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文字高手,不玩高深,玩高雅

近期写稿子,脑子里常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这些都是“种子”,遇到合适的温度与水就会生根发芽。

今天,突然想跟大家谈谈关于“高雅”的事情。

谈这个话题的由头,来自写稿中的一些见闻。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组对话:

“这稿子写得不行,都是老生常谈、大路货”

“这稿子可以,虽然看不太懂,但觉得很厉害”

这种“不明觉厉”,就是今天我们要谈的“高雅”。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接受一种潜移默化:一个东西很简单,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我就显得很没品味;一个东西大家都云山雾罩,我在那里点头微笑,逼格就会直接拉满。

这种潜移默化,看起来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对立,其实根子是理念的冲突。

就写稿子而言,“高雅”本身没错,关键在于怎么取舍。我将高雅分为两类:多余的高雅与必要的高雅。

01多余的高雅

高雅的前提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要不同寻常、有点门槛。但这个门槛必须是靠思想支撑起来的门槛,不是人为设置的门槛。

工作推进会上,把一个本身都懂的道理,用一堆前沿概念过度包装,听得大家云里雾里,这算高雅吗?

对着小学生讲相对论,大谈理论公式,换来的肯定是小朋友们的一脸迷茫,这算高雅吗?

前者是故弄玄虚,后者是不合时宜,两者都是多余动作。这方面的集大成者是郭敬明。

十年前,郭出版了一套散文集,一共三本,书名分别是 《愿风裁尘》《守岁白驹》《怀石逾沙》。听起来文艺范十足,但仔细琢磨,好像都有点烟雾缭绕、磕磕巴巴。

以《守岁白驹》为例,“守岁”应是守护岁月的意思,“白驹”是白驹过隙的简写。作者的本意是,通过字面上一快一慢、一急一缓的碰撞,来阐释青春的易逝与不舍。

《怀石逾沙》也是同样套路,“逾沙”出自成语“逾沙轶漠”,形容跋涉了长远路途,经历了很多事情。“石”与“沙”,一轻一重,形成对比,形容岁月跋涉沉重,但依然艰难前行。

以上种种,作为文学表达,虽有牵强之感,但却无可厚非。如果谁要把郭氏文风嫁接到公文领域,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一次,修改部门提供的关于法治的一篇讲话初稿,文中一块讲“公平正义”,从罗马法理讲到中华法系,从先秦法家谈到沈家本,洋洋洒洒七八百字。

我问起草人,为啥这样写。此君回复:“这是从知网上下载了大批论文,好不容易提炼而成的。市委领导讲话嘛,站位必须要高……。”

“你们平时是怎么写的?”

“我们平时很简单的,公平正义就是把案子办好,别让老百姓寒了心嘛。”

我告诉他,你就按平时写的来就行,“别让老百姓寒心”这句话比上面的大道理强太多了。

这不是理论文章,大段的道理毫无必要,都是多余动作。多余的“高深”,一点都不高雅,全是废话。

02必要的高雅

不让玩高深,那么就只能亦步亦趋,年年岁岁花相似吗?其实不是,高雅要用在刀刃上。

俄罗斯文学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一句话:“千百年来,艺术史只展现了两个法则,一个是把人们熟悉的东西变陌生,另一个反过来,把人们陌生的东西再变得熟悉。”

其实,这不仅是艺术史的铁律,也是公文写作的真理。我们写的材料无外乎就两种:熟悉的与陌生的。文章想出彩,就两个办法:把熟悉的变陌生、让陌生的变熟悉。

第一个问题:如何让熟悉的变陌生?一个苹果,放在那里毫不引人关注,但被咬了一口呢?立刻就可让熟悉的苹果变得新鲜、充满想象。

让熟悉变陌生,是一篇大文章,以后可以慢慢写,今天先抛块砖出来。目前想到的有两条:

一靠化妆。化妆是在不动刀的前提下,最快改变容貌的办法,关键是用好化妆品。

同样主题、同样内容,在不同场合要化不同的妆容。什么时候素面朝天,什么时候略施粉黛,什么时候浓妆艳抹,都要视场合而定。

公文化妆品主要有修辞、案例、标题、结构。修辞、标题,前面已经讲过。今天分享一个关于“案例”的案例:那时还在中学教政治,在讲到矛盾对立统一这一课时,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能不能讲一个简单直白例子,帮助我们理解一下啊。”

我说,你们都看过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国王称呼唐僧什么?御弟哥哥。大家琢磨一下这个称呼,就是一个对立统一,“御弟”与“哥哥”的组合,就是国家与个体、礼法与情感的对立与统一。

现在想来,那堂课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二靠涵养。有人肯定会想,难道不该是整容吗?不对,整容是科技与狠活,涵养才是由内而外的永恒美。

涵养来自修养,修养来自日常。具体在前期文稿《不写稿子的时候做什么之二:沉淀》中已有阐述,大家可以再去看看。

同样一个主题,为什么别人每次都能另辟蹊径,自己只能老生常谈,归根结底是涵养不够、见地不足。

积累很重要,但定期要总结,要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单纯的积累,只是数量的变化,正如熊彼特说:无论你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也带不来一辆火车。

我们要由量变到质变,由涵养改变气质。

第二个问题:如何让陌生的变熟悉?面对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甚至为所谓问的东西,怎么让对方能够快速理解,这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最常用的办法有两个:

一是类比解释。有一句话叫做:凡是不解,皆可类比。数学的本质就是用已知推出未知,写材料也是如此。比如,前几年比特币刚出来,各种专家都在解读,但阿里的一位工程师用打麻将解释挖矿:

假如四个“矿工”一组,在随机数字中一人一次摸牌机会,碰撞出一组牌,谁先胡了谁就赢了,也就获得了比特币的记账权。只不过打麻将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而比特币挖矿相当于一元一万次方程,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

你看看,区块链不懂是吧,用麻将这一“国粹”来作比,不就简单多了。还有周总理面对外国友人,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类比《梁祝》,也是同样道理。

二是数据可视数据不只代表精准,还可以给我们带来画面感。比如,2001年,苹果研发了新一代音乐播放器,也就是后来的iPod。这在当时是一件崭新的事物,最初的发布词是:“iPod,重量0.19千克、存储空间5G。”

乔布斯认为这一文案很糟糕,因为它只有精准、没有画面。他亲自将其改为:“iPod,把1000首歌进口袋。

这句文案也成了经典,0.19千克换成能放进口袋,观众知道了它体积小、重量轻;存储空间5G换算成相对数值1000首歌,观众就明白它容量大。

数据可视化不是什么新鲜事,“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在为劳斯莱斯创作的系列文案就经常使用,比如这条:“劳斯莱斯豪华真皮坐垫,由8张英国牛皮所制,足够制作1280双软皮鞋”。

最后,还是那句话,真正的高雅不一定是高深的,但肯定是不凡的,并且这种不凡,是建立在“既能在简单中洞察复杂,又能让复杂变得简单”的能力上的。

当然,高手也都是与高雅保持适当距离的。子曰“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道理差不多,当你天天把高雅挂在嘴边的时候,它反而会慢慢离你而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写作者尽快“上路”的途径——机关公文写作知识讲座(一)
八极拳高手功力高深 每招都能打出破风声
深入分析!如何写出一篇让领导满意的材料?
【争鸣】中医与武术、西医与西洋拳
揭秘:告诉你为什么写好的讲话稿领导不用
不要用装高深,掩盖自己浅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