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观半坡出土文物展

半坡出土文物展馆 进入展室,墙面展板为《庄子·盗跖》和《庄子·让国》:民知其母 不知其父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览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展室那一件件似曾眼熟的珍贵展品,不由地驻足端详。展品很多曾是少年时参观过的,觉得有种亲切感。

透过陈列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呈现出半坡人五彩斑斓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一件件看似简单拙朴的劳动、生活工器具,无一不凝聚着先古的智慧和汗水。绚丽的彩陶,那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简洁质朴的画像,更是传神般的凝汇着工匠的聪明才智。看牙饰、蚌壳饰物,天真纯朴,无不体现出先民心底里对美的追求。观陶片上的画符,是否是最早的文字?至今尚无定论,仍在探究。

展出的粟米和白菜种子,是现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种子。这里还发现有经过驯化的家畜遗骨。伴随着实物展示,观看栩栩如生的雕塑、模盘和绘画的声光电系统,更加直观的呈现出来半坡先民那农耕、畜牧、渔猎的壮阔场景。

这里,足以感受到来自那遥远年代的古风遗韵,领略到母系氏族社会的气息,触摸到先古们艰辛生活的脉动。可谓是:半坡遗址,母氏年代;敬仰观拜,史河顿开。


新石器时代 追魂——不可忘记的记忆  虽然,岁月的风尘淹没了诸多人类走过的重要遗迹,但它不可能永远尘封,全部消失。1953年春,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东郊浐河畔半坡村的一次偶然发现,洞开了公元前4800——4300年间一处关中地区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聚落遗址——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半坡先民在这里生活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创造了斑斓多彩的史前文明,展现了半坡先民的聪明才智。

p2


↓展馆主题:文明曙光里的火种

青青河畔——半坡人与生态环境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地球变得温暖湿润。人类告别了昔日茹毛饮血、巢居穴处的生活,在河流阶地建造家园,开始了农耕定居生活。历史新篇章由此开始。 渭河是关中地地区的母亲河,在渭河及其支流两岸的阶地上,生息着许多原始族群,半坡氏族即其中一支。半坡人在此世代繁衍,用心血和智慧铸就了半坡文明。 半坡人属蒙古人种(即黄种人),其体质特征与现代华南人一致,少数与现代华北人接近。在容貌、身高、脑容量等方面,均与现代人无甚差别。因生存条件相对恶劣,其寿命大都仅在三四十岁左右。 

p3


p4


生命之诗——半坡人的劳动生产 幻影成像再现了半坡人的生活、劳作场面 

p5

 

田园牧歌——半坡人的日常生活 

p6


p7


↓尖底瓶

p8


↓陶盆

p9


p10


↓陶甑 甑的发明使用,开启了蒸汽蒸饭。

p11


↓磨盘、磨棒 

p12


↓穿孔石斧 

p13


↓骨鱼叉、骨鱼钩

p14


↓劳动工具一览  

p15


p16


↓农耕工具  

p17


↓陶罐

p18


↓骨铲、角铲  

p19


↓石矛头 

p20


↓骨镞

p21

 

↓石球 

p22


↓骨鱼叉 

p23


↓骨鱼钩 

p24

 

↓石网坠 

p25


↓骨铲 

p26


↓心灵神韵 半坡人的审美意识  装饰品 笄,用于约发,也是随身携带用于钻、刺的工具。

p27

 

↓骨笄 

p28


↓陶环、石环

p29


↓牙饰、蚌壳饰 饰物简陋张扬,天真纯朴。

p30


↓陶器的造型与纹饰 先民把饮食器表面做得非常细腻光滑,而把煮饭器做得较为粗糙。在煮饭器中加了粗沙粒,这样的陶器耐高温,如同现在沿用的砂锅。

p31


p32


↓指甲纹陶壶  

p33


↓锥刺纹陶罐 

p34


p35


↓附加堆纹陶罐 

p36


↓陶豆 

p37


↓弦纹陶罐 

p38


↓陶雕塑 依次为:人头形、鸟尾形、鸟形、兽形、陶哨。陶哨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应该是陶埙的雏形。 

p39


↓彩陶 是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   

p40


↓三角纹彩陶罐 

p41


↓鹿纹彩陶盆

p42


↓人面纹彩陶盆 通高 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珍品,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仰韶文化形成于7000年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支。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p43


↓鱼纹彩陶盆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p44


p45


p46


↓变体鱼纹彩陶盆 

p47


p48


p49


↓赤铁矿、石砚及磨棒(彩绘颜料与工具)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

p50


↓带颜料石砚 

p51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为圆形,额头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呈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纹面习俗。人物眼睛细长,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制作者丰富的想像力。人像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配以鱼鳍形的装饰,更显得威武华丽  

p52


p53


↓尖底瓶之谜 尖底瓶小口、圆腹、尖底,属于水器,是半坡文化出土的代表性器物。研究者对尖底瓶的功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具有力学原理,有的认为是一种温食物的炊具,还有的认为是属宗教用品等。为什么要做成如此造型?有何象征意义?装满水后如何放置?  

pp54


p55


↓刻画符号之谜 在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一些形式刻画多样的刻画符号。符号笔画规整,均匀流畅。这些神秘符号的含义何在呢?他们是制作者或使用者的标志?或者,它们是文字的雏形?在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22种刻划符号。

p56


↓隐秘玄机 半坡人留下的远古之谜 通过半坡遗址的“文明碎片”,人们拼合出了一幅半坡先民的社会画卷,半坡聚落与焉复活;熙熙攘攘的人群、忙忙碌碌的劳动、热热闹闹的生活……在这一瞬间,消除了古今之间长达6000千年的距离。 半坡人留给今人的文化内涵相当深邃,有些“谜题”至今仍无确切答案…… 

p57


↓彩陶图案的总体构图和局部图案通常具有明显的对称关系。表现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p58


↓彩陶图案的种类——动植物图案 动物图案有鱼、鹿等,其中以鱼纹为多。植物图案较少,主要表现草木或谷物繁生的形态。 

p59


↓彩陶图案的种类——几何图案 把三角形、线条、圆点和波折线等元素,通过纵、横、斜三种组合方式,构成简或繁的几何图案。

p60

 

资料编辑: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逐渐繁荣,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聚落。新石器时代又称为石器和陶器时代。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

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陈列室展出的是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分为石器类、骨器类和陶器类。

 

相关博文链接:

半坡博物馆外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艺术
中国史话·文明初始
《以考古成果诠释中华文明史之绘画历史(4)》
神秘的仰韶文化彩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白金宝文化陶器装饰纹饰的起源
号外~我坡的骨针开始搞兼职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