,商人自称“中土”,而称东夷为“东土”,南蛮为“南土”,北狄为“北土”,周人和西戎为“西土”。周人也自称“西土之人”,而称殷商为“中国”。
    武王灭商后,在返镐京途中曾视察洛河入黄处,指示周公在此建洛邑大城,举行祭天礼时表示:“余其宅兹中国,自此治民”。“中国”称谓自此产生。
    周公东征胜利后,封康叔于卫,特别告诫他:“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彊土于先王。”所以要向文王、武王那样实行德治。
    以上两处所说的“中国”都指一定的地域,即中原广大地区。由于周礼的推行,西周的丰镐与洛邑王畿及各诸侯国形成周礼文化区,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称周礼文化区为“中国”了。时中国一词包含着三层意思,其地域意义指中原,其民族意义指华夏族,其文化意义指礼乐文化。
    中原辽阔物阜,华夏族人文荟萃,礼乐文化文明高雅,所以时人说:“中国者,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这样的中国观的产生,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华夏族热爱中国,保卫中国,也召唤着周边民族向往中国,融入中国,才形成今天多民族统一的大中国。周代确实奠定了中国国名形成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封邦建国”加速多民族融合
周王朝的井田制,竟被自诩礼仪之邦的鲁国破坏
三、礼制,文明礼仪之邦的根源(03)
孔子“梦周公”的历史解读
中国通史之周公摄政(第十集)学习记录
元圣公执政7年奠定中华文明根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