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分 | 春来梅香如故,念二三事

春分

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褪去清寒

一树树梅花竞相开放

雨霁风光 岸柳青青

水波荡漾 春风盈袖

连阳光都带着氤氲的味道

梅开百花之先

独天下而春

而今

春景已盛 梅香依旧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

暮寒如剪。

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

飞霙弄晚。

荡千里、暗香平远。

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1


中国是梅花原产地。

西汉时期以前,我国梅树的栽培历史以果梅引种栽培为主。晋代,梅花栽培较为普遍,梅花与梅果一样,可作为馈赠佳品。到隋、唐、五代时期,梅花品种渐多,明、清时期,梅花种植规模与栽培水平有较大提高,新品种不断涌现。民国以后,梅花栽培由各地分散种植到集中入圃。我国园艺梅花,在唐宋时代已传入朝鲜、日本,清末传入欧洲,20 世纪初传入美洲。

六朝陆凯的梅花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表达了诗人将梅花作为礼物送给友人的情意。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写道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水中的倒影来写梅,在月色黄昏下,梅香若有若无迎面扑来,把梅的品格、内在的气质和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

2   


宋代是中国梅花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宋朝人在梅花欣赏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痴迷程度,梅花的一些著名典 故 、诗篇和绘画,多起源于宋朝。宋朝人对梅花的喜爱甚至影响到元 明清时期 ,以致梅花诗词 、画已经成为中国文人士大夫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北宋时期 ,由于崇文抑武的特殊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 ,文人比较推崇理智恬淡 、稳健淡泊的人生态度 。而梅花清瘦脱俗 、淡雅清香 、傲

雪独开的品质,恰好符合了他们的心态和审美需求,与文人内心期望的优雅 、高洁品格,与他们修身治国,即便仕途失意也超然物外的人格追求不谋而合 。所以,梅花被赋予了“君子”的品格。

北宋中期,梅花的“君子”意象进一步传承发展,苏轼写了42首关于梅花的诗,成为北宋咏梅花第一人,《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人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 ,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这些诗展现了苏轼内心清逸孤高的性格志趣,更寄寓了他不甘与世委蛇的高洁品质与情怀 。

时至南宋,半壁江山已失,朝廷却偏安一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姜夔一类爱国文人志士,空有满腔把报国志,但面对 国家大势 ,却无能为力,个人仕途也灰暗一片,加之宗教思想的影响 ,许多文人渴望过一种清静闲适 、无忧无虑的生活。至此,梅花又发 展出了另一个象征意义——隐者高士。

杨无咎在《柳梢青》这样写到:“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 。可更相宜 ,烟笼修竹 ,月在寒溪。亭亭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 ,写入新诗 ”。写梅花幽静淡泊,生在“茅舍疏篱”,与“淡烟寒月”为伴;杨无咎自号“清夷长者 ”,多次辞谢朝廷征召,终身隐逸,他笔下的梅花正是自己的写照。

3


宜昌博物馆|明五瓣梅花腹梅枝足铜香炉
对南宋士人而言,除却咏梅自照,焚香亦成为纾解郁怀的重要方式之一。例如范成大便这样说:“琴书稍觉浮生误,香火唯知此事真。”甚至将焚香当成日常功课,终日焚香不绝:“香暖香寒功课,窗明窗暗光阴。

盛香的容器亦有讲究,多选用金属质地的香炉,如陆游有“呼儿深炷铜炉香”之语;范成大亦有“熏炉谁伴夕香寒”之语。宋代不仅是梅花文化的鼎盛时期,香文化亦是如此。文人墨客雅集成风,每逢雅集必焚香唱和,被后市称道的文人四雅事(品香、听琴、插花、赏画)就是宋代形成的。




由于元朝的动荡不安,香文化或者说香道处于中落。明代时期,香学融入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风靡一时。

有人偏爱制香之道,便有人独爱草木天然气韵,无论喜好为何,都是追求本心的宁和安静。

闲时推窗一看,春和景明,百花芳菲,这就是人间最美时节。

迎得春来非自足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参考文献:章辉、程娟娟《南宋香道的休闲审美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花
香中别有韵 清极不知寒
听彻梅花三弄
腊月正月赏梅花(原创)
中国历代香道发展简介
高启的《梅花》与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