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渭 :孤傲佯狂的天才(上)

高清晰数据,带你聚焦徐渭大写意的细节

徐渭画像

徐 渭(1521年-1593年)。

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等;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

徐渭的艺术成就

徐渭的积极表现自我情绪的艺术,开启了后世表现主义的先河,影响深远。

就近代画坛所景仰的大画家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 而论,都是从此画法脱胎而出。

郑板桥对徐渭佩服得五体投地,曾刻了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用来钤于画上。

近代的吴昌硕题徐渭的书画册亦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颜真卿)”。

齐白石对徐渭更是倾慕备至。他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

又题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青藤的泼墨大写意,学人无数,无人能学来,只能望洋兴叹,恨自不如者不绝。

徐渭一生坎坷多变,从出生一直到他生老病死,命运都在不停地捉弄他,如他诗中所言: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迹,徐渭成为了大写意体派的真正确立者。

徐渭的绘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思想性与艺术性并存,“不拘物象,而重生韵”,笔墨的巧妙运用是徐渭绘画的特点。

徐渭的存在使得明代画坛生出了耀酿的光彩,他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央视人文纪录《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中,比较了16世纪末东方中国明朝的徐渭和19世纪末西方荷兰的梵高。

无论是“中国的梵高”还是“西方的徐谓”,这不约而同的“命运多舛”经历诠释了天才画家的诞生。

如果说,苦难是艺术的近义词,越伟大的艺术家,他所承受的苦难----精神或物质上的苦难就越巨大与深重,那么,梵高和徐渭无疑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徐渭的绘画技法&“墨与纸”

徐渭对于书画的用笔颇有心得,他说过,“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他的大写意画的创作常常用“扫”的方法,例如,“信手扫来非着意”,“偶然墨扫牡丹枝” 等等。

由此可见,他在艺术创作中纵情挥洒自己的个性,不受任何约束,将自己心中的癫狂展露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如此,徐渭成为了大写意画风的开创者。

张元忭父子原是救徐渭出狱的恩人,徐渭也对他们十分感恩。万历六年(一五七八),张元忭庐墓守孝毕,返京仍任翰林院编修,万历八年(一五八0)春招徐渭入京,徐渭满怀希望在夏天就到京了。于是,除了替张元忭代拟了不少诗文和应酬字画外,更有了《代应制咏剑词草书轴》、《代应制咏墨词草书轴》、《代应制咏月词草书轴》这三大巨制。其中,前两幅尤其罕见,尺寸竟然竖三五二厘米,横一0二厘米,十足的丈二巨幅。这种高头大轴兴起于明中期,故文征明便有不少尺寸径丈的巨作。但如此巨作首先得有这种特制大尺幅纸的条件。大约丈二大纸除了苏、宁一带外,京城方才容易可得。《徐文长三集》卷五便有《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索我杂画沈小霞》诗,足见索书者能够送上“三丈”大纸请他作书。徐渭有《答张翰撰》即给张元忭讨论索书画用纸问题信。

曰:绢不宜小楷,燥则不入,稍湿则尽斗而烟。高丽纸如钱厚者始佳,然亦止宜书,不宜画。今寄者薄黯善沁,又卷束尽成皱裂,即书亦不宜也。四长幅则佳品,惜两月不弄,手生,坏却此等物耳。缘老来杜撰之画,如登州蜃楼然,有时而有,有时而无也。近又稍作观音,漫寄一条,书《心经》于上,聊塞《黄庭》之委。

看来,“如钱厚”的高丽纸必大张,是徐渭认为“止宜书”的巨纸。张元忭送来羊羔肉和白酒,徐渭便须奉酬作书,真是“天上神纱塞紫虚,人间毛颖不胜书”!尤其是“应制”之作,即如当年为胡宗宪代拟《进白鹿表》一样,必须精心制作,以备幕主向皇上邀功。当然,徐渭对艺术的真挚情怀与强烈的探索精神,应该是这些高头大轴的创作冲动;

研究发挥水墨的效能,徐渭创造性的尝试在“生纸”上作画。

徐渭充分利用“生纸”渗水晕墨的特点,有意识地以生纸作为他书画创作的主要媒介。通过运笔的轻、重、徐、疾、蘸墨的干、湿、浓、淡,有时还用矾水调墨,营造出墨痕泛滥、淋漓变幻的奇特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

“用墨如滂沱倾泻而物象光彩奕奕,勾花点叶如音符入谱,弹跳有声”,构成气势连贯,变幻陆离而又震撼人心的水墨交响旋律。

他的画'学至于无学,法至于无法',完全超越了技法和形式而进入了一种自由而纯粹的美学境界。

与前辈的讨论:

有人称徐渭作画使用胶墨法,这不准确。徐渭的薄矾水调墨与胶墨画法有区别。更者,徐谓的极为微妙的淋漓泼墨形成的惟妙惟肖的“边界”效应,晕散的控制“界限”,是对运墨与纸材之间“晕墨”效应的巧妙把握。

如同孩儿尿炕在被褥上“画地图”形成的痕迹一样,并不是一味的晕散“渐变”下去,“地图”的边缘界限是清晰可见的。

自古有不少人,如任伯年、吴昌硕、蒲华都是用胶墨的能手,而胶墨晕墨所形成的边际呈现透明的墨韵、经岁月会出现与自然老化不符的色变、反胶的现象;这与徐谓画作的墨痕在干后仍有新鲜、透明干净而湿润之感,晕墨“边缘界限”特征有明显区别,是这是研究青藤绘画技法不可忽略的要素。

关于徐渭书画用纸,一般认为是“生纸”,以桑皮为主原料的高丽纸说法居多,但徐渭创作书画用纸并非定式,更何况 “高丽纸如钱厚者始佳,然亦止宜书,不宜画”,徐渭认定这类“生纸”只适合写书法,不适合作画。

笔者在去南京博物院为《杂花图》数据采集期间,研究了徐渭《杂花图》材质特性,我所见到的徐渭真迹《杂花图》用纸,平滑细腻、薄口、无抄纸帘纹痕迹、纤维组织特质凸显“皮纸性”;显然这并非是“生纸”,具备了适度的“熟性”。

恰恰是纸材的这种特性,与徐渭的水墨浓淡控制技巧结合,是能够产生神奇“边缘界限” 效应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诸大家感叹徐渭的大写意是学不来的,首先是“不拘物象,而重生韵”,“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的绘画心境,“无为无法”的”随意“性;次而是控墨的娴熟技法。

这些难以“捕捉”的“境界”,“技法”,足以令诸书画大家、前辈“望洋兴叹”,只剩下做“青藤门下走狗” 的份儿了。

《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李庚教授的 “素材表现:渗、洇、溶、流”;“笔触墨色:竹、宣、皮、麻纸” 等研究与实践为我们奠定了“纸与墨” 结合关系的基础,使我们看到 “现代需要水墨,需要有对传统艺术有新的解释与创意。

同样,关于墨与介质材料的课题,对于我本人所长期从事的古书画研究、复制与材料的生产工艺处理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笔者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绘画权威,常保立画伯探讨徐渭《杂花图》卷

徐渭《杂花图》卷复制本

《杂花图》卷

【年代】明

【作者】徐 渭

【形制】手卷 纸本 墨笔

【尺寸】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

【收藏】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徐渭的《杂花图》卷。

在这十余米的手卷中,如同宏大的交响诗,淋漓酣畅的水墨分别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共计13种花卉蔬果。

徐渭以其疾飞狂扫的豪放气势,纵横挥洒,似信笔涂抹;

画中华滋丰润的牡丹含羞沾露,占尽风流;

硕荷、榴枝、菊豆、梅兰、修竹,用笔姿纵率意,笔触歪斜正侧,跌来倒去,或偃或仰,随意点染,无不自如流畅。

笔墨看来似不经意,然画中线条、墨彩、气韵、造境俱佳。

作紫藤则逸笔草草,洋洋洒洒。

《杂花图》用薄矾水调墨作画,这样可以避免、控制水墨渗散。此长卷以枯、湿、浓、淡无数墨色层次,点、厾、勾、抹诸多笔法参用,挥写出激人心弦的笔墨的旋律。

忽而,又如狂风乍起,骤雨俱至,条条笔道,斑斑墨点,笔走神蛇,点线飞舞,纵横密集,线条速疾颠狂,画中尽显着交响乐一般波澜起伏的宏大乐章,倾刻,笔住墨涸,戛然中止,墨彩纷呈,留下满纸斑斓。

如今,时隔4世纪有余,画中仍可显见墨迹淫淫的湿润感。无怪谢稚柳先生在观后冠其 “天下第一徐青藤” 的美誉。

徐渭《杂花图》卷全图(含原画包首):

徐渭生平

嘉靖元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城大云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母为侍女小妾。

少年时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读书,“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

十岁仿扬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性格豪放,“指掌之间,万言可就。”

二十岁时成为生员,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县潘克敬女为妻,接下来八次应试不中,“再试有司,皆以不合规寸,摈斥于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阴城东赁房设馆授徒,40岁才中举人。与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链、钱鞭、柳林、诸大绶、吕光升等号“越中十子”。后来为浙闽总督作幕僚,曾入胡宗宪幕府,一切疏计,皆出其手,又出奇计大破徐海等倭寇。

徐渭十年抗倭,尤其是这两年宣府塞外的情怀历练,其词似辛稼轩的激烈慷慨,其书却有前无古人的宏大与奔腾气象:

《應制詠劍軸》

歐冶良工,風胡巧手,鑄成射斗光芒。

掛向床頭,蛟鱗—片生涼。

枕邊凜雪,匣內飛霜,英雄此際肝腸。

問猿公,家山何處,在越溪傍。

見說,胡塵前幾歲,秋高月黑,時犯邊疆。

近日稱藩,一時解甲披韁。

即令寸鐵堪消也,又何勞,三尺提將。

古人云,安處須防,但記取,戎兵暇日,不用何妨。

一日胡宗宪于舟山捕获白鹿,徐渭撰《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视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别令小臣录为一册”,学士董汾等对徐渭文章大为赏识。又代作《贺严公生日启》,吹捧奸相严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宪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作《十白赋》哀之。

李春芳严查胡宗宪案,徐渭一度因此发狂,作《自为墓志铭》,以至数次自杀,“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精神几近失常,几度癫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下狱七年。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技艺。

万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为状元张元汴等所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

徐谓从此潦倒,痛恨达官贵人,浪游金陵、宣辽、北京,又过居庸关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结识蒙古首领俺答夫人三娘子。

万历五年(1577年)回绍兴,注释郭璞《葬书》。

徐渭四十五岁时写《自为墓志铭》,对自己的死有过凄凉的设想。说自己“不善治生”,到油尽灯灭时,肯定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只有几千卷书,几件乐器而已。

张元汴还自恃对徐渭有救命之恩,常引以孔子礼教来约束,惹恼了徐渭,大声怒吼道:“吾杀人当死,颈一茹刃耳,今乃砾吾肉!”

他宁愿被一刀了结性命而不愿忍受礼法说教如碎刀子割肉般的折磨,因而精神郁结,旧病再度复发,终于与张元忭绝交而去。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晚年以卖画为生,但对于那些权贵,他不搭理,那些人找到门前,他也会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徐渭不在!”

晚年时,徐渭患上多种疾病,耳聋、手足麻痹、下身水肿,他再也挥不动画笔了,就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接济,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他在《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这些诗文中记下了不得已变卖心爱之物的情景,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

畴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寝”,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以73岁高龄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悲悲切切、凄凄惨惨。

徐渭在绍兴的故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世沧桑

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1

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2

徐渭故居,青藤书屋 3

以上作者为赵鲁滨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写意大师徐渭的水墨葡萄,真是水墨淋漓!
徐渭: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艺术创作要有真面目,才可为高手!
徐渭笔下的花鸟画
青藤书屋与明代第一才子——徐渭
他俩 一个穷疯,一个富浪,却都震动了画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