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门日报】稻香田里听蛙声

沙洋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shayang.gov.cn    2018-08-21    来源:8、15 5版

   稻香田里听蛙声
  ——华科大毕业生何睿的生态农业梦
  本报记者 杨义杰 杨国良 文/图
  阅读提示: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何睿,在辗转多个行业创业后,选择了稻田养殖青蛙的绿色生态项目。这个选择,有偶然——沙洋县委宣传部招商引资的政策宣传;有必然——从小追逐田野蓝天和对生态农业前景的认可。当然,在创业中,何睿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稳步前行。
  稻田里面养青蛙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有一大块用白色纱网罩住的稻田,稻田周边沟渠交错,田埂旁也用纱网围住。网内,不时可见青蛙在蹦跶,时而跃入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在沙洋县沈集镇乐山村6组,这块用纱网罩住的稻田,是一家名为湖北乐翔农业有限公司的青蛙养殖基地。之所以在稻田上空架网,是为了保护养殖的青蛙不被鸟儿偷吃,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青蛙跳出稻田被其他天敌伤害。
  实行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的,是今年才34岁的何睿。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何睿辗转很多行业自主创业,直到2016年他才确定了青蛙生态养殖项目,将其作为最新的创业目标。
  在何睿的带领下,记者近距离观察了在稻田里是如何养殖青蛙的。蛙苗投放到稻田里后,小蝌蚪55天就长成了中蛙,长到3个月,青蛙就能出售了。何睿说,在稻田里养殖青蛙,可以减少青蛙生病的几率。当太阳大时,青蛙会潜入水中,保持皮肤的湿润,这是青蛙不容易染病的原因。
  看着青蛙从小蝌蚪到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然后尾巴脱落变成幼蛙,何睿的心情也随着青蛙的成长而起浮。待青蛙长成中蛙后,何睿才可以舒口气,因为此时青蛙的养殖风险基本解除,死亡率大大降低。
  养殖青蛙,除了要与病毒作战,还要防备鸟、老鼠、蛇的侵袭。此外,鸡、龙虾、鳝鱼、蚂蟥也是青蛙的天敌。何睿举例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儿越来越多,一只鸟一次性可杀死数十只幼蛙,因为鸟儿只吃幼蛙的肝脏,对幼蛙的破坏性很大。蚂蟥吃不了幼蛙,但会吸它的血,一只孱弱的幼蛙便会被杀死。接触养殖青蛙这一行业之前,何睿以为蛙鸣渐渐消失仅仅是因为喷洒农药的原因造成的,现在他才知道青蛙真的属于“弱势群体”,更需要保护。
  华科学子田野梦
  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何睿为何选择养殖青蛙这一项目创业呢?
  何睿说,小时候自己一直有个田野梦。出生于沙洋城区的何睿,从爷爷那一辈起就不是农民。但他爷爷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长期接触田野,小时候的何睿便经常跟着爷爷,在田野上撒欢地奔跑,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
  大学毕业后,何睿首先选择了自主创业,他在华中师范大学校门口开了家手机店。这种店的技术含量不高。年轻的何睿也想多闯闯,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一家科技公司担任副总,但因为和老板的理念不一致,便辞职了再度创业。这次创业,何睿选择了大学所学专业,做信息化工程,主攻办公软件。
  何睿承认,在不断地闯荡社会中,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在内心深处总觉得不够完美。他当时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大概是2015年,何睿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新闻,沙洋老家有2万亩的包心菜滞销,媒体呼吁社会各界伸手援助。这件事对何睿的触动很大。不说别的大城市,仅仅在武汉,数百万市民对蔬菜的需求,是刚需,怎么会有农产品卖不动呢?
  儿时在田野里奔跑的场景再度浮现在脑海中,何睿觉得,作为80后,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农业挣不到钱、从事农业的人员日益减少的时候站出来。但究竟如何让农业挣到钱,何睿心里也没底。他和朋友商量,决定自己先做起来,搞清楚其中的环节,再往下一步走。
  在关注农业后,何睿调查市场发现,青蛙养殖是一项不错的事业。与其他创业者不同,何睿确定养殖青蛙后,第一时间没有找货源,也没有找场地,而是从饲料着手。何睿跑了很多家饲料公司,最终与正大集团取得联系。
  拥有丰富经验的正大集团有着专业的技术团队,在与这些专业人士交流中,他的思路更加开阔了,对创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有了思路,有了技术,何睿开始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养殖青蛙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否则青蛙易生病;土壤也要保水、有粘性,否则青蛙打洞时会塌。作为平原地区的沙洋老家,成为何睿的首选。更幸运的是,何睿在考察农田时,与沙洋县委宣传部取得联系,宣传部在沈集镇有包联村,那里的条件很适合。经过引荐到实地考察后,何睿当即拍板,这里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最好的创业基地。
  稻香蛙鸣前景美
  成立湖北乐翔农业有限公司,再成立稻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数百亩农田,何睿的生态养殖项目,红红火火地干起来。
  公司所在地乐山村也跟着动起来。每天,村里至少有三四十名村民到何睿的基地里干活。每个月,何睿开出的工资就超过12万元。
  何睿的创业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稻田里是不施肥不打农药的,否则会伤害青蛙,每亩稻田里投放了18万尾蝌蚪,它们成长过程中的排泄物就是最好的肥料。
  村民们还看到,蛙苗一投放到稻田里,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就进驻了。他们化验水质、土壤,编制养殖手册,实行科学养殖。喂养青蛙的饲料,里面添加了多种中药,就是不加抗生素。乐翔农业总经理何睿还亲自参与培养有益菌,再将有益菌加入到水体中,抑制水体中的有害细菌繁衍。一个简单的投食台也有讲究,饲料投放到投食台上时,投食台会弹起来,青蛙便敏锐地跳起来捕捉食物。对于这一点,何睿解释,青蛙是看不到静止物的,如果将饲料简单地放下,它们是无法进食的,所以他设计了这个投食台。他还在饲料中添加了奶粉等诱食性食物,吸引青蛙进食。
  毕竟不是农业专业出身,何睿在创业中也犯过错。在稻田里埋设封闭式水管时,就因为经验不足,水管埋深了,结果被压破,流出来的水将田埂都冲垮了。不得已,紧急请工人重新埋设水管。这次失误,何睿亏了几十万元。在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何睿也出过错,当时防护网还没架设起来,结果鸟儿、野鸭趴在田里,可着劲地吃幼蛙,用人赶、用高音喇叭吓,作用都不大,而且当时正是农忙时节,请人都不好请。那段时间何睿急得上火,直到防护网架好他才放下心来。
  如今,在科学养殖中,何睿看到了美好的前景。蝌蚪到成蛙的变态成功率高达99%,让自然淘汰率降到最低。何睿目前开始计划建设冷库,并逐步开展深加工,制造蛙油、速食产品、保健品等,把产业链逐步拉长。何睿还看到了套种稻谷的前景,由于完全无农药种植,很多客户已经慕名前来订购稻谷了。
  在充满稻香味的农田旁,倾听久违的蛙鸣,何睿的创业既有挑战性,也充满惬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70位诗人参与同题《蛙鸣》白孔雀纸媒丛书04期头彩选拔
聆听:听一池蛙鸣 / 田间小路
闻着稻香在田野中拍照,满满的都是收获
从20亩到300余亩,稻田养蛙,他这样做生态农业
【青春中国·2022华语诗歌散文大赛】参赛:戚思翠
新媒体文学 I 稻花香里 (481期同题诗合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