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器物图解》之水车·戽斗
《潮汕器物图解》之水车·戽斗   詹玉池  
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队队都有脚踏水车,每年的夏天,农民的浇灌基本上依赖于它,所以在那时,广大农民十分心爱脚踏水车,因为是它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脚踏水车的结构非常精巧,虽然是聪明的木匠根据农民的要求设计制作出来的,但里面却涉及了比较深奥的力学知识,譬如浮力和杠杆原理等。脚踏水车的总长度在5米以上,纯木质结构,连一根铁钉都没有使用。水车的身子相当于一个半封闭的长木盒,两头都有开口,一头吸水、另一头出水。木盒里面是一片片正方形的小木块等距离地连接在一节节的活动木连杆上。木盒两头各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带有木制齿轮的粗轴,活动木连杆上的小木块则恰倒好处地镶嵌于齿轮之间。吸水那头的粗轴是被封在水车内部的,而出水这头的粗轴是横穿水车头部的,两侧各穿出的长度也就是100多公分,在这穿出头部的粗轴上均匀地镶进了一排排、一圈圈的脚踏板。如果粗轴旋转,那么水车中的那些小木块就十分连贯地跟着转动起来了,假如把吸水那头放在河里或是塘中,就会随着木块的转动而将水源源不断地提了上来,这种提水原理和电影胶片的制作原理很是相似,它们都很好地诠释了暂留和连续的科学道理。             每到夏季,正值干旱双抢时节,农民们一边抢收割一边抢播种。播种的水源何来?当然是从塘里取、河中引。于是脚踏水车往往被四五个小伙子小心翼翼地抬到了河边上或是池塘旁。他们先是简单的开凿出一条和农田相连的排水沟,然后凭经验放置好脚踏水车,尽管他们没有作出精确计算,但吃水深度和倾斜角度等参数都选择得十分恰当。水车置稳后,再在水车头部的旋转粗轴的正上方树起一个象单杠一样的木架,三四个人可以同时扑在木架上,脚下步调一致地踩着脚踏板,抽水就这样开始了。


脚踏水车古书中称翻车。翻车的车身是长形的木槽,里面有行道板,两端比槽板各短一尺,分别安置大齿轮和小齿轮(链轮)。行道板上下通周有用木销子连结起来的龙骨板叶,形成与链轮连接的板链。翻车装有小齿轮的一头置于水中,装有大齿轮的另一头靠在岸上,大齿轮连结着的大轴两旁有拐木,人们踩动或摇动拐木,大轴即带动齿轮和板链围绕行道板上下循环运动,把水刮上田岸。

水车出现以前,桔槔和辘轳一般只能用于范围较小的园圃的灌溉,大田灌溉需要有河渠自流灌溉体系,只有少部分农田能够享受这种利益。如果田面(或地面)高于渠面(或河面),即使有水也无法用于灌溉。水车、尤其是翻车和筒车出现以后,由于它可以把低水提升至高处,而且效率高,适用于大田灌溉,局面因而改观,不但大大增加原有农田中可灌溉的部分,而且可以开辟更多可灌溉的农田。水车又是防治干旱和洪涝的有力工具。因此,水车逐渐取代原有桔槔、辘轳的地位而成为排灌机具中的领头者。南宋曾之谨作《农器图谱》,以“车戽”作为排灌机械的类名,说明水车(主要是翻车)已经成为排灌机械的代表。在宋元及以后的古籍中,“车戽”一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由此可见,水车的出现和推广在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不可小视。  水车的称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翻车”之名在古籍中出现最早,后来往往泛称为水车,其俗名龙骨车则一直使用到现代,又有称为“戽水车”、“戽车”以至“戽斗”的,“翻车”一称反而使用不多。由于主要靠脚踏转动,所以又叫“踏车”、“踏沟车”、“踏水车”,这一名称宋元以后使用尤为普遍。但脚踏翻车其实只是翻车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有手摇翻车(或称“拔车”),牛转翻车(或称“牛车”)等。王祯《农书》采用了“翻车”之名;但它主要是指脚踏翻车。
戽斗,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农具。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
戽斗一般用竹子划的篾编制而成,也有木制的,其要求是轻便耐用。因为戽水斗全是靠人力去操纵的,越轻越好。在需水量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用戽斗去戽水方便些。戽斗一般由两个人或单人操作两种,人分站两边,先在水边(蓄有水的堰塘,水沟等)挖个口子,在田里筑个凼子(土话,即先在所需水的田靠近水源的地方用泥巴筑成一个凼子,防治水回流到原处)。戽水时,先弯着腰,前腿弯曲,胳膊抻直,身体向前倾。之所以如此,目的是为了戽斗能没入水中。然后用脆劲,即迅速手腿一并用力,同将水戽上去。

还有一种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戽斗。这种单人用的戽斗,多用于种菜。以前无喷灌设备,菜农就用戽斗将水戽上菜坜上为疏菜浇水。
戽斗自古就有。宋·陆游《喜雨》诗:“ 雷车隆隆南山阳,电光煜煜北斗傍;急雨横斜生土香, 草木苏醒起仆僵。 芭蕉抽心凤尾长, 薜荔引蔓龙鳞苍。 葛幮竹簟夜更凉, 超然真欲无羲皇。常年七月蚊殷廊,今夕肃肃疑飞霜。水车罢踏戽斗藏,家家买酒歌时康。”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十七载:“戽斗,挹水器也……凡水岸稍下,不容置车,当旱之际,乃用戽斗。控以双绠,两人挈之,抒水上岸,以溉田稼。”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龙船﹞顺流而折,谓‘打招’。一招水如溅珠,中置戽斗戽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网
翻车起源献疑——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三)
筒车源头何处觅(兼谈刮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四)
《潮汕器物图解》之捣臼
每日一解:古代中国的灌溉工具
古老的灌溉农具之一—戽斗(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