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雍正前期瓷胎画珐琅(雍正珐琅彩瓷系列1)

萱草园主人 2004、07、07

 (雍正元年——雍正七年二月二十九日)

    在康、雍、乾三代中,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制作发展变化很大。从康熙末期的“里有釉外无釉”瓷胎,至乾隆时期的“里外皆有釉”瓷胎,其格变正是在雍正时期改进发展的。正是在雍正中期克服了珐琅釉无法理想附着于玻璃釉面的困难,才使得在此之后的瓷胎画珐琅在清代彩瓷中独占花魁。

    雍正朝的瓷胎画珐琅在整个瓷胎画珐琅史上举足轻重,具有改写历史的时代意义。现有不少专业书籍显示,人们(即使是一些研究者、专家)对该时期的制作发展模糊不清,不能正确认识部分该时期制品,并出现误导读者等问题。为此,这里不得不尽量详细介绍其前后各期的制作发展。

    雍正前期瓷胎画珐琅暂时未见他文详细理论,本文在某些地方可能显得繁琐臃肿,希望读者理解。

1、雍正前期珐琅彩瓷制作历史资料

    雍正时期的瓷胎画珐琅制作距今已有相当时期了,如果没有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资料做参考,本文将会缺乏说服力,难以正确认识该时期相关制作。根据现有历史档案资料来看,清宫内造办处珐琅作于雍正元年就开始制作珐琅瓷了。

   “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交珐琅红磁锺大小十六件,奉怡亲王谕:著暂且放著。遵此。”《珐琅作》

   “雍正二年五月十五日:奉事太监刘玉交红地五彩花珐琅碗十件。传旨:配做合牌匣二个。钦此。本日将珐琅碗十件配做合牌锦匣二个。钦此。”《匣作》

    根据其它档案,例如:“雍正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一日,郎中海望将黑退光漆画洋金金銭花磁碗一对,紫退光漆画喜相逢洋金蝴蝶磁碗一对呈进。奉旨:此碗款式不好。碗里釉水亦不好,著传给江西烧造磁器处,将无釉水好款式的碗烧造些来,以便漆做。钦此。八月二十九日张玉柱交来无釉瓷碗八十件。传旨:此碗系年希尧烧造的,着交海望。交柏唐阿苏七格持去漆做讫。”《油漆作》

   “雍正六年三月二十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正月二十六日,太监王太平交来大号磁茶圆一百八十件,小号磁茶圆一百六十件,大号磁盖圆一百二十件,大号磁酒圆六十件,小号磁酒圆六十件,磁盖圆五十五件,大号磁盖碗八十九件,俱系里子挂釉,外无挂釉色。传旨:著交海望选好的漆做。钦此。”《漆作》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九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八日,海望持出黄磁茶圆一件。传旨:此茶圆釉水,颜色甚好,但款式不好,尔造办处有朕交出去的无釉水磁锺,碗,茶圆等件,内有好款式的可照此釉水,颜色烧造珐琅几件。钦此。”《珐琅作》

   “雍正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亲王谕:造办处收贮的白磁里有釉外无釉锺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库里收贮的有多少件,俱将数目查明送来。遵此。《记事录》八月二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一日首领太监董自贵交来里有釉外无釉磁碗大小一百二十九件。说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传:著漆做。记此。”《漆作》

   “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亲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尭烧造。郎中海望奉王谕:著収起。遵此。”《珐琅作》

    关于雍正前后期的具体时间划分,很难准确把握。以现有不完全历史档案资料分析,雍正年间第一批有釉水瓷(即里外都有釉水瓷)的交进时间为雍正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因此自己就将该时期作为雍正瓷胎画珐琅的前后期分水岭。

    从以上资料中看出,至少在雍正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之前,景德镇为宫内造办处使用的瓷胎都是“里有釉外无釉”瓷胎。这些瓷胎或送至造办处漆作进行“瓷胎雕漆”(瓷胎雕漆:瓷胎雕漆是我国明清年间出现的一个珍贵品种。在失传三百多年后,北京雕漆厂在外贸部门和景德镇瓷厂等单位的帮助和配合下,组织工艺美术家、工艺师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瓷胎雕漆产品。这些产品古朴大方,色彩鲜艳,身部留有康熙年间的纹样图案,并保持了清代雕漆刀法的技艺,具有层次鲜明、自然灵活、立体感强的特点。),或送至珐琅作烧制珐琅彩。文中明确指出“无釉水好款式”,“无釉水”即“里有釉外无釉”,“好款式”应是“好的落款”。由于自己不熟悉漆作,所以与其相关的“瓷胎雕漆”制品在本文不能介绍。而与瓷胎画珐琅制作相关的现有传世品中,符合画珐琅、“无釉水好款式”要求的,应是下面即将介绍的数件了。

2、雍正前期珐琅彩瓷与康熙末期制品造型比较

    人们对康熙瓷胎画珐琅彩一般具备初步认识,及该时期瓷胎为“里有釉外无釉”瓷胎,理由是当时还无法克服在釉面理想附着绘制画珐琅彩料。雍正前期的珐琅彩瓷制作是继承沿用康熙末期的工艺与制作人员,在没有突破画珐琅的一些制作工艺难关,以及没有形成雍正珐琅彩瓷的独特风格时,该时期的制品很接近康熙末期制品。

    根据现有历史档案资料来看,清宫内造办处珐琅作于雍正元年就开始制作珐琅瓷(见上文资料)。考察现有确凿传世品,雍正朝的与上述珐琅红磁锺基本符合的至少有以下两种。而这两种造型都是康熙时期已有同造型瓷胎画珐琅制品制作,雍正早期继续沿用该造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注:同类造型1中追加介绍了康熙时期制品,造型2中没有追加介绍康熙时期制品。)

造型1

图1-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杯(原书命名“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酒杯”)。口径6.4cm;1987年5月19日 苏复比拍卖



图2-1: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杯。高4.3cm;口径6.4cm;足径2.4cm;台北故宫藏品

图3-1:康熙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杯。高4.3cm;口径6.3cm;足径2.3cm;北京故宫藏品

造型2:

    图4-1: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原书命名“粉彩紫红地开光花卉纹杯”)。高4.6cm;口径6.6cm;足径2.5cm;北京故宫藏品

同类造型3:

图5-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原书命名“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盌”)。口径12.1cm;1976年11月29日 苏复比拍卖

    图6-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原书命名“珊瑚红地粉彩花卉纹盌”)。口径12cm;1989年5月16日 苏复比拍卖

    由于避免文章繁琐,造型2、3的康熙制品在这里不再介绍了。两造型都是康熙时期的典型画珐琅彩制品造型,如果连这点基础认识都没有,.......。

3、雍正前期珐琅彩瓷与康熙末期制品绘画比较

    下面两器绘画风格比较接近,如果不看落款,至少从照片上很难推断制作时期。

图7-1:康熙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原书命名“康熙珊瑚红地五彩花卉纹盌”)。口径10.7cm;1987年5月19日 苏复比拍卖

图8-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原书命名“珊瑚红地五彩花卉纹盌”)。口径13.4cm;1990年11月13日 苏复比拍卖

    图9-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原书命名“珊瑚红地粉彩花卉纹盌”)。口径12.7cm;1978年11月29日 苏复比拍卖

4、雍正前期珐琅彩瓷瓷胎特点

    从以上历史资料来看,该时期宫内造办处珐琅作制作的瓷胎画珐琅都是使用的“无釉瓷”——即“里有釉外无釉瓷”。并没有使用“有釉瓷”的历史记录,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画珐琅制作还基本处在康熙末期水准、难以在瓷釉面上理想绘制画珐琅。因此雍正早期的珐琅彩瓷应该是康熙风格的色地珐琅瓷。如果仔细观察,应该能发现此特征(当然如果能上手更好)。

图10-1: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正面照片。

图10-2: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正面特写照片。

图11-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

图11-2: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特写照片

 

5、雍正前期珐琅彩瓷瓷胎落款

1、“雍正御制”款

    根据雍正色地珐琅瓷传世品看,该类瓷足内一般落青花“雍正御制”年款,不同于后期的“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及“雍正年制”蓝料款珐琅彩瓷。因为是青花款,必然要事先在景德镇烧制前落款,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然后呈进造办处,烧造珐琅彩时,先挑选“好款式”的瓷胎烧造。

图12-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原书命名“珊瑚红地五彩花卉纹盌”)。口径15cm;1989年5月16日 苏复比拍卖

图4-2: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原书命名“粉彩紫红地开光花卉纹杯”)底款照片。由于照片翻版,因此发色有偏差。

图10-3: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底款照片。实物照片,较图4-2真实些。

图10-4: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底款特写照片。

图11-3: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底款照片

图11-4: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碗底款特写照片

    在这些瓷胎画珐琅中,除了上述的红地——即珊瑚红地外,包含了一些胭脂红瓷。由于胭脂红为画珐琅代表彩料之一,且当时贵重,款式也合乎珐琅彩瓷。因此,这些落“雍正御制”款的胭脂红瓷为造办处同类制品的可能性很大(落“大清雍正年制”的胭脂红在这里暂时不讨论),但由于证据不确凿,尚需要以后探讨。

图13-1: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果纹碗内部特写照片

图13-2: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果纹碗底部落款照片

图13-3: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果纹碗底微观照片

图13-4: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果纹碗底部胭脂红与素胎接触面特写照片

2、“雍正年制”特殊款

    雍正前期制品除落青花“雍正御制”年款外,还有数件极为特殊的落“雍正年制”款瓷胎珐琅。

   “雍正六年七月二十四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柏唐阿邓八格来说怡亲王谕:将造办处收贮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圆或酒圆选薄些的拿四、五件来。遵此。于二十七日,将珐琅处收贮的填白暗寿字茶圆五十一件内选得六件、填白暗龙酒圆四十一件内选得六件,柏唐阿赵老格持赴怡亲王花园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讫。《珐琅作》”

    雍正生于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十月三十日,雍正六年(1728)恰逢雍正50岁生日,根据资料推断,当时制作的这十二件瓷胎画珐琅很可能是为雍正五十大寿准备的。其中的“茶圆”就是现在所说的小碗。器14与器15绘画风格相近、工艺一致,为同时期制品,且皆为永乐“甜白”,即“填白”,应是上文资料中的“茶圆”了。两器内足底落“永乐年制”篆书款,后又经过雍正珐琅作上彩,最后于器底足内落雍正特殊款。

图14-1: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福寿纹小碗。高4.6cm;口径9.1cm;足径3.8cm;台北故宫藏品

    图15-1: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福寿纹小碗底足款部照片。高4.5cm;口径9.2cm;足径3.6cm;北京故宫藏品

    与器14、15相似的落款酒圆——酒杯传世品实物为,baur收藏的花卉纹杯(这里不补充照片了),......。


6、一些书籍中对雍正前期珐琅彩瓷的认识错误

    由于对雍正前期珐琅彩的制作认识模糊,许多书籍中对该时期的制品出现认识错误。如在苏复比拍卖的目录中,出现许多将该时期珐琅制品定为“粉彩”或“五彩”的错误,其实这些称谓都欠妥,表明没有足够认识改类瓷的特殊性。《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全.珐琅彩.粉彩》中,P93,雍正珐琅彩红地开光花卉纹杯(原书命名“粉彩紫红地开光花卉纹杯”,也出现编者将珐琅彩与粉彩混淆的认识错误(时间原因,这里不太多涉及,以后如果必要或许补充。)。

7、其它

    以上介绍的珐琅彩瓷皆是“雍正御制”青花款或“雍正年制”特殊款。其实在传世品中还有部分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的类似风格瓷器(如器16),该风格制品暂时自己还不太清楚是否应该归属珐琅彩瓷范围中,尚需以后学习探讨。

图16-1:雍正珊瑚红地粉彩折枝花卉纹碗。口径12.6cm;2003年10月26日 苏复比拍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故宫的珐琅彩领悟些啥?
清朝瓷器·乾隆·下篇
珐琅彩的魅力,机会就在身边
台北故宫博物院瓷器欣赏(清代篇)
珐琅彩:瓷器中的“百岁山”
中国嘉德2016春拍预览 | 明清瓷器 · 宫廷御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