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晚年的叶公超是寂寞的,寂寞到只有心爱的女人作伴






叶公超早年留学美国和英国,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后入政坛,曾在台湾任“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等职。叶公超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不看讲稿,出口成章,手挥目送,亦庄亦谐。有时声若洪钟,排山倒海;忽然把声音降低到如怨如慕,窃窃私语,全场听众屏息静听”。


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在场的多位名教授都赞许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相媲美。


叶公超的叔父——叶恭绰


公超属于“富可敌国贫无立锥”的类型。他的叔父叶恭绰先生收藏甚富,包括其外公赵之谦的法书在内。抗战期间这一批收藏存于一家银行仓库,家人某勾结伪组织特务人员图谋染指,时公超在昆明教书,奉乃叔父电召赴港转沪寻谋处置之道,不幸遭敌伪陷害入狱,后来取得和解方得开释。据悉这部分收藏现在海外。而公超离开学校教席亦自此始。——梁实秋


胡适是老派绅士, 待人接物,一以贯之,以诚相待。叶公超却人小鬼大,很有点小魔头的本领,可以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优雅粗俗,易如翻掌。


叶公超是个八面玲珑之人,朋友多得不计其数,三教九流无不交纳。在这一点上,叶公超很像胡适,胡适靠的是修养,叶公超则完全出自天性。


朱自清日记里提到叶公超,形容他“喜怒无常、狂狷耿介。和他相处,如同喝一杯醇酒,吃一碟辣椒……”


周作人。周作人说过,自己心中有两个 鬼,一个是绅士鬼,另一个是流氓鬼,叶公超想必也是如此。大约家道中落,寄人篱下出身的,都有这套应世的看家本领。


新月派诗人合影




1928、1929年之际,“新月”派诗人每星期几乎都有次饭局,每次两桌,有胡适之、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潘光旦、刘英士、罗努生。闻一多、梁实秋、饶子离、张滋闿、张禹九和我。


每次志摩一到,就弄得大家欢喜不置,他从不谈文学,谈的都是吃、穿、头发、玩……我曾经与鲁迅见过一次面,吃了一次饭,鲁迅就骂徐志摩是“流氓”,不谈文学。后来我和郭沫若见面,提到鲁迅骂徐志摩的事情,郭沫若说:“当然,鲁迅除了自己,什么人都骂。”其实志摩的生活是浪漫而不颓废。——叶公超



↑1940年代西南联大外文系师生合影。后排右边第一位站立者为外文系主任叶公超,席地而坐者右边第二排第三人为吴宓。


据季羡林回忆,叶公超教第一年英文用的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他几乎从不讲解,一上课,就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课文。到了一定段落,他大喊一声:“Stop(停)!”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有人回答,他就让学生再依次朗读下去,一直读到下课。


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有学生问他:“有的字在《英华合解词汇》里查不到怎么办?”叶公超说:“你那个《英华合解词汇》没用,烧了,要查《牛津大词典》。”




1938年至1939年,杨振宁和许渊冲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一年级,两人都上过叶公超的英文课。杨振宁回忆,叶的英文课极枯燥,他对学生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要作弄学生:“我不记得从他那里学到什么。”


许渊冲则说:“我还记得1939年10月2日我去外文系选课时,系主任叶公超先生坐在那里,吴宓先生站在他旁边,替他审查学生的选课单,他动也不动,看也不看一眼,字也不签一个,只是盖个图章而已,真是够懒的了。



叶公超在学校是一副名士派头,他将名士派头同样带进了官场,豁达、开朗, 不拘小节,令外交部气象一新。他放手让副手和部下工作,笑呵呵地公开宣布:' 我一天只看5件公文,其它的都不必送上来了。'部长当到如此潇洒,大概也无出其右了。



外交家叶公超总是西装笔挺,度翩翩,这是他“玩熟了”的一套规则。然而平日生活中,他给人的印象却是“处处藐视外国规矩”。他讽刺西装,说西装袖子上的纽扣现在用来装饰,其起源却是防止大家吃喝之后,用袖子揩嘴巴。洋人打领带,更“妙不可言”,是为了便于让人牵着脖子走,且面对牵着他的人,表示由衷的臣服。



1940年秋天,叶公超任职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从此脱离学界,步入政坛,后历任台湾“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等职。作为学者从政的典型,后人曾这样评价叶公超:在他从政后的举止言行里仍然可以看出,他基本上还是一个读书人、一个书生、一个知识分子,一生都放不下他那知识分子的身段,丢不掉那股知识分子的傲气。古人曰:“见大人,则藐之”,叶公超正是如此。




当“驻美大使”时,他曾对人说:“见了艾森豪威尔,心理上要把他看成是大兵,与肯尼迪晤谈,心想他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有钱的小开而已。”有学生祝贺他荣膺“驻美大使”,叶公超一笑,俯耳低声说:“别提了,那可是赔本儿的生意。”


名士习惯于“见大人,则藐之”。当“驻美大使”,他对朋友说:“见了艾森豪(美国总统),心理上把他看成是大兵,与肯尼迪(美国总统)晤谈时,心想他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有钱的小开而已。”从前的学生祝贺他荣膺“驻美大使”,他一笑,俯耳低声说:“别提了,是赔本儿生意!”



叶公超在台湾时,有一次给台北的《中国日报》社打电话,找发行人余梦燕。“她不在。请问贵姓?”对方说。“我是叶公超。”接电话的人以为他是寻开心,回答说:“你要是叶公超,我就是叶公超的老子。”叶公超听后心平气和地对那人说:“好。那么,爸爸,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余梦燕。”对方一听,知道玩笑开大了,赶紧把电话挂了。



叶公超的性情可以从梁实秋的记录中窥见一斑:


公超在某校任教时,邻居为一美国人家。其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公超不胜其烦,出面制止。顽童不听,反以恶言相向,于是双方大声垢谇,秽语尽出。其家长闻声出视,公超正在厉声大骂:I'll crown you with a pot of shit!(我要把一桶粪浇在你的头上!)……那位家长慢步走过来:你这一句话是从哪里学来的?我有好久没听见过这样的话了。你使得我想起我的家乡。…如今他这一句粪便浇头的脏话使得邻居和他从此成了朋友。



叶公超官场二十年,究竟受了多少气,谁也不清楚,只有他的部下和女人略知一二。在外交部工作的人,都知道只要叶公超被蒋介石训斥以后,回到部里必定训 斥司长。


有人回忆当年的叶公超说:'他的脾气一天有如春夏秋冬四季,你拿不准 去见他时会遇上那一季,大家凭运气,可能上午去看时还好好的,下午就被骂出来。 '



据叶公超生前好友的回忆,叶公超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他的夫人袁永熹长期在美国工作,任加州大学研究员近三十年。她格调高,气质不凡,是位荆钗布裙洗尽铅华的学者。


鉴于她受的西洋教育,不愿夫婿拜相封侯,更不习惯台湾繁文缛节的生活,另由于叶公超本人长期在海外奔波,生活漂泊不定,不能赴美与妻相伴,因而俩人分居近四十年,夫人只在双十节回台一天,参加完酒会就远走高飞,双方互不提对方。


对感情丰富的叶公超来说,内心自然倍感寂寞与痛苦。一些妙龄女郎,见到这位文采风流的世家子弟,既具文学家修养又具艺术家气质,兼外交家风度,因而难免为其丰仪所倾倒。



据说叶公超的“红粉知己”有四位,其中有一位“红袖添香”者在叶的葬礼上还低声哭泣。正如台湾黄湜所说:“叶先生不比常人,因声名过大,温泉试浴既不可能,新潮理发又不能有,即使有红粉知己添香伴读亦不为过。”


陈晓筠说,叶公超做“外长”时居台北罗斯福路,有一名义上的表妹,外交界同仁呼其为“文姬”。叶后来赴美任“大使”,“文姬”未随赴任所,正式嫁给一卸任“大使”许先生。当时有人做打油诗半首曰“文姬重归汉,许郎又成仙”,成为一时佳话。



晚年的叶公超是寂寞的,寂寞到只有心爱的女人作伴。他热闹了一生,却以冷 清收场。这,又能怨谁呢?人是不能走错一步的,一步错,步步错,再也不可能回 到起点。叶公超死后,倒重新热闹了一阵,大家又重新记起他的天真、可爱,以及种种奇闻逸事。



叶公超在1981年11月20日发表在《联合报》上的《病中琐忆》中说:“回想这一生,竟觉自己是悲剧的主角。一辈子脾气大,吃的也是这个亏,却改不过来,总忍不住在发脾气。有一天做物理治疗时遇见张岳公,他讲:‘六十而耳顺,就是凡事要听话。’心中不免感慨。”



叶公超大事年表
1904年:10月20日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广东番禺。
1912年:远渡重洋到英国读书。
1914年:到美国读书。
1917年: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南开“学生救国十人团”。
1920年:再次赴美国留学,获爱默思大学学士学位。
1926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离英后,短期赴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归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讲师。
1927年:赴上海参与创办新月书店,同年任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
1928年:在《新月》创刊号上发表《写实小说的命运》,随后参与编辑《新月》杂志。
1929年: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35年:复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长沙。
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外国文学系主任。
1941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驻马来西亚专员。
1942年:任国际宣传处驻伦敦办事处处长。
1947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常务次长。
1949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
1950年:任台湾当局“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
1958年:调任“驻美国全权大使”。
1961年:复任“行政院”政务委员。
1978年:获聘“总统府资政”。
1981年:11月20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77岁。


以上图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




徐师傅和民国故事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友兰似薛宝钗,林语堂如贾探春?
吴宓痴情的“红楼梦”中人
谁将接任秦刚成为下一任驻美大使?外交部回应
专任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钱钟书:早年因狂妄骂过这三人,遭报复吃大亏后他才“懂”了恩师
《钱锺书》⑤ | 告别“无效社交”后,简直活得太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