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真的亡于天灾吗?——明帝国后期的经济状况
明朝真的亡于天灾吗?——明帝国后期的经济状况
  
  泪痕春雨
  
  人们通常总认为,明帝国的灭亡源于天灾。其实,这种观点非常流行,主要是因为这种观点,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认识。
  
  明末的自然灾害的确非常大,但这并不足以构成帝国的灭亡,就拿灾情最严重的西北来说,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战乱后,这里的经济依然没有达到崩溃的边缘。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从明帝国灭亡前夕,李自成手下谋士的分析看出来。
  
  “从事顾君恩曰:金陵居下流,事虽济,失之缓。直走京师,不胜退安所归,失之急。关中,大王桑梓邦也,百二山河,得天下三分之一,宜先取之。”
  
  见《明史、李自成传》
  
  从顾君恩对西北战略意义的评估中,我们可以看出明帝国灭亡前夕,西北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顾君恩认为,夺取江南、京师,都不是万全之策,而回师西北才是万全之策。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西北在明帝国灭亡前夕,依然保存着足够的经济资源。否则,李自成数十万大军回师西北,一旦无法继续发展,那不是自陷死地吗?
  
  但我们必须得知道,此时的西北地区,已经历了十八九年的战乱!在自然灾害、战乱双重破坏之下,西北依然保持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也可以证明他依然拥有足够的经济资源);如果帝国政府能有效赈、并让西北避免大规模的、长久的战乱呢?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自然就更好了。
  
  从这层意义上,帝国并不是因为经济资源真匮乏而灭亡的;而是因为经济资源,绝大部分已被既得利益集团搜刮走了。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社会已无法利用这些经济资源了;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政府才一片赤字,社会才一片贫困。
  
  当然了,与此伴随的就是,明帝国在灭亡前夕,仍然保持着畸形的繁荣。
  
  我们知道,明末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妓女,一个叫柳如是,一个叫李香君。柳如是是东林大佬钱谦益的二奶;李香君是东林公子侯方域的二奶。包一个名妓当二奶,大家知道意味着什么。因为,没有大把的银子,哪能玩这种高雅的事呢?
  
  在帝国灭亡前夕,东林大佬、东林公子依然能与名妓上演种种感人的滑稽大戏;东林党是清廉、忧国忧民的代名词,尚且如此,其它人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了,最后的结果就是,东林大佬、东林公子的节操都不如妓女;因为,与这两妓女相关的故事里,这两个妓女的形象、节操都是远远高于东林大佬与东林公子。
  
  其实,透过这两个名妓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东林党不过都是一些政客罢了。
  
  更主要的是,在帝国内忧外患、饥民四处造反的时代里,一些自我标榜忧国忧民、有操守的政客,都公开包养名妓;其它官僚的腐烂生活,我们可以想象吗?
  
  当然了,明末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妓女,她的名字叫陈圆圆;她是关宁大佬吴三桂的二奶。
  
  其实,透过这三个名妓的故事,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帝国,是如何的畸形繁荣。
  
  所以,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的。一方面是有钱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政府因为缺钱,随时面临破产的边缘;一方面是忧国忧民的政客,过着风流潇洒的日子,另一方面,就是无数老百姓随时面临饿死的可能。
  
  最后,帝国灭亡了。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对贵族、官僚报以了残酷的打击,自然值得非议。问题是,处于当时社会中,那些从底层一路杀上去的流寇首领,恐怕早已养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当官的人、有钱的人,全他妈的是王八旦。
  
  如果在一个普遍人都可以生存的社会中,许多人过着腐烂、奢华的生活,人们虽然也容易仇富,但这种仇富未必是发自骨髓深处的;在一个许多人随时会饿死的社会中,许多人过着腐烂、奢华的生活,人们仇富那是必然的,而且肯定是深入骨髓的。在这种背景下,当官员、富人突然置于被统治的地位时,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恐怕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明帝国政府后期,主要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级分化。而且,因为两级分化,让帝国产生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帝国强势的老百姓,与官僚集团联手,让帝国政府无法正常运转了。
  
  在这种背景下,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遂让帝国的各种危机集中爆发了。
  
  崇祯皇帝高高的坐在上面,表面上风光极了;实际上却是一个即将破产的大公司老板。因为,他拿在手上的账本,翻来翻去,全是滥账;在这种背景下,政府除了加税之外,似乎已看不到别的办法了。虽然,谁也知道,没完没了的加税,只会加剧帝国的危机。问题是,如果不加税,帝国当时就得宣布破产了。
  
  满清入关后,最初统治的只是被战乱困扰多年的北方地区;普遍南方地区,还都控制在敌对的势力手中。在这种背景下,满清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实际上比崇祯皇帝少多了。
  
  而满清为了统一天下,所展开的军事行动(需要调动的军事资源),也绝不会逊于明帝国后期的规模。因为,当时调动几十万军队,那就是家常便饭。
  
  但深深困扰明帝国的财政危机,为什么却不再困挠满清政府了呢?
  
  据说是因为天意,因为大规模的天灾开始渐渐结束了。其实呢?更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因为,满清是一个新兴的政权,所以他控制的社会资源比较少,但政府可以控制的资源却比较多。
  
  朱氏的龙子龙孙们(处于上层的贵族),在满清统治范围内,已无立足之地了;而他们所占有的经济资源,现在自然都会归满清政府支配了。
  
  明帝国旧的太监集团、官僚集团、缙绅集团,更在李自成残酷打击下,也元气大伤了;他们曾占据的经济资源,现在自然也都普遍归满清政府支配了。
  
  崇祯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是面对这种社会的蛀虫、害虫,却是不知从何处下手。现在,在叛乱、敌国力量接连打击下,这些利益集团都已被扫进了历史拉圾堆;就算残留了一些,也无力与新政府玩那套官僚把戏了。
  
  因为,你和崇祯皇帝玩官僚把戏,崇祯皇帝估计拿你没办法;因为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已把整个官场打通了。你敢跟新兴的满清统治者玩官僚把戏。当时就会让收拾的两眼翻白。
  
  清初有一个大案叫奏销案。
  
  据说,满清政府为了清查欠粮,曾对江南某地进行了重拳出击。总而言之,有点身份的人敢欠粮,一律严惩不贷。于是,只要你敢欠粮,有功名的一律革去;有官职的一律降级。仅这次集中整治,被革去功名的、被降级的人,就有一万多人。
  
  虽然这次整顿,体现了满清的残暴。但是,我们必须得知道,它主要的针对目标,是有功名、有官职的人。
  
  有一位老兄(叶方霭)更为夸张,这位老兄的功名是探花,虽然仅仅欠了一文钱,功名照样革去。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大约是他想给满清政府一个难堪,总而言之,你不是说欠粮就革去功名吗?我堂堂探花,我就欠你一文钱,我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了?
  
  如果他面对的是崇祯皇帝,皇帝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问题是,他面对的是满清皇帝,当时就被革去功名。于是这位老兄,就因为一文钱,就丢掉了探花的功名。
  
  虽然是这发生在顺治末年的事,但是,从这种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满清的统治下,官僚集团想和皇帝玩官僚把戏,常常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的普遍经济资源,自然可以重新分配一下了。当然了,分配的原则通常是政府分一部分,底层农民也可以分一部分。
  
  于是,满清虽然只控制着江北地区,但是政府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却远远超过了明帝国政府;更主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满清政府虽然没有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口号,客观上却是做到了这一点。
  
  当然了,满清政府从客观上,可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多少的战乱,让社会的人口压力减轻了。但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却是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几乎被连根拔起了(朱氏皇族已成为历史了,他控制的经济资源,都吐了出来;明帝国贵族、官僚、太监、缙绅在李自成、满清的接连打击下,早已不能与从前相提并论了);而新的既得利益集团,还没有变成一个盘根错节的、难以抑制的怪胎。
  
  写到这里,我们大约可以知道,满清政府虽然控制着一个江北,但政府实际拥有的经济资源,已远远超过了明帝国政府控制的经济资源;当然了,一直困扰明帝国政府的种种问题,在满清这里,渐渐都不是问题了。
  
  明帝国政府在后期,总会有大量欠税无法收上来[注],我们固然可以把一切归于老百姓太穷太苦了;问题是,真正欠税的人,从普遍意义而言,通常绝不是处于贫困中的劳动人民;把赋税拖欠原因归于此,只是一种最美好的、动人的借口,在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社会中,普遍的劳动人民,所欠的只能是地租,而这地租绝不是说欠就能欠的。
  
  成天哭着、喊着叫帝国政府减少赋税的人们,成天在赋税问题上表现得忧国忧民的官员、缙绅们,他们谁会用这种夸张的态度、慷慨激昂的态度去呼喊地主们应减少地租吗?显然是不会的,因为减少赋税代表着他们的利益,而减少地租显然是损害他们利益的。
  
  但无论如何,明帝国政府只能接受这种赋税大面积欠缴的事实。而满清政府,显然不会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因为当时还没有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敢与满清政府玩这种把戏。
  
  明帝国政府与既得利益集团搏奕,他永远也处于下风。
  
  在这种背景下,明帝国政府无论说得多么动听(“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但结果,一切负担总是要落在普遍底层农民身上。
  
  更可怕的还在于,明帝国政府收一百两银子的赋税;而普通老百姓则需要交出好几个一百两银子。而且就是如此,帝国政府也总见不到足额的赋税。当然了,如果帝国政府拿出一百两银子去,通常就会有三四十两,甚至七八十两被私人侵吞了。
  
  这样一里一外,帝国社会、政府的经济资源更源源不断向既得利益集团手中流去;帝国政府除了担了个横征暴敛的恶名外,依然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任何职能。
  
  而这些问题,在新兴的满清政府中,显然是不会普遍存在着的。一切绝不是因为满清皇帝本事大,仅仅是因为满清政府还没有被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所控制。在这种背景下,满清政府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有力的贯彻到整个社会之中,更能强有力的支配自己的政府资源。而明帝国显然已丧失了这种能力。
  
  [注]明朝的覆亡,乃是财政破产,例如1632年(崇祯五年),有三百四十个县欠缴国家税粮达半数以上,其中一百三十四个县全部拖欠《崇祯存实疏抄》(黄宇仁《中国大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亡于小冰期?不过是新兴背锅理论,资源被攫取才是根源
崇祯皇帝为何要全面清理东林党?只会讲大道理的人难当重任
杨鹤为何要招抚西北流寇
释读中国历史331:如果不是内忧外患一起来袭,持续276年的大明王朝或许还能继续
崇祯搞掉魏忠贤,手段高明却处置失当,其中道理他自缢前才明白
宵衣旰食,日理万机的明朝亡国之君朱由检,为何没能挽救大明王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