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财】十大忽悠人的理财定律(收藏分享)

十大忽悠人的理财定律

↓↓↓

一、高风险匹配高收益

俗话说“富贵险中求”,风险越高,收益越大。那么,在现实的投资市场上,真是这样吗?事实上,伴随着对收益的追求,潜在的风险有可能加大;但单纯地放大风险并不一定能提高收益,尤其是在短期的投资行为中;我们追求的比较理想的投资模式是用较低的、可控的风险获得尽量多的收益。

点评:“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对应高收益”,这句话主要是指从20 年以上的长周期角度来衡量的。但对于小于10 年,甚至小于1 年的短期投资而言,“高风险”往往只体现出“ 风险”的一面,即“高波动”性,也就是说风险与收益是不一定成正比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则获得“高收益”、“低收益”的可能都存在。

二、家庭资产配置“4321法则”

所谓“4321 法则”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收入配置法,将40%的收入用于房产和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最后10%用于保险。在不少理财师给出的家庭理财建议中,我们总能寻觅到“4321 法则”的身影,但这种资产配置法真的百试百灵吗?

点评:尽管“4321 法则”被普遍用于理财规划中,但千篇一律的建议并不科学。比如,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三四千元的月收入中仅仅只能花费30%作为日常开支显然不够,单是房租这一项开支可能就占到收入的20%-40% 。而这一阶段,要求其花10%的收入买保险就有些强人所难。

K

三、股票投资“80定律”

所谓“80 定律”,其实是股票投资占比的一个法则。指的是个人资产中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比例等于80 减去自己的年龄。比如30 岁时投资于股票的资产可占比50%,40 岁时投资于股票的资产占比40%为宜。那么,实际生活中,这一法则是否真的能让投资效果更好呢?

点评:应该说,“80 定律”的投资理念符合大部分人伴随年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变化。不过,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80 定律”传递的是风险把控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对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适用。30 岁的人并不是一定要把所有资产的50%投资于股票,而70 岁的老人,也未必还需要投资10%资产的股票。

K

四、家庭保险“双十定律”

家庭保险“双十定律”是指:家庭保险的恰当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倍,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这条定律被普遍用于家庭理财建议中。

点评:最需要保险的是资产还在累积阶段,同时成员的收入对家庭经济影响很大的家庭。而在这样的家庭中,收入更多一些的人更需要保障,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顶梁柱”。至于本身收入水平就比较低,或是本来就不为家庭带来收入的个人,在保险方面也不应作为重点。“双十定律”只提供了一个保险理念,具体需不需要10 倍收入的保额、10%收入的保费则因人而异,大家不用刻意为之。

K五、黄金可以抗通胀

黄金投资之所以受到关注,除了与前几年价格不断上涨,让投资者看到获利可能有关外,还因为其常常与抗通胀相联系。随着国内物价的上涨,很多人为了规避这一风险,选择黄金投资来保值、增值,黄金俨然成了抗通胀的代名词。

点评:与“黄金抗通胀”这一概念最吻合的情况发生在上世纪70 年代。可能很多人都记得,70 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两位数通胀时期,黄金价格一路飙升,在货币都不值钱时,黄金是唯一保值的东西。不过,这大概是唯一可以列举出的黄金抗通胀的例子。实际上,从长期来看,黄金是一种回报率非常低的资产。

快讯通财经www.kxt.com温馨提示:每周一、三、五《财经观察》更是为你点评原油黄金白银美指等产品,欢迎大家届时观看。↓↓↓

另外,快讯通财经开设《投资学堂》节目(每周四播出,节假日除外),美女主播用趣味性视频为您讲解实用的投资理财技能↓↓↓

▲您也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快讯通财经app,随时随地学习投资理财知识。

K

六、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鸡蛋和篮子,这个投资界最著名的比喻来源于199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推及至投资领域,即不要将全部资金投放在同一个项目上,而是要投放到不同的领域,这样的话,即使某一项目失败,其他项目还可能盈利,从而降低完全破产的风险。

点评: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人的资金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投资者首先应理性分析市场有多少合适的“篮子”,自己熟悉的能评估的“篮子”又有哪几个,盲目地进入不熟悉的投资市场只能增加风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自己有多少“蛋”。只有资产达到一定规模,为分散风险考虑,进行不同的投资配置才有意义,在本金较少的情况下,“为配置而配置”则没有必要。

K

七、不负债是傻瓜

“不负债是傻瓜”,是不少“负债生活族”所推崇的一种理念,意即没有负债、不去贷款就等同于没利用好银行杠杆的“傻瓜”。但在实际生活中,盲目的负债只会对家庭经济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点评:大量金融借贷工具和产品的出现,使得“负债投资”及“负债消费”在现代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逐渐升高。可以说,“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以及“用别人的钱来赚钱,借鸡生蛋”,是负债的最核心的魅力。但如果没有算清实际借款成本就糊涂借款、因为想要“一步到位”而承担超出承受能力的还款压力,甚至利用房产抵押等贷款方式筹集资金用以博取高风险的投资回报就未免得不偿失了。

K

八、股市年收益率可达到12%

“先生,股市的年收益率可达到12%啊,有没有兴趣投资股票呢?”最近,大盘行情回暖,人们经常会接到这类邀请你开户的电话。如果你手头刚好有一笔资金要过一段时间再用,是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差在股市里赚一票呢?

点评:所谓的“ 股市投资收益率在12% ”是从一个中长期阶段来看的。例如,2006 年上轮牛市启动前上证指数约1000 点,到目前按2400 点计算,8 年间大盘指数上涨了1.4倍,年复合增长率为11.56%。但这不等同于在这期间投资股市就可以至少获得11.56%的收益,事实上,短期内市场风向随时可能变化,而手头投资股市的资金还要在一定期限内退出,因此很可能得不偿失。

K

九、“价值投资”等于“长期持有”

很多投资者在谈到价值投资的时候,都会提到“长期持有”的概念。普遍认为,想身体力行价值投资理念,就必须长期持有一只或几只股票。“难道巴菲特不是这样做的吗”?

点评:价值投资的核心应该是买入价值“被错误地低估”,被低估值的原因是市场恐惧、市场不够理解等多种原因造成。有的低估值公司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因此持股的时间也就可以更长。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实现长期高速增长,因为公司的经营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公司本身以及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或者说当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公司未来成长价值的时候,那么就应该果断放弃持有的策略。

K

十、“不割肉”就不会有损失

作为投资者,必然会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买入股票后被套怎么办?不少刚刚入市的投资者往往羞于承认自己的投资过失,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不“割肉”,反正股票还在,不会有损失。

点评:事实上,一旦股票出现亏损,虽然你的持股量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这些股票理论上对应的公司资产的价值没有变化——但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交割股票都是按照“市场价”进行的,所以跌破成本后就是不割肉,损失也发生了。

如果你对这篇文章心有感触,请务必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接受正确的理财观。

▲图文来源于网络,快讯通财经www.kxt.com整理而成,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 学理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造你的复利计划!银行人自用家庭理财七定律,收好!
理财周刊
新婚家庭如何应对购车生子
通膨不容回避 如何让您的财富保值增值? - 中国金融网
如何树立正确的家庭理财观念?
抗通胀增值资产,大家选择什么理财产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