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虚体质理论与科学实证

1 阴虚体质的形成原因1.1 先天禀赋不足

人类的体质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先天禀赋决定的。在阴虚体质形成方面,朱丹溪认为,小儿之体质禀受于先天,与乳母关系最为密切。《幼幼集成》中言:“有察母之阴血不足者,多犯阴虚发热,患痘则多犯肾虚内溃之证,此皆先天不足所致。”说明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等原因可能引起先天禀赋偏阴不足,导致个体素体阴虚的出现。

阴虚体质的遗传学研究表明,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表达差异基因共1 142个位点。其中上调基因645个位点,下调基因497个位点。阴虚质者存在参与蛋白质、糖脂等生物合成的基因表达上调,以及参与胆汁酸、白细胞三烯等代谢的基因表达上调,说明阴虚质者的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有增强的趋势;参与转录、翻译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提示了阴虚体质人群在遗传信息传递方面的能力可能呈现下降状态;而部分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以及与金属肽酶、三磷酸腺苷酶等活性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又揭示了阴虚质者可能有生长发育下降的趋势。

1.2 后天因素

先天禀赋决定的体质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后天因素对阴虚体质的形成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中国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阴虚体质在西部地区(甘肃省、青海省)比例较高。这可能与西部地区海拔高、多风、气候干燥,加之日照强烈,容易耗伤阴液有关。说明在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可形成特定的体质特征。此外,过食辛辣、嗜酒伤阴、纵欲耗精、积劳阴亏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曾患出血性疾病,或误服辛燥之品等原因都会促进阴虚体质的形成,让机体处于阴液不足的状态。

2 阴虚体质的生理及心理特征2.1 阴虚体质的生理特征

阴虚质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多称为“素体阴虚”“阴虚之质”“阴虚之体”“阳盛阴虚之质”“素有热者”等。其主要表现特征为阴虚内热,乃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机体失于濡润滋养的一种体质状态。

2.1.1 阴虚体质多见热象

《灵枢·刺节真邪论》言:“阴气不足则内热。”且《伤寒总病论》中也记载:“素有热者,多病阳盛阴虚之候。”说明阴虚体质者机体阴液不足,出现热象。对比阴虚体质与平和体质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发现,阴虚体质上调基因多为炎性细胞相关因子,提示阴虚体质者发生炎性反应较平和体质者为多,可能与阴虚体质者“内热”密切相关。

2.1.2 阴虚体质面色潮红

王琦教授根据中医体质学理论,以及多年临床诊断治疗皮肤疾病的经验,提出了“肤-体相关论”。其中阴虚质的皮肤特征为面色潮红,有烘热感,唇红易干。

城市女性面部皮肤状态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招募志愿者2 241名进行体质辨识和皮肤评测,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阴虚体质位居第3,肤色评测结果显示阴虚质在皮肤偏红者中最多。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与Baumann皮肤分类方法开展实验表明:阴虚体质者多为敏感型皮肤,而敏感型皮肤中的玫瑰痤疮亚型皮肤多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潮红,面部红斑,自觉灼热。阴虚体质人群的皮肤与该类型皮肤特征较为相似。

2.1.3 阴虚体质形体偏瘦

古代医家多认为阴虚体质形体偏瘦。如《临证指南医案》:“瘦人阴不足”。又如《金子久专辑》:“形瘦尖长,皮色憔悴,阴虚木火无疑。”据王琦教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阴虚体质者多体型瘦长。

研究发现,与平和体质者相比,阴虚体质者尿液中的肌酐含量显著下降、血液中丙氨酸含量减少,说明阴虚体质者肌肉含量较少,能量代谢水平较低下,体型不健壮。这与古代医家对于阴虚体质“形瘦色苍”的形体特征描述相一致。

2.1.4 阴虚体质呈现睡眠生理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异常

《灵枢·口问》所载:“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阴虚体质由于阴精不足,阳相对亢盛的特征,在其睡眠状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过程中具有其一定的特异性。经过床垫式睡眠状态检测系统对夜间睡眠参数进行对比发现,阴虚体质组的总睡眠时间、深睡期百分比和睡眠效率较正常减低,而浅睡期百分比和觉醒时间较正常增加,其总睡眠时间低于平和质组。表明阴虚体质者易失眠,睡眠质量较平和质低。

阴虚体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异常。研究显示,阴虚质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酮稍微升高,说明阴虚质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和应激能力有下降趋势。此外,阴虚体质者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下降显著,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素(FT3)水平显著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稍微升高,说明阴虚体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调节紊乱,而阴虚体质者“内热”等诸多表现,可能与该轴调节紊乱、FT3水平升高有关。

2.2 阴虚体质的心理特征

在心理特征方面,《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说明阴虚体质性情急躁,外向,好动。在对505例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评估人格心理特征。结果显示阴虚体质者具有性格外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点。阴虚体质者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阴不制阳,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阳热内盛,故个性急躁、好动、外向。

3 阴虚体质的分布特征3.1 阴虚体质年龄分布特征的古今差异

古代医家多认为年长者多见阴虚体质。刘完素借用“千年之本,其中自焚”的规律,认为年长者多为“气衰”及“阴虚阳实”之体,提出了“老年阴虚阳实论”。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人体气血衰弱、脉络瘀阻,肾阴亏虚,不能润泽肌肤、毛发。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阳虚质的分布逐渐增加,阴虚质的分布逐渐减少。说明年轻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随着岁月流逝,元阳逐渐衰微,故阴虚体质者占比逐渐减少。全国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阴虚体质有年轻人更多见的倾向。江苏地区2 043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中(学生,15~19岁)阴虚体质占比位列第3。

3.2 阴虚体质的性别分布特征

从各年龄段女性体质分布的研究中发现,阴虚质的分布在45~54岁组出现1个峰值,可能和女性的更年期有关。此时卵巢功能衰退,易出现潮热盗汗等阴虚质表现。对于妇人阴虚,朱丹溪认为“妇人以血为主,血属阴,易于亏欠”。唐容川言:“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性属阴,血亦属阴,月经周期性的排出血液加之孕育、分娩、哺乳等女性特有的生理功能皆为阴血所维系,故女性体质偏于阴虚。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女性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婚姻状况与不同地域的偏颇体质频数分布中,阴虚体质均位居前3位。这可能与女性群体“以血为本”的生理特性、生活压力增大、工作强度增强、社会参与程度提升等有关。

4 阴虚体质的发病倾向

阴虚体质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易患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证。

4.1 阴虚体质易发便秘

王琦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共检索《黄帝内经》至民国期间重要古代文献108种及现代文献60余种,并统计现近代医家进行1 000例以上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现代文献按照其记录的体质分类及特征表述的统计分析,对11位现代中医体质研究学者有关体质分类及特征的表述进行出现频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频次大于3次以上的阴虚质体质特征中,“大便干燥”频次为5。说明阴虚体质者常出现大便干燥的体质特征,提示阴虚体质的发病倾向为便秘。

4.2 阴虚体质易发糖尿病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阴虚体质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显著相关,是其发病的高危体质类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阴虚质、痰湿质多见,可能是由于中医消渴病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相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类型与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相关。其中阴虚质与其他体质相比较,胰岛素β细胞为最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阴虚体质的调体方药研究

朱丹溪提出:“夫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实非有热,当作阴虚治之,而用补养之法可也。”从而主张“虚火可补”的原则。他认为“补阴即火自降”,故倡导滋阴降火之法。王琦教授提出阴虚体质的调体法则为:滋补肾阴,壮水制火。

5.1 调体要点5.1.1 滋阴与清热并用

阴虚生内热,故滋阴应注意与清热法同用或滋阴润燥同用。

5.1.2 保津即以保血,养血即可生津

由于人体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系,真阴不足,可涉及精、血、津、液的亏虚,因此在调治阴虚的同时,注意结合填精、养血的方药。

5.1.3 养阴兼顾理气健脾

滋阴药多性柔而腻,久服易伤脾阳,容易引起胃纳呆滞、腹胀腹泻等,可加木香、砂仁、陈皮、鸡内金等理气健脾消导之品。

5.2 阴虚质调体药物举隅

阿胶,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作为“补血圣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载其:“主治心内崩,腰腹钝痛,女子下血等。”本品具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之功,保津即以保血,养血即可生津,是调节阴虚体质的常用药。

5.3 阴虚质调体方举隅

大补阴丸方出元代滋阴学派代表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是滋补肾阴的名方,由熟地黄、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5药组成。大补阴丸组方体现了“滋阴与清热并用”“保津即以保血,养血即可生津”的要点。方中熟地黄和龟板共奏填精补髓,滋肾益精之功,黄柏和知母共达滋阴清热之效。猪脊髓作为血肉有情之品,以髓补髓,增强填精、保津之效。全方标本兼顾,滋阴与清热并用,填精保津之效尤。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更年期综合征肾阴虚型最多,占所发病的70%左右。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表明,大补阴丸配合情志调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本方常用于治疗阴虚体质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综上所述,通过对阴虚体质的系列研究,初步明确了其形成原因、生理及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发病倾向等客观指标,在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调体方药经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合理利用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寻找阴虚体质特征的微观证据;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明确阴虚体质易患疾病;开展病例系列研究、方药调体机制研究等,更好地为临床调体防病及成果转化服务。

一、什么是阴虚

所谓“阴”,并非空洞无物的名词,而是全身各种津液的总称。道经曰:“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认为,阴即是人体各组织中的水分。所谓虚者就是不足的意思。人体的水分,本是一定的,差不多占体重三分之二的样子。此种水分不断消耗,不断从饮食中补充,这就是正常现象,如果消耗得多,补充得少,日积月累,消耗到10%的时候,一切正常生理作用即要受到影响。就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自觉方面或他觉方面看去,就会有和平常不一样的现象,此种现象,认为就是通常所说的阴虚证。所以肺津液不足的为肺阴虚,肾精不足的为肾阴虚,心津液不足的为心阴虚,肝津液不足的为肝阴虚,脾津液不足的为脾阴虚。通常所说的阴虚,只着重在肺、脾、肾三方面,至于心肝阴虚,因为重在血液,就把它归在血虚里边了。

二、阴虚的原因

认为有以下几点:

1.先天不足:这是造成一切虚证的根源,特别是阴虚。

2.久病不愈(如热性病,热久不退,或久咳,久泻,久痢,久疟等):这是造成一切阴虚的原因。

3.汗下失宜(如用发汗药或泻药次数过多者):这也是造成一切阴虚的原因,但造成心脾肾三种阴虚的较多。

4.房室不慎:这也是造成肾阴虚的主要原因。

5.烟、酒、辛、辣过度:这是造成肺阴虚的主要原因,所谓火盛则阴虚。

6.思想过度:这是造成心阴虚的主要原因。

7.忿怒气郁,日久不解:这是造成肝阴虚的主要原因。

8.劳倦过度:这是造成脾阴虚的主要原因。

总的说来,因酒色造成阴虚的最多。其故乃人们节欲者少,纵欲者多也。再者,单丝不会成线,无论思虑过度,或劳倦过度,任何一种如果不结合房劳过度,或先天不足,是不会很快形成阴虚证的,即使形成的话,也容易治疗,因为没有伤着根本的缘故。

三、阴虚会引起什么变化

总括起来约有下列20种:

1.阴虚则生热。

这是因阴虚引起身热、骨蒸劳热、五心烦热、一切热证的解释。

2.阴虚则血虚。这是因为津液亦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3.阴虚则血燥。

以上两条是阴虚引起的经少、经闭和一切血不足的干燥证的解释。

4.阴虚则水虚。

5.阴虚则津液不足。

以上两条是因阴虚引起的口干、口渴、鼻干、喉干等水分不足证的解释。

6.阴虚则精虚。

这是因阴虚引起的精少、精稀、精不固等症的解释。

7.阴虚则火盛。

8.阴虚则火动。

9.阴虚则火亢。

10.阴虚则阳亢。

11.阴虚则相火炽盛。

以上五条是阴虚引起一切火证现象的解释。如口苦喜冷、舌干喉燥等症是也。

12.阴虚火盛则煎熬津液而为痰。

13.阴虚火动则水泛为痰。

以上两条是因阴虚而引起痰证的解释。

14.阴虚火亢则煎迫血液越出诸窍。

这是阴虚引起各种出血证的解释。

15.阴虚则虚火上炎。

16.阴虚则虚阳上浮。

17.阴虚则虚阳上逆。

以上三条是因阴虚引起的面赤、唇红、颧红、干咳、呕吐等一切上焦虚热现象的解释。

18.阴虚则骨髓空虚,火陷骨中。

这是阴虚引起骨蒸皮寒证的解释。

19.阴虚则阳无所附。

20.阴虚则阳暴绝。

以上两条是阴虚引起的暴眩仆绝、喉无痰声、身无邪热等虚脱证的解释。

四、阴虚的症状

(一)阴虚的身体各部症状

头部:头晕,头疼。

面部:面赤颧红。

目部:目眩眼花,目赤。

耳部:耳鸣耳聋(阴虚火上升则耳聋)。

鼻部:鼻干,鼻塞,气出如火,鼻衄。

口部:口干,口渴,吐血,唾血,呕吐。

舌部:舌干,舌痛,舌衄。

齿牙部:齿牙不固,齿衄。

咽喉部:咽喉干痛,失音,喉烂。

胸腹部:胸满气逆,自觉内部发热,腹中满(仲淳说:脾虚中满,曰静夜剧,脾阴虚也)。

腰背部:腰脊疼痛。

前阴部:溺血,小便淋闭或痛,男子梦遗滑精,女子月经不调,血枯经闭,梦交隐痛。

后阴部:便秘,便血,溏泻.

四肢部:腿胫酸痛,足心干热,足跟痛,手足心热,指甲干劳有枯燥之色。

毛发部:毛发脱落,毛发失调。

皮肤部:盗汗,皮肤燥涩。

筋骨部:骨蒸夜热,遍身筋骨酸痛,或疼痛如折。

饮食:饮食无味,善饥。

呼吸:气逆,气壅,气喘,痰嗽,干咳,咳血。

睡眠:失眠。

以上这些症状,如果没有正确的标准,难免就会指鹿为马.把阳虚、气虚、血虚、虚火等证误认为阴虚,因为不同的证.可能有相同的症状。我们必须从它的具体情况、它的经过和兼证等各方面互相对比,细心分析,才能正确辨证。

(二)阴虚的主症

1.午后身热。

2.五心烦热。

3.脉虚细数。

4.一般症状是闩静夜剧或早轻晚重。

5.自觉有火,喜吃凉的,但吃也不解决问题.

(三)阴虚的兼症

1.肺阴虚

(1)咳嗽日久未愈。

(2)或吐浊痰白沫,或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

(3)或鼻中气出如火,或衄血。

(4)或胸满气逆,或一边不能睡,或气息喘急,或声嘶音哑。

2.脾阴虚

(1)饮食减少。

(2)四肢困倦。

(3)肌肉消瘦。

(4)大便溏泻。

3.肾阴虚

(1)腰脊腿胫酸痛。

(2)梦交失精。

(3)足心干热.

(4)脚跟作痛。

(5)小便淋闭。

(6)耳鸣耳聋。

(7)牙齿浮动。

(8)骨蒸内热。

注意:以上三种阴虚证,不是完全固定的,也不是截然分界的,总有互相穿插的情形,但我们可以根据各部分病势的轻重来决定治疗上的主次。

五、阴虚的诊断

关于这种病的诊断方法,和其他病一样,就是利用望、闻、问、切四诊和其他各种经验方法进行各项诊查。

1..从主症方面去认识。这是一切病开始最主要的诊断法,因为任何病都有它固定的主症。

2.从类似症状去对比。有了主症后为了避免错误,需要把类似主症的症状互相对比,这样比较更确当些。

例如:阴虚的主症,第一主症是午后身热,但我们不可一看到午后身热的现象即认为是阴虚,必须先和温病的“午后身热”对比一下,有无气候变化时常外感的现象,这样对比之后,就可能少犯错误了。从治疗方面分析,古人云:“凉之不凉是无水也。”又:

“内热不解,屡清,清而火不退者,阴不足也。”又云:“表邪不解,屡散,散而汗不出者,阴气不能达也。”又云:“虚劳病,不能服参芪,所谓虚不受补者,血燥阴虚也。”从病的比例上去参考,顾氏云:“阴虚者十之八九,阳虚者十之一二。”这个方法 ,只用在阳虚阴虚二病,在用任何方法均判断不清的时候,作为一种帮助,而不是泛用的。

六、阴虚的治法

阴虚的治法主要有三部分:

(一)肺阴虚的治法

1.清肺润燥(清金润肺):这是治帅阴虚的主要方法,如清金汤、八仙玉液等方。久服的时候,注意不要过于单纯,以防引起泄泻或减食等症。

2.清肺滋肾:这是治肺虚兼肾阴虚的方法,如二冬二地同用的方子(固本丸等),或早用清肺药(如清金汤),晚用滋肾药(如六味地黄丸)等,但重点是在肺脏。肺阴虚到了最重的时候,不论肾阴虚的症状显与否。必须兼滋肾阴,因为肾是先天的根本,同时还须注意不要伤脾。

3。清肺补脾:这是治肺阴虚兼脾阴虚的方法,如加味清宁膏。两经兼治较困难,因肺喜润,脾喜燥,补脾则碍肺,补肺则碍脾,如润肺药过多,则食欲减少,或大便溏泻加重,补脾药太过,而燥咳等症又加。所以。治肺阴虚,不论有无脾虚现象,必须时时要注意预防引起脾虚。

(二).肾阴虚的治法

1.滋阴补肾(补水制火):这是治肾阴虚有火的普通方法,如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方。阴虚一定是有火,阴愈虚而火愈盛,但这种火与实火不同,不能用苦寒药去治疗,因为一用苦寒,不但不能取效,有的反而加重了。所以,凡用苦寒药不能取效或反加重的火证,用此法最为相宜。

2.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这是治肾阴虚而火上逆,或稍兼实火现象的方法,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等方。因为火盛没有不上逆的,也往往兼有实火,但较轻的只用补水制火的大法而火白熄了,较重的非用这个方法不能取效。

3.滋阴清肺:这是治肾阴虚兼肺阴虚的方法,如麦味地黄丸方。因为.肾阴虚最易波及肺脏引起咳嗽等症。

4.滋肾理脾:这是治肾阴虚兼脾阴虚的方法。这两经阴虚兼见的时候,以治脾为主,不然的话,脾虚不能吸收,虽有灵丹妙药亦是不会取效的。所以治肾阴虚的时候,必须注意饮食。

(三)脾阴虚的治法

主要的治法,须要不燥不润的药品,因为脾喜燥恶润,阴虚喜润恶燥,这种病最难用药。据经验认为,最有效的莫如川山药、莲肉、扁豆、苡仁这一类的药品.或兼用百合、冬花、杷叶、麦冬,以治兼肺阴虚的证候,如加味清宁膏。或待泻止后,早晚和六味地黄丸间服,以治兼肾阴虚的证候。

总的说来,阴虚病宜用甘寒药,不宜用苦寒药,因为苦寒药性燥,反能伤阴;并须要多煎久服,因为阴虚病药宜重浊,所以须要多煎,阴虚无速补法,所以须要久服。前人有主张用大剂补阴的,在实际中试之,认为不如用小剂频服久服,有利无弊。因为服滋阴药,最怕伤及脾阳,引起泄泻不食等症,大剂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治疗上,灸法是不可用的。仲景说过:

“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在用药上,升麻、紫苏最不可用。“阴虚误用,则阴火上逆,喘咳频增,吐衄交至。”

详细列举如下:

1.肺阴虚证

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咳嗽无痰、或量少质黏,咽干口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治则:滋阴润肺。

主方:百合固金汤。

方药:生地、熟地、麦冬、贝母、百合、当归、 芍药、甘草、玄参、桔梗等。

例:治疗肺阴虚感冒常用方剂:

(1)桑叶薄荷煎冲服莱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

(2)风热感冒冲剂养阴清肺膏两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小儿止嗽金丹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滞,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2.心阴虚证

本证以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症。

治则:滋补心阴,清心安神。

主方:天王补心丹化裁。

方药: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3.胃阴虚证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证候: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胃阴亏虚,致脘部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脘痞不舒,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等阴虚内热的征象。

治则:滋养胃阴,兼清胃热。

主方:加减玉女煎。

方药:玉竹、生地、沙参、麦冬、桔梗、白薇、甘草、红枣、淡豆豉。

4.脾阴虚证

以脾运无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

证候: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兼有神疲乏力、身体消瘦、涎少唇干、 便秘尿赤、五心烦热。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等阴液不足之征。若以肠燥便秘、脉细涩为主要表现者,称为脾约证。

治则:健脾养阴。

主方:脾约麻仁丸加减。

方药:火麻仁、淮山药、玉竹、生地、沙参、麦冬、甘草、红枣。

5.肝阴虚证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证候: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等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本证与肝血虚一样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后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前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治则:补滋养肝阴。

主方:一贯煎。

方药:生地、麦冬、石斛、当归、女贞子、枸杞子等

6.肾阴虚证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

证候: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治则:滋补肾阴。

主方: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方药: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床八纲四十三证
让你全面了解阴虚体质!很齐哦!
中医都有哪些辨证方法?
手脚心发热 烦躁失眠 治疗要分清阴虚 血虚 火郁
八纲辨证表格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气、血等虚劳的调理法(火速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