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是如何变成东周的?

温馨提示


华夏文明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璀璨历史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还兴盛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等繁盛的朝代。其中是以周的统治时间为最长,延续了791年。不过在历史上它分为两周,西周和东周。而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西周是如何变成东周的。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那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在传说的故事版本里,为逗宠妃褒姒开心,周幽王用烽火戏耍了诸侯好几次,导致最后戎狄真的打了过来时候,他点烽火,诸侯也以为又是戏耍都不来救驾,最终身死国灭。

 

但其实这个故事是不靠谱的,实际上因受制于那个年代的基础设施,诸侯之间的传讯靠的不是烽火,而还是报信的快马。所以这个故事是根本不科学,更不可信的。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故事呢?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也就是说胜利者想用这件事情来证明周幽王的愚蠢。这个时候你就要想了,是什么招致周幽王失败的呢?

 

这就必须要从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说起了。在历史上周厉王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但其实能登上大位的人,又有几个是真笨的呢?他其实也算是一个有雄心君王,只不过最后玩砸了而已。

 

在当时呢,对于周朝威胁最大的是西北方向的戎狄,威胁到每个君主都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不过已经处于到了一种你来我往,有胜有负,谁也无法彻底奈何谁的地步。这个时候周厉王采取的办法是南征荆楚,从策略上来说有其合理性,因为南边经济产出是比较好的,一旦打下来,这是能够极大增强国力的。不过这也是一个非常冒险的举动,毕竟防范西北的戎狄已经很吃力了。

 

最终不出意外的,他玩砸了。周厉王南征荆楚的做法,使得周朝旁边一些部族/民族很紧张,谁知道会不会把自己也吃进去呢?纷纷加强对周朝的军事防范。同时戎狄是周朝的敌人,没那么听话的,周朝把力量用来进攻别人了,戎狄当然会趁此机会来进攻周朝了。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战打得是经济啊。四面征战之下,这是需要天大财源去支撑的。也就是周厉王需要加税,加重税。而大家要知道呀,夏商周可都是奴隶制社会呀。奴隶是没有财产的,奴隶的生命都是贵族的。也就是说,周厉王是在向贵族征税,从贵族这个碗里面抢饭。这遭到了贵族们的巨大反弹,最后史书上说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一场国人暴动包围了王宫,周厉王仓皇出逃。但是大家想一想嘛,周朝是奴隶制社会,暴动的真的是老百姓吗?

 

周朝那个时候的路是很难走的,就算是唐宋元明清时代,一个普通老百姓要走到首都去,那也是千难万难的呀。周朝时候你要普通百姓从家乡要走到周朝首都,那是要何等的不易。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抗税不交,或者逃到山林里面去了。最终周厉王在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各路诸侯联手逼死君王的戏码。因为只有他们有一定要杀死周厉王的需求,因为自家的封地在那里跑不了,只要周厉王是君王一天,自己就得按照周厉王发布的政令交税。而只有周厉王没了,加在他们头上的税才能没了。

 

在周厉王被赶出王宫到死亡的这14年里,这些诸侯们推举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以及共伯和等等,暂时的署理起周朝的朝政来,代行了周王职责。而后在周厉王死后,拥戴了在召穆公养大的太子静登位。这就是史书上的周宣王。

 

周宣王一共在位46年,因为他的上位就是依赖于众诸侯推举的原因,在他执政前面很长一段时间里,跟诸侯的关系非常好,基本上就处于一种相互不给对方找麻烦的状态当中。也因为他这种无为和不折腾,大家对它的评价都不错,还把那段历史时期称作了“宣王中兴”。不过想想也正常,农耕社会盛世的标准就是人多和粮食多,而只要不打战折腾,把最多的人力都用到农耕生产当中去,出产的粮食自然就多了,粮食多了能养活的人自然就多了。

 

但哪一个君王愿意做咸鱼,没有梦想呢?随着做君王越来越久,逐渐的越来越掌控朝政,周朝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周宣王对于自己王朝威胁来自于哪里就越清楚,戎狄和荆楚,那都是需要搞服的。如果放任发展的话,那是两个可能会把周都吞并掉的存在。和那些诸侯可以向新的统治者臣服不同,对于周朝王族这一支而言,等待的那将只有身死国灭的结局。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周宣王开始了和他父亲周厉王一样开始了四处征战。开始的时候,有着“宣王中兴”的底子在,打赢了不少战,使得周朝的统治疆域有所增加。不过呢,随着“宣王中兴”的底子被耗干,在周宣王那叫一个屡败屡战。尤其是千亩之战中大败给了姜戎,还把南国之师给全军覆没了。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传起了“几亡周国”的童谣。还在周朝的首都发生了兔子跳跃舞蹈、有马变成人、有马变为狐狸的怪事。我们现在都懂科学了,知道在那个时代下,马变成人和马变为狐狸,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同时奴隶制下,除了贵族,谁能有创造童谣的本事呢?之后记载竟然说,周宣王被一位被冤杀大臣的冤魂所射之箭射中,然后患病而死。

 

作为无神论的我们应该知道,这世界上哪里有什么鬼魂呢?而且还是能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射箭杀人的鬼魂。说白了,这其实就是贵族们发动的又一场类似于上次逼死周厉王一样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继位的周幽王你会怎么做?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家都应该明白整个周朝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了。是诸侯跟周王室不是一条心,诸侯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动不动逼死周王室。

 

意识到问题的周幽王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把朝廷当中的召穆公这一帮老诸侯的赶走了,重用上了自己的人,申侯/虢侯/褒侯/郑桓公。史书上把这个当做了周幽王亲小人,远贤臣的证据。实际不是这样一回事。

 

这些人都是很重要的人。申侯驻扎的是周的边关,外面就是戎狄。虢侯封地是函谷关那块,那是通往关中的门户。而豹侯在现在的武关,这是通往东南方向的关中门户。郑桓公是周幽王的亲叔叔,也就是是父亲周宣王的兄弟。在有着申侯/虢侯/褒侯三人的护卫之下,是可以挡住其它诸侯和外敌的军队进到周王朝国都的。你说在周厉王、周宣王都逼死之下,这些人不重要吗?同时这时候选择相信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叔叔,这也是无赖之举啊。

 

这也就是后面戎狄来攻的时候,其它诸侯都不来救的原因,这是那些诸侯们遭到冷落后的报复。不过这也是周幽王考虑不周道的地方,突然性进行这么大的改革,诚然可以防范内部被逼死的危机,但是天子守国门,周朝的首都在靠近戎狄的边境啊。其实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周幽王的命运。因为光靠手里的力量,没有诸侯们的勤王之师的话,周朝首都的陷落这是迟早的事。褒姒说白了就是那个背黑锅的人。

 

那为什么是褒姒来背这个锅呢?周幽王是有一个王后的,叫申后,没错就是申侯家的女儿。她替周幽王生了大儿子,也就是太子。而褒姒呢,是后纳进宫的褒侯家的女儿。同时这个褒姒比申后又是年轻,又有美色。随着时间的日长,周幽王越来越不喜欢他和申后以及他生的大儿子,越来越喜欢褒姒以及她所生的二儿子。因为当时周朝礼制,只有嫡长子才具有继承权的原因,为了让褒姒所生的儿子继位,他要把褒姒变成王后,这样褒姒所生的儿子就变成了太子。

 

但是要知道申后可不是普通人呀,他是申侯的女儿呀。一气之下,申后带着儿子回到了申侯的封地。申侯气得够呛,自己的外孙一下子失去了做周王的机会。但是自己只是一个侯兵力有限,不足以跟周幽王对抗。心生不满之下,他想出了一计,那就是放他们防御的周朝大敌戎狄进去,杀掉周幽王,私底下再联合不满周幽王的老牌诸侯们,等周幽王死后拥戴自己外孙为新的周王,说干他还就真这么干了。然后他就真把戎狄给放了进来,因为上面说过的周幽王之前开罪了老牌诸侯们的原因,他们也就都没有来救驾。靠着手里面虢侯、褒侯这一帮忠心耿耿的新诸侯们,最终还是敌不过戎狄,直接身死了。这也是为什么申侯的外孙在取得天子位之后,要把虢侯、褒侯等写成坏人的原因。他们不坏,自己就是坏人了。

 

而诸侯们在知道周幽王已经死了之后,也立马的发兵了。犬戎也不傻,跟周朝打了这么多年,知道众诸侯的军队来了,自己没好果子吃,已经抢到了足够的物资,也就都撤走了。众诸侯呢,也遵守约定拥戴了申侯的外孙为周王,史称周平王。

 

这个周平王呢,因为害怕别人再把他玩的这一手,再玩一遍,说什么都不愿意再把都城定在镐京了,在他的坚持下,迁移到了关中洛邑。历史书上呢,也以这个为分界线把周朝分成了西周和东周。同时也因为周平王不遵周礼、弑父获位、得位不正的原因,周王室的威望大减。既然周王带头不遵循周礼,诸侯们也就都不再遵循周礼的那一套了。因为周礼那一套的打破,原先周朝控制天下的体系也随着打破了。大家把原先只敢在桌子底下玩的,还需要用国人暴动、冤魂射箭那一套统统搬到了台面上来。这也是为什么东周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都是野心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原因。

 

西周如何灭亡的事情说完了,但是这个事情的意义没完,它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改革要慢慢来,步子不要太快。

 

周厉王、周宣王被诸侯们逼死,确实是不好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内部问题。但是越是事情严重,越得慢慢来。像是周幽王那种通过剧烈的人事变化,迅速的把这批人清除出朝堂,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你虽然解了他们的职,但是你解不了他们身上的势啊。有些人认为,那是因为那时候是诸侯制,但是你去看近代,慈禧把袁世凯换下去,并禁足了3年,这3年之中军队很听新来者的话吗?而袁世凯只要一出来,一呼百应。

 

在这种剧烈的改革,在前期的时候确实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它同时也会使得一大批掌握着社会核心资源的人离心离德。在天下没事的时候没事,但是在危机出现的关键时刻,这批人那是有可能见死不救的啊。而一个国家只要统治时间日长,哪里能够不碰到危机呢?

 

治大国若烹小鲜,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君王不能以个人的情仇爱狠去治理这个国家。这些诸侯们,是逼死了周幽王的爷爷和父亲。但是他父亲周宣王何尝不知道呢?但是周宣王在位时,他还是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这一帮的老诸侯们。没有办法呀,周朝真正的力量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呀。同时他还在培养着像是申侯/虢侯/褒侯这些人,否则周幽王怎么一上位就有人用呢?同时论四处打战来说,周宣王比周厉王多得多,为什么最后只敢暗杀,不敢像是对付周厉王那样直接大批人逼宫呢。这是因为周宣王培养起来了申侯/虢侯/褒侯这些人啊。

 

对于掌控一个大国来讲,你再不喜欢的一批人,他们犯了再多的错,只要他们手中的力量是足够改变国家的,那你就都得用。因为你不是一个小圈子的国王,而是整个国家这个大圈子的国王,你是同样要代表他们利益的。只不过怎么样在这个和平相处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削弱他们的力量,增强自己的力量。就像周宣王那样,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他在位46年,取得了“宣王中兴”的成就,还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影响力啊。作为君王是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什么,而就去厌弃什么的。只要是国家内部能够团结来的力量,那君王都要喜欢。

 

国家是一艘很庞大很复杂的宇宙战舰,并不是只要取得了舰长的位置,就真的掌控了这艘宇宙战舰,他的命令要得到整艘宇宙战舰各个部门上下一致的认可,这才是真正掌握了这艘战舰。如果非但没有,还是经常下携某种大威让上下各部门捏着鼻子认的命令。这是迟早会像周幽王那样出事的。

 

这也是我们如今看很多历史看不懂的原因。比如单纯的你去看戎狄大破周王朝首都,杀死周天子,俘获周王后,周王朝这么弱?这点都防御不到?然后胜利者们会给你一个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的理由出来,但是想一想嘛,能做上那个位置的人,又有几个是笨人,笨到犯如此错误呢?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去看待一些历史,历史不是让我们分好人坏人的。没有谁天生是好人,也没有天生是坏人。说白了历史其实就是一堆人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为了各种各样的历史可能性不断付出努力的过程。每一段的历史都是有其必然性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收获到正确的历史演变观念,这对于我们判断当下/判断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历史不会因为谁是好人,谁就获胜。谁是坏人,谁就落败。何况谁又是真正的好人,真正的坏人呢?

 

其实历史书上,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那些阻止君王进行杀伐的人,一定是错吗?杀伐的过程当中有多少的人要前赴后继的死呢?虽然君王在大策略上可能是对的,但是国家的负载能力真的能承受得了吗?就像是隋炀帝三征高丽,开凿京杭大运河那样。大方向也是没有错,但是天下的人力和物资承受不住啊。

 

而当你看历史书,看多了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圣经里那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的道理了。这是在滚滚黄河大势下,你我这颗砂砾无法都阻挡的。


望大家能多多在文章最右下方点击“好看”!


PS:欢迎大家加入核心圈,我会将大家拉入核心群,那里面有各方面最及时的讯息。另27万字/297页纸的小册子已出炉,有着超十万字的从未发出内容。对于国际国内社各方面有详细论述,看完之后大家就大致明白我们现在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有着哪些机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通史之周王室衰落(第十一集)学习记录
周朝历经了近800年,是什么原因让其分裂和灭亡?
西周的灭亡:龙漦传说
周本纪(六)
央视大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文字稿 第十一集 周王室衰落
西周的起源、发展和衰亡:起于铁血亡于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