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万人30年研究显示:每天2份奶死亡风险最低


一天喝2份奶的人最长寿?别急,还得喝对种类!


一项20万人30年研究显示,一天两份奶死亡风险最低,大约相当于480ml脱脂/低脂/全脂牛奶或240ml酸奶或12g奶油、冰淇淋、乳清奶酪或60ml奶油奶酪、其他奶酪……

内容提要

喝奶不一定长寿,喝哪种奶更关键,够喝就行!

运动效果好不好,肠道菌群说了算,乱动有害!

空气污染太可怕,吸完这口要住院,还要花钱!

  1  

喝奶不一定长寿,喝哪种奶更关键,够喝就行!

DOI: 10.1136/bmj.l6204.

图 1.1 研究发表于BMJ

乳制品虽然是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质的重要来源,但其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却也有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之前的研究显示,总的乳制品摄入量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肠癌和乳腺癌无关或风险降低有关,但也可能与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乳制品的摄入对于死亡风险的研究结果也莫衷一是,但最近发表在BMJ上的研究[1]发现,每天2份乳制品与最低的死亡风险有关,同时喝的哪种“奶”也很重要!

图 1.2 本文作者Ming Ding

这项由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领衔的研究纳入了三项大型队列研究的数据,包括护士健康研究I/II和健康专业人士队列研究,共涉及基线时无心血管疾病的16.8万名女性以及4.9万名男性。研究中的1份乳制品被定义为240ml脱脂/低脂/全脂牛奶或120ml酸奶或6g奶油、冰淇淋、乳清奶酪或30ml奶油奶酪、其他奶酪。


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追踪了参与者的饮食习惯。在29-32年的随访期间,共有超过5.1万人不幸死亡,其中1.2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5万人死于癌症。

图 1.3 每天2份乳制品死亡风险最低

结果发现,与乳制品摄入最少的1/5人群相比,摄入乳制品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其中每天摄入2份乳制品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最低。以此为基准,每天摄入0.8份、1.5份或2.8份的人群死亡风险均无增加,仅有摄入乳制品多达每天4.2份的人群死亡风险略有增加(HR 1.07, 95%CI 1.04-1.10)。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在摄入最多和最少的人群之间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不过,摄入乳制品的种类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全脂牛奶的摄入量每天每增加0.5份,总死亡(1.11, 1.09-1.14)、心血管死亡(1.09, 1.03-1.15)以及癌症死亡风险(1.11, 1.06-1.17)均会增加。如果用坚果、豆类(0.86, 0.78-0.95)代替1份乳制品死亡风险降低,用全谷物代替死亡风险同样会降低(0.89, 0.84-0.93),而用红肉/加工肉类代替乳制品死亡风险则会增加(1.05, 1.01-1.09)

图 1.4 坚果、豆类或全谷物代替乳制品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每天2份乳制品与总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有关,结果并不支持大量乳制品摄入与死亡风险降低的关系。在摄入量最多的人群中死亡风险甚至会略有上升,尤其是癌症死亡风险,这一趋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乳制品对于健康的影响可能与乳制品的具体种类有关。对研究的评论[2]也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考虑到各种不同乳制品的作用,而不是笼统地称之为乳制品。

REF:
[1] Ding M, Li J, Qi L, et al. Associations of dairy intake with risk of mortality in women and men: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BMJ 2019; 367 doi: 10.1136/bmj.l6204.
[2] Associations of dairy intake with risk of mortality in women and men: thre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ll rapid responses. Accessed at: https://www.bmj.com/content/367/bmj.l6204/rapid-responses on 2019-11-29.

  2  

运动效果好不好,肠道菌群说了算,乱动有害!

DOI: 10.1016/j.cmet.2019.11.001.

图 2.1 研究发表于Cell Metabolism

运动似乎是解决很多代谢疾病的法宝,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中必不可缺的一环。不过,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患者对于标准的运动处方生理反应差异很大,可能有7%-69%的患者运动之后代谢状况并不能得到改善,甚至对有些患者还有害!


最近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发现,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并不是患者不想动、懒得动,而是肚子的肠道菌群在作祟,让人们动了没用,甚至越动越糟糕!

图 2.2 运动12周,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项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找来了39名没有接受过药物治疗的糖尿病前期男性患者。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19人宁静安详地久坐不动,另一组20人则开展了一项为期12周的运动计划,期间参与者保持原来的饮食习惯不变。研究人员分析了他们运动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以及运动相关的血糖稳态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情况。

结果发现,运动还是有用的。运动组的参与者,体重、体脂明显降低,血脂、心肺功能、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肪因子水平都有改善。虽然运动组的20人全都瘦了不少,其中有反应的14人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肝脏和外周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改善。


然而,剩下的无反应6人组却没有那么幸运,血糖稳态和胰岛素敏感性非但没有改善,甚至略有恶化。这可真是把这六个吃力不讨好的参与者给气得够呛,一样那么努力运动,为啥不是人人都能一瘦治百病?

图 2.3 运动改变了细菌之间的互相作用

问题还是出在肠道菌群上。参与者运动前后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运动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不大,但参与短链脂肪酸合成的细菌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不少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增强了。对于运动反应良好的患者肠道菌群合成短链脂肪酸、分解支链氨基酸的能力更强,而对运动没有反应的患者肠道菌群产生不利代谢化合物和肠道气体的能力反而更强。

图 2.4 小鼠粪便移植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两类参与者的粪便移植给小鼠,发现两种肠道菌群都能够让小鼠变瘦,但只有反应组的可以改变其胰岛素抵抗水平。此外,研究人员还给予随机森林算法开发了模型,通过肠道菌群变化和代谢特征预测预测患者是否能从运动中获益。

图 2.5 运动反应不同,代谢过程也不同

研究人员指出,肠道菌群想要影响患者的运动效果并不需要让菌群组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运动效果主要取决于细菌的产生何种代谢产物。运动可以改变肠道的炎症免疫、氧化应激等微环境,影响菌群的组成和代谢能力,最终导致代谢水平上的改变。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或许可以通过肠道菌群预测患者运动改善代谢的效果,为不同的患者开出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甚至通过改变菌群的代谢能力来改善运动的效果。

REF: Liu Y, Wang Y, Ni Y, et al. Gut Microbiome Fermentation Determines the Efficacy of Exercise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Cell Metabolism. January7 2020;31:1–15. doi: 10.1016/j.cmet.2019.11.001.
  3  

空气污染太可怕,吸完这口要住院,还要花钱!

DOI: 10.1136/bmj.l6258.

图 3.1 研究也发表于BMJ

PM2.5是指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由于体积更小、表面积/体积更大,因此能比PM10携带更多的有毒物质并经由肺部进入血液。长期接触PM2.5会带来的极大的疾病负担,许多研究也已经探讨了短期PM2.5暴露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但尚未有研究关注到短期暴露于PM2.5所带来的住院负担。

最近发表于BMJ的研究[1]发现,即使是短期暴露于PM2.5也会导致各类疾病的住院负担加重,增加了大量的医疗成本。

图 3.2 短期PM2.5暴露增加住院风险

图 3.3 短期PM2.5暴露增加医疗花费

这项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参与的研究分析了空气污染水平与美国患者住院风险的关系,共涉及214种不同的疾病、2000-2012年超过9527万名65岁或以上的住院患者。结果发现,短期的PM2.5暴露与糖尿病的住院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他住院风险增加的疾病还包括败血病、体液和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帕金森病、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和血栓栓塞等。

对于败血病、体液和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等之前很少被研究的疾病,短期PM2.5暴露每增加1μm/m3就增加2050次住院,增加12216住院天数,增加3100万美元的住院和后续照顾成本;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每增加1μm/m3的短期PM2.5暴露住院会增加3642次,住院天数增加20098天,住院和后续照顾成本增加6900万美元。

图 3.4 PM2.5水平地图

这绝不是孤例,复旦大学发表在NEJM上的研究[2]分析了来自全世界652个城市的数据发现,短期PM2.5暴露和短期PM10暴露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独立关联。研究发现,随着PM浓度的增加,死亡风险持续增加,没有发现死亡风险增加的阈值。这与此次BMJ上的研究不谋而合,即使空气污染的水平低于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设置的空气质量PM2.5阈值,在24小时平均暴露量为25μg/m3的情况下,仍能发现短期PM2.5暴露会增加住院负担。这也意味着空气较好的地区仍可以进一步降低环境中的PM含量来改善公众健康。

不过,最近的空气委实变好了不少。清华大学发表在PNAS上的研究[3]评估了中国2013-2017年的空气质量,重点关注了空气中的PM2.5水平。结果发现,在此期间中国的PM2.5水平明显下降,相应的额外死亡人数较少了37万人。

图 3.5 PM2.5水平持续下降

同时发表的评论[4]指出,此次研究中分析了大量之前没有研究过的疾病。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强调了空气中的PM浓度和死亡之间的联系之后,人们往往更容易行动起来作出改变,降低空气中的PM含量。

人们在空气污染和健康之间还存在大量的知识空白,但空白不代表无关,仅仅了解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患者在空气污染时更容易住院显然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行动,让人们更早获益。

REF:
[1] Wei Y, Wang Y, Di Q, et al. Short 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ospital admission risks and costs in the Medicare population: time stratified, case crossover study. BMJ 2019; 367 doi: 10.1136/bmj.l6258.
[2] Liu C, Chen R, Sera F, et al. Ambient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652 Cities. N Engl J Med. 2019 Aug 22;381(8):705-715. doi: 10.1056/NEJMoa1817364.
[3] Zhang Q, Zheng Y, Tong D, et al. Drivers of improved PM2.5 air quality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7.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 Nov 18. pii: 201907956. doi: 10.1073/pnas.1907956116.
[4] Loxham M, Davies DE. The health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BMJ 2019; 367 doi: 10.1136/bmj.l6609.
本文首发: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鲸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心肠日报:缺乏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症患病率高具有相关性
妈妈吃得好,宝宝更健康!| 母婴之声
Cell子刊发出号角:制定基于肠道菌群证据的膳食指南,迫在眉睫
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有多大?
《自然·医学》背靠背:菌群特征检测大肠癌不是梦!
长寿、远离疾病的秘诀,竟然在肠道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