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密关系的几种依恋原型

  每个人都需要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的建立,起源于童年期我们与亲密照顾者建立的依恋模式。在精神分析的依恋关系理论中,有以下几种依恋原型:

  1.过度依恋的关系模式

  表现为对客体的分离焦虑。较轻的分离焦虑我们会在恐惧症尤其是学校恐惧症中见到,也可以在各类因过度依恋导致的各种婚姻问题,而严重的分离焦虑会导致依赖性人格障碍。

  2.过度适应的关系模式

  表现为不需要一个好客体。在多子女家庭中,我们常常会在老大身上看到这种类型的依恋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独立,报喜不报忧,很少有情感色彩,对亲人间的分离表现得过度理智化;也可以从被寄养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看到这种过度适应的情形,从小就特别懂事,像个小大人,不会撒娇,吃苦耐劳,表现不出这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一些情绪特征。

  3.侵略式依恋的模式

  表现为施虐与受虐关系。在这种依恋关系中,对方会感到被控制,被威胁,有一种急于逃避和远离这种关系的强烈欲望,就像前文中提到的这个父亲,儿女都不堪忍受和父亲在一起,急急逃离开这个家,宁肯承担不孝的罪名,也不愿意再踏入这个家门。这种依恋模式是所有依恋关系模式中最痛苦的一种,关系双方受尽折磨而又无力挣脱。

  4.角色倒错的依恋模式

  即在依恋关系中,孩子被迫过早承担父母的角色。这种类型的依恋关系常常是因为父母因为各种困难,如酗酒,精神疾病不能照料孩子,而使得孩子在童年期缺乏一个可以建立依恋关系的客体,反而是被迫充当起被父母依赖的客体。这种角色倒错的依恋关系,使得当事人在长大成人后,可能会过度理智化,也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课堂:你在建立哪种亲密关系?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仅仅是在场,而是要在一起
董啸:个人成长经历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不同依恋关系的幼儿入园适应的分析与策略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孩子的性格,早已暴露了他母亲的生活状态,别忽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