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到仁性
userphoto

2015.02.04

关注

人性纷纭复杂,有着太多的变数奇遇。不可多谈,小聊一番,算是一次切磋和交流也是不错的。

 

在不了解人性本质之前,我们先看看人性对于外界的需求: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身体物质直接奠定的需求基础;安全需要是发展的基础;爱是存在的万物本质,心灵的归属;尊重是社会属性的平等的基础;自我实现是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成就需求。从这些需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社会关系中重要的东西:本能、和平关系、情感、平等、价值。一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倾向、能够着重于这些方面,就会构成一个趋近于符合人性需求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人,可以有千千万万种结构,人性从一般性视觉去认识他,一般有五个层面:物质层面、生物层面、情感层面、心灵层面、精神层面。而人既然是人,所有层面都有关联,互为联系左右,笼统的谈论,怎么都看不清人性终究是什么。

 

众所周知,人离不开物质,人们通过科学来了解物质、从结构、属性、化学反应、游离状态、来了解物质的规律,通过改变物质来完成对于人的需求和服务;人们通过观察人类历史和动物进化、动物反应、动物本能来了解人性,人存在了动物身上混合的许多属性,这就是人的原始本能层面;这个层面也直接关系到人的情感层面,因为本能和情感直接相互作用,具有母爱、亲情、友爱、欢乐、恐惧、愤怒、怜悯、自我保护、地位次序、独立、相互帮助、舍己等不同种类的动物情感属性;情感系统又和灵性系统直接相关,动物都是具有灵性的,人也一样。其中,区别最大的是人具有更高的理性精神和思维活动,大脑的思维在人类历史的进化中脱引而出,这就是动物大脑只开发了7%,而人脑开发了10%的高级转变。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中,大脑、理性、精神、思维、思想成为了人类进化的重要特征。

 

而人的思维是怎样超越动物的的呢?从第一次像猿人那样拿起石头砸东西,到拿起木棒打击,就说明了四肢的劳动有益于大脑的进化。所以有,心灵手巧之说,手脚勤快也会心灵。而这不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和文字的发展,语言文字成为了所有人类经验总结和思考的记录总结,不断的承前启后持续不断地完善发展。所以,特别是文字的发明和创造,对于人类的进化历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因着文字的差异性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思考方式,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至今没有被遗忘的文字文化,基本都属于人类历史中最优秀的文化类别,他们都具有天赋的优势才能做到不会被磨灭淘汰于历史的长河里。

 

有些人从善恶观来了解人的本性,其实是错误的方法。善恶是人类社会的对比教育的方法。孟子说性善,荀子说性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王阳明不谈善恶,只谈体用关系,是聪慧之人。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正如孔子的二元对立教育法,只是用君子、小人来对比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建立从善去恶的审美价值。

 

老子不谈善恶,善恶只是名目,是相对论,所以,恶会转化为善,善业会转化为恶,善恶一念之间。固执的善,在某些不合适宜的场合就变成了恶,有些看似的凶恶苛严也因许是一种善的需求。所以。老子是本体论加方法论加对比法。双向推力加对立统一。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般的解释是: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更深刻的解释是:注意,其中“斯”通“则”。: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则变得丑恶了;天下皆认为善的东西,则变得不善了。这就太极阴阳的转化的哲学。

 

统治者利用多数人所都认可的、追求的、喜爱的东西来标榜自己,树立自己的威望,正如利用儒家的美名,爱国的美名一样,做者自私自利的事情,不为人知。我们怎么能够看清善和恶的界限呢?这就牵扯到了“善复为妖,正负为奇。”这八个字是真髓是透视统治阶级谎言的标尺,查看阴阳交变的真经。“善复”的形式一般多借助舆论宣传,最好是达到“天下皆知”的程度,以增强恶行的效应。“善复为妖”,“善复”一方面,将过去的善事,善举,善行,当作一种手段,一种阴谋,又重新复制,蓄意去“做”,以此得利。或者笼络人心,或者骗取信任,或者为自己开脱某种责任。这样的事在今天的生活中举不胜举。另一方面的含义是,善于变化。脱离道的原则,使私心最大自由化。“正复为奇”很好理解:“正复”是始终如一的按照道的原理,遵从自然的法则的做法。一如既往的遵道。无论世事如何变化,自己都坚持遵道,笃信“道”的伟力。

 

佛家不谈善恶。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盘,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佛家的非要说恶,是一种习性和业力的延续,非要说善,则是断除恶习的修行方法。

 

比如人性固有的"贪嗔痴慢疑"五毒,毒性越深,就积重难返,颠倒智慧,本末倒置,自寻烦恼,在自作自受中不自知,还怨天尤人。人在无知的时候具有的低级动物的属性,贪——贪爱五欲。总喜欢眼欲、饱耳欲、饱嗅觉欲、饱食欲、饱触觉欲;所以食色性也。从原生态的属性,人的基本属性和动物本性是一致的。嗔——嗔恚无忍。动物和人都会发怒,不同的是,人有语言文化及法制约束,所以,不少人发怒时还会讲道理,其实怒气冲心时,仅仅是假道理,无道可言,无理可讲。痴——愚痴无明。迷恋自己,痴迷外物,一门心思、一相情愿、一意孤行的状态。花痴、情痴、一旦迷入事物中而不知往返,进而不出,专入牛角而不自拔,就危险了。极端的喜爱而迷失自己,忘乎所以。

 

后面两种是人的属性,区别于动物属性。很少的动物有自尊心和尊重感,比如狮子和老虎有天生的尊严感,激怒它们就会让你好看。人的自尊心是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人好面子,也是自尊心的负面产物,因为曾经的伤害需求平衡的一种低劣思想风气的产物。也有没有自尊心的人,反映了两种决然不同的本质——禽兽和佛。慢——骄慢自大。指怠慢;傲慢;轻慢;对外界不敏感,或者对外界没兴趣,只对自已的东西感兴趣;或者是惯性思维,原来我是对的,现在也应该是对的;缺乏激情,缺乏学习精神。这是,人最容易自尊而不尊重他人。这种一味地满足自身心理感受需要的人很多,因为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的人,现代社会占比例份额很大。疑——狐疑猜忌,就是怀疑、疑心重,不信任对方,老疑神疑鬼。这个疑字,学问很大,涉及很广,因为社会的险恶、人性的虚伪、包括求真和求证的过程,都存在着疑虑,除非见证真爱、真理时,人才可以无疑。所以,疑是人性的表现、思维的表现、探索和发现的本质。而疑心过重,不信任他人,首先就说明了自身的不自信,没有底气。心灵的不开放及思维的障碍会发生疑虑,有疑虑的人,是会心存恐惧的,所谓,明者不疑。孔子说话就很坚定:勇者无惧,智者不惑。

 

不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先从罪己,修正自己开始的。从人的内在本质去从善去恶,从善的过程不是形式和伪装,而是内心的光明。正所谓那个“仁”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代表了孔子的“仁者无忧”的精神。“仁”是以模仿天地为师中学到的精神,正如岸边居士形容:“仁”字,由“人”、“二”——上横为天,下横为地,组成。人在天地间走得正确谓之仁。仁是对人来说的,依此天地本就没有仁不仁的说法,要说天地的“仁”就要看天地是不是按自身规律运行的,是就是“仁”。说天地不仁,是说天地不以人的仁为标准,说天地大仁,是说天地按自身规律,一视同仁,雨露均沾,阳光普照。”也印证着,老子说的天地不仁,不仁的是人自认为的“仁”,那个仁是狭隘的不完满的“仁”,天地不以人认为的“仁”为仁,所以天地至仁,大光明。

 

人在天地之间,本是自由自在的,律法是约束那些没有自知力和自觉的人。律法对于自觉的人没有约束力,当人把自己投身于天地整体循环中的一份子,人便融入了天地大爱,便更加理解了“仁”。人有从小我走向大我到展现精神价值的机会,也有从人变成禽兽的可能。崇拜什么,就会走向什么道路;和什么类别的人在一起,就会染上什么样习气,包活学习什么文化,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人只有自己才能见证自己的本质,吃自己的果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馆丨四句话读懂王阳明心学
为善去恶是格物,你以为真的是叫你去做善事吗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放得下:解读心学“四句教”,用认识加行动验证为善去恶
许维:做事当如王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