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郑振铎玄览堂:借钱买书的书魔(上)


首先声明,我说郑振铎是书魔,一丝都没有亵渎之意,于我看来,反而是夸爱书人的最佳形容词,因为,“书魔”是清代第一藏书名家黄丕烈的名号,虽然郑振铎与黄丕烈的藏书路数不同,但郑先生的爱书热情绝不输于荛圃先生。

我觉得,郑振铎对古书是一种近似偏执的爱,按照记载,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对于古书就十分喜欢,因为没有钱,看到同学买书,他特别羡慕,于是跟同学借来自己抄一遍。郑振铎的书话集叫《西谛书话》,此书收录的都是郑振铎买书、读书、研究书的文章,其中《清代文集目录》一文中,郑振铎谈到了自己爱书的形态:

“予素志怡淡,于人世间名利,视之蔑如,独于书则每具患得患失之心,得之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失之,则每形之梦寐,耿耿不忘者数年数月。如此书癖难除,积习不销,思之每自笑,亦复时时觉自苦也。沧海横流,人间何世,赖有‘此君’相慰,乃得稍见生意耳。则区区苦辛营求之劳,诚不足道也。”

郑振铎跋语


我读他这段话特别有感觉,觉得他的感想先得我心,我比他的伟大差一万倍,但我的爱书之情却不会输于他。

细想起来,我跟郑振铎的共同点,除了共同的爱书,还有另外的两个小因缘。因缘之一,是他特别爱猫,而我同样也有这个偏好,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猫》,因为这个缘故,凡是藏书又爱猫的人,我就多了一份亲近;我跟他的第二个因缘,就是曾经有一度住的离他很近,郑振铎在1917年之后,考上了交通部北京铁路管理学校,这个学校合合并并几经变迁,成为了后来的北方交通大学,这个学校就在北京西直门外高粱桥斜街上,有那么几年,鄙人的寒宅就在这个学校隔壁,因为北方交大门口有一排小饭店,那时的书友来看我,我常在这些小饭店请客聚会,每当新书友来聚会,我都要给大家讲述一番,告诉大家曾经有一位伟大的爱书人就出自这个学校。谢其章兄可能是嫌我像祥林嫂那样絮叨,他也跟别人唠叨我,说去韦力家吃饭,必有两件事,一是必点萝卜皮,二是必讲郑振铎。经他这么一说,我渐渐改了这个毛病,但我自己到那些小饭店吃饭时,还是默默地怀念郑振铎。

郑择铎辑《玄览堂丛书》


其实,郑振铎的藏书路数跟我不尽相同,他的主要藏书方向是以戏曲、小说、弹词、宝卷、版画及清人文集为主,他说自己看重古本和善本,唯一的取舍要求是,该书要稀见,哪怕是残本也不太在乎,《劫中得书记》新版的序言中,表明了他自己的藏书态度:

“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和手头应用所需,常常人弃我取,爱收‘不登大雅之堂’的弹词、宝卷、鼓词、插图书之类,搜访于冷摊古肆,常常舍熊掌而取鱼。”

郑振铎旧藏《药师本愿功德宝卷》


“舍熊掌而取鱼”,这句话很是绝妙,直接道出了郑振铎藏书的特点与方式,其实他这也是一句谦词。翻看《西谛书目》,里面的宋元版确实不多,但按照今天的标准,他所藏的书大多都能够上善本级别,并且里面还有很多的孤本。

郑振铎去世后,家人将他的藏书捐给了北京图书馆,为此,北图的赵万里先生给郑振铎编了一个书目,就是上面提到的《西谛书目》,这部书目有可能是解放后,私人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藏书目录,里面收录了郑振铎绝大部分藏书,数量竟然达到了一万七千多部,将近十万册,这个藏书量仅次于莫伯骥和刘承幹。


郑振铎旧藏《胭脂雪》


关于郑振铎哪里来这么多钱买这么大量的书,其实不止是我,在我之前对此好奇者大有人在,最惯常也最八卦的说法,是说郑振铎买书没钱,所以就娶了商务印书馆老板高梦旦的女儿。这个说法是否确实,我没有做考证。但有一件事,证明这个说法有些靠不住。三年前,沈津先生在一位收藏家手里看到了郑振铎的借条,沈先生把这个借条的影印件给了柳和城先生,柳先生认为这个借条很重要,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东方早报》上。郑振铎的这张借条写于1933130日,他是向上海的另一位藏书家叶景葵借了二千元,这个借条的内容如下:

“今借到叶葵(揆)初先生处洋弍千元正。言明以另单各书为抵押,周息壹分,壹年为期。期内亦得陆续还款,息随本减。如欲抽回押品之一部分,须事前商得押主之同意。此据。

中华民国廿二年一月卅日 借款人郑振铎”

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内页


而有意思的是,另一张借条,则是此款到了一年期,郑振铎还不上,只支付了百分之十的利息,郑振铎就又给叶景葵写了张借条,要求叶再展期一年:

“葵(揆)初先生:押款二千元,承允转期,至为感谢!除到期日时利息照付外,拟:

(一)再行转期壹年;

(二)利息照旧;

(三)未满期时,得由某随时缴还押款全部或一部,利息照减。想可同意。如同意,即请以此函作为转期的证明。敬候

公祺。

郑振铎 廿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由这两张借条可以间接地说明,郑振铎娶了高君箴并不等于嫁入了豪门就有花不完的钱,他向人借了二千元,一年都还不上,还要让对方同意再展期一年,但这一点我能理解,因为真正的爱书之人就算有座金山,也能很快花光,只要爱书,几乎就注定了永远缺钱。

郑振铎旧藏《元曲选》


郑振铎到实在没钱时,也会卖出自己的藏品。抗战期间,是他最困难的时期,基本上是靠卖书的钱去买米下锅。他并不讳言这件事,曾经写过一篇《售书记》,所谈就是这段经历,这篇《售书记》中有这样的话:

“售去的不仅是书,同时也是我的感情,我的研究工作,我的心的温暖!当时所以硬了心肠要割舍它,实在是因为‘别无长物’可去。不去它,便非饿死不可。在饿死与去书之间选择一种,当然只好去书。”

卖书之后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去书之日,心意惘惘。”

院落外的铭牌


郑振铎为了卖书,也曾招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1934年,郑振铎卖了一部《明版大藏经》给燕京大学,当时,燕大国文系有个吴世昌的学生写了篇文章发表在了《北平晨报·教育界》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燕大图书馆购书问题——主管人有滥字高价之嫌》,此文中说,燕大本来已经有了日本的《大正藏》,但是去年又购进了“明正统本《大藏经》残本若干,此书原由该校教授郑振铎经手购买。据郑振铎云,此书价值一千五百余元,愿以一千五百元让与燕京图书馆云。时该馆经费不多,仅余一千二百元,当即以一千元购之。惟最近该校学生及教职员方面,从北平图书馆某一部分人士得来真实消息,始悉此书原由北平头发胡同某书铺售出,原价仅四百五十元(一说四百七十元)。”

玄览堂旧居外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再买书”
看云录|周立民:阅此终卷,颇除岑寂——《黄裳书影录》编后记
书话,就是爱书人的心里话 | 书话
韦力:专注古书三十年
藏书不为富——爱书人的小结
黄裳藏书生涯中捡过的最大一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