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盛和夫:母亲是个无事人

母亲是个无事人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造物主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的身体是通过你们而来,他们的生命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纪伯伦《孩子》

现在的年轻人本来还是个孩子,却一下成了爸爸妈妈。而据调查发现,年轻夫妇直接带孩子的,反而小孩成长有问题。而找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的孩子,反而后劲更足。这是为什么呢?

据我观察,是我们年轻的爸爸妈妈学历太高了,而又直接深陷职场的高度竞争环境中,对竞争能力特别敏感。总想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自己的意识就多了一些。忘了孩子有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思维。而老一辈因为忙生计,因为敬畏和爱护孩子的天性天赋,管的就比较少。所以他们就更容易绽放。稻盛和夫回顾他的儿童时期,就是深深感恩母亲对他的放手和信任。母亲知道,他的生命积累,必须自己的去经历。

稻盛和夫于1932年1月21日出生于日本鹿儿岛一个贫穷而又虔诚的信佛家庭。父亲畩市和母亲姬美的结合就是由于信仰。他有一个哥哥,二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稻盛和夫小时候,就喜欢哭。一哭2-3个小时。母亲在工作。工友劝她去照顾孩子,看看别出事。母亲笑笑说,他哭就是没事。让他哭吧!可是,小和夫哭得凶,还有动作,砸窗户。母亲就过来了,温柔的手抚摸着背,安慰他:小和夫不哭,对不起,妈妈来晚了。谁知道,小和夫哭得更凶了。无论如何哄不好,妈妈就又去干活了。更大的哭声。总有力竭的时候。小和夫就停下来,爬到茶几桌子底下,去看着木头花纹,有的地方像大海,有的地方像高山,有的地方又像天空。他就开始了他海阔天空的幻象或冥想。冥想,是现代人的修行范式,可是小和夫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习以为常了。

妈妈真当个无事人,是孩子的福气呀!孩子的念头,是转瞬即逝的。一个念头下去,另外一个念头立刻升起。孩子自己可以找到事做。而且还开始了他的想象力训练。

小时候稻盛胆小,不敢一个人外出,就成了哥哥的跟屁虫。哥哥走到哪里,他就到那里。总是跟在哥哥利则的后面去捉些鱼虾填补家用。有人依赖的感觉真好,小和夫可以任意而为。一切都由哥哥兜着呢。

小和夫长大一点了,3、5岁了。大他4岁的哥哥去上学了。外面的田野在召唤他,可是他自己出去玩,就总有人欺负他。他就哭着回家找妈妈告状,哭哭啼啼地说有人打他。

如果你是小和夫的妈妈,你会怎样?如果你的3、5岁的孩子出去玩,回家哭哭啼啼地说,有野孩子打他,你会咋样?我曾经反复问年轻的没爸爸妈妈们。

有的妈妈说,我要跟他好好谈谈,看看为什么打他。看上去有理智,实际上招徕的是孩子撒娇似的大哭,他有更大的冤屈要倾诉,一旦进入他的情绪,没完没了。——本来没有的什么事,可能酿成了大事件。没完没了,还会强化孩子的软弱和抱怨。将来孩子的前途,真不知道在哪里!因为,他会习惯了抱怨,习惯了批评,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无所事事。

有的妈妈说,我的孩子怎么会受人欺负?!小孩子懂什么?一定是欺负我们这些当爸爸妈妈的,我们必须带着孩子把他们给打回去!——这样的回应很中国,到处可以见到孩子之间的玩耍争吵,演变成大人之间的谩骂和战争,这样的闹剧,也会毁了孩子的前程。如果稻盛和夫的妈妈,也这样回应,那么世界将少了一个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的妈妈,对小和夫有无穷的爱。她爱他每个当下的感受,更爱他光辉远大前程。她知道,孩子秒秒钟在跟父母学习如何跟这个陌生的世界打交道。她没有能力送他一个未来,但是她有能力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去博取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每当小和夫回家哭着告状说有人打他,母亲就递给他一根棍子说:“你是男子汉,要自己摆平跟小伙伴的事。你真要感觉是他打你,你就拿着棍子打回去”!

每次跑回家告状,都是被置之不理,还给递上一根棍子,让他自己打回去!这样一次次的被批,一次次的鼓励,小和夫真带上一根棍子出门,看到有小伙伴要过来欺负他了,他就高高举起了棍子,想欺负他的小孩就跑了。

这个小事件有突出的意义。每个人要承当你的难题,来了难题抱怨没用,你必须自立、自强、自信。慢慢,小和夫胆大了,后来上小学后就成了孩子头。孩子头的经历,早早地开发了稻盛和夫的领导才能。不管的背后是信任。母亲纪美从小鼓励他要自立自强。

母亲对他的判断很尊重。无论惹了什么祸,妈妈总是问:“你是认为对你才去做的?为什么你认为对的东西,对别人又是不对的了呢?你是男子汉,你要自己想明白。”

文学家和哲学家纪伯伦有一首诗,把稻盛妈妈这个“无事人”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纪伯伦:《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造物主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的身体通过你们而来,

他们的生命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

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呵护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呵护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地方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之河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射箭的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

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把弓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纪伯伦的《孩子》,已经从哲学高度概括提炼了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真谛就是:

父母亲要清醒地意识到孩子的思维和灵魂要高于自己,自己那点浅薄的人生阅历和体会远远罩不住孩子。父母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孩子巨大的无穷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亲如何塑造了稻盛和夫
素年 | 她们
你的孩子 纪伯伦(黎巴嫩)
哲理短文9:论孩子(纪伯伦)
怀念父亲
纪伯伦: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诵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