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维:做事当如王阳明

文/许维

王阳明是我的一个偶像。他文能创立心学,武能平江西悍匪、平宁王之乱、平广西边乱,是历史上少有的“复合型人才”。今天想说说我个人对他的“四句教”的理解。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上就是王阳明最为人所知的“四句教”。关于这四句话,历史上已经有n多大学问家解读过n多次了,而且观点也多有不同。既然本无定论,那我也就不怕班门弄斧了,反正至多不过再多一家之言而已,估计也不会造成什么亵渎圣人的严重后果。

王阳明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他只用四句话就将唯物和唯心、将超验和经验、将出世和入世给统一起来了,这简直是太牛逼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单纯搞定一个方面的哲学家就已经能名垂青史了,而他却把两方面统一了起来。

我们先看前两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是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为何基本?因为这个问题会牵连出另一个更加基本的哲学问题:善和恶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然后又会牵扯出下一个问题:客观和主观是什么关系?它们是互相独立呢,还是一个决定了另一个?到这里,我们就从伦理学问题进入了形而上学问题,就开始涉及唯物和唯心谁对谁错的问题了。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王阳明在唯物唯心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纠结,他非常干脆利落的将二者的边界做了一个划分:世界本质上是唯物的,然而人的意识是唯心的,二者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不同范畴当中。这就好比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会用到的分情况讨论,当x>n的时候y等于多少,当x<n的时候y等于多少一个道理。< p="">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王阳明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人之初,无善无恶”。因为婴儿还没有意识,它们是靠DNA赋予的本能来生存的,与其说它们是“人”,不如说它们是一个被写入DNA程序的“生化机器人”,所以它们哪里来的“善”呢?我今年恰好喜得千金,小家伙可以做到上一秒哭,下一秒马上就笑,靠意识真的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只可能是生物本能的结果。因此,我很赞同“人之初,无善无恶”的初始设定。既然心的本体都是无善无恶,那心外的那些大千世界,就更加是无善无恶了。

老子《道德经》当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最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和西方的上帝应该意思差不多,就是那个超自然的存在,它是不讲究仁义道德的,万物在他眼中没有尊卑之别,再尊贵的东西在他眼里都和祭祀用的草狗没有区别。我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一句好暴露了老子的境界:他是站在天地的角度看问题的。

老子想明白了一件事:“仁”是人间的东西,而不是天地间的东西,因此你不能拿人间的标准去衡量天地,那就拉低了天地的层次。所谓“仁”,我们可以近似的理解为善恶、好坏这类“价值判断”,它们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没有人的意识就没有它们,自然界当中是找不到独立存在的“善良”、“勇敢”、“美丽”对不对?它们都是人类意识的产物。四句教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善恶来源于“意之动”,而“无善无恶”才是世界的本体。王阳明对道家学问的研究很深,在此应该是吸收了老子的思想。

如果王阳明只说了这两句话,那么他其实也已经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哲学家了,因为他对世界的本原和人类的意识都提出了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这是很牛逼的一件事情。然而,王阳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他不但能“为往圣继绝学”,他还能“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说,他的这套学问既出世、又入世,出世能解决得了形而上学问题,入世还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让他取得战场上的胜利,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四句教的后两句“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把我们的思路从天上拉回人间,他就是用这两句话平定了江西土匪、宁王叛乱和广西少数民族的起义。

先来看看“良知”这个词,我个人的理解可能和前人的一些理解不太一样,我认为这个良知并非是“知道善良”的意思,而是“智慧”。如果我们认为良知是道德意义上的概念,那么就很难解释王阳明在战争中所用到的诸多阴谋诡计,这也是后来有些人骂他的原因,他使诈太多了。如果“知善知恶是知道什么是善良”,那就狭义了,我觉得理解为“知善知恶就是智慧”会比较到位。

那么有了知善知恶的智慧以后又该如何呢?那就要用它来“格物”了,我们可以近似的把格物理解为“实践”。王阳明非常鼓励弟子“到世上练”,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如果他生在今天,应该会非常赞成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王阳明按照今天的分类标准来看,应该属于“实用主义者”或“功利主义者”那一类,他们不坚持某种绝对价值,而是通过比较利害得失来做出决策。比如《正义,该如何是好》里面那个著名的扳铁道的例子,到底是牺牲一个人还是一车人?这类问题对王阳明应该不会纠结,因为他知道,对一个人的恶,就是对一车人的善,这就是知善知恶,进而就可以为善去恶了。王阳明在带兵打仗的时候知道,对敌人的善就是对人民的恶,因此王阳明对敌人就是要恶,因此他不会妇人之仁,他能够心如止水的对敌人使诈,这恰恰就是知善知恶。善和恶不是捆绑智者的绳索,而是他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最后谈些自己的感想结束这篇文章吧。我认为世界本身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它只是“存在”,无论阳光明媚还是地震海啸,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件“事实”。善恶、美丑、好坏、对错,这些都是观念,它源自于人类的意识,没有人类就没有这些观念的存在。一个智慧的人必须要清楚观念的相对性,它们既不绝对,又不必然,不同人的观念是不同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果想取得世俗上的成就,如果想保持内心的快乐和安宁,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善去恶”,凡事多从好的方面去想去做,对于不好的方面忽略和包容,这样就容易正能量满满了。

我是许维,白羊男,明道软件产品市场副总裁,前《天下网商》执行主编,写过一本《转折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法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智慧:浮躁世界中,什么才是最大的良知?
《心学》精髓之王阳明四句教.
南怀瑾老师:王阳明的四句教(王阳明的转世故事)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是唯心主义吗?其实他既不唯物,也不唯心
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只有六个字和四句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