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法观:数字化时代建立思维方法体系的底层认知
userphoto

2023.12.03 湖北

关注

特别说明:为了简化思考和统一认知,我们所有文章中提及的思维方法包括思维模型、思维框架、方法策略等等,不作详细区分,敬请大家注意。

1

//  为什么要谈论方法观


为什么要谈论方法观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反思目前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知识管理是一项重要技能,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然而,很多人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和实践知识管理,但是依然做不好知识管理。他们常常认为是自己的方法技巧存在问题,没有掌握到精髓。

实际上,真正原因是他们的知识观落后了。他们在学习知识管理的开始,就没有建立适合新时代的知识观。他们自己并未亲身去研究最新的知识观,而只是盲从了主流的知识观,人云亦云。他们的知识观不是依旧停留在DIKW模型(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中,就是简单地以思考笔记代替知识管理。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很多文章、书籍和课程中,只看到他们谈管理知识的技巧和工具,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正是这种不重视知识观的态度,导致了他们的知识管理处于一种僵化机械的状态之中,最后走向崩溃。

我们学习方法、运用方法以及建立思维方法体系也是如此,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方法观,最后也会走向混乱和崩溃的命运。

方法观是一个人对方法的底层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学习、掌握方法和建构自己的思维方法体系。 成年人终身成长实践中最大的桎梏在于,被传统的方法观遮蔽视野而不自知。他们或者盲从于主流思维,或者沿袭过去成功的经验,墨守于陈旧的认知而不自知。然而,创造未来需要新的认知,以适应时代的变迁。我们现在拥有什么样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成长。方法观同样如此,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方法观,决定了他的思维体系、行为体系、能力体系和学习体系将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从最初的100套思维方法,到如今的近1000套思维方法和独立的理论体系,我们俨然已经是中国第一座职场思维方法库。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理论指导实践。思维方法数量与日俱增、数字化技术席卷全球、人工智能井喷式爆发,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过去的认知必须重新审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适应于时代的数字化思维方法体系。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建立全新的思维方法体系,我们必须首先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是方法观。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如何学习方法和运用方法,也直接影响到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生存。


2

//  你的方法观是什么?


无论你是否知道自己的方法观是什么,但你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到一些方法观,并且潜移默化地受到它们的影响。总体而言,这些方法观中普遍流行的主要有三种:

成功学-方法观:方法是成功的捷径
成功学-方法观认为,方法是获得成功的金钥匙,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够获得成功。成功学-方法观认识到了方法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方法是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做事仅仅依靠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做事的方法。

遗憾的是,成功学-方法观虽然肯定了方法,但它也十分容易被情绪操纵,暴露自身的弱点,走向方法至上的迷途。“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谁就能够获得成功”。在很多成功学课程和书籍中,导师们经常会通过宣扬这样的方法观,来对学员进行洗脑。他们把所有的成功都归咎于正确的方法,然而一旦学员无法通过他们的方法获得成功,他们又常常把原因归咎于学员不够努力、不能坚持,因为成功人士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方法有效性。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概率思维告诉我们,成功只是一种偶然。一个人从菜鸟走向成功的过程,并不是依靠正确的方法和艰辛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中间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一些致命性因素,会直接让你回天无力。比如,今天很多人学习马云,但很少有人能造就第二个淘宝。

另外,方法本身具有滞后性。每一种方法都有时效性,一种方法当时有效,并不意味今天它依然有效。然而,我们学习方法时,常常忽略了这一点,把它当作永远有效的金科玉律。比如,不少人总是试图打造一个完善的个人方法体系,一劳永逸。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不会成功。

成功学-方法观满足了人们追求成功的心理,是很多人学习方法的动力。然而,一旦失去理性精神,就十分容易落入急于求成的陷阱。


刻意练习-方法观:高手在于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方法观认为,任何人只要经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反馈的刻意练习,就能从菜鸟成为大师。新手与大师的区别不是天赋,而是大师比新手拥有更多的心理表征。新手如果要想成为大师,就必须通过刻意练习建立自己的心理表征。

显然,刻意练习-方法观更注重方法的练习,适合那些稳定且已经成熟的职业,比如职业棋手、钢琴师、医生。他们只需要不断地练习行业成功人士的方法,就可以走向成功。

然而,对于那些需要高度创意的不确定行业,刻意练习往往显得笨拙,难以应付各种突发状况。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工作都在被机器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个人花费大量时间刻意练习获得的技能,可能被机器瞬间替代。

思维模型-方法观: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思维模型-方法观认为,思维模型是顶尖高手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重要工具。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会给你提供一种视角或思维框架,从而决定你观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视角。顶级的思维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帮你避免失败”。世界是复杂且多样化的,思维模型透过表象,识别事物的本质,帮助我们以逻辑化、结构化和科学化的视角认知世界、思考万物  。

与以往的方法观不同,思维模型-方法观不仅从更深层次来认知事物,还提倡多维度来理解世界。

遗憾的是,查理·芒格虽然提出了思维模型概念及相关想法,但是这些都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同时,他的追随者也只顾着发现和整理更多的模型,始终没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思维模型体系。

时至今日,他们分享的思维模型越来越多,甚至可以是说泛滥成灾。很多学习者由于缺少完备的体系,学习逐渐陷入一种思维模型数量积累的怪圈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仅仅积累思维方法的数量而不知融会贯通,容易造成思维系统的僵化,缺乏创新。

小结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观,还有一种十分重要但很少人提及的钱学森时代方法观。由于这种方法观仅在上世纪高级知识分子中流行,现在知道的人非常少,所以此处不做介绍,以后有机会再做介绍。

以上三种方法观是目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三种方法认知,代表着对方法的不同看法,都拥有十分高的认同度。但是,三种方法观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更可能的是,三种方法观彼此融合,相互兼容。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两种或三种方法观,彼此之间难以区分。


3

//  传统方法观的局限是什么?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三种方法观虽然受到大家普遍的欢迎,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它们都是传统的方法观。无论是诞生的背景还是运用的范围,它们都是人们过去对方法的认知。在数字化时代,它们已经暴露出了自我的局限性,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方法只是一种工具
在传统方法观的眼里,方法只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工具。所以面对一种方法,他们更关注的是:方法是否有效、方法是否能解决问题、方法是否更高效等等。他们在学习一门方法课程或一本书籍时,非常喜欢以有没有用来评价它,根本不懂“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他们通常也没有自己的方法体系,遇到问题不是手足无措、毫无头绪,就是耗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去报大量的课程,以寻找方法。对于市场上各种速成班经常趋之若鹜,比如,15天C++从入门到精通、七天学透PPT、会计实务三天速成。犹如普通人对各种美食毫无抵抗力一样,随心无欲。而始终无法像健身达人和职业运动员则不一样,为自己的饮食建立了完善的营养体系。

把方法视为工具,是一种静止的和僵化的方法观。它既忽略了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也导致个人的方法缺乏成长性。

传统的方法学习是一种模仿
受名人效应的影响,传统方法的传播和学习非常依赖于成功人士的案例。凡是被包装为成功人士的方法,大家常常趋之若鹜,竞相模仿和学习。他们认为,只要认真模仿成功人士的方法,自己一样可以成功。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他们天真的想法。

成功是一件复杂且多变的事情,低级的模仿很难应对各种各样的场景。况且,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各人自身条件各不相同,简单模仿在实践中必定困难重重。

历史早已证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模仿可以帮助你理解方法和掌握方法,但是并不能帮助你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如果想真正解决问题,需要我们走出模仿的习惯性思维,运用高阶思维去创造性解决问题。

传统方法观容易自我设限
传统方法观聚焦方法本身,迷信成功人士。这样固然可以提升方法的熟练程度和有效性,但是也自我设限,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

传统方法观十分喜欢研究方法本身,包括方法原理、方法运用范围、方法练习等等。对于熟练掌握方法和运用方法,这固然很好。但是,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运用它们需要广泛调动其它的人、事、物等诸多因素。如果我们仅仅聚焦于方法本身,无疑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根本谈不上活用方法。

同时,传统方法观迷信成功人士的方法,盲目模仿。实际上,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与我们自身处境更相符。一味地迷信成功人士的方法,往往容易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名人的光环里。最洗脑的一句话就是,“永远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因为结果不会撒谎”。实际上,马云是跟着失败的人学习而创建阿里巴巴的。

小结
我们质疑上述方法观,并非彻底否定它们。而是因为没有哪一种方法观是绝对正确的、不能质疑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都需要重新审视前人的方法观,结合现实条件进行批判和修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新方法观。



4

//  方法观变革的根本原因

方法观的变革根本原因是,互联网为人类的学习和实践创设了一个开放平等的信息共享空间。


一个善于洞察的人一定会敏锐地发现细微的变化,推演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找未来的成长机会。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差异,我们能透过细小的裂缝看见未来的光芒。

过去,人们生活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方法的学习、交流和实践都只能活动在有限的范围内。而在互联网出现后,人们生产和实践的数据可以被上传到互联网中,可以更方便地学习、传播和交流。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这种空间转移的便利性,但是没有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变化。

方法创造的大众化
在过去,人们认为方法是成功人士和行业精英取得成功的金钥匙,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真理,值得普通人去学习和模仿。反过来说,方法只能由那些已经成功的成功人士和行业精英所创造,只有他们的方法才是有效的。

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兴起, 互联网充分释放了群体的智慧,方法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思维方法的创造不再是他们的专属,普通人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方法和心得。只要个人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乐于思考,就可以分享自己的思维方法,并获得他人的认可。方法不再神圣,它是大家相互交流的共同话题

正是因为如此,数字化时代的方法观走出了原有的局限,开始大众化,呈现出海量、综合性、进化性、境域性等特征。

方法的数据化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个人第一次能够完整记录和存储自己的行为数据,更加精确直观分析日常的行为习惯。今天,我们很多APP和设备都可以完整地记录你的行为、量化你的行为,供你自我观察和分析。这无疑会使方法的运用更加精准、科学和合理,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个体将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充分掌握自己的行为数据,有效地管理方法的运用,高效发挥方法的价值。

方法的网络化
长久以来,拜师学艺是我们掌握方法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字化技术颠覆了这一切。今天,无论大家相距多远,无论是否相似,只要拥有相同的目标、问题和兴起,都可以聚集在一起学习方法。方法不再以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而是以网络化的方式快速散播开来。人们还可以自发地组建社群,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

方法网络化完全改变了方法的学习机制和传播方式,使获取方法的成本更低,学习方法更加高效,交流方法更便捷。

小结
数字化技术连接一切、驱动一切、重塑一切,它不仅颠覆了现实世界,也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世界。过去我们认为不变的东西,但是在今天它们已经正在被腐蚀。

过去我们认为方法是成功者的专属,今天它们正在大众化。
过去我们认为方法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今天它们正在数据化。
过去我们认为方法是一种师徒制传承,今天它们正在网络化。

显然,一切正在改变,传统的方法观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观以生存在新的世界之中。  

5

//  思维方法生态观:数字化时代的方法观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认为,**学习方法是为了持续地对个人网络进行动态化建构和演化**。与过去的方法观不同,它是一种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之上的思维方法生态观。

思维方法生态观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生态系统,我们无法明确定义它。但是,我们可以从它的三大核心思想来了解它:

1.方法是对个人网络的持续构建和优化
如果说传统方法关注的是方法本身,那么思维方法生态观认为方法是对个人网络的构建和优化。

传统方法观研究的是方法本身,认为方法是成功的核心。思维方法生态观则从整体上认知、学习和运用方法,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他对自己的网络持续构建和优化的结果。除了关注方法本身外,思维方法生态观还重视方法所关联的一切,包括方法迁移、实践社群、信息环境、成长生态等等。方法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连接着一张张网络。

我们学习方法和运用方法,实际上利用已有的网络来构建和优化新的网络,使自己达到一个更佳的状态。从混乱到有序、从失衡到均衡、从低能到高效、从贫瘠到富有、从愚笨到智慧,我们希望通过方法来重新构建和优化自己的网络,摆脱现在的困境,进入到一个更理想的状态之中。

2.发现方法比知道方法更为重要
方法的大众化激发了群体智慧,涌现了无数的方法;方法的网络化加速了智慧传播,便捷了方法的获取。

今天,我们不仅拥有海量的方法,而且还能以较低的成本去学习和获取方法。互联网就是全球最大的方法数据库,你可以在其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方法。

相比于过去,今天如何发现方法比知道方法更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你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早已经有人解决过。现在,你所要做的只是发现它们,找到它们,让它们帮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盲目自负,认为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时,借助别人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一种更高超的智慧。

掌握这种高超的智慧并不难,只需要在网络中寻找高价值的节点,与它们建立强有力的连接即可。


3.方法是一种可不断进化的生命系统
传统方法观认为,方法只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工具。但是思维生态观认为,方法是一种可不断进化的生命系统。它不是静止的,而是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进行演化。

当我们试图掌握某种方法时,它便悄无声息地扎根于我们的大脑之中,然后在问题、实践、反省、创新中不断地迭代、重构和转化,与我们的生命共同进化。

常人喜欢固守方法,力求对方法的掌握精湛熟练;高手则无拘无束,一招一式皆挥洒自如。在金庸小说中,一流高手从来都不被招式所束缚。比如,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法时,不是问他记得多少招式,而是问他忘记了多少。方法的演化是一种生发机制,你若放开固守的思想,它就会行云流水一般千变万化。

掌握方法不是看你有多熟练,而是看你能否灵活运用,生发出万千变化。


小结
敏锐洞察时代的趋势,才能在奔腾的潮流中抢占新的认知高地,辨别行进的方向。
思维方法生态观既继承和批判了传统方法观,同时也结合时代趋势建构了新的方法观。它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之上的方法观,利用数字化技术,充分释放和融合群体的智慧,编织网络以连接一切,建立一个丰富且有生命力的思维方法生态圈。


6

//  总结


成长始于认知升级,只有当认知发生改变了,我们才能建立新的思维体系,走向自己的自由王国。

思维方法生态观将以新的认知为基础,打破过去僵化的方法观,在更高的层面建立新的思维方法体系,实现方法的创新和融会贯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逆袭人生3个阶段的3种阅读法
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思想论
丰厚资本岳弢:创业成功的最大阻碍是认知“障”
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
数字工程是对传统工程方法的简单数字化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