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括陷害苏东坡

  沈括生于1031年,大苏东坡五岁,却晚他六年中进士。中国科学与文人的两位大师很有缘分,在“皇家图书馆”做过同事。1065年,苏轼进入史馆,而沈括在前一年调入昭文馆工作。

  短暂的同事经历后,苏轼于1066年父丧后回乡两年多,等他再返东京,就与沈括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做宰相,进行了激进的改革。沈括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要官职。苏轼也赞成改革,却是温和的“改革派”,与改革总设计师王安石意见相左,他与“保守党”领袖司马光一起,组成著名的反对派。

  由于获得了皇上的信任,王安石的改革自是无人能挡。1071年,作为反对派代表,苏轼下放到了杭州担任“二把手”的通判一职。当时,他已成了最著名的青年作家,连皇上的奶奶都是他的“粉丝”,期间沈括作为“中央督察”,到杭州检查浙江农田水利建设。临行前,宋神宗告诉沈括:“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

  到了杭州,虽然政见不同,诗人苏轼还是把沈括当老同事、好朋友。年长的沈括表面上也该相当和善吧,“与轼论旧”,把苏轼的新作抄录了一通。但回到首都,他立即用附笺的方式,把认为是诽谤的诗句一一加以详细的“注释”,“发现”、“发明”这些诗句如何居心叵测,反对“改革”,讽刺皇上等等,然后交给了最高领袖。

  不久,苏轼因为在诗文中“愚弄朝廷”、“无君臣之义”而入狱,险些丧命。例如苏轼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时间唯有蜇龙知”——“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这就是文字狱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牵连苏轼三十多位亲友,涉及他一百多首诗词。

  沈括为何要陷害苏轼呢?按照余秋雨的说法,“这大概与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苏东坡的好话有关,是嫉妒”。

  嫉妒一般只在差距不大的人中发生。按照沈括在当时的文名,与苏轼22岁中进士,令文坛领袖欧阳修也称“当避其一头地”,根本没有可比基础,“嫉妒说”根据不足。“政见不同说”也不尽是,政治观点不同,人们还是可以君子式地互相争论,未必就要置人于死地。

  笔者理解,沈括的政治选择却是决定了他与苏轼的对立,但是,他陷害苏轼却是由于道德操守不够,进入政治漩涡后,随波逐流、耳濡目染的结果。九百多年前王安石领导的改革,想一举改天换地,挽救宋朝。只可惜,这剂革命的药太猛,还把沈括这样的人裹挟进去,制造了文字狱的恶劣案例。

  中国皇权专制在北宋毕竟还算宽松,如果在明清,苏轼早就没命了。结果,苏轼在监狱中被关押了130天,被下放到湖北黄冈。在那里,死里逃生的苏轼蝉蛹脱茧,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沈括很幸运,他也算是这些大作品的间接的“助产士”。其实,科学家沈括“不小心”成为卑鄙的施放政治暗箭的人,也有时代政治气候的原因。毕竟,如果专制的一把手不采信,文字狱就不会发生。

  (据《被历史忽略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括:一封检举信差点害死苏轼
同为举世才华,为什么沈括要陷害苏轼_百度知道
沈括揭发苏东坡
沈括与苏轼
遭贬黄州成就了苏东坡
苏轼的人生浩劫——乌台诗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