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开先金院本《打哑禅》《园林午梦》赏析

 

李开先金院本《打哑禅》《园林午梦》赏析[2005/4/21 9:31:00 | By: zyj]

 

作者:张英基

关键字:明代 李开先 金院本 《打哑禅》《园林午梦》

    明清两代是中国戏曲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传奇在明清戏曲艺术中居于主要地位。明清传奇继承了南戏的艺术形式,并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例如将剧情发展的段落分为“出”,每本传奇一般在二十出以上,六十出以下;剧本大多分上下两本(),且每出戏结尾处都有下场诗。此外,脚色也由南戏的七色,增为十色;曲牌也有所丰富。

明、清杂剧成就大大逊色于明清传奇,但在戏曲形式上,较之元代杂剧有比较大的变化,如折数不限,曲调不限,主唱不限等,都有新的突破。因此明杂剧又称南杂剧,与北杂剧(元杂剧)相区别。但明杂剧在内容上很少有元杂剧那种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到了清末,清杂剧已成为余响尾声了。

    明代齐鲁的戏曲作家十二位,擅于演唱的十人。其中知名的有:章丘的李开先、袁崇冕、高应玘、张国筹、弭少庵、袁声等;济南的谷继宗、王舜耕(即王田)、刘天民等;青州临朐的冯惟敏;滨州的刘效祖;商河的张自慎,等等。

    这个时期山东的戏曲作家,多半集中于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章丘、济南、泰安、青州一带,以李开先为代表人物。

    当时章丘的戏曲创作繁荣与演出之盛,明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中有记载:李开先编成剧本后,先由家童排演,号称“歌擅新声四十人”,“年几七十歌犹壮,曲有三千调转高”。他们除在本地演出,有时还到外地去演唱,被那些来山东旅游的外地游客赞誉为:“只闻歌之者多,而章丘尤甚。”另外据载,当时山东泰安,每天演戏者约百余处。可见明代齐鲁戏曲发展之盛。

    李开先(15011568),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别署中麓放客,世称中麓先生,山东章丘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书画鉴赏家。嘉靖八年(1592)举进士,授职户部主事。嘉靖十年(1531),曾运饷金至宁夏,目睹边防荒弛,外患严重,深有感触。从宁夏饷边归来,途经陕西关中武功和鄠县,登门拜访了当时削职家居的著名曲家、文学家康海和王九思,为他们所赏识,并与康、王订交,赋诗度曲,彼此相见恨晚。嘉靖十四年(1535),擢升为吏部郎中。嘉靖十九年(1540),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他善诗能文,不循格律,信手放笔。据《明史》载,李开先与当时王慎中、唐顺之、熊过、陈束、任瀚、赵时春、吕高八人,多有诗文唱和,号为“嘉靖八才子”。他们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风,主张学习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曾巩,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要求文字平易朴实。嘉靖二十年(1541),因抨击当时执政者夏言和严嵩,揭露其政治腐败,上疏弹劾阁臣夏言等而获咎被削职罢官,回到章丘故居。李开先以“焉文字”匾其堂。《闲居集》载《庠生李松石合葬墓志铭》曰:“中麓子自罢官,以'焉文字’匾其堂,盖取身既隐矣,焉用文之意。”《李开先年谱》曰:“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癸卯,42岁。书'焉文字’匾其堂,盖取不欲以文名世之意。”居家近三十年,以抑郁终老。

    李开先在家乡修建亭园,结词社,家蓄声伎,以征歌度曲自娱,自比马东篱、张小山。他非常欣赏民间流行的歌曲,曾不断搜集编刻,刊有《烟霞小稿》《傍粧台小令》《酸醎构肆》等集。在当时北方曲坛上,李开先是一位十分活跃的曲家。他盛年赋闲,放浪自适,除寄情于诗文、曲词以外,尤致力于戏曲、散曲、小曲的收藏。他极爱藏书,特别多藏有词曲书。“性好蓄书,李氏藏书之名闻天下”(《明史·列传》一七五)。其收藏之多,当时有“词山曲海”之称。他曾自作了一幅对联曰:“书藏古刻三千卷,歌擅新声四十人。”有人赠给他一幅对联曰:“年几七十歌犹壮,曲有三千调转高。”可见他对当时戏曲与民歌的发展是颇有贡献的。

    李开先曾手订元人戏曲数百卷,同门人选订元杂剧十六种,成《改订元贤传奇》。他以善曲擅名,平生著有金院本剧作集《一笑散》,包括《打哑禅》《园林午梦》《搅道场》《乔坐轿》《昏厮谜》《三枝花大闹土地堂》等六个院本,惜今尚存前二种。另外还著有杂剧《皮匠参禅》等,已佚。他的传奇有《宝剑记》《断发记》《登坛记》等,前两种今尚存,后一种已佚。其散曲有《中麓乐府》《中麓小令》《市井艳词》等。

    李开先晚年还著有曲论《词谑》一卷,全书共四部分:一、词谑,选录了一些滑稽幽默颇有讽刺意味的曲文与故事;二、词套,评选了前人几十套散曲和杂剧曲文;三、词乐,载录了当时几位著名演员的轶闻趣事,并列述了当时知名的弦索家与歌唱家;四、词尾,论尾声的作法,并举例加以说明。其中保存了一些明代戏曲史的宝贵资料。尤其词乐部分,介绍了周全如何教人学歌,颜容如何研究技巧等,虽寥寥数语,但非常具体生动,简明扼要,胜似空泛的长篇大论。

    另外他还著有大量诗文,其中有关心时事之作,诸如《夏日闻倭报》《边报行》《塞上曲》等诗。也有一些为当时文学家所写的传记,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为人行事与思想风貌,诸如《李崆峒传》《何大□传》《遵岩王参政传》《荆川唐都御史传》《对山康修撰传》《渼陂王检讨传》《康王王唐四子补传》等,其诗文皆编入《闲居集》。

    今人路工辑校的《李开先集》,收有李开先现存诗文、散曲及戏曲作品(其中《断发记》仅选《德武离婚》一出),还收有他的曲论《词谑》、画论《中麓画品》及杂著《诗禅》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出版。

    今有《李开先全集》(上中下三册),收录了包括李开先创作之戏曲、散曲、曲论、诗文及杂著。诗文《闲居集》十二集,传奇《宝剑记》二卷、《断髪记》二卷,院本《一笑散》二种,散曲《赠康对山》一卷、《卧病江皋》一卷、《中麓小令》一卷,《四时悼内》一卷,曲论《词谑》一卷,画论《中麓画品》一卷,《中麓山人拙对、续对》二卷,《诗禅》一卷,戏曲改定本《改定元贤传奇》六种编集,《悼内同情集》一卷。附录:一、传略;二、叙论;三、年谱·族谱;四、唱酬;五、有关论文选录后记。

    李开先的作品堪称是其生活时代的缩影,他写国家、写朝政、也写个人。写朝政,往往注入了个人的爱憎,写个人忧乐,又无不与国家社稷相关。虽有时因虚荣所驱,他也说几句大话、空话或假话,然绝多言出肺腑,不假矫饰。在几乎所有的作品里,他都孜孜以求,或倾诉衷肠,或追忆过去。

 

    金院本《打哑禅》

    《打哑禅》作于嘉靖四十年(1561)以前(见作者是年五月六日跋),为李氏金院本《一笑散》集之第一种。明清以来,诸家戏曲书目,不见著录,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始载录。全剧共一折,仅有曲五则,其余均为手势对曰。剧中写汴梁相国寺长老真如,见众生贪嗔妒嫉,人欲横流,就连其“撇空”大弟子都沉迷于赌博浪游,骂祖毁师,违条犯法,卧柳眠花。于是长老决心用祖师流传的佛法,救度众生。他将一个哑禅写在招贴上,让大弟子撇空张贴在山门前,让人们对答,谁若答对了,就可得“十两叶子黄金”。

    屠户贾不仁,到市集买猪,路过寺门,见了山门贴文,便想去碰碰运气。他尽管从未读过佛经,也不懂打哑禅,心想若侥幸撞上了,就能得到“十两叶子黄金”,即使撞不上,也不用担什么罪过。于是就揭了招贴,进寺与长老对打哑禅。两人比划了一阵子手势,长老便急呼撇空弟子,赶快拿出十两叶子黄金给贾屠户,且大加赞赏其“贤者而隐居下位”,为“绝人逃世者”。屠户贾不仁轻而易举地得黄金而去。

    大弟子撇空十分生气,心想:自称“再世活佛”,满腹佛经,受人尊敬的长老,反倒不如街坊屠户之辈,竟然输给了一个杀猪的。他一气之下,便直投屠户,要拜其为师。待到撇空问及如何应对的,方知屠户手上比划的和心里所想的,只不过是买猪卖猪的那一套,与长老哑禅之真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长老伸出一个手指,屠户出了两个手指;长老伸出三个手指,屠户伸出五个手指;长老点一点头,屠户指一指长老,又指一指自己。原来长老意谓:“一佛出世”(一指),对“二菩萨涅槃”(二指);“法僧三宝”(三指),对“达摩流传五祖”(五指);点头是“点头知来意”,对指两人是“无人无我”等等,而屠户心里想的却是“一头猪”对“二百钱”;“三头猪”对“五百钱”;“点头、对指”是说价钱公平合理之类,他竟然全蒙对了,于是得金而去。剧中写屠夫打破长老的哑禅,结果弟子发现长老是误会其意。写了如此种种荒唐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作者极为感慨地说:“世事颠倒每如此,眼前琐碎不堪观。”此剧短小精悍,幽默有趣,别具一格。

    李开先《打哑禅》《园林午梦》院本自跋曰:“至人无梦,太上忘言。午梦甚至夜梦,哑禅涉及于多言。”其弟子杨善则跋曰:“至于《一笑散》……浴月读之,不觉大笑出声。”又曰:“就《午梦》以觉门,感《哑禅》以悟道”,云云。

此剧现存版本有清初抄本、《李开先集》戏曲杂著本(据清初抄本)以及《李开先全集》本等。

 

    金院本《园林午梦》

    《园林午梦》作于嘉靖四十年(1561)以前(见作者是年五月六日跋),为李氏金院本《一笑散》集之第二种,全剧仅一折。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著录。作者在剧中写一位“邻人不识名姓,甲子原无岁年”的老渔翁,读了崔莺莺、李亚仙二传后,觉得二人行事颇相近,难分贵贱。正当中午,困倦起来,他便在园林中入睡了。睡梦中,崔莺莺与李亚仙相会,因老渔翁说他俩一般,互不服气,二人各自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夸夫荣妻贵,甚至争辩斗起嘴来。互相指责对方的缺点,品性不端,所行非礼,双方婢女红娘及秋桂也各为其主,助阵呐喊,相互对骂,终于打了起来。争论的中心主旨是两个妇女是否平等。崔莺莺自恃相国千金,怀有门第偏见,鄙视曾为娼女的李亚仙,结果被对方一一驳斥。渔翁醒来,一切皆空。由此他想到,因自己机心尚存,致使梦境不安。他要从此断绝尘缘,务要达到至人无梦之境界,最后归结为:“黄粱欠炊犹未熟,社鼓一声惊觉来。万事到头俱是梦,浮名何用老吟怀。”

    剧本结构比较简单,一折仅四曲,其馀均为宾白。梦凤楼识语曰:“《也是园书目》不列之杂剧中,而列之《词林摘艳》《盛世新声》之前,此二书皆选录小令、套曲,则《一笑散》即中麓自集其小令、套数之作。”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将其列入“具品”,评曰:“崔之《长恨传》,曷若《李娃》?何必呶呶?词甚寂寥,无足取也”。周亮工《赖古堂集》则评曰:“奇情节类似儿戏”。但此剧可视为明代院本的宝贵资料。李开先的弟子崔元吉跋曰:“夫无梦为至人,无欲为上人。以其静定绝虑,豁达大观,一切宝贵利达,言语文章,皆归于空。世人浅识妄念,挟私而争尔我者,如梦中有争,觉则一空而已。”所言极是。

    此剧现存版本有明万历年间刘龙田《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卷末附录本、明崇祯年间闵遇五辑刻《六幻西厢》附录本、暖红室《汇刻传奇西厢记》附录本(系据《六幻西厢》本)以及《李开先集》本、《李开先全集》本等。

 

参阅书目: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山东史志资料》1982年第一期;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110)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曲论初探》赵景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0050421

张英基 2016-11-28收集整理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进德:论《金瓶梅》对戏曲的援用及其价值
一句“戏言”引发的血案:李存勖太入戏,伶人却认真了
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开先的10首古诗,文字平易朴实,却让人回味无穷
国学导航-金瓶梅资料汇编○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
【戏曲干货】参军戏、梨园、宋杂剧
李贽《童心说》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