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老的灌溉农具之一—戽斗(图)

戽斗

  日前,在揭西县凤江镇下厝村看到一个农人正在使用一种奇特的工具舀水灌溉农作物,我感到很惊奇。一问,才知道这是旧时农村家庭几乎户户拥有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戽斗。

  眼前的戽斗,由竹篾编制而成,两侧用绳子和铁线拴牢。元代《王桢农书》记载,“(戽斗)挹水器也。又说,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绠,两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

  其实,戽斗除了可以补水车之所短,帮助农人将低于田地的水戽上岸来灌溉庄稼之外,还是捕鱼的“神器”。我爸爸曾经不止一次讲述过他儿时用戽斗戽鱼的情景:发现田野的某段沟里有鱼,而水又太多,难以捕捉,便采取围截的方法,用泥土、草丛等将沟渠的两侧填实围住,然后利用戽斗将被拦截的这一段沟渠中的水戽出去,水越来越少,直至最后来个“瓮中捉鳖”,经常收获颇丰。

  看来,戽斗实在实用,除了帮助农人灌溉作物,还给戽鱼的孩子们带来欢乐呢!可惜,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我,别说用过戽斗,就连见也不曾见过。

  国家水利工程的发达,实用而高效的抽水机让农田灌溉得以保证。戽斗,作为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工具,日益退出了劳动生产的舞台。就连“不怕天不下雨,只怕没有戽斗”这句农谚也随着被人们淡忘。然而,戽斗永远是老农民心中曾经亲切的伙伴,是农作物得以丰收的“大功臣”!

古老的灌溉农具之一—戽斗(图)

 【中国农业网Agronet农业博物馆】古代的灌溉工具大家可能也知道一二,比如水车等到现在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象征,但也有许多是被大家渐渐遗忘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小时候曾有一面之缘的戽(hù)斗。戽斗,有些地方也称撇斗子。

  戽斗是一种小型的人力提水灌田农具,形状像斗,两边有绳,靠两人拉绳牵斗取水。在水位落差不大的地方,可用于排水,也可用于灌田。戽斗的发明也许很早,据资料记载。宋代陆游写过的《喜雨》诗就曾提起过“水车罢踏戽斗藏,家家买酒歌时康。”元代的《王祯农书》中对戽斗的作用、使用方法和制作材料都作了详细记载。戽斗适宜在水岸不高的田边和不必用水车提水的稻田使用。使用方法是:戽斗上系两根绳子,两人共同操作,将水戽上来灌溉庄稼。戽斗通常用柳条、藤条编织而成。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描述的更为生动:“戽斗,挹水器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绳,两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这种农具的制作并不难,难的是田间操作。由于是两人协同作业,双手执绳,必须做到抽拉提放,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才能把水戽上来。

  戽斗一直使用到当代。作为一种人力提水的农具,用于小范围排灌或临时的灌田作业,还是比较灵活方便的。



以前,人们都用戽汲水灌田(资料图)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4_03/19/34926795_0.shtml


2015-6月11日,嘉积镇一位村民用原始戽斗取水灌溉稻田。


 

 

戽斗,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农具。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


戽斗一般用竹子划的篾编制而成,也有木制的,其要求是轻便耐用。因为戽水斗全是靠人力去操纵的,越轻越好。在需水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用戽斗去戽水方便些。戽斗一般由两个人或单人操作两种,人分站两边,先在水边(蓄有水的堰塘,水沟等)挖个口子,在田里筑个凼子(土话,即先在所需水的田靠近水源的地方用泥巴筑成一个凼子,防治水回流到原处)。戽水时,先弯着腰,前腿弯曲,胳膊抻直,身体向前倾。之所以如此,目的是为了戽斗能没入水中。然后用脆劲,即迅速手腿一并用力,同将水戽上去。


还有一种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戽斗。这种单人用的戽斗,多用于种菜。以前无喷灌设备,菜农就用戽斗将水戽上菜坜上为疏菜浇水。


戽斗自古就有。宋·陆游《喜雨》诗:“ 雷车隆隆南山阳, 电光煜煜北斗傍;急雨横斜生土香, 草木苏醒起仆僵。 芭蕉抽心凤尾长, 薜荔引蔓龙鳞苍。 葛幮竹簟夜更凉, 超然真欲无羲皇。 常年七月蚊殷廊,今夕肃肃疑飞霜。 水车罢踏戽斗藏,家家买酒歌时康。”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七载:“戽斗,挹水器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绠,两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龙船﹞顺流而折,谓'打招’。一招水如溅珠,中置戽斗戽水。”

《潮汕器物图解》之水车·戽斗

 




 

戽斗

2014-12-25 08:14:00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海口)

方宝文

在岛西南沿海一带的九所、乐罗、利国、黄流、佛罗等地,戽斗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工具。遭逢干旱天气,戽斗是抗旱工具。俗话说,天不下雨只怕没戽斗。在抗旱中戽斗是农民的命根子。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戽斗用藤条或竹篾编成,或用木板组合再用钉钉成。后来戽斗大都是铁皮制或铜制成。用铁皮制成的戽斗经久耐用,但比藤条或竹篾编成的戽斗显得笨重。戽斗一般高32厘米,戽口长34厘米,宽30厘米。岛西南沿海一带各地的戽斗长宽不太一样,但不管如何,从形状上看,各地的戽斗都是口大尾窄。

用戽斗戽水时,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将戽斗两边的绳子拉紧,齐心合力将戽斗“半空”扬起,然后往水中扎入,戽斗进满水后立即拉紧绳子,将斗里的水提起来,往田园里灌。另一种方法是将三支木条各一端捆绑在一起,直立,组成一个三脚架,在戽斗上安装一支圆木板柄,将捆绑在三脚架顶端上的绳子再绑在圆木板柄的中间,然后用人拉紧绳子戽水,这种使用方法一个人也可以戽水。

用戽斗戽水颇为艰苦,戽的时间久,不仅手软,腰痛,脚酸,也很无聊。农夫戽水时,便唱歌打发时间。夫妻两人戽水有时,聊东家葫芦西家瓢,有时对唱土歌(崖州民歌)。有农夫在田里戽水,妻子迟迟未送饭,肚子饿而耐不住地唱:日头从东落去西,从早到晚没得闲;脚酸手软真难耐,不见老婆送饭来。

用戽斗戽水时歌一支一支地唱,唱得入情,水戽得越有兴致,疲惫被忘却了。

戽水主要用来灌溉,有时也用来戽鱼。那时的水沟、池塘生长很多野生鱼,如果用戽斗把其中的水戽干,就可“瓮中捉鳖”了。

现在国家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日益兴旺发达,农民家家户户有了抽水机,灌溉不用戽斗了,戽斗从农民的生产生活中渐渐消失,但它的“灵魂”深埋在生产农具发展的历史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车起源献疑——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三)
《潮汕器物图解》之水车·戽斗
农村风俗·水车和戽斗
每日一解: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
筒车源头何处觅(兼谈刮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四)
【浠水话】浠水伢儿从来不忽悠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