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辣妈的格局,从来都不是逼迫自己完美

    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总在不停地围着孩子打转完全没有了自我?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为了孩子而跟朋友失去联系?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为了孩子你连事业和学业都放弃了?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有了孩子连老公都成了敌人?No!这不是我们的初衷!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在家柔情似水在外美丽端庄,讲得了绘本发得了文章,这样的新时代辣妈难道只存在童话里?
    初为人母,面对怀里那个喜怒毫无章法的小人儿,很多妈妈都会感到有点焦虑和不安。即使已经打定主意给他最好的陪伴,已经下定决心只要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好,但还是很怕自己做的不够好,很担心自己一个不留神给宝宝造成伤害,很希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个简单实用的答案,一条特别明确的路。

     这些担忧,每个新手妈妈都遇到过,二宝博士在读的学霸妈妈也不例外,萌芽线上讲座邀请她来分享当妈的心路历程,分享她学习带娃两不误的育儿心经和自我修炼的方法。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如何处理原生家庭于小家庭的关系?如何规划妈妈的自我成长?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不良的情绪?如何管理时间?在今天的文章中,你都能得到答案。


问题一: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很多人看到的是我现在在读博,但是没有注意到我曾休学了三年,全职在家带孩子。我知道孩子小的时候我不可能一边带孩子,一边读博。

 我对自己的能力极限很了解,不会硬逼自己做不可能的事情。

我在读博第一年生的大宝,于是休学了一年调整。后来返学后发现怀了二宝,又休了两年,直到二宝一岁半才返学的。

这总计三年的休学,让我经历了很多感情上、心理上的低潮。因为很多和我刚开始一起读博的同学都快毕业了,而我才刚刚开始。所以我想说:

 平衡也意味着取舍,因为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之所以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做出休学的决定,是为了让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好好养育他们上面,这样能打好亲子关系的基础;现在再去工作和实习,也是觉得我们之间的感情基础很牢靠,曾经的陪伴能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读的是心理学博士,有的学校是可以三年全职读完的,但是我选择了五年半的课程,因为我更希望有足够的时间,不光是能在学术上有所进步,在个人心理上也能的到一些成长。如果我一边写论文,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同时,一边再带孩子的话,我觉得不可能让自己有充分的时间成长,所以我也是很喜欢现在这样选择五年,做半职的课程,还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总的来说,我觉得不要勉强自己,要找到自己内心能够接受的平衡点,需要放弃一些,只要所得的是值得的。

问题二: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和小家庭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自己的底线极限还有自己的需要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有太多不同的角色,感到自己总是做的不够好,或者被别人牵着鼻子要求我们做的更多更好。我觉得如果能了解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能够避免很多矛盾的产生。

忍受力仿佛一个气球,你不断充气有一天就会爆炸。我们要知道这个气球的体积有多大,充气到气球的承受范围内就好。

举个例子,我和我的父母关系并不是特别好,之前他们来探亲也都不住在我家,很多人也问我为什么他们不住在我们家。这个主要是我很明白自己的承受力,不希望有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一方面我是希望他们来看孩子的,形成良好的隔代关系。但另一方面当他们住在我家里会有很多矛盾产生,比如说由于我们没有在一起居住多年了,每天琐碎的生活习惯的会激发各种矛盾。如果能保持一些适合自己的空间,每个人又能很舒适的在自己的空间里,也会降低这种矛盾的发生。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文化都很不同,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可能找到一个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不要勉强自己太多。

问题三:如何规划自我成长?

做事不能太贪图结果,很多时候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剩下的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

小的时候觉得努力学习是为了要考更好的成绩,所以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去努力。

长大后目标没了,容易变得迷茫;或者是给自己设立了一个比较牵强的目标,感觉达不到,就比较有挫败感;或者是达到了目标,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就我个人而言,我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 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反思

然后不断的循环往复。

以下是我自己的三段亲身经历,能让我这个过程更清晰明白的呈现出来。

1.通过实践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第一个例子主要是我如何从学工程的背景到金融行业,然后又走到心理学这个领域的。

很多人说很羡慕我知道自己想学心理学,很明确自己将来想走的道路。但是如果说时间再倒转到十年前,我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任何概念。我中学的时候是非常想学心理学,但是因为父母不支持,所以学了当时觉得工作比较好找的工科。大学毕业也算比较顺利,进入一家金融行业的公司工作。但是当时工作了一年多,我渐渐就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这样的行业,每天就盼着下班,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所以比较坚定了要转行,学习心理学的念头。当时因为我在英国,经济上已经不依赖父母的支持,父母在美国,所以我感觉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空间距离上都离父母比较远,也给我一个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喜好的空间。

如果有条件,我当时很希望能够当全职学生,但是因为我一个人在英国,需要支持自己生活的经济收入,还有就是要工作才能给我在英国继续待下去的签证,所以我的选择并不是很多。我查了很多资料,然后找到了英国一家非常支持成人再教育的大学有可以半工半读的心理学,如果之前没有读过本科,要读四年;如果之前已经读过本科,算是读第二个本科,那么三年就可以读完一个心理学本科的课程。他们的课程是学分制的,比如说我读了60个学分的一门课,如果我想休息一年,第二年再读也没关系,反正读完了学分就可以拿学位,所以说这个学校是非常灵活的。当时报考那门课的时候也不是很清晰自己一定要把心理学本科整个读下来,只是因为我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然后课余时间也比较空闲,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实践、试试看。

「 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这样比较容易开始。

在这个试试看的过程中,我确实发现自己找到了兴趣点。我发现自己真的特别喜欢这个学科,喜欢它带给我的思考和挑战,也喜欢它让我能够渐渐的、重新的认识自己,远胜于我在金融方面工作带来的乐趣,所以我慢慢知道自己想以心理学为本职。

当时也没有很清晰一定要考博士,因为心理学本科毕业也是有相关行业的出路的,而且心理学博士进修也有特别多不同的方向,比如说有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还有我后来选择的咨询心理学等等,如果要花好几年的时间读博士,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上,这都是非常大的投资,所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走哪一条路才好,所以到了学习的第三年,在老公的支持下我辞去了工作,开始做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志愿者的工作。我当时找的第一个工作,在英国俗称自杀热线,主要做电话和网上的心理辅导的工作,一般是有情感的问题,还有比较严重有自杀倾向的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并不是劝大家不要去自杀,而是利用这个平台,给很多人一个感情发泄的机会,能说一些平时不敢说、不能说的话。我当时觉得这份工作对我来说虽然挺有压力的,但是特别感兴趣。后来我又找到一份做丧亲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这一个时期的工作也让我觉得非常有兴趣,不会觉得有任何压力。

这些做志愿者的经历都让我越来越坚定想走心理咨询这方面的信念。同时我也接触了很多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监狱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教育心理学要面对孩子,但是像我一样可能很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做妈妈以后才慢慢学会了如何和孩子相处,如果面对像6、7岁的孩子,我还是会觉得有一些不自然,不知道怎么和他们相处。我也接触过一些监狱的工作,对罪犯还是有一些恐惧感和不适的感觉。也接触过临床心理学,这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我也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在学习不同的心理学分支的时候,我了解了自己不愿意去做的,或者适合感不是很强的这些分支。最后我觉得还是心理咨询面对面的去帮助一些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又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心理疾病的人,这样的工作方式可能更适合我。

如果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以规划自己未来发展,可能你必须做一些实践,也许还需犯一些错误,或者是尝试一些东西后发现自己不喜欢,然后,你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

在我寻找自我的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老公对我的支持,能让我辞去工作,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有这个空间和时间去发掘和探索。

2.不断反思,让生活不要偏离自己的方向

第二个例子是我写微博的心路历程。从一个没有任何期望的开始,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断反思自己想要找到方向的这么一个过程。

很多人觉得做全职妈妈就失去了自我,没有社会地位等等,这个可能和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和在国外确实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我说说自己的经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我觉得做全职妈妈是一个特别好的自我发掘和探索的机会因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虽然也需要去看育儿书、要用脑、要学习,但是很多工作,比如换尿布、做清洁等等,都是不可避免、比较重复性的简单操作。做全职妈妈这几年让我有很多空间去思考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写微博。我刚开始写微博是因为比较无聊,可能就是喂奶的时候,因为母乳坐在那里可能一喂就喂上半个小时,然后一只手就可以看看手机。一开始只有一些互相关注的生活上的朋友,发微博没有任何期望,没有任何压力,纯属就是记录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后来慢慢开始真正写一些文章,是因为看到一些不科学的关于育儿的宣传,比如一些对于睡眠训练的不太全面客观的一些宣传,然后我也很自然而然去写一些我在国外育儿了解到的一些科学知识,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分享。微博让我跟特别多的人交流,也包括和很多不同意见的人进行一些辩论,对我是一个特别好的成长方式,能够让我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到底相信什么,或者自己的思维是如何的。微博就变成了照顾孩子以外一种消遣和增添乐趣的方式。

中途也有很多迷茫的时候,比如说当时做睡眠的一些分享,会有很多人咨询睡眠方面的问题,慢慢的我就觉得好像这变成了一种负担。我特别坚信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当回答睡眠方面的问题感觉变成了一种工作,我就觉得上微博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所以我决定还是去做一些我喜欢做的,比如多拍一些孩子的照片,多一些平时生活的记录,或者多去思考一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我的微博没有特别明确的主题,大多是一些当妈妈的经历中的零碎的记录,夹杂着我的一些学习中的感慨。都是我特别真实想法的记录。

3.让自己的兴趣引导自己,发现更多的乐趣

第三个例子就是发现摄影的乐趣。开始特别喜欢给孩子们照相,逐渐发现给孩子照相也有不同的方法,对食物照相或对景物照相也有很多不同的技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特别多的乐趣,不光是记录孩子们的生活,自己摄影的技术、水平也有提高。

问题四: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不良的情绪?

1.情绪如同洪水,不要堵,而是要疏。

孩子不在的时候,妈妈如何排解自己不良的情绪?很多妈妈在孩子面前压抑自己的不良情绪,但这些不良情绪从哪里来?如何产生?是否有能减少妈妈压力的可控制点?是不是能得到家人的支持?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 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个有爱、有耐心的自己,

不应该是一个表面的现象

应该是从内到外的,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生活中的压力太多了,但我希望在一个大环境和小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如果意识到有些能调整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尽量去减少这些压力,或者意识到压力过大,就要向外去寻找一些支持。

下面说一个我自己带大宝去上游泳课的例子,也许能够说得明白一点。

我去年刚读博的时候,整体压力比较大,那时候要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觉得一定要给他们安排好计划,比如每周二上午一定要带大宝去上游泳课。但是后来发现每次去游泳反而成了一种负担,因为路程特别远,而且每次要带两个孩子去体力不支,结果导致每周二家里的环境紧张。我知道是因为自己太累,心情不太好,比较容易失去耐心。

经历这么几次以后,我就觉得可能需要一些调整和改变。

「 如果这个安排让我和家人都觉得不舒服

可能就是这个时间和活动的本身不适合我们。

后来我和宝爸商议,他周六早上带孩子去游泳,一方面他能有一个独享的亲子时间,另一方面我能有一个单独工作的时间,也减少了好多平时工作的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2.寻找外界的情感支持

当我家里已经安排到最大化了,但是还有很多无法改变的压力那怎么办?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心理咨询带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学习心理咨询的前提是要自己接受心理咨询,这样让我们自己心理上更强大,也不会把我们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在接待来访者的时候影射到别人身上去。我从第一年读博生了大宝的时候就开始非常自愿的、很积极的去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是说一定要找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有好的朋友,和家人谈心一般都是足够的,主要就是寻找这种外界的情感支持。

心理咨询很多时候会有一些比较深层的问题,可能和朋友聊天是解决不了的。包括我自己,就是原生家庭可能有一些矛盾,我本身也不可能去找我的原生家庭得到一些情感的支持,所以我更需要的是一些外界的支持。

「 很多问题让一个陌生人用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观察和自己的思想碰撞,

会有特别意想不到的结果。

心理咨询师部分的职责也是去接受共情,我有很多没有机会表达的负面情绪,不能交给老公让他替我分享,因为他也有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也不能总依赖朋友们分担,因为没有人喜欢总是和带着负面情绪的人做朋友,所以把这些负面情绪交给一个陌生人分担,会有一种很大的解脱。

3.情绪没有控制好的情况怎么办?

即使一个人家庭再和谐、再有耐心,肯定也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对孩子从来没有提高过声调的父母是不存在的。

很多妈妈吼了孩子以后觉得特别愧疚,这一点我特别能够理解。但是其实也没有必要,维尼科特有一个特别好的概念,叫做“足够好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会提供足够但不会太多,既不忽略也不会过度干涉。

如果孩子的需求永远被第一时间来满足,那么实际上也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我满足、自我娱乐、自我安抚等等这些能力的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一个妈妈过度强调自己的完美,也就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你也必须是完美的,那么对孩子压力实际上是很大的。所以妈妈们偶尔犯错误是可以允许的,甚至是鼓励的,关键是你如何处理自己的错误。

我相信树立好榜样,主动向孩子道歉是特别重要的。我自己曾经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对孩子说话比较严厉,我一般情绪平静下来会说对不起,妈妈今天有点累了,情绪不是很好,对你发脾气了。然后我也会说,你的行为可能可以做的更好,但是妈妈的态度本身可能过于严厉,没有足够的耐心,这一点上我很对不起。当然我不会要求孩子原谅自己,因为这是他们的选择,但是我总会尽量去给他们一个非常大的拥抱,因为我很相信肢体的接触能化解很多感情上的矛盾。

偶尔的情绪失控是很正常的,不用过于内疚,但是如果经常发生的话,就像我刚才说的游泳课的那个例子,可能确实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一些安排不够合理,需要有一些改变,是不是需要寻求一些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如果周围环境、家人、朋友可能支持不到的话,我觉得很需要去考虑是否能够去寻求一些外界的支持。

问题五:如何管理时间?

我要特别感谢老公的支持,因为如果没有他的支持,我也不可能有任何的个人时间。他早起带孩子,而且晚上也能让我多工作一些时间。时间管理因个人的生活环境及习惯而异所以还是需要每个人找到自己最高效率的方式。

第一,兴趣。

用兴趣引导自己,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太多的毅力去执行。

第二,找到适合自己每天集中工作的一个时间段。

因为我们在国外没有老人和保姆帮助,时间也非常少,但我们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时间。我尝试过每天早起一两个小时工作,但早上集中精力不大好,总是惦记着一天要做什么。于是换成晚上工作,到了晚上就想着把论文写完,看完书赶快去睡觉,这样就比较有动力。

第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浪费时间。

我返回读博士的第一个月,看书特别少,孩子睡了以后就先看一会儿电视,结果电视一看就上瘾了,很难重新开始看书。所以我就决定晚上都不看电视了,很浪费时间。我现在都是孩子睡了以后,边吃饭边和老公聊聊,然后回书房写论文看书,当然周末也会放松一些。

可能会有人说这样就太辛苦了吧,一点休息时间、个人时间都没有。如果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睡足觉,还要完成学业,肯定会有牺牲,这也看个人如何取舍。

第四,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

当然,妈妈的心态也要改变。我以前觉得,如果周末不陪孩子就会特别愧疚;但后来我想,如果孩子能和爸爸在一起,有这种特别的时间,对他们也是一种珍贵的经历。所以我觉得需要家人帮助的时候,也不要太有愧疚感,要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

结语:

最后,萌芽整理了特别有感触的几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你,愿我们跟孩子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无须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你可以不断实践,不断试错,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把最想做的事情做成事业。

你无须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就够了。如果孩子的需求总是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你就剥夺了他处理自己情绪的机会。

你无须时时刻刻都情绪平和,如果冲着孩子发了脾气,就给孩子道歉并解释原因,但不要求孩子原谅自己,因为原不原谅是孩子的选择,不过呢,孩子真的是完全不记仇的。

没有完美的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方式,平衡也意味着放弃,了解自己的底线,明确自己的需求,放弃不重要的细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兼顾。

你无须自己变成全能女超人,要给自己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方式,养成好习惯,尽量少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寻求帮助,并接受家人的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职宝妈在家带孩子会变抑郁嘛?
T和F型孩子面对失败要这样提升受挫能力
尹丽芳快速阅读 |《儿童行为心理学》
关注女性心理:一场古西楼读书会,一个叙事疗法,让你认可自己
心理学:总有一天你会明白,50岁之后自己就无需朋友了
半路出家想学心理学怎么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