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就叫修道

《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国学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它是“道”的具体化,它在人与万物的本源的基础上,阐述了宇宙之间所存在的“道”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是“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道德法则。

老子作为《道德经》的创造者,他认为我们的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求“道”来解决,具体方法就是让我们的思想顺“道”而行,用道性换掉人性,这个过程就叫修道。

老子说,“当人的思想符合了'道’时,人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就能实现人生的完美。”

几千年来,我们从物质与生命中探究道,并意图以道来掌控物质与生命,其结果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在老子的逻辑里,道被看作是万物之母、万事之初。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老子的逻辑里,道被看作是生命的依附和生命的利益,被看作是可以利用的万法之宗。也就是老子用“天地之根”、“谷神”等词来对“道”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和形象的表述。

老子以物质为道,阐述了道从何来,并提出了物质和物质间的存在规则、法则、规律因何而起?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

对于老子的这些问题,科学在“道”这条路上,无论追究多深、回溯多远,也无论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却越来越发现逻辑不通。科学家除了发现越来越多的为什么之外,就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可能,“证伪”是这条道的驿站与终点。

老子以生命为道,阐述了道从何来,并提出了生命源于物质,不但物质的为什么全部存在,而且,围绕生命存在发生的生死、伦理、道德、精神、自我等等问题交织成更多的为什么。

在老子的逻辑里,道之于牝,并非是生养某一个、某一种具体的事物,而是育养着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它是天地万物的总的根源。因此,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继之,老子又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说:虚空博大、变化莫测的“道”是永恒存在而不会消亡的,这就叫做“玄牝”,即幽微玄妙的生育之门,而这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它绵绵不绝、若隐若现地存在于天地之间,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关于“绵绵”,有两种解释,其一为绵绵不绝之义,其二为冥冥之义,也就是幽暗深远、不可窥测的意思。“若存”,即好像存在,好像又不存在,它是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而这正是道的特点,它不是人们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得明明白白的。可也正因为这样,道的作用才是无穷无尽的。

而且,无论我们怎么脑洞大开,想象、虚拟、设计出人的多么远大、多么理想、多么不可思议的未来,却仍然无法解决生命各自存在的共同之道。因为生命存在的终极目的和意义不可或缺,“虚无”是这条道路上没有终点的未来。

行这样自然之道几千年,文明的人类造出满世界的物质财富和满世界各自为生的人,物有奇有贵,人有勇有谋。

不过,无论怎样物华天宝,无论怎样人杰地灵,“道象”之下,人心未变,人性未变,人的本质未变,生存竞争的模式也未变,而且,一切也并无本质性改变的迹象。不得不说,这一切都缘自自然之道。

在自然之道里,一切皆因缘,万物皆周期,凡事须有度。

一切皆因缘,告诉我们一切事物某时某刻展现的特征都是基于一定条件(因缘)的。条件变了,事物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有些是不易察觉的量变,有些是表征明显的质变。

万物皆周期,指出我们的认知从“天地”到太阳系,到银河系,到河外星系,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认知的物质,仅仅是这个宇宙的5%。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生死轮回、潮起潮落都是在进化的,说明了万物都是有周期的,都是在遵循自然法则的。

对于自然法则这个词,可以说是新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新名词。在所有的科学发现中,它可以算得上是很晚的一个了,然而,它却是流行最广、最引人注目的发现。

亨利·德拉蒙德,1851年出生于苏格兰。他是一个博学多才、才学超群的人。而对许多人来说,亨利·德拉蒙德之所以声名远播,在于他曾在德怀特牧荻的“回归之旅”中帮助过他。当时,人们都冠以他“天才布道者”的美称。同时,他还是一位在自然科学方面卓有成就的讲师。

尽管亨利·德拉蒙德一生从未获得过任何学历上的承认,但他却有幸获得了任命,成为了一位牧师。他本人同时还是神学方面的权威人物。在其有生之年,他曾将其一生所学和所感悟到的东西编辑成书并付梓出版。《精神世界的自然法则》便是其中一部伟大的作品。此书在1883年出版后,仅在五年之内就售出了7万册,这对于自然科学著作来说,是很难得的,也可见此书的影响力。亨利·德拉蒙德从此声名鹊起。

亨利·德拉蒙德也曾游历过非洲南部,并在对当地的地质地貌做出全面详细的勘查后,写成了《热带非洲》一书。亨利·德拉蒙德还出版过另外一本意义深重的书叫《人类的进步》。

然而,真正奠定亨利·德拉蒙德终生成就并使他能够流芳百世的著作却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这部书是亨利·德拉蒙德在1874年所写的沉思集。

在亨利·德拉蒙德的有生之年中,《世界上最奇妙的事》得到了人们广泛地阅读,书中的大量句子及其思想也频频被人们引用。

当年,此书的销售量已超过1200万册,即使到了今天,该书对人们的影响仍不可小窥。由于受到亨利的影响,人们至今还信奉并遵循着上帝的指示:人们要爱上帝,并且互相之间要相亲相爱。

事实上,早在科学出现之前的几个世纪里,人们研究的仅仅是现象本身。

当时,世界还仅仅是一片洪荒,到处一片混乱、纷杂、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仅仅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单独的、孤立的、毫无关联的个体组成的整合体。

但事实上,许多见解独到的思想家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后,都得出一个共论,那就是:所有这些个体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可惜的是,这些法则规律对古人来说是无法被理解和认知的。人类自身是无法发现到它们的,于是,先人们只能寄希望于诸神,试图通过神的指示,去解释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

就这样,西方哲学的鼻祖泰勒斯一生就留下了一句话“水是万物之源”。

出乎意料的是,水在老子那里,只是“几于道”的。即便如此,依然被西哲们赞美了2600年,现代科学却没法验证它的真理性成分到底有多少。

如果把人体比作宇宙,那些体内的细菌或许可能探索到它们活动范围的一些规律,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明白整个人体的结构及其活动规律。和宇宙相比,我们只是体内的那些细菌。

而这些细菌,所体现的就是“道”,就是“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搏之而弗得”,我们没法形象说明它的特性。所以老子才借天道而论“道”,因为天道是可以感知的,春秋轮回,月落日升,风雨雷电等等。

面对这些自然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通常都会注重科学依据,但是科学是谁在搞呐,还不是人嘛!所以,我所说的科学,究其根本,还是人学。

然而,人是有局限性的,人的思想意识,理论研究,到了看不见,感知不到,维度空间局限的地方,就会出现断层。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也许它们就存在另一个维度空间里,正像宇宙之外还有无数个宇宙。

据说,一个人由180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每个细胞都是独立存在的生命,这和佛家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结构相似。

因此,具有创新精神的先人们,通过苦苦地思考,不断地实践,纷纷著书立论,创立各自的哲学门派。其目的无非就是想给自己,同时也给其他人一个关于世界的合理的解释。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还有就是哲学领域的斯多葛派和毕达哥拉斯派。他们不畏艰辛,孜孜不倦,试图从仅有的零碎材料里整理出头绪来,并将它具体化、合理化。

但是,斯多葛派和毕达哥拉斯派的先辈们经历无数个日日夜夜、殚精竭力、呕心沥血所创作出的华丽篇章,其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了,惟有《道德经》在世界的各个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关于这一点我们是无法否认的,因为许多知名的学者对此都曾发表过肯定的说法:语言的必需性要求我们必须并且只能将真相呈现出来。一切永恒不朽的精神化的事物,都是以尘世为外衣,以世俗为结构的。而思想是不能凭空存在和产生的,只有以物质为基础,以物质为媒介,思想才能表达出来。尽管其性质不一样,现象之间的类比和自然之间的类比确实存在着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不可割断的,是必然存在的,即一切现象都必须遵循法则和规律。

正如我们所见,法则和规律之光照耀在真理上,将希望点燃。希望之光又照亮了“现象”前行的道路,加快了它前进的步伐。

可以说,法则规律的发现无疑就是科学的发现。

如果我们能将自然法则应用到精神领域,就能用科学的方法解释精神层面的东西,就能以科学为依据来阐释自然的构成以及展示自然变化发展的进程。

如此一来,精神领域的一切就如同物质世界中的事物一样,可以被感知和触摸,而不再虚无飘渺、不可琢磨。

更进一步说,精神领域的一切已然科学化,就能经受得住任何更精尖的科学测试,然而此时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一般来说,一个类比是否恰当,是否贴切,总是受到最严厉最苛刻的质疑。

毫无疑问,试图在特定的领域里发现或者建立类比,这必然会犯下许多大错,而这些错误又是不可避免的,是非犯不可的,否则,人类社会又怎会进步?

至于这些相似之处的价值,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尽管老子思维的跳跃性极大,但我们还是体验到了“道”可以感知,但不可以论证。

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科学的思维,然而却把我们带进了逻辑推理的死胡同。不是一切都要用、能用科学来验证、来推导的。

科学只是实证和逻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或利器,但不代表世界的全部和人类智慧的全部。

我们趟过一条河,需要借助工具测量河水的深度和河床的硬度,但是测量工具验证不了我们趟水的目的和趟水的人数。

这就如同庄周梦蝶,科学该如何验证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西方信奉上帝,同时推崇科学。以西方的科技发达程度,为什么还要笃信宗教而不疑呢?那些新任总统都要左手拿《圣经》,右手贴胸,或一手指天,那不是信誓旦旦地说谎吗?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庄子的话对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的认知总是有限的,科学验证也总是有限的,无论科学如何发达,哪怕再过亿万、万亿年,这句话都是对的。

对于这种说法,是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经常发挥的观点。

正因如此,在老子的逻辑里,天地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是“道”所产生并依“道”的规律运行而生存,从而真正地体现道的本质。

道的本质是什么呢?道的本质不是自然,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自然而然。道的本质是感知,不是某物,是使混沌有秩序的方法。

这秩序是谁遵循或使用的秩序?是我们人类以及所有的生物(一切感知体),是我们包括所有的生物在使用这种秩序使“混沌”显现为存在,如果不使用这种秩序,就只有“混沌”,没有世界,现在我们使用了,我们就有了秩序中运转、显现的世界。如果我们不用这秩序了,就没有这个世界,只有“混沌”。

道是感知的法则,道是感知形成的自然秩序,道是万物存在的秩序,因道而有序,混沌就体现为万物。如果某物不在道的秩序中,此物便消失为无,有序为有,无序为无。对万物而言,有序为存在,无序为不存在。对人来说,有序为生,无序为死。

道是感知事物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和整体平衡之力,万物只要存在了这种平衡之力,有了这个平衡之力,世界就在秩序中存在了。

道是感知运动的规律和感知存在的根据。不从感知解释自然,自然就无法解释;不属于感知的自然,自然就不可能存在;除了感知之道,自然便无道可依。非要从自然解释出物质之道和生命之道,这便是人为的执着,只能是人为之道,是非道。老子的“天道”和“道法自然”显然是会错了意,道在感知,道法感知。

可见,物质与生命都是具象的存在,道在本不在象,两者都只是道的显示,不呈现道的本质。因为大道是恒常不灭的,是宇宙万物最小的组成,万物有灵,遵循自身的法则,不生不灭无始无终,随缘聚散,缘起则生,缘尽则灭。

从根本上讲,没有生死之分,没有万物之别,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和状态,所有的状态,最初都是相同的,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无”,而《道德经》所谓的“有”,就是当下的一切存在,万事万物,随因缘和合聚散。

可见,道是生成万物的必要因素和条件。也就是说,万物得道有可能生长,无道和失道必然灭亡。

所以说,万事万物自身固有的属性,有它恒定的一面,必须遵循,不可违背,这就像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空气一样,而道的一些属性类似空气,所有生命因为空气有可能生长,但没有空气必然死亡。然而,空气又是无形无状,无处不在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呼吸着空气。

同时,道又有不恒定的一面,即变化的一面。变化的一面怎么变化呢?随着时间、空间、环境、气候、趋势等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与势俱进)是万事万物的显著特征。

我们人类呢?也应当与时偕行,体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奉献于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和谐而有所作为。

需要注意的是:道推动万物的方向是逆向的,作用方式是柔弱的,也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用哲学思想推测,道是宇宙的本质,本源和本根。道决定万事万物的形态,结构和趋势。道是客观唯物主义的基石和根本,一切都是必然的,自然的和坦然的。

道无为而无不为,道做事和做功没有目的,意愿和贪欲的,也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更是普遍,广泛和持久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句话的意思,其中后其身而身先,就是说把自己的利益自身放在众人后面,反而会得到别人的爱戴和别人的拥护,就是一种谦让的精神。那么外其身而生存,就是把整个人都置之度外,反而能够保全生命。成其私,就是成就他自己所追求的一种事业。

圣人谦虚,能够退身于别人身后,反而能得到别人的爱戴和拥护,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也可以保全自身,正是由于不自私,反而能够保全了自己的人生。

在《道德经》中,把位于别人身后得到别人拥护和爱戴,用大地来作为比较。大地是很广袤的一个事物,它位居人下,胸怀包容万物。大地所生长出来的万事万物,是非常广袤的,默默承受着很多人的践踏,甚至粗暴。

大地从来不轻易的显示自己的威力,它就好比我们的母亲一样,默默无闻。默默奉献自己的爱,没有奢求回报,从来都是位居身后。

它无时无刻的都在我们的注视之下,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他,无法真正的去探究它。

大地离我们很远,也又离我们很近。因为我们和大地相伴,但是大地又那么广袤,又那么深奥玄秘,我们都在受着大地的影响和制约。

用科学思维探求,道是能量,就是所有物质的起源,是固化和实体的能量结果;也是一切变化的力量,更是运动和循环的引力。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万物源自能量,最终毁于能量,复归于能量,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热寂。

对于生命而言,空气和基因就是“道”。对于工业而言,电力和磁力就是“道”。对地球而言,自转和公转就是“道”。对商业而言,交换和分工就是“道”。对于官场而言,服从和服务就是“道”。对于科学而言,探索和发现就是“道”。对于人类而言,生存和繁殖就是“道”。对教育而言,启发和培养就是“道”。对于客户而言,需求和财力就是“道”。因为,道就是万物万事的生长和变化的必要的,核心的和关键的因素。

可见,“道”进入任何一种状态,都会随这种状态的因缘发生相应的变化。“道”入人身,就会随着这个人的因缘业力,而成这个人的人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为道?如何悟?为何悟?
《道德经》:天道“无为”、道法自然
《道德经》中人生10条“不争”的大智慧,个个精辟至极
《道德经与心理咨询》:老子之“道”
《道德经》:事物从产生到消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则
道德经中的“道”、“无”与真空场、暗能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