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是如何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跟大家聊一聊朱元璋是如何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

朱元璋的前期革命活动

朱元璋出身于安徽凤阳的一个贫农家里,小时给地主放牛。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江淮大疫,父母兄相继死去。十七岁的朱元璋穷困无依,到庙里做和尚,因庙里粮缺,不到两月被迫离去,以流浪乞讨为生。在流浪生活中接触到白莲教徒和社会各阶层人。公元1352年,他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在与元朝军队和地主武装的战斗中,表现得十分英勇机智。曾两次带兵打败元军,解除了元军对六合与和州的包围,使他在郭子兴队伍中具有很高的威信,由亲兵,百夫长,一跃而为将军。

公元1355年郭子兴死后不久,朱元璋掌握了实权,并接受韩林儿的封号,任右副元帅,继续扩充起义队伍。同年渡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第二年进占集庆(今南京),建立江南行中书省以此为根据地,向外发展。自称吴国公,名义上仍用韩林儿的龙凤年号,实际上自成独立系统。继续扩充实力,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万多人。

当时,北方刘福通的红巾军正与元军进行殊死斗争,牵制了元军主力,使朱元璋得以集中力量用兵南方。由于军纪严明,所到之处,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军事进展更加顺利。从公元1357年起,朱元璋向浙西、浙东等地进军,打击朝各地残余势力和割据势力,攻取元军和地主武装盘踞的区域。公元1359年占领了浙西、浙东广大地区,力量又有新的扩充。

在军事力量扩展的同时,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恢复生产的措施。设置营田司,以元帅康茂才为营田使,“修筑堤防,专掌水利。令将士电田,“且耕且战”,“及时开垦,以收地利,解决了军粮供应,也使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保障了进军的胜利。

朱元璋农民政权向地主阶级的转化

在朱元璋进兵各地、扩充力量的过程中,很多地主武装头目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看到元朝大势已去,正准备投靠新的封建主子,做新王朝的开国元勋。他们看到朱元璋有政治雄心和军事才干,实力又很强,有希望成“帝王之业”,便纷纷来投靠。朱元璋为了扩充自己的力量,收编了这些地主武装,也收留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对一些地方“名士”,如刘基、宋濂等,更是十分礼遇,为他们筑“礼贤馆”,“宠礼甚至”,让他们议论军政大事,运筹帷幄,定计献策。

这些地主阶级人物积极向他传授历代帝王创业成功的经验,千方百计地用封建思想腐蚀他,力图将他变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将他的政权、军队变成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朱元璋对他们言听计从。如“元末结寨自保”的冯国用兄弟要他“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定远名士李善长劝他效法汉高祖刘邦;刘基、宋濂等人更是为他出谋划策的著名人物。刘基原为元朝浙江行省元帅府都事。方国珍起义后,元朝统治者主张对方招安,他坚决反对。认为象方国珍这样的“首乱”分子,必须坚决镇压,“不诛无以惩后”。说明他反对农民起义的顽固立场。

公元1363年,韩林儿、刘福通被围于安丰。朱元璋主张派兵前往营救,刘基则坚决反对。每当岁首,朱元璋设御座向韩林儿遥拜时,刘基却不拜并说,牧童小儿,拜他干啥这些地主阶级分子的政治影响是使他逐渐脱离农民革命,加速向地主阶级转化的重要原因,然而他们的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一些较好的军事策略也是使他获得反元斗争胜利的一个很大因素。比如做过元朝池州学正的朱升曾为朱元璋制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著名策略,要他发展生产,巩固后方,缩小目标;在统一过程中,刘基劝他先攻陈友谅,后平张士诚,等等,对他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

自公元1357年,朱元璋致力于消灭在南方各处分散的元朝残余势力,到公元1359年,向南攻取了浙西大部地区,控制了东的温州(永嘉)、台州(临海)和庆元(宁波)三州。此后便和东边的张士诚,西边的陈友谅(徐寿辉部下,1360年杀徐称帝)两大割据势力交锋。陈友谅兵马强壮,号称拥兵六十万,兵船称是,并有吞并朱元璋的野心。公元130年率兵东下进占太平,为朱元璋所败。公元1363年又率战舰,包围洪都(江西南昌)。朱元璋率兵来救,两军会战于鄱阳湖上,战斗激烈。最后陈友谅兵败,中流矢死,兵船尽降。公元1364年陈友谅子陈理以武昌降,从此解除了西方的威胁,遂移兵东方。公元1366年围平江(苏州),次年城破,执张士诚。这时,割据浙江温、台、庆元一带的方国珍,为势所迫向朱元璋请降,江南大部平定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地主阶级的长期影响,朱元璋野心勃勃,想做开国皇帝,他在背离农民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站到了农民起义军的对立面。

公元1366年,他在讨伐张士诚的檄文中,完全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公开谩骂白莲教是“妖术”“妖言”,诬蔑红巾军“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茶毒生灵,无端万状”。同年底,他派人害死了小明王韩林儿,标志着他彻底地背叛了农民革命,完全蜕变为地主阶级的新的代表人物。朱元璋的统一和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平定南方后,公元1367年,发布讨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和“号令严肃,秋毫无犯”的保证,并告诫将士:“克城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子女;获有遗孤孩还之”。决计北伐灭元统一中国。

元朝统治当时已经土崩瓦解,四分五裂,北伐统一战争是有其进步意义的。从当时情况看,这篇反元文满足了广大汉族人民反对蒙古统治者的要求,解决了民族矛盾,同时又缓和了地主武装的抗拒(秋毫无犯保护了地主阶级生命财产的安全,对他们有利)。对蒙古色目人,提出“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的条件,解除他们的顾虑,给他们指明出路,要他们不要抵抗。这就减轻了进军阻力,争取了多数,孤立了元政府。

在军事上,派徐达先取山东。山东平后,领兵西进,攻下汴梁(公元1368年),复西攻潼关,败李思齐的地主武装,然后回师山东。公元1368年七月,徐达会诸将于临清,长驱北上,克德州及通州。元顺帝闻讯,弃大都北遁。八月,北伐军入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公元1368年春(旧历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国号为明,即明太祖。年号洪武,以南京为国都。历时十七年的元末农民大起义,以地主阶级改朝换代而告终。明军克复大都后,向山西、陕西、甘肃进军,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北伐同时,又派兵南下,平定福建和广东。公元1371年(洪武四年)攻下四川,明升(明玉珍子。明玉珍原为徐寿辉、倪文俊部将,1357年入据四川,1363年在成都称帝,国号夏)降。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收复云南。公元187年(洪武二十年)收复辽东。全中国统一事业至此完成。

这便是 璋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全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传 第三章 从吴国公到吴王
明朝开国将领陆仲亨简介 陆仲亨怎么死的?
话说宰相(06)傅瓛:从“陈汉”参知政事到明朝初期的参知政事
【古钱】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
朱元璋反对地主,而地主却为何,还要支持他呐?
中国历史北伐少有成功,徐达为何能以25万兵力灭掉强大的元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