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焕英生长的襄阳城,也养育着让《伤寒杂病论》免于失传的王叔和

   本  期  导  读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个地方的水土能孕育出像李焕英这般性格爽朗、为人仗义的女子?一部《你好,李焕英》,让众多目光聚焦襄阳,然而,翻开历史,襄阳名号早已响彻天下。

行走江湖 免于失传

行走江湖,襄阳人称「铁打的襄阳」。

△图片选自网络

写过它的人不止金庸,还有孟浩然、马可·波罗和《四库全书》,在《三国演义》里襄阳占了32回,《全唐诗》有4000多首提及襄阳,就在短短数百年前,说起襄阳,谁人不识这是「天下第一重镇」?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百姓苦不堪言。但荆州刺史刘表把治所迁往襄阳,用「保境安民、人尽其才」之策,愣是把襄阳治理成一片「乱世宁州」。

关中数十万难民涌向襄阳,其中包括令蔡邕「倒屣相迎」的王粲、经学家宋忠和司马徽、音乐家杜夔、闪耀三国的诸葛亮、还有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众名士,更有使《伤寒杂病论》免于失传、让后世中医人额手称庆的中医大家王叔和。

我们今天见到的《伤寒杂病论》《脉经》,便出自因战事移居襄阳的王叔和。当王叔和侨居荆州时,正值张仲景医学生涯的鼎盛时期,加上王叔和与仲景弟子卫汛要好,深受其熏染,逐渐对医学发生兴趣,并立志钻研医道。

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医术日精,名噪一时。由于其医术高明,公元208年,当曹操南下征战荆州刘表,王叔和被推选为曹操的随军医生。其后任王府侍医、皇室御医等职。后又被提升为太医令。

王叔和利用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计10万多字,10卷,98篇。《脉经》总结发展了西晋以前的脉学经验,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类列为脉象24种,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中医界有一句话,叫作「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是说读的医书再多,不进行临床实践也是不行的,强调了多临床的重要性。这里用王叔和之名(也指他的著作)来指代中医书籍,足见王叔和在中医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洞览群书 整理古医书

王叔和性度沉静,精于医学,博通经方,喜爱著述,而且颇识修养之道。据记载,王叔和曾担任过太医令,这是当时朝廷掌管医药的最高官职。或许正是职位上的便利让他能够洞览各类医书,从而能够为《脉经》的撰写搜集必要的文献资料。


由于文献的阙失,王叔和的生平事迹几乎未曾流存,但他在医学史上的两大贡献却众所公认:

其一是他曾保存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该书成书不久便散佚不存,由于王叔和年代距离张仲景不远,又有职务上的便利,因此有机会进行搜集整理,将伤寒学说流传后世。对于医学发展来说,王叔和的保存之功不可没。当然,后世也有人推测王叔和可能是张仲景的亲授弟子,但并无明确的证据。

其二便是撰写了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和学术价值。


脉诊作为中医学的一种诊断方法,有其特殊性。用王叔和的话来说,便是「脉理精微,其体难辨」。脉诊看似简单,实则极难,不仅要精于医理,而且要极为耐心细致,对于指下的感觉要有灵敏而清楚的感知与判断。一般而言,熟练的医家通过长期的诊疗实践,对脉诊自然能够有所会心,但这种感悟「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多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遑论要书写下来,可谓是典型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此外,加上古代医书传授隐秘、医家学识不一等原因,虽然前代脉学内容也有留存,但多深奥难明。正是目睹这种脉学发展的乱象,因此王叔和有为而发,系统总结此前的脉学知识,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其融为《脉经》一书。


三指一搭,便知病情」,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脉诊是一种近乎神奇的诊断方法,也是最具中医特色的符号之一。


这种诊断方法源于何时尚无从考证,但很早就已经很发达。春秋时期的名医扁鹊便以切脉准确而闻名,当时的人甚至都说他具有「透视眼」。汉代的仓公、华佗等名医也都极擅长脉诊。但可惜的是,这些名医或许有关于脉诊的论述,但均没有流传下来。虽然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中也都有所涉及,但均非脉学专著,脉学只是医理的一支,因此内容较为零散。现存最早的脉学著作直到魏晋时期方才出现,这便是医家王叔和所撰写的《脉经》。

王叔和整理千古奇书《伤寒论》,著述传世佳作《脉经》,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是重大的成就。这位太医令,也堪称难得的人才,为学医者作出了榜样。在对于中医学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先要遵古、博古、习古之书以继承前学,才能知新、用新、创新理论以发扬医理,这才是学习中医学,宏扬中医事业的正道。


 |  |  | 

2021年正安文化重磅推出《大医习业》课程

系统中医学习必备锦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医这样看病》(14——5 许叔微)
中医古籍之脉学经典:脉经
脉诊的“魔力”,王叔和最知道
论《脉经》对脉学的贡献
中元节| 数祖论典,传承古今
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