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刻意学习》读后感10篇

  《刻意学习》是一本由Scalers著作,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刻意学习》读后感(一):《刻意学习》“不要用单变量模式思考问题”实践版:写在s晨读英语第4期结束之际

人害怕的往往是未知而不是事儿。真正想做的,总是有时间做的。我参加了s第4期晨读英语,总体而言给我的感受是:这是《刻意学习》“不要用单变量考虑问题”的实践版,行动这个因素改变了,其他想象中的制约因素很可能也会改变。 (1)痛并有积极改变的练习过程 第一次练习了不少单个音标的发音,对比课前的录音,我练习之后的原文读音有不少进步。真正去行动,会发现很多问题根本不像行动前瞎想的那么难,那么顽固不会变好,我们是可以靠自己的行动力,不断的投入时间动脑练习来渐渐改变的。 课前的预习任务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熟悉这篇文章,我把全文的英音和美音音标都抄写了一遍。通过安静地抄写,我发现了,原来would和should中的“l”不发音,of后一个字母是“v”音,同样是and,不同的句子里发音不同。 课前的任务是自己先读并且录音,然后对比录音标出不会读、不确定如何读的音,只看音标发现我基本没有会读的,没什么可不做标记的。感觉是在读拼音,偶尔想起来几个曾经输入的碎片化发音知识。读两遍就不想读了,体力和耐心都不行。真正练发音的时候,发现慢速VOA都太快了,反应不过来每一个音标是什么。而练下去,是会有起色的,而且比想象的快。哪怕按照要求好好看音标读一个星期,会变得很想只看音标来跟读,由以往的看音标就恐惧变成了很爽和兴奋。看音标读本文前7句话,第1遍读时找不到音标,跟读10遍后录音,明显比开始上课前的录音好不少,跟读30遍后录音,又比跟读10遍后有进步。 This is the刚开始发音时有舌头和牙齿碰撞的声音,练“发音”,而不是练“撞音”。第一次意识到th清辅音和浊辅音区分很明显,th浊辅音,舌尖也是要突出双齿的,后来遇到的ths,也是第一次知道了两个读音不能丢掉任何一个。刚开始时完美主义,寻求把句子里的每一个音标都读好了再读句子,后来发现实在没那个天赋和能力,还是按照课程规划的进度,一天练好一两个音标,慢慢慢来吧。 练发音是个体力活儿。要动手多写,后来的练习中我把每一个音标的发音舌位都抄了一遍,通过反复看,意识到了很多昨天和前天看时的忽略之处,而且不是小地方。腹部动的程度有讲究,简单动起来也是没有用的。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同时注意到位的收腹、舌位和口型、喉咙里留1个水团的位置。才能模仿的像原声音标。其中ground,crowd,out,是舌头从下牙齿到软腭再到上牙齿的画圈过程,挺好玩儿。 S说“知道”如何发音和真正掌握还差动脑练习100次的距离。前几天,我也就练个30多次,就在想,是不是够了?在怀疑自己怎么练了这么多次呢。后来事实证明,只练习1天的100次都是不够的,不去复盘和重复,会忘记的。那些认为发音到位的音标,在练到快100遍的时候,发现真的变得比前几十次好听,更有感觉、更舒服。也有一种这天的练习比以往都有质量的快感。 文中有一个小词组get to,自己看原文时,该句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忽略了get to的意思。经s提醒去查英英解释,脑中反而形成了生动鲜活的场景,理解到了特定场景下用词的准确性。 (2)确定好重点要做的事儿、提高优先级 同时,我也是一个反面实例,比如,没有做到花5倍于上课的时间去练习(上课时间是0.5小时,相应的练习时间应该是2.5小时)。事实证明,即便是每天读一句,每天掌握两三个音标,仅仅花1小时或0.5小时的时间练习也是达不到效果的,我自己都能听出来不少差距。之前做事儿太拖延,每天的睡前来练习,感觉刚刚开始进入状态,就很晚了该结束了。不能指望晚上下班后没事儿了自己一个人练,意外总是有的,既然去做这件事儿了,那就提高它的优先级,安排好早起,给它保证足够的时间来练习。还是早上最能保证一个人的世界。 要说浪费的时间很多,所以能同时干很多事儿。事实证明,既然在做浪费时间的事儿,本身就说明做事儿能力有多么差,能把本职工作做好之余做好一件事儿就很不容易了,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并不是说做不好是因为以前没有做,以前没有做就说明了以前没有做好它的能力,如果有,那为什么连简单的开始做(不要求做到专家水平)都没有发生呢?今后很有可能只会比之前更忙。不可能只要开始做就会突然间有了超能力。尽管行动这一个变量的改变,意味着很多难题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难,那么不可攻破,但也绝不意味着一旦去做就马上登峰造极,这期间需要大量的过渡、铺垫、积累和试错。单单是读句子练单词的发音,都是需要花大力气和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去注意很多细节的。 一旦行动,会体会到大量元素并非行动前的想象。

  《刻意学习》读后感(二):人非生而知之,孰能不刻意学习

刻意听上去充满了匠气似乎没这么高级,但它的反面是无意和随意,能够无意和随意做的事情能有多少呢?很多,但结果不一定让你满意,随意吃饭你可能变胖,随意工作你可能失业,那么随意学习呢?似乎,没有啥问题,再想想没这么简单。人在任何一点的行为都是随机的,但是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每一时刻随机的行为会因为积累显示出确定的结果,如果不想过随机的生活,我们还是要刻意的生活。但刻意的生活需要我们有刻意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先学啥叫可以生活,为了学好这个,我们需要刻意学习。学习如何刻意学习,如果我们想为生活加各种人生buff,想不断增添技能点和装备,刻意学习吧!这本书给大家展示了如何刻意做事,满满的套路和刻意实践手册,做自己人生游戏的AI,先读学习技能提升手册,坚决的,刻意的,学习吧!

  《刻意学习》读后感(三):想法太多却做得不多,难怪你一成不变碌碌无为

「 1 」
你是不是经常满腔热情的给自己定目标,当你开始执行之后,却发现难以坚持
有时候,你会因为各种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最后没有完成目标?
对于没有完成目标这件事,你对内或对外会用某些借口充当行动失败的理由?
用喊口号的状态,写下一个个“每天要做的X件事”,当坚持行动了一周或一个月后,被生活中其他事情所影响和干扰,导致接下来几天都没有坚持做事,然后用“工作忙碌”“时间太紧”等各种借口充当失败的理由,你是否也是如此?
当你的持续行动停下来了,有些成果你将触碰不到,那么有些未来你可能没法抵达。
你却犹豫着如何重新开展行动,纠结于行动之后是否还能有收获,得失心太重,行动力太弱,你依旧还是碌碌无为。
前些天有朋友问我:这一年你总是写文章,写作这事有意思吗?
我说:有呀,怎么,你也感兴趣?
他说本来挺想写写自己的感悟,于是开了一个公众号,也在上面写了几篇,结果没人看,觉得写着也没什么感觉,就不写了,没意思。
我问他为什么不接着坚持写,他说既不赚钱又没成就,写了等于浪费时间。
我本想跟他介绍写作对于自身成长和独立思考的好处,见他一脸不屑,我的话到嘴边又硬生生的咽到肚子里。
朋友他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喜欢游走于社交场合,偶尔会看书,但也只是翻翻,他问我:“你觉得看书写作这事有意思吗?我就偶尔看看就好。”
我说自己喜欢读书和写作嘛,对于自身成长,还是很有意思的。
在他眼里,要做具有明显效果的事才属于应该做的事,于是他指出:晚上有空还是出来吃吃饭喝喝茶更好啊,多认识一些人,说不定人家能给你一些意见,这比在书海里独自行动寻找道理要强,你说是不是?
我笑了笑,只能假装点头称是。
这让我想起以前一个同事,一个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事。
他在玩游戏方面的行动力很强,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按下电脑主机,衣服和鞋都不脱,便坐下来开始玩网络游戏,有空闲时间便往游戏钻,平时同事间邀请他出来聚会,他总推辞说有事。
日常用品在电脑桌旁随意乱放,地面脏,烟蒂常装满整个烟灰缸,他就这么喜欢在业余时间宅在自己的窝,玩啊玩,这种状态有两三年了好像。
我曾问他,这游戏能让你有名气或者挣钱吗,为什么这么迷,你就没有其他兴趣?不想去做点其他事,比如郊游啊、社交什么的?
他说玩游戏时很开心呀,而且有很多小伙伴一起在网上打怪,这很难得。
也许你会问,如今他变得如何,玩游戏是否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美好的改变?
因为没有往来,他的情况我不得而知,但想必,他内心应该是满足的,他在虚拟世界里,一定是能得到在现实世界里不曾拥有的成就感和存在感吧,有这番行动力和坚持,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点赞?
还是别点了。
写作和读书,有时候并不能马上给你得到即时收获,它们给你带来输入输出的效果,有可能要在未来某个时日,你才能看到。
玩游戏是强即时反馈的事情,你在游戏里升级打怪,短时间内,很快就能得到战绩、收获成就、赢得荣誉、充满快感,这让你省去了等待输出效果的时间,让你感觉甚好。
社交亦是如此,你懒于自我行动钻研,新认识了某个大神,偏听选择了旁人所谓的意见,以为可以避免弯路,往往有时候,你会在弯路之外遇到不一样的坑,而原本该经历的弯路,最后你还得绕回来再走一遍。
「 2 」
Scalers在《刻意学习》里有段话说得好:
如果你的认知思考都依赖于外部资讯,让不知道是谁写的东西影响你的所思所想,那样你就容易成为墙头草,没主线。将自己心绪的控制权交给外部的时候,你自己是没有什么主动权的。
一个人不可能具有没有做过的事情的经验,哪怕他认为看看别人的经验就懂了,但是最后也没有办法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暴力破解就是从来不怕走错路、走弯路,把弯路走直了,把错路走对了,那就是答案。别忘了,正义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我更倾向于信仰扎实行动的概念,行动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扎实进行,才能见到最真实全面的效果反馈,而不是迷恋依赖于强即时反馈。
提到即时反馈,我很赞同Scalers在书里的一句话:核心技能是没法通过强即时反馈来构建的,也就是你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
确实,我们想做好某件事,有时候需要具备工匠精神,深入扎实去做,甚至埋头苦干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优质效果。
比如,运动员们要坚持刻意锻炼,才能保持运动技能,写作要不断刻意练写,才能制造下笔如有神的笔感。行动力的培养,是需要刻意而为的。
然而,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给自己的行动找借口,有些人天天喊穷,又想着改变,Scalers说:贫穷和无能都是场景,身处其中不去改变,就必然会习以为常;一旦适应了以后,要挣脱出来就很难,反过来硬说成是一种幸福
有些人意识到这种情况,就会想着去主动求变,觉得该做点什么,于是行动。而我们现状有多痛苦,那么我们的持续行动就应该有多深入。
对于行动,Scalers提出了他的理念:
行动是一个“主动发起、投入资源、外界交互、内部梳理、产出结果”的过程。思考和犹豫纠结的区别就在于你有没有出活儿,有没有输出,有没有行动。
五分钟能做完的事情马上去做;五分钟做不完的马上先做一点点。
对抗拖延的方法是前紧后松,而非前松后紧,告诉自己是因为没状态。动作快一点永远不会吃亏,因为你赶在了时间的前面。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感知力,为了确保计划的执行到位,为了确保将来在战略上的主动。
在意学习技巧和行动技巧的人往往有一个瓶颈,就是缺乏“行动量”。他们感觉自己好像是没有力量的人,拥有一点点的力量都要想方设法地最大化。但是这种“力量稀缺”是不能让我们进步的,相反,充沛的力量才能给我们泰然自若的感觉。
对于硬技能,100天只能让你入门,如果不续航,马上会回落到原有的模式。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很多事情,还是要看运气,但前提是,把应该做的全部做到位了。
「 3 」
回到本文最开始的问题:
既然知道行动的真相,你又给自己定了行动目标,然而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及时行动,最终目标未完成,这种情况怎么破?
我很忙,我很累,我时间不够用,这三句话是很好的借口,如果你不愿意在规定的今天,动身去做今天应该做的事情,可随便征用这三句中的其中之一,然后大大方方的安于现状
你想培养学习和行动的习惯,试图改善一成不变的生活,然而事情坚持做了几天,就不做了,于是,未来一切都没变,你永远都会是老样子。
Scalers给出了破解之法:
选择比努力重要,最重要的是选择时的勇气,还有选择后的担当和坚持。而习惯就是每天都做,如果你哪一天不做这件事了,就不再是习惯了。
如果有一个规则,你言行一致地将这个规则遵守到尾,这是一个方面;这个规则是如何制定出来,是否合情合理,这是另外一个方面。现在我们的思考错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动摇对规则的遵守,而不去反思规则的制定。
我的观念是,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一定要训练自己的靠谱性,训练言行一致,这是成长中很重要的地方。在很多地方,人们称为“执行力”。再次重申,规则靠谱与否,是一个方面;是否遵守执行,是另外一个方面。有时候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不知道这个规则靠谱。
你可以看看自己每一天,有多少时间,本来应该遵守规则,却在拿灵活性当挡箭牌。在我们能力不够的时候,如果连遵守规则的基本功都没谈好,大谈灵活性,我觉得唯一的结果就是,乱了章法,没了节奏,浪费了时间,丢掉了未来。
事情的残酷在于,灵活性往往最容易出现在半途而废的时候,有些人明明是做不到,却说是为了灵活和自由,从而心安理得地放弃。
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时候是无法掌控的,能掌控的是我们自己的态度。
----
看到这些道理,也许你会想要更加精细的行动指南,Scalers根据自己的过往经验,非常无私的在书里提供了他关于行动思考、格局思路、做事投入的方法:
行动的时候,要在全局层面观察分析,设计步骤——先要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什么可能性,各要素的关联是什么。
以主动的视角审视你的工作,并且尽量代入更全局的位置,理解领导给你布置工作时候考虑的场景,朝着这个目标优化你的工作。
思路来自于格局。什么是格局?你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回家的样子,打开门,客厅在哪里,卧室在哪里,一个星期没洗的衣服在哪里,半夜起来上厕所不开灯也知道要去哪里。当你对布局了然于胸的时候,你的格局就如一间屋子一般大。
另外,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八分的投入,那么我们就按十分的准备去做。而保障持续稳定地做好一件事情,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舍弃对这件事情造成干扰的事项,克制自己对很多事情感兴趣的欲望。
在平常行动的时候多往前做,给自己预留一些工作量。平时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而我们的加班是因为今天要把明天的事情做完,这个月把下个月的事情做完,所以能够永远赶在竞争对手前面。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在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也仅仅是担心却不做预案。
借用Scalers在书中的最后一句话,送给你共勉:
我的文字来自我的行动。同样地,我也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为自己多做点事情,否则这些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
我和Scalers的故事:
没见面前,以为他是个木讷、不易靠近的行动派,见到真人的时候,才知道他是个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男人,自带不一样的气场。
年初在深圳,初见Scalers,闲聊两句,一见如故,你若和他聊天,会感受到一种平实亲近,他的言语间也没有平日文章里透露的高能严肃,要知道,他可是个持续写作1000天的清华学霸。
那天在我车里,我选了首节奏感极强的欧美曲子,他坐在副驾驶位置,称赞好听,忍不住跟着节奏点着头,并说“老显,原来你也是个狂野的人”,我说“你这持续行动了1000天,才是真狂野!”
Scalers哈哈大笑,把头望向窗外,然后淡淡的说了声:对了,我准备今年出书,到时候送你一本。
一晃,半年过去了,书来了。
在楼下收快递,拿到他亲寄的新书,上了楼,我便迫不及待地把手机扔到两米开外,倒了杯水放在桌面,端坐在桌前,拆开包装纸,拜读,这可是他用精心雕琢出来的作品。
全书23万字,一字不漏一口气读完,大概用了两个半小时,看书的感觉就像是和作者进行深度聊天,Scalers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诉说着关于学习、行动的一些真相和看法,有些地方的言语较为犀利,换句话说,他就是在跟你瞎说大实话。
读完,我把书合上,又倒好一杯水,打开电脑开始写这篇文章。

  《刻意学习》读后感(四):打五分的,不是水军

首先解释一下水军问题。有人评价说打五分的是水军,如果你仔细看了书的话,那你就应该知道,作者创建了一个成长会,作者组织早起读书和千人晨读。你认为打五分的水军,很多来自这里,五分有水分,但我更愿意把这水份当做情怀。你认识他,他给过你启发和帮助,多给一星怎么啦?!若是我的朋友出书,就算是写的不好,我也要买怎么啦!?你有意见?!
其次再来说说这本书上市不久销量就达到了畅销书的级别,这与作者三年来的持续行动,以及之前很多年的积累是分不开的。学营销的都知道,新产品进入市场,如何打开市场、做宣传都是很重要的。现在网络上的社群,做的好的话,就给作者带来了一群优质的读者和传播者。这本书上市两个月的销量,里面有很多是社群里的小伙伴的贡献。除了我这种小虾米买一本两本的,还有自己当老板的一买就是300本500本1000本。这些自己创业的人、当老板的人(有做辅导机构当老师的、有开网店的、还有秋叶老师哟),他们选择这本书,说明他们看得起。看得起啊,看不上的话不值得的话,他肯定不会选择本书的,现在什么口碑、信誉这些无形的东西这么重要,他可不会弄本屎粑粑一样的书做赠品,这些拿赠品的人,可都不是吃屎的。
再来说说本书的内容。有人批,说这本书有微信文章拼凑之嫌,还不如去看他的公众微信号。是的,很多文章就是他公众微信号上的给大家免费看的文章,可是,你有好好看吗?!看过后是不是“恩,有道理”,然后点个赞留个言就走了?是不是?很少有人会看爆款微信文章的时候会做笔记吧,但是,大家看书的时候呢?大部分人会划横线做记号吧,还有人会写笔记写书评吧,还有一部分会写自己的启发自己将来如何做吧?这本书就给懒人/所有人,一个好的机会好好的思考一下自己的行动、学习、成长。后记上说“如果你不行动,那本书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但凡你行动了的,做事了的,都能在书中遇到可以与作者有共鸣的地方。
好了,最后,虽然我不是作者的狂热追随者,但是,我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见到作者时,我能够有底气的站在他面前,因为我有持续行动,并通过持续行动,把我的人生路,走的更精彩了,而不是song尸从尸从song的呆在远处。

  《刻意学习》读后感(五):不对自己狠一点,还想成为人生赢家?别做梦了!

S君是持续行动的倡导者,也是受益者,持续行动,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四个字,仿佛人人可为、唾手可得,然而真正的持续行动,并且能够用成果来证明的持续行动,殊为不易。

这本书里的文字,肯定不被很多人喜欢,因为太毒辣,因为很多人经不起拷问,唯有真正的学习者,才能懂得其中三味。

有些文字我在S君的微信公众号上阅读过了,然而重读仍觉得有收获。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说是和我们的知识管理领域相关,可能这也是我觉得熟悉亲切的原因之一,另外我本人是非常冷酷、执行力强的人,所以这样的文字正合我的胃口。

行动,是一道高高的门槛,把不少意志力不坚的人拒之门外,他们眼看着门内的人不断获得成就,自己却止步不前,此时,如何才能排遣他们的愤怒?只能靠否定吧?

然而真的勇士,没时间多说什么,因为缺少时间,刻意学习,目标明确,快、稳、准、狠,就算做不到S君这样,也不远了。

读这本书,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常人的心理,看到某些让自己不悦的地方,就想起来反驳,此时,先不要关键争辩,先想想有没有道理。当然,我也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有道理,只是说,某些看上去很离经叛道的文字,尤其是和所谓干货相悖的文字,想想哪个更有价值。

另外,S君经常批评我的,就是我的英语水平,其实,如果我真的有动力学习的话,我很相信自己的水平会突飞猛进,只是现阶段对我来说,英语的重要度还不够,然而我的确很佩服S君,对他来说,心智模式和语言,帮他洞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道门如此无情,有人在门外,有人在门里,你是哪一类呢?

  《刻意学习》读后感(六):持续行动1000天,生活会有什么改变?

1

Scalers的《刻意学习》,预售阶段就预订了,看完有段时间了,N阶行动者的理论时不时在脑海里浮现,行动上却一直拖延。这篇书评,直到今天才写完,我果然算不上高效行动者。

说来,我认识Scalers也好几年了。我们相识于网络,那是2015年的元宵节,Scalers发起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翻译,我正好参与翻译,那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共创。在那个特殊的元宵节,一群人不看元宵晚会,而是在全国各地紧张地翻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群互不认识的人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文翻译。

后来,也曾和S君参加同一期古典老师的《6堂职场发展必修课》,有过简单的交流。我们也一同在秋叶大叔组织的知识型IP大本营的第二期。直到2017年4月知识型IP分享会的上海站,我才见到了传说中的清华学霸S君。

在知识IP大本营的微信群里,经常看到S君直白犀利的点评,我在心里默默封他为“真相帝”,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赤裸裸地揭露真相。

S君是清华大学学霸,持续行动者,Scalers成长会创始人,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

在《刻意学习》这本书中,S君用梳理学科中的概念工具来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比如,N阶持续行动,学习的“黑盒”和“白盒”等等。刻意学习加上高阶行动,简直是无敌了。

2

持续行动1000天,生活有什么改变?

S君的公众号,我很早就关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笔耕不辍”。

S君在笔耕不辍的道路上,早就达到了1000天的三阶持续行动。我还在奔向三阶的道路上。从2015年年初的每日写作,到今天已经947天,再过一个多月,我也将达到1000天,成为三阶持续行动者。在这近1000天的持续行动中,还是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我的新书《别说现在开始太晚,你不会比此刻更年轻》在9月份上市,第二本关于自媒体写作的书籍,预计在年底上市。

持续行动1000天,在我的人生中算是一件里程碑的事情。毕竟在以前,我连100天的持续行动都从未达成过。

《刻意学习》这本书,与其说是讲学习方法的,不如说是讲持续行动的。

《刻意学习》对我帮助最大的是S君的高阶行动者的公式。

  《刻意学习》读后感(七):可饭否,尚可、尚可。

读书感:
整体而言,小书中的思想高度和格调,以及文笔都不算太高、其中的观点很多也不太经得起推敲琢磨,但是还是很有它的价值的。首先,佩服的是作者勤于思考,很自省精神,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做到深度的自我反思,对于某个问题有清晰的思考逻辑。
但同时,鄙人从艺术行业,常常看各种展览。就像最近看的一些展览,看大师的作品和一般艺术家的带来的感染和震撼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大师所以称为大师是有其理由的,这其中的大师指的是受到国际普遍公认的大师,比如草间弥生、比如吴冠中、比如安迪沃霍,而非国内满天飞的所谓的大师,真正大师们的作品展现出来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令人折服的,一般艺术家的作品,往往的感觉就是“尚可、尚可”。就像这本书,称不上多经典之作,行文啰嗦,揪着一个话题反复重复,论证不严密、举例也不是很典型,背后隐含的思想并不是多么的高。
但是,但是,其反思、总结、思考的精神的令人佩服和赏识,其中很多关于成长和学习的问题,是点到了一般年轻人的要害之处。
几点要害如下:要持续行动,确定做某事,要坚持不懈的持续的做下去,事情需要积累,克服寻求即时反馈的心理需求。
要即刻行动,不是说事情都万事俱备了才要开始行动,从来都可能有万事具备的条件,即刻行动,在行动中学习成长和发现问题。
关于学习的沉默期,其中填河截流的比喻非常的生动,任何领域学科的初学们都有极其艰难的沉默期,这个时候要耐得住性子去夯实基础,过了静默期堤坝才慢慢的露出水面。
等等。。
可以一读,作为参考。不过也不必拔太高,刷星行为还是不要。

  《刻意学习》读后感(八):行动不难,贵在持续

《刻意学习》和多年前的《刻意练习》仿佛是一脉相承。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有人在探索什么技巧,什么干货,因此越来越多的培训和知识付费团体把捷径作为了一个重要卖点。Scalers的大作系统地搜集了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无论是对于自己复盘总结,还是对于他人借鉴学习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关乎成长的系统

成长是我们的人生都有的终极课题,从出生到死亡,人的价值,社会群体的联系都在成长两个字中深刻体现。在本书中围绕的也就是这个命题。 1-3章讲述的是行动,成长的行动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精进,即刻不断地行动就是更高阶的行动者了; 4章讲得是学习,如何避免学习路上的误区从而得到真正的知识; 5章讲得是心态,成长的心态纠缠着迷茫,有了良好的心态才能放手学习和行动; 6章讲自我投资,这是套实用的成长的实践课。 所以,行动——学习——心态——实践(自我投资)本书的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成长的故事是个复杂系统问题

我们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容易把这看成是个简单的单系统问题,所以总是不能对症施药,自然难以事倍功半,难以见效。 1、成长要跨越直觉的局限:我们往往会认为:“我的问题是因为A,所以我只要解决A就可以……”这就是局限,单变量的系统面对这个世界总是有很大的局限。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中有一篇《真空农场中的球形鸡》就是解释这种简单模型的弊端。 2、思维的误区: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自觉的会陷入到对于反馈的渴求(《强即时反馈是一种毒药》)、灵活性(《不要在没能力遵守规则的时候大谈灵活性》)、自我感动《要持续行动,不要自我感动》)这些都是从直觉单变量系统的局限中延伸出的误区,我们常以为这些误区才是成长的乐趣,而这其实都只是我们的焦虑需求。 3、复杂系统NP不完全问题:综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多个因素复杂构成的,计算机领域的“NP不完全问题”实际是俗语中的“一理通百理明”, 4、复杂系统的行为准则只能是用投入不断的完成超越,把结果型的能力(他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过程性能力(自学成长) 成长模型:学习+行动双系统 成长离不开学习和行为两个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相互又构成复杂的因果联系。 学习系统中,我们面临四个方面的努力: 1、知识体系的构建(百盒/黑盒),我特别欣赏作者的话:对于自己的行业百盒越多越好,而对于跨领域的应用中黑盒是必然会存在的。 2、知识巩固及输出(费曼技巧):输出是帮助自己成长和检验知识的技巧,虽然在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费曼这个概念,但对输出的作用有较大篇幅的阐述。 3、真实的投入:要耐得寂寞,静心投入时间 4、碎片化学习之误,对于真实投入的反面解读。学习是个长时间的复杂系统,碎片化带来的非连续的环境很难和这个系统想匹配。 行动系统中困局有五个: 1、直面困难的勇气 2、信任规律和榜样的指点 3、即可行动的动力 4、自律控制的本领 5、执行到位的关键 由于是个持续行动的过程,所以在时间上我们很快会陷入到懒散放弃的边缘,认清这几个困局对走过持续行动的关键期有好处。

成长的心态

我们说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道路,那么如何面对这种无可躲避的挑战呢? 作者给我们提出了几个看法: 1、要懂得为知识付费,也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在智力领域中,知识和信息应该是最无价的,用经济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最好就是付费,这个是必须树立的观点。 2、独立出活,也就是成长后必然在职场上要能独当一面,行动学习都要有结果,而检验结果最好就是工作的成绩。 3、付出和回报,这些都是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自己的认知获得扩展这不是一个良好的回报,而一定要求用经济来衡量。

学习成长是最好地投资自己

我们因为成长所以有无限可能,因为付出所以必然会有回应。 在现代知识爆炸的时代,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分层管理、计划执行)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能有更开阔的格局观,那么未来真的是无可限量。我们不求做个斜杠青年,但是最好能成为T型人才。

作者在最后一篇中写道:如果我不做点事,我的文字对你毫无意义。 读者如果能好好利用配套的《进阶笔记》实现自己的成长双系统升级,将是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

  《刻意学习》读后感(九):刻意学习,我们学习的到底是什么?

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本书,《刻意学习》。
分享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针对《刻意学习》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提升,第二是针对成长本身。
第一部分,《刻意学习》,人生逆袭之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要解决什么痛点?
为什么学习了那么多的道理,还是没有进步?
为什么行动了那么长时间,还是没有质的飞越?
为什么努力了那么久,依然没有看到成长的收获?
那这本书可以给你带来什么呢?
这本书教你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通过持续行动,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认知升级,让你实现人生逆袭。持续行动,是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稳妥且有效的方式。
在持续行动中,学习和行动是成长双翼,缺一不可。另外,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并不是只靠碎片化时间就可以达到的,书中分享了持续行动的科学性和重复性,让你持续精进。
知识界新晋男神Scalers 是谁?
Scalers,清华大学学霸,持续行动践行者,ScalersTalk成长会创始人,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发起人,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
作为理性的思考者和干脆的行动者,Scalers 善于借用数理学科的概念工具去思考和破解个人成长的问题,也凭借自己强大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提出了很多成长过程中的灼见,例如“输入驱动输出,输出倒逼输入”,“N阶持续行动”,“学习的‘黑盒’与‘白盒’”等。在持续行动上,依靠行动和学习双系统,实现了认知的升级,成为了领先的少数人。
文章《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曾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
现在我来对这本书进行详细的分享。
先说一说这本书对我的提升。这是一个成长控的收获。我自己是一个成长控,读过很多成长类型的书,也了解过很多成长类的课程。却真的庆幸,有Scalers的文字一刀插入我的生活,让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都有了崭新的变化。
他不是我读的书里作者最牛的,但绝对是对我影响最大的。那么,收获在哪里呢?我们结合书的内容,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第一点,Scalers的《刻意学习》这本书中,系统讲述了关于成长的旋律。
他的观点很鲜明,又很犀利。他认为,行动和学习是成长双翼,只有通过刻意学习,持续行动,才能真正达到成长的目的。在这个宏观的成长系统下,他的观点总是别具一格。
首先,他耐得住寂寞。他说:“别因为没有成就感,就不持续做事情。”很明显,Scalers做到。从2014年开始,他坚持写作,这一写就是三年。1000天的持续行动,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他有了自己的社群,也包括他的公众号粉丝近10万的收割,也包括他自己实现了精力的自由。
其次,他耐得住孤独。他说:“强即时反馈是一种毒品。”健身,并不是跑一次步就可以达到;学习,也不是听一堂课就可以完成;习惯,更不是做一次就可以培养。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不会因为一次的行动就能够得到反馈。相反,想要达到真正的改变,必须——持续行动!
第二点,Scalers在《刻意学习》中一直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在开始的时候,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感兴趣,那么首先做到让自己摆脱“零基础”。
在摆脱“零基础”的时候,直接用“暴力攻破”,听话,照做,执行,别发挥!这是这个阶段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是的,“感兴趣”就去做!即刻行动!其他所有的问题,交给行动之后,因为只有行动,才能真正地距离成长更近。
关于习惯的养成,有些人认为是7天,也有人认为是21天,我是不认同的。我认为一个习惯的养成,只要一瞬间就够了,正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这里来看,习惯并不是和时间划等号的。
所以,想养成习惯的时候,立即行动,即刻开始,也许你的习惯就在那一瞬间养成了。
第三点,学习的价值,在行动之后开始更加凸显。
前面提到,行动和学习是成长双翼,在行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学习的重要性就日渐凸显。
他说:“能用思路解决的问题,不要用技巧。”你是怎么想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怎么做。
当你想健身的初期,尽管去行动好了,跑步也好,其他运动也罢,关键是让自己行动起来。在行动之后,重视学习的价值,就要思考哪些行动更加符合自己的目标,哪些行动可以更快地让你达成你的目标。深度的思考,比“低水平的勤奋”更重要。
好了,以上是关于这本书的分享,接下来我想就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和大家聊一聊成长。
第二部分 工具对成长的重要性
我读Sclers的《刻意学习》的时候,发现这本书其实具有通用价值。因为这本书不是写他的成长,也不是写你的成长,更不是写我的。
相反,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恰恰难得的是,他分析的这个过程,适合你也适合我,当然也适合他,并且,他的成长已经得到了检验。
而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开始的时候,让自己专注行动,不胡思乱想;在行动之时,深度学习思考更优的解法。
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更加明确了工具的重要性。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特别显著的变化是学会使用工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越发感到了工具带给我的便利。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熟悉的工具。
第一类,效率提升
1.名片全能王APP
下载这个软件之后,可以扫描纸质的名片文件,扫描之后的电子文件可以长期留存。而且,对方有电话进来,即便我们没有储存到手机在通讯录也会有姓名显示。
另外,这个软件,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同步,并且搜索公司的其他同事,或者其他公司职位的负责人,可以添加,但是需要对方同意。
这个软件特别适合职场人士来记录有过交集的客户,我用了这个软件之后,再也不担心名片找不到这种情况了。而且,在同步了自己的职业之后,也发现很多同事在用这个软件,增进了解。
2.扫描全能王
这个软件适合即时扫描图片,而且可以对纸张的边角进行一些美化,最重要的,扫描过程会保留原有的色彩。
我读书后,有做思维导图的习惯,一般用扫描全能王处理图片,而且可以保存,又美观,又不怕丢。
3.易录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记录一些重要的声音信息。易录是我近期用的最方便的软件。因为易录录很长的录音,占据的内存相对较小。
其次是,录音的过程中倘若是安静的状态,软件会自动暂停处理,免去了我们后续听声音记录的时候的等待时间。
4.讯飞语记
很多人说,每次从声音转文字,都要耗费掉自己的洪荒之力,就没有一个软件可以从声音直接转成文字吗?
有的。语记就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当然,因为语气等原因,这个软件转出的文字,需要再一次系统梳理,不过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类,时间管理
我本人作为时间管理理念的受益者,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在这块的收获。
对时间管理来说,史蒂芬·柯维认为,必须要事第一。提到戴维·艾伦,大家会想到getting things done,诺特伯格的《番茄工作法图解》自然让我们开始了解番茄钟。
我一直认为,实用工具的前提,必须是了解这个工具。而对这些理念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实用工具。好的,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方面的APP。
1.嘀嗒
这个软件基本是在番茄钟理念“25+5”的基础上制作而成。
打开软件之后,可以点击开始,有25分钟的all in 时间,这个时间段,基本是集中精力做事情。之后有5分钟休息时间。
特别好的是,在25分钟的时候,可以有几种环境下的背景声音。比如下雨、森林、鸟叫等。这些声音的节奏可以和我的大脑节律特别好的结合起来,让工作达到更好的状态。
2.滴答清单
从开始用了这个APP之后,我就不是我自己了,我变成了这个APP的执行者。
基本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时间,都会看一下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基本每周末都会看一下下周的安排。
而且,这个APP可以给我特别好的提醒,属于我的体外大脑。
对我来说特别方便的是,可以根据事件属性做清单分类,也可以电脑和手机同步,而且,关注滴答清单的微信公众号之后,可以微信链接同步。
3.印象笔记
我曾经尝试过很多可以各个设备同步且方便记录的APP,最后对比用了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在我看来是和滴答清单特别适合一起使用的APP。
如果说滴答清单属于时间管理中,收集事项、提醒达成的功能,那么印象笔记就是事情完成之后特别好的反思工具。
在这个工具中,你可以图文混合地记录自己的收获,是非常好的成长记录软件。我上面提到用扫描全能王扫描一些思维导图,其实扫描之后,我会在印象笔记里统一总结,做好反思。
另外,这个工具更强大的地方在于,可以微信绑定,所有你在碎片化时间读到的有价值的链接,都可以发到“我的印象笔记”,之后会同步到印象笔记APP。
之前很多人提到,碎片化时间是不能学到真正有深度的知识的,但是在碎片化时间,如果把有价值的资料和素材都可以随时纳入到一个具体的文件夹,也相当于自己多出了一个体外大脑。
在现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其实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或者之前有记录,后续要用到的素材,其实也变成了一种能力。
第三类,读书
我是一个典型的读书控。在读书这块,我用到的特别好的工具有以下几个。
1.豆瓣
豆瓣读书的板块,是我记录自己读书的平台。在这个平台,我会对收录一些想读、在读、读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平台,我才能记录到自己每年读书数量超过200本。
另外,豆瓣的图书页面之下,可以评分,也可以发表图书短评、书评,是非常好的输出平台。
当然,这个平台也会因为读者的评分,让你整体评估一本书的质量,来确定是不是值得读。
2.涂书笔记
在读纸质书的时候,经常希望可以及时记录下书中的一些句子,用笔记录似乎又太耽误阅读进程,也不太方便后续在电脑上搜索。
涂书笔记APP就是很好的工具。把需要记录的部分折角,读完之后,统一用这个APP进行识别,之后文字可以复制到印象笔记APP里面进行统一梳理。
这个APP的汉字识别率特别高,在99%以上。
3.推荐几本书
近几年,随着读书数量的提升,越来越可以发现好书的价值。如果在几百本书中推荐几本书的话,除了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我极力推荐以下几本。
《自控力》《番茄工作法图解》《智识分子》《异类》《小说课》。
在分享的最后,我来说一点我们变得厉害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我从《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那里学来的,成甲老师很喜欢《穷查理宝典》,那本书中提到了以下三种:
第一,人犯错背后的规律;
第二,重要学科的重要规律;
第三,向顶尖人物学习成功经验。
我觉得,这是我们成长的指明灯,也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地方吧。

  《刻意学习》读后感(十):书名应改为《持续行动的力量》

这本书其实是专治某种精神疾病的。但是有的人没有这种病,所以他们会给差评。

而且这书有个毛病,就是《刻意学习》这个书名,和书的内容相去甚远。估计也是出版社为了炒作,和《刻意练习》混淆一下视听。采用副标题“持续行动让你人生逆袭”做书名会好很多,或者用“持续行动的力量”——虽然显然没有标题党的疗效。

我给个好评。是因为这书很对我的病。什么病?做事没恒心的毛病。

大家可能都见过两个式子:

1.01^365=37.80.99^365=0.03

我很早之前就了解过这个等式,但也是一看而过,感触一下就没了。而这本《持续行动的力量》就是在讲这个问题的,并且是反复地说。

这本书和“学习”没有太大的联系,和“成长”有较大的联系,因为刻意学习本身就意味着成长,而成长就需要持续的行动。所以下文我就认定这本书叫做《持续行动的力量》。

一、怎样安排时间进度条

我以前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要怎么切割年月日显得方便?用星期的话,好像又不方便月份的统计;用30天?也一样打乱月份的切割;用90天,13周?也没坚持下来……总之各种纠结。

这本《持续行动的力量》提出一个解决我强迫症的模型,就是N阶持续行动,简单粗暴地用10进制就好了——顺便说明一下,我个人的工作模式并不是以周为单位,每个月也没有固定哪天有人给我发工资——用十进制打破日历的限制,直接用人生的天数来看待,一切似乎变得明朗了——你根本不需要关心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你只要今天在成长的进度条上付出努力就行了。

之前我失败过N次,比如说每个月的1号,我总是告诉自己,这个月可以开启努力模式了。但是过了不久,当日历变成8号、18号、28号的时候,我很容易一下子陷入迷茫之中。8号的时候,突然发现,“歪楼”了,18号的时候,好像这个月又要结束了,28号的时候,就开始期待下个月的1号来开启一个鸡血模式。

这样重复的无所收获的模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甚至长达10年了。比如每一年的新年计划,总是在年中的时候泡汤,然后又年复一年。所以有句话说得很好,2017你还在执行2015年计划好而2016年没完成的计划吗?

所以我觉得《持续行动的力量》提出的N阶持续行动模型,打破了日历的限制,而把焦点聚集到我们自己身上。让人不禁问自己一句,今天,我行动了吗?

二、“知识”就是死磕,而不是榨汁

这好像是一个特别提倡“学习”的时代,读书、社群非常火热。我引用《持续行动的力量》P110的一句话吧:

“知识变现其实还是感觉变现,是一种体验经济,是情感营销,和知识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此言甚好。网络上所谓的“知识”不知道具体指的什么,他们是直接教人知识?还是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呢?

如果直接教人知识,那么大学教育不算是最好的场所吗?为什么还需要网络进行远程的教育?或者还需要组织线下群体进行一帮没有权威、没有大师的自我教育闹剧?人们愿意静下心来读一读一篇充满了数学公式、或者是专业领域的”知识“文章吗?他们所谓的”知识“到底是什么?什么内容才是每个人需要武装的”标配“知识?我发现,所谓的知识,无非就是如何赚到大钱,如何财务自由,如何月入6位数,至少这些文章在各大网络上一定是点击数量最多的,人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必须学到的知识。

如果人们不需要学习数理化、政史地了,那么他们可能需要学习自己专业领域里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属于专业领域的,而不是普遍的人们都需要的,比如说要研究一个“民国女子服装裁剪”之类的问题,可能光是搜索引擎就完全不够用,哪怕中国知网也可能搜出来一两篇语焉不详的文章,它就是不点破关键细节,这样的“知识”就必须直接去找人、找具体物件甚至付费来学习了。像这样的环节,可以从网络上“知识的方法”得到启示,而根本就没有现成的“知识”。

所以确实,“知识”不可能是热闹的。要不然各大高校的教授早就可以赚大钱了,何必默默地在期刊上发文章?他们的知识变现,早就通过在学校里面教书育人实现了。

可以看出来《持续行动的力量》的作者,是能冷静地分析当下的很多人的误区的。而这些观点都可能隐藏在文章里面某些段落之中。比如说“碎片化学习”、“斜杠青年”这些在字面上足够完全误导人的关键词,书中都一一击破它们的谎言。

所以我发现我买了很多书,但是每一本书如果深入进去,可以拔出萝卜带出泥地牵连到N本书,而若读完这N本书,就会面对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这个时候我是处于一个半吊子的状态,一来我没有成为专家,只是在这个领域略有了解,二来我如果跳出来了,就要面对重新挖井的读书状态。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是一个湖泊,我必须跳进湖泊,在湖泊底下挖一个洞,连通到另一个湖泊,才有最后汇集成汪洋大海的可能,但是挖连通洞的这个过程就足够耗费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知识不可能通过有人榨汁给你,就是你的了。人家榨汁的过程,他自己变成了专家,而你,只是那个尝尝味道的消费者。

比如说《明朝那些事》,作者就是在做一个榨汁的过程,他把明史榨成容易喝、很好喝的汁《明朝那些事》,你拿来喝,你不过是消费者,而他这个成功的榨汁者,就赚钱了。

所以面对知识,去做那个榨汁者,而不是那个尝汁者,这是必须明白的一件事情。另外一件事就是,内容创业,其实是一件情感营销的过程,这个是《持续行动的力量》作者的观点。

三、是你自己烂,而不是别人

《持续行动的力量》这本书有个观点是略有争议的。“听话照做别发挥”,是书中的观点,表示如果在高阶人物的面前,你低阶的人物要“听老人言”。当然放在另一个情景下就不一定了,父母叫你去考公务员,你就二话不说去考吗?

其实这个观点也只是在说,不要高估别人的愚蠢。别人在同一条路上摔过一跤,给你指点出来了,你不听,等到同样摔了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

又比如说读大学的时候,该不该好好听课?老师太烂怎么办?总之,是你自己烂,而不是别人烂。如果老师烂的话,你自己又怎么会考进这个有烂老师的学校?所以,好好听课,不要管那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51周复盘 l 频繁地记录着,因为生活值得
《刻意学习》| 如何持续稳定地进步?
那些依赖鸡血才能做事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感悟】《精进》读后感(精选10篇)
Scalers:你不用在意别人已经写了什么,多想想自己应该写什么
信仰与激情--《员工突击》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