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豨莶草

药材名称:豨莶草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采收加工:夏季开花前或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至半干时,放置燥通风处,晾干。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产地: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科:菊科
原植物:豨莶
植物情况:一年生草本




高30-100cm。直立,上部分枝常成复二歧状,全部分枝被灰白色短柔毛。




叶对生;基部叶花期枯萎;叶部叶三角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下延成具翼的柄,边缘有不规则的浅裂或粗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具腺点,两面被毛,三出基脉,侧脉及网脉明显;上部叶渐小,卵状长圆形,边缘浅波状或全缘,近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梗长1.5-4cm,密生短柔毛;总苞阔钟状;总苞片2层,叶质,背面被紫褐色头状具柄的腺毛,外层苞片5-6枚,线状匙形或匙形,开展,长8-11mm,宽约1.2mm;内层苞片卵状长圆表或卵圆形,长约5mm,宽约1.5-2.2mm;外层托片长圆形,内弯,内层托片倒卵状长圆形;花黄色;雌花花冠的管部长约0.7mm;两性管状花上部钟状,上端有4-5卵圆形裂片。


 





瘦果倒卵圆形,有4棱,先端有灰褐色状突起,长3-3.5mm,宽1-1.5mm。花期4-9月,果期6-11月。


豨莶草药材性状:茎圆柱形,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枝对生,节略膨大,密被白色短柔毛;质较而脆,易折断,断面明显的白色髓部。叶对生,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8-6.5cm,先端钝尖,基部宽楔形下延成翅柄,边缘有不规则浅裂或粗齿;两面被毛,下表面有腺点。有时在茎顶或叶腋可见黄色产砂状花序。气微,味微苦。




豨莶草
1头状花序
2茎圆形
优等品以枝嫩、叶多、色深绿者为佳。
豨莶草药性:'味苦,气寒,入足厥阴肝经,止麻木,伸拘挛。
豨莶通利关节,驱逐风湿,治麻痹拘挛,疮疡拥肿。服涂皆善。
研末,热酒服,治疔疮肿毒,汗出则愈。
庸工用此治中风病,皆不解病理,误信本草荒诞之说耳。
【注意】
阴血不足者忌服。
①《唐本草》:''多则令人吐。''
②《本草经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肿、肾两亏,阴血不足,不因风湿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
③《本草述》:''忌铁。''
【附方】
①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豨莶草不拘多寡,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晒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②治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切碎晒干,炒,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子)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③治疠风脚弱:豨莶草(五月取赤茎者,阴干,以净叶蜜酒九蒸九晒)一斤,当归、芍药、热地各一两,川乌(黑豆制净)六钱,羌活、防风各一两。为末,蜜丸。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张氏医通》豨莶丸)
④治中风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口角流涎,筋骨挛强,腰脚无力等证:豨莶(酒蒸,晒九次)三斤,蕲蛇二条,人参、黄耆、枸杞子、川萆薢、於白术、当归身各八两,苍耳子、川芎、葳灵仙、半夏曲各四两(以上诸药,但用酒拌炒),沉香二两(不见火)。共十三味,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送下。(《方脉正宗》)
⑤治疟疾:豨莶草(干品)一两。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全展选编·传染病》)
⑥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黄花草五钱,山栀子一钱,铁锈钉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枪(三叶鬼针草)适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剂,两次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⑦治发背丁疮:豨莶草、五叶草(即五爪龙)、野红花(即小蓟)、大蒜等分。擂烂,入热酒一碗,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韫》)
⑧治痈疽肿毒,一切恶疮:豨莶草(端午采者)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进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韫》)
⑨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豨莶草,捣烂敷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⑩治风气行于肠胃泄泻:火枚草,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世医得效方》火坎丸)
⑾治翻胃及脾间诸疾,腹痛泄泻:皱面地葱花(即火枚草花),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蜜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不拘时候。(《百一选方》)
⑿治肠风下血:豨莶叶,酒蒸为末,炼蜜丸。每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炮制】 豨莶草: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酒豨莶草:取净豨莶草段,照酒蒸法(附录ⅡD)蒸透。每100kg豨莶草,用黄酒20kg。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 9~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各家论述】
1.《纲目》:豨莶,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2.《本草通玄》:豨莶,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熟补,未敢尽信,岂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蒸煮,便有补益之功耶?世俗以慎微《本草》誉之太过,遂误认为风家至宝,余少时亦信之,及恪诚修事,久用无功,始知方书未可尽凭也。古人所谓补者,盖以邪气去则正气昌,非谓其本性能补耳。
3.《本草正》:豨莶,气味颇峻,善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涵,九蒸九曝,蜜丸,空心酒吞,多寡随宜。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痿痛麻木。生者酒煎逐破伤风危急,散撒麻疔,恶毒恶疮,浮肿,虎伤狗咬,蜘蛛虫毒,或捣烂封之,或煎汤,或散敷并良。其扫荡功力若此,似于元气虚者非利。
4.《本草述》:有云,豨莶制如法,大益气血,四肢不遂,大有功。又曰,古方愈风汤、四白丹,药多辛散,恐非类中所宜。半身不遂病久,补气血、化痰药外,更常服豨莶丸佳。又云,口眼歪斜缓者,豨莶尤佳。合而参之,则此味止宜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证,似不能疗中藏奄忽之证也。盖中藏证是阴不能御阳,风火相煽,致阴已离阳,所谓升降息而气立孤危者也,至是以索益元气之剂,以求生于万一,毋亦后时而济于存亡之数乎,固不得责其效于兹药也。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不宜熟;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
5.《本草新编》:豨莶入肾。然散人真气,最不宜服。不宜用而人之兹编者何也?盖肾经之药,药品中最少,肾犯风邪湿气,又最难治,姑存之以治肾中风湿之病。中风之症,必问其腰间索有水湿之癣否?有水湿之癣,又必问其肾囊之干湿苦何。肾中有风,其人必然腰痛而重,肾中有湿,其人必然囊破而痒。即用豨莶,亦必与人参、白术大剂共用。至于湿痹腰脚酸疼之症,又必加入苡仁、茯苓、黄芪、芡实同施,始万全也。夫豨莶未尝无功,余虑入误认补味而常用之耳。风入肾者最难治,存豨莶而不删去者,正备妙用耳。不然,防己可祛肾内之风湿,存防己何必复取豨莶?正以豨莶功用胜于防已,其耗散精血亦逊于防己,所以存防己而仍存豨莶。盖防己治肾内之风湿,止可一用以出奇,不可再用以贻害,若豨莶则不妨一用而至于再用,但不可久用耳。6.《本草正义》:豨莶,生时气臭味涩,多服引吐,盖性本寒凉,而气猛烈,长于定窜开泄,故能治热烦痈毒而吐痰疟;及其九次蜜酒蒸晒,和蜜为丸,则气味已驯,而通利机关,和调血脉,尤为纯粹,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
7.《唐本草》: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主金疮,止痛,断血,生肉,除诺恶疮,消浮肿,捣封之。汤渍、散敷并良。
8.《本草拾遗》:主久疟,痰饮,生捣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虫蚕咬,蠼螋溺疮。9.《开宝本草》:疗虎及狗咬疮。
10.《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问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服之补虚,安五脏,生毛发。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妇人久冷,尤宜服用之。
11.《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为末,酒调服。
12.《滇南本草》:治诸风、风湿症,内无六经形症,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气壅盛,手足麻木,痿痹不仁,筋骨疼痛,湿气流痰,瘫痪痿软,风湿痰火,赤自癜风,须眉脱落等。
13.《本草经疏》: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
14.《分类草药性》:明目,黑发,滋阴养血。
15.《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
16.《广西中药志》:其叶外敷虾钳疮(生两指隙间)。
17.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降压,祛风止痛。治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风湿痹痛;蛇虫咬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豨 莶 草(《新修本草》)
临床实用中药312味~~~祛风湿篇~~~祛风清热类药材。
桑寄生
透骨草
《本草精荟》:祛风通络:豨签草的功效与应用
《本草纲目》载录一味治中风的中药:内祛筋骨风湿,外治湿疹瘙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