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当赵堡太极拳脉系

  

  是赵堡太极流传早,还是和式太极产生早?和式太极拳能否完全可以取代赵堡太极拳?要澄清这些问题,还得从赵堡太极拳源流史说起。
  1、从杜元化1935年《太极拳正宗·太极拳溯始》得知,蒋发于明万历二十四年赴山西跟随王林桢(字宗岳)学拳七年。返乡后,在温县赵堡镇传授此技。因此,王宗岳是赵堡太极拳宗师,蒋发是第二代传人。继而,三传邢喜怀,四传张楚臣,五传陈敬柏,六传张宗禹,七传张彦,八传陈清平。
  2、和有禄先生1990年赠寄笔者和氏家族秘传《拳谱》之复印本。首页的《太极拳师之姓名》笔录:“始宋时,武当山有位老师,名叫张三峰。次、老师住山西,名王林贞。三、老师住赵堡镇,名蒋法。四、老师名邢西怀。五、老师名张初臣。六、老师名陈敬柏。七、老师名张宗雨。八、老师名张彦。九、陈清平”。(见图)
  杜元化的考证与和氏提供的谱文,相互印证,是吻合的。说明赵堡太极从明末到清末是代代相传,从无间断。
  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铜川市王震川先生,在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世代行医刘恒山后人的医案中,挖掘出雍正六年(1729年)王柏青编著《太极秘术》之海内孤本,记录了明末清初赵堡太极传人的诸多经典拳论。孤本中记录了:①刘凤梧《太极秘术序》,②王柏青《太极秘术序》,③张三峰《太极拳势》,④王宗岳《太极拳论》,⑤蒋发《太极拳功》,⑥蒋发《太极拳诀》,⑦蒋发《太极拳行功论》,⑧邢喜怀《太极拳道》,⑨邢喜怀《太极拳说》,⑩张楚臣《太极拳秘传》,⑾王柏青《太极丹功义诠》,⑿王柏青《太极丹功要术》。
  4、还须明确指出,清初王柏青先师在《太极拳秘术序》中,曾郑重告诫后学者说:
  “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先师曾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奥义,有不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者不传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随。’”
  无庸置辨,明末清初的赵堡太极拳是得之于道门,是由武当山道门所传,是道术、是修炼内丹之术。且须择德才兼备,尊师重道者,方传其“秘论”,遵循“秘传”的门规。故而以上太极拳“秘论”,始终没有传人陈家沟。陈家沟的拳术,原属炮捶体系,是何时更名为“太极拳”的,至今仍拿不出有力的证据。究竟是陈卜“发明”了太极拳,还是陈王廷“创造”了太极拳?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也未说清楚。陈鑫说陈卜“发明”了太极拳,《陈氏家乘》也说陈王廷“精”太极拳。树陈王廷“创造”太极拳之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无论如何辩解,清乾隆之前,陈家沟的“拳谱”,没有一篇署名太极拳的经典拳论流传于后世。这就与赵堡先师们的经典“秘论”形成鲜明对照。是与非,真与伪,俨然泾渭分明。
  用陈家沟《陈氏拳谱》的传递表,取代中国太极拳师承传承表,这大概是温县《陈氏太极拳志》的一大“发明”!
  由斯观之,清雍正六年赵堡王柏青先师编著《太极秘术》的重见天日,自然而然地成为唐豪、顾留馨二位编造陈王廷创造太极拳之说不可逾越的铁壁铜墙,也是其追随者的克星。
  综前所述,仅就赵堡太极拳流传脉络而言,在陈清平之前,其弟子和兆元所创的“代理架”还没有产生,显然,赵堡太极拳远远早于被称为“代理架”的和式太极拳。
  5、再就目前赵堡太极流传与发展现状来看,如今除和式太极拳外,至少还有四个重要脉系在海内外广泛流传。
  ①张应昌传授的赵堡三合一太极拳。
  西安刘会峙先生乃西安赵堡人侯春秀的人室弟子。他在《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的源流及特点》一文中说:
  “王宗岳先师将张三丰祖师所创的武当传统三合一太极拳,传给了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先师(由此而称为北派太极拳),由蒋发将其继承架为旨圭,在赵堡镇代代秘传下来,故称为武当赵堡三合一太极拳。蒋发传邢喜槐(为第四代),邢喜槐传张初臣,张初臣传陈敬柏,陈敬柏传张宗禹,张宗禹传张彦,至此均系单传。八代先师张彦除传其子张应昌外,还传给了由陈家沟(笔者注:实王圪增村)变产而迁赵堡镇,并在赵堡镇重新治产经商定居的陈青萍(指陈清平)。故张应昌和陈青萍都是第九代名师。由张应昌传第十代张汶,张汶传张金梅,张金梅传张敬芝,张敬芝传侯春秀,由侯春秀先师传给笔者,计已一十四代。”
  赵增福先生著作《中国赵堡太极》(1997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曾对张应昌传授的赵堡太极拳也有披露。其说:
  “此外,张敬芝的另一弟子陈应铭,在赵堡镇传拳。陈应铭的高足王庆生,功力过硬,目前在赵堡镇颇有声望,传人很多。”由此可见,无论是赵堡人侯春秀在西安所传众多弟子习练的“三合一太极拳”,还是赵堡人王庆生先生在赵堡及黄河南北两岸所传众弟子的拳架,均与和兆元后裔所传的“代理架”有别。
  ②李景颜传授的赵堡太极拳。
  郑瑞、谭大江二位先生合著《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一书(1999年人民体育出版社),有关李景颜所传脉系的赵堡忽雷太极,有如下解说:
  “‘忽领架’是赵堡第八代李景元(颜)的弟子杨虎学艺成功后,体验中形成一种抖劲、发劲形成。因‘抖劲’是忽然生发的劲力,故称为‘忽领架’。然而,杨虎这种抖劲,在他的功夫上认为较易,而被传授的人却认为难度较大,因此,从学的人不多,影响不大。目前受传者逐渐也在改进忽领之形。”
  笔者在台北出版的《太极拳技击和炼丹术之奥秘》一书,对李景延所传忽雷架的考证如下:
  “第四种架式:传给温县辛堂村人李景延的拳架,后又称‘忽雷架’。在走架中随着功夫的纯熟而逐步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功深之后,能突然发整劲,有‘雷霆万钧’之势,故而得名‘忽雷架’”。目前台湾高雄市王晋让先生和美国徐纪先生所传,即是“忽雷架”。
  王海洲、严翰秀先生合著《赵堡太极拳诠真》(200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其师承为:李景颜传杨虎,杨传陈铭标,陈传杜毓泽的承传脉系,属于李景颜传授的赵堡太极拳。
  据闻,杜毓泽传授的拳架,目前在台湾和美国均有传人。杜毓泽是赵堡太极早期传人中唯一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工程师,民国初年留学德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台湾定居,所传弟子,可知者有徐纪、梁纪慈二人。
  日本著名武术史学家松田隆智先生著《中国武术史略》(1984年四川科技出版社),是这样记载的:
  “杜毓泽——河南怀庆府人,其父杜岩是怀庆府知府。杜留学德国学工,不以教拳为业,所以得其传授者不多,仅有徐纪、梁纪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侯氏太极拳
正本清源话“忽雷”
杨式太极拳源远流长(百花山原创)
太极拳传人中的四大杰出女性
也谈《扬氏太极是一家》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分支---“忽雷’太极拳之起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